重生之悠闲 第705节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众多合拍片当中,总是能够找到各种各样的港台男演员,似乎电影里面没有香港明星,就不算大片了。
叶雷阳有幸看过一份名单,二零零七年华夏将会引进一大批欧美电影,其中《变形金刚》、《蜘蛛侠》、《哈利波特之凤凰社》、《零零七之皇家赌场》且不说,再加上如今开拍明年暑期档可能上映的《暮光之城》,叶雷阳甚至可以想象的到,明年华夏的国产电影市场,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巨大冲击。
等再过几年,香港男团未老,台湾小生崛起,好莱坞丧心病狂的卖萌讨好,届时是三面夹攻,华语电影的路,将会越来越艰难。
当然,观众不会管这些东西,媒体、片商、院线、政府更不会管。现在可是百花齐放,市场日趋繁荣的时候,一切以数据为重。
而叶雷阳的打算也很简单,既然市场这么繁荣,自己要是不去分一杯羹,那就太可惜了。
“你说什么?”安娜一脸荒谬的看着面前的叶雷阳:“老板,你是不是疯了,《那些年》的制作成本才多少钱,你要做那么大的宣传?”
叶雷阳笑了笑:“怎么,为什么不能?”
安娜竖起一根手指:“拜托,是一千万,不是一百万,两百万!一部投资一千两百万的小成本电影,还是青春爱情片,我们能够收回成本已经要谢天谢地了,文艺片现在是个什么市场你又不是不知道,投入一千万去搞宣发,老板您是不是觉得钱多了?”
按理说,正常的下属是不会如此质疑老板的,可安娜和叶雷阳的关系不同,两个人一路相互扶持走到现在,安娜作为叶雷阳最信任的下属,她很清楚自己老板的脾气,并不会因为自己质疑他而感觉不快的。
叶雷阳苦笑了起来,他自然知道安娜说的一点错没有。事实上,如果不是自己清楚的知道《那些年》这部电影将会在华夏国内掀起什么样的浪潮,他怎么也不会明白,一部简简单单的青春爱情电影,怎么可能打动那么多人的心呢?
“安娜,你有没有在上学的时候,喜欢过一个人?”
叶雷阳忽然开口对安娜问道。
安娜一愣神,下意识的就想要摇头,可似乎却想到了什么,紧紧的闭上了嘴。
叶雷阳看她的反应,轻轻的笑了笑,继续淡淡的说道:“或许我们每个人,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都会对身边的某个异性产生好感,那个人或许是你身边的女同学,或许是学校里篮球打的最好的男生,或许是一位帅气的男老师,或许是一位妩媚的女老师。总而言之,在那一段日子里,我们会很喜欢看到某个身影出现在自己的视线当中,哪怕只是望着对方的背影,也会微笑着在心里道一声早安……”
“但或许即便是到了毕业的那一天,我们也不会说出表白的话来,只能默默的看着彼此,然后告别那一段青春岁月。等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回忆起来,偶尔也会露出笑容……”
手指轻轻的在桌子上敲打了几下,叶雷阳认真的对安娜说道:“我想让所有如今已经不再年轻的人们,认真去回忆自己青春时代的那个身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些年。寻找属于自己的柯景腾和沈佳宜!”
第885章 好演员和好戏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奇怪的动物,拥有的时候不珍惜,往往失去了才追悔莫及。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概莫如是。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就在叶雷阳的决定下,悄无声息的开始了宣传之旅。
一千万的宣传费用,对于一部爱情片而言,无疑是相当恐怖的,人们赫然发现,不管是电视还是报纸,甚至日渐进入人们生活当中的网络,全都开始出现《那些年》的剧照。
最重要的是,八零后、怀旧这两个词,成了网络乃至报纸上经常被提起的词语。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暗恋,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只存在记忆当中的美好。而叶雷阳现在要做的,就是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这部电影,去唤醒很多人早已经沉睡的青春记忆。
当然,事实上叶雷阳很清楚,这部电影只能从这个角度去宣传,因为如果涉及演技的话,无论是青涩的刘师师,还是老干部霍健华,都还差得远呢。
国内的演员绝大多数都是毕业于京城电影学院或者华夏戏剧学院,用她们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传承于伟大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
由于太过完善、严密和具有灌输性的问题,以至于通过如同流水线一样批量培训了一大堆所谓的演技派明星,这些人之间存在着非常相似的表演模版,又都局限在某个范围之内。
简单的来说,不同性格的人对同一事物经历的体验和感受会有差异,忽视了体验和感受如何通过外在表现出来,并让观众强烈获取。
总而言之两个字:僵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野路子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演员,反倒比那些科班毕业的学院派演员更为灵动,变通,富有感染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周公子和五十亿影帝。
我们常常觉得外国的演员要比华夏的演员演技好,其实并不是他们学问有多深,而是因为人家从小就学校音乐、舞蹈等等。说句不好听的话,歌剧这东西在国内很多人都视为高雅艺术,基本上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可在人家外国人的生活当中,那是很正常的娱乐生活。
当然,国外也有专门的演员培训机构,但并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学,而是通过表情、肢体、语言以及各种辅助行为——如道具和布景的移动变换,来帮助观众与演员建立情绪上的联动。
简单的来说,国内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欧美注重观众和整个戏剧效果的交互反应。
这一点,叶雷阳在韩国的时候,见识了不少韩国人的表演方式,有的人是方法派,有的人则是体验派。
所谓体验派,说白了就是入戏,那些好演员会把自己变成要饰演的那个角色,深深的融入进去,进而在拍摄过程当中展示出来。
可问题在于,体验派的演员很容易入戏太深,经常会有人即便拍摄结束,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无法自拔,俗称抑郁症。
叶雷阳自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他又不是演员,涉及不到演技的问题。只不过《那些年》这部电影是欣阳娱乐公司投资拍摄的第一步影视剧,全公司上上下下的眼睛都盯在这部影片上面,所有人都期待着一个开门红。
身为老板,叶雷阳自然要想办法规避一些问题。
既然不能从演员的演技和故事的情节上面进行宣传,那就只能打怀旧牌了。
毕竟,回忆青春,追忆过去,是叶雷阳曾经见过最多的宣传策略。
必须要承认,这个办法很管用,暴风骤雨式的宣传过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俨然成了暑期档青春爱情电影的一匹黑马,票房首周就收回了成本,单日票房更是创下近两百万的佳绩。
“老板,您真是神了!”
“是啊,太牛了,老板!”
身边不时有人夸奖着叶雷阳,他脸上的表情却很淡定,在总结会上吩咐加大宣传力度,争取谈下来港澳台和亚洲地区的海外版权,给主创人员发红包奖金什么的。
做完这些之后,叶雷阳特意把汪宝强叫到了公司。
“叶老师,您好。”还操着一口河北普通话的汪宝强,这时候看上去特别淳朴,老老实实的站在叶雷阳对面,一脸恭敬。
在他看来,这位一句话就把自己从华宜兄弟要到了欣阳娱乐的老板,可不仅仅是做生意的,人家还是有学问的人。这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一直没读过多少书的汪宝强而言,无疑是相当有震慑力的。
汪宝强虽然淳朴,但并不傻,在得知自己的经纪合约被转到欣阳娱乐之后,他专门去了解了一下叶雷阳的事情。
结果一打听他就被吓了一大跳,不是因为叶雷阳在影视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是因为汪宝强赫然在某一篇报道当中发现,自己的这位新老板,居然还曾经出席过中韩歌会之后举行的中韩文化交流论坛,并且做了演讲。
也就是说,叶雷阳不仅仅是写写剧本给外国人拍的编剧,人家是正儿八经做学问的人。
对有知识的人要尊重,这是汪宝强一直以来的想法,因为他没什么文化,所以对于那些特别有文化真正做学问的人,都是相当尊敬的。
自然而然的,他对于自己这位新老板,也颇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