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第164节
李科问,“你找他有事?”。
李和说,“没事“。
“那你这么心急火燎的找他。你过来帮我看看我这篇材料怎么样?”。
李和道,“听真话?”。
李科好笑的道,“我当然是要听真话了”。
“我那我就照实说了,你写材料过于刻意用心,恨不得把肚子里的墨水都倒出来,写的太过铺张和华丽”。
李科很高兴,这话说到了他的心窝里去了,“那我怎么写平实厚重点?我就琢磨不透”。
李和笑着道,“官样文章都是有套路的,写材料的时候,你多找点跟你差不多的同类材料看看,就按照那个套路,内容和数据对就行。没必要去耍聪明、玩花枪”。
李科叹口气道,“难怪我说我每次写公文都这么累,而别人一天都可以写好几份,都跟玩似的。越想写好,越是写不好。看来还是我能力不足”。
李和笑着道,“跟能力没什么关系,你看看中文系的文笔、文章水平都很好,可是偏偏机关单位的笔杆子理工科也不少”。
孟建国回来的很晚,李和也就没去找他了,这样就显得太有意了。
132、课堂
没等到李和去找孟建国,孟建国却在第二天来找李和了。
孟建国翻起李和桌面上正在看的一本书,“费先生的书?挺枯燥的,一般都不会喜欢”。
李和递给他一根烟,“是的,刚出版的《江村经济》,唯一读了三遍的书,第一遍读着枯燥,第二遍读的入味,第三遍就是甘霖了”。
孟建国重重的吐了个烟圈,毫无缘由的说了一句,“是不是觉得我挺可耻的?”。
李和没想到孟建国这么直接,不过糊涂还是要装,“你怎么尽说些我听不懂的”。
“车丽丽跟我说了,你们两家只隔条围墙,你没理由不知道她的情况,我也没有必要在你面前遮掩”。
昨天遇到车丽丽之后,李和才明白为什么上次爬围墙看到她的时候会感觉那么眼熟,在一个学校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照过面,只是没往心里记罢了,“你们什么时候认识的?”。
孟建国想到那个明媚的女子,好像又想到了那个明媚的夏天,“两年多了,那个时候,她还是个学生,不过那个时候我没那想法,只是单纯觉得漂亮,如此而已”。
李和想到车丽丽的那个六七岁的孩子,不可能是孟建国的了,松了一口气,“你们有关系了?”。
“怎么可能,人家是有家庭的,我不会做这种无耻的事情,我们只是互相倾心,没你想的那么乱七八糟”,孟建国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那你们不可能这么继续爱慕下去吧?怎么想的”。
孟建国一颗烟抽完,从李和桌面的烟盒又抽出一根,点着了,“她跟那个男人没感情,错误年代的错误结合”。
道德只能律己,不可及人,它无法像法律一样规范精确,且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用来评判事情很容易出错,李和没法说太多,“这个我就帮不了你了,你自己琢磨吧”。
孟建国斜着眼看了李和一眼,“我要是能琢磨明白,还来找你干什么”。
李和道,“我自己都是单身狗,能给你什么建议?”。
“那个男人我见过,很实在,对她也很好”,孟建国陷入了自责中。
陈大地李和也见过几次,是挺实在的一个人,“那你的意思是你要放手?”。
最后一口烟,孟建国足足拔了有三秒钟,被深吸的那口烟憋的咳了起来,好久才缓过劲来,慢悠悠的道,“我很爱她,跟她在一起是甜的,她身上有让人心安的味道。哪怕跟她走在一起的那一刻我就觉得不用出人头地,不用功成名就,不用腰缠万贯,也能感觉到幸福了。甚至有一点失了凌云壮志,觉得这样就挺好。”。
“你这样做合情,因为感情永远是不受控制的,但绝不会合理”,李和不合时宜的打断了孟建国的自我陶醉。
孟建国道,“我也尝试过去忘记她,告诉自己这样做不对,可是你要知道,思念是一条疯狗,即使关上门,也能听见它挠着门日夜狂吠!”。
感情的事情,外人都没法插手,李和本以为孟建国不知道车丽丽的婚姻状况,想去提个醒,现在既然孟建国都知道的,李和也就没有多说的了。
“自己好好想想吧,我下午还有课,我去上课了”。
每天上课,李和最厌烦的事情就是擦黑板,粉层纷扬,喉咙鼻子都能灌进去,不吐痰都不舒服。
条件还是太差了,这会条件最好的应该外国语大学了,小班教学,视听教室都用上了。缺语言人才,国家投入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有联合国文教基金给钱。
每天学生们最主要干的事情就是看外国片,不管是英语片、德语片、法语片,片子都很豪放,该露的地方都会露,许多外校的学生为了欣赏带有艺术美感的人体,有时间都会去蹭课。
李和上科学史课的时候,只要学生不吵闹、不讲话,他很少去管。
甚至学生们看课外书也被他视为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习惯性在教室过道里溜达了几遍,他看到了几本让他恐惧的书。
学生看他过来,故意遮挡在课本下。
李和伸出手道,“可以拿给我看看吗?”。
学生看李和没有表情,还是有点恐慌的递给了李和。
李和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小白杨的书,丑陋的中国人,喊的很响亮啊。
年度的畅销书,应该有不少学生在看吧,李和不无担心的想到。
“这本书我没收了”。
学生道,“李老师,那本书是我借别人的”。
李和道,“谁的书,让谁来找我”。
他展现出无理取闹的一面,说好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呢?
他站在讲台上,把那本书高高举起,“在看这本书的同学请举手”。
没有一个学生举手。
李和又道,“在读中国人史纲的同学请举手”。
还是没有一个学生举手。
“大家都是中国人,谁觉得自己是丑陋的,举手我看看!”,李和的语气已经很不好了,学生们更不敢举手了。
“那我告诉大家,这本书我也是看过的,好看吗?特别好看,有理有据,煽动性强,难得的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大家是学过辩证法的,那我们可以站起来批判,但我们不再需要跪着自虐了”,唯恐学生不懂自虐的意思,又把自虐两个字写在黑板上。口音问题,在有些字上,他还是无法准备的发出N,l两个声母的区别。
这种自我矮化,在这本书里已经有点丧心病狂的程度了。
而这位小白杨和龙部长算是毁了不少人。
李和也明白这一代人的心思,他也是这一代人,大家发现了跟西方的差距,人都有自救之心,知晓问题了,都想着怎么进步,猛然发现了小白杨,好像找到了良药,就把他搬上了神台。
“这个作者呢,只是一个识字的平民,平民里面文笔是比较好的,根本就没有受过任何系统的教育。还有那本《中国人史纲》,这里有历史系的学生吧?都对吗?按我的想法,这作者没去说相声都是可惜了,基本上带着自我情绪的胡编乱造。要看历史方面的书,学校的图书馆就有不少,比如黄仁宇先生的书就很好。还有陈寅恪先生,梁启超先生的,这么多大师的书你们不去看,去看一个小学生的书,脑子不是有毛病嘛”。
李和这节课成了对小白杨的批判课,他可不希望他的学生成为人见人恨的喷子。
“以后只要是港台作家的书不准进入课堂,起码不能进我的课堂,否则一律没收”,李和最后想想又补了一句,“武侠和言情除外,可以学学怎么行侠仗义和谈恋爱”。
学生们又哄堂大笑,有幽默感的老师又回来了。
133、擦枪走火
最近比较忙,李和也没怎么看报纸,把办公室前几天报纸又找了出来,上面的消息要重新消化一下。
当看到日苯广场协议的签订,他才重重的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怎么把这么个大事情给忘记了!
日元升值这么好的时机让他给错过了,他悔的肠子都青了,那少赚多少钱啊!
拿出只有自己看得懂的小本子,上面已经明确做了记录,还是让他粗心大意的给忘记了。
他真是又气又急,又重重的拍了下办公桌。
陈芸道,“没吃错药吧?”。
“没”,李和心不在焉的回道。
陈芸笑道,“那你平常都吃什么药啊”。
李和才反应过来,“你又开我玩笑,什么药也不能乱吃啊,吃出毛病可就问题大了”。
“没事,只要按照要求吃的,吃出毛病就告医院”。
“吃死了怎么办?”。
在旁边的杨浩接了话,“要是死了,你就由人证变成物证了!”。
陈芸哈哈大笑,“这可不是我说的”。
李和感觉不对劲,这陈芸开玩笑很正常,可这杨浩很少开玩笑的,就问,“你俩今天怎么这么高兴?”。
陈芸笑嘻嘻的道,“调工资了,能不高兴嘛,不过你不用高兴,因为没你份”。
杨浩怕李和心里不舒服,办公室的人都涨了,就李和没涨,就解释道,“按照工作年限调的,每个人调的都不一样,我也才调了11块5毛钱,没多少”。
陈芸对杨浩不屑的道,“别得了便宜卖乖啊,就多了这11块钱,你回家就敢冲你老婆嚷几句”。
是啊,涨工资是多么大的事情,起码是几十年不遇了。
李和就无所谓了,每个月的工资都不够他下馆子的,突然想起来,他好像还没领过工资。每次要到发工资的时候,他就去签个字,然后跟大部分单身老师一样存到财务那里,需要的时候再去领,大部分人都没到银行存钱的习惯。
十月一号赵有才结婚,有点上门的女婿的意思,酒席都是女方在办,女方有点颐指气使。
虽然很多同学都是分配在京城,但是各种原因都是无法来,比如高爱国就下乡镀金去了,转一圈又能升一级。
来了有七八个同学,都是挤在一个桌子上,李和的左边是刘海,右手边是王慧。
赵有才在一帮子同学面前颇有点不自在,一个劲的说,“招待不周,招待不周”。
王慧说,“我以为是谁家闺女呢,原来是吴厅长家的,摆的谱挺大”。
李和不熟悉,也就没接话,刘海接了话茬道,“吴厅长资历深,听说马上要到地方去”。
刘海毕业分配进了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听着是个没名头的部门,但是也是最容易出政绩的地方。
王慧摇摇头,冷笑一声,“没戏,年龄在那放着呢,顶多也就熬退休了,哪还有什么进步,不过对赵有才还是有帮助的”。
刘海想了想,才点点头,“也对”。
李和左右插不上话,只得在旁边跟一桌人不断碰杯。毕业才两年,他也感觉到跟各个同学的差距,比如就有不断的人来给王慧、赵永奇、周庆、刘海敬酒。
甚至都有人把何芳给认出来了,一口一口何处长的叫着。
几个人的职称和资历也是很浅的,但是耐不住衙门大,都是根粗叶茂的部级或者副部级机关,对于很多区里或者市里的干部来说,跟部里的干部处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对于一些驻京办的干部来说,跑部钱进是正常的行为,少走一个人的关系,事情都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