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始于1990

重生始于1990 第438节

同理,高新技术也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同样会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内去,任总刚刚大致概括了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我再刺细分一下。

通过我对社会形式的分析,高技术将会运用到六大技术领域内,同时包括12项标志技术和9个高技术产业。

六大高技术领域分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它们将在本世纪获得迅速发展,并通过广泛的实用化和商品化,成为日益强大的高技术产业。

在未来与此相关的企业和产业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变革,获得飞速发展。

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为标志的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核心;以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前导;以超导材料、人工定向设计的新材料为标志的新材料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支柱;以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为标志的新能源技术也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支柱;以航天飞机、永久太空站为标志的空间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以深海采掘、海水利用为标志的海洋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内向拓展。

六项高技术领域中的12项标志技术,是已经萌发但还远未成熟的前沿技术。

本世纪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将缩小,但由于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强制性渗透改造了这些传统产业部门,因此这些产业的绝对产量和产值不会萎缩。

在传统产业遭受到高新技术产业剧烈冲击的情况下,很多企业能不能顺应发展趋势做好应对是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我想说的是,华为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宏伟集团都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代表,值得你们学习。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他们看到了马大云的自信,而且他的分析很细致,听起来好像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是他预测的发展方向,如果按照他的推理和分析,那么对很多企业家来说,一定是有所启发的。

马大云的讲话干货十足,相比之下,任总要保守得多。

任正非听完马大云的讲话,对他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人极其自信,马大云刚刚讲的那些,其实在任正非的脑子里也有框架,不过他不敢像马大云那样在这样的场合当着众人大胆推测,害怕误人子弟陷入歧途。

苏伟在中间对任总和马总的话都表示赞同,两个角度都没错。

他今天也是空手来的,没做过多的准备,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已经被任正非和马大云分析透彻了,他接下来能讲的话题,就只剩下了重要性或者是意义了。

中科院的领导听完马大云的讲话,点了点头,还做了笔记,很多地方他们也没想到,虽然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但是马大云这个框架却是囊括了一切可能与高新技术产生关系的领域。

不愧是中国企业家的代表,脑子里想的东西比一般人理解的更深,眼光也看得更长远。

接下来,众人的目光转移到了苏伟身上。

苏伟能不能讲点干货出来,成为了会场所有人的期待,包括记者在内已经重新调试了设备,准备单独给苏伟写一份报道,因为他们清楚互联网大会上苏伟的话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

苏伟见到一副副认真的样子,他心里忍不住笑了,显然他没有准备太多干货,不过他想的是,既然马大云和任正非没有把高新技术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讲透彻,那么轮到他的时候,对现场的人来说,一定是一个新颖但又不可缺少的角度。

0681 前景

“喂喂~”

苏伟只是从马大云手中接过了话筒,试了一下音响效果,会场变的肃静,有点大学里面老师给学生上大课的感觉。

在座的企业家眼中,已经把苏伟当成了老师,能够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

所以,当他准备开口的时候,企业家们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极其认真的。

台上包括中科院的领导以及马大云、任正非在内,都感受到了众人对苏伟的尊敬。

苏伟讲道:“我就不多做介绍了,在座的各位十有八九听过我的课,剩下一二也与我一同参加过很多场合的聚会。”

不是苏伟骄傲,他说的都是事实,企业家们也不太想听到每次苏伟浓重的开场白,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只有媒体记者才喜欢。

苏伟接着讲:“刚刚听了任总和马总的讲话,我对高新技术产业更感兴趣了,接下来我主要谈谈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以及高新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企业家们握好了笔,集中精力,等待苏伟开口,毫无疑问,他们认为苏伟今天的讲话,里面的干货一定比马大云还要多。

“首先,我们来聊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随着知识、技术和信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逐步由农业、工业为主转向以知识产业为主。

无形资产对经济发展的进步有巨大的作用,而近些年来无形资产在一个企业资产中所占的份额日益增多,种类也更加丰富。”

苏伟讲道这里,很多企业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了两个词,一个是“知识产业”,一个是“无形资产”。

他们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处在最浅显的层面上,意思是大概能够听懂,但具体是什么?代表什么?等等,可以说一窍不通。

但是这两个词的提出,更加让他们确定,苏伟的讲话非常有深度。

苏伟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其实绝大部分人脑子里都有一个疑问,苏伟讲到的“无形资产”到底包括哪些?

不过今天到场的企业家在国内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谁都不想表现的粗陋寡闻,显得很没面子。

庆幸的是,没有等到他们亲自开口,有记者问出了他们心理想问的问题。

“苏伟董事长,你能具体聊聊企业的无形资产吗?和今天交流会的主题有什么关联吗?”

苏伟解释道:“无形资产英文名叫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大家能够从我刚刚的话中听到两个词,一个叫专利,一个叫技术,两者之间用唯物辩证法讲,存在一定的整体和部分关系。

这两个要素对一家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台下董总应该深有体会,格力每年科研生成的专利技术很多,也是高新技术在企业上的一中反应!”

众人点了点头,好像理解了苏伟的意思,就算不太理解,也要装着理解,因为很多人都在点头,以为自己懂了。

然而在科研方面投入较少的企业很难体会到苏伟话里的意思,正如苏伟所讲,格力的董事长董明珠对苏伟讲的话深有体会。

苏伟接着讲:“讲完时代背景和企业的无形资产,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高新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可以促进企业科技转型,

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高新技术是为了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当前,全球范围内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加快,产业变革呈加速态势,国际创新要素流动空前活跃、重组不断加快,全球化、网络化的新型研发组织模式纷纷涌现。

在这样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只有坚持技术创新,才能推进技术领先、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发展超越,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未来不久,我们将面对的竞争对手是来自全球的同行业,这就要求我们在技术上要占据主动权。

其次,发展高新技术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家层面上,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经济中,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有句古话叫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只有顺应时代变化,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才能实现稳健发展,也就是马总刚刚提到的一个关键词“顺势而为”。”

苏伟喝了一口茶。

看了一眼在座的企业家们,已经听的如痴如醉了,没想到自己随便讲讲,也能起到这么大的影响力。

一旁坐着的中科院领导边听苏伟的话,边做记录。

喝完茶水,苏伟讲最后一点,“严格意义上讲,当下中国国内的企业传统制造业居多,因为多种历史因素造成的,但是传统制造业依靠科技创新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企业无论身处传统产业还是竞争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都应不断强化企业技术研发实力、充实企业技术更新储备,依靠技术创新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增强成长发展的基因。

最后,我今天有幸被邀请参加交流会,我在此提醒各位,在未来,没有独立研发能力的企业一定会被淘汰,如果现在不提起重视,到时候你们付出的会更多,甚至破产,希望十年后,如果还有类似的交流会,今天到现场的企业家们一个不会少!”

很多人听懂了苏伟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今天到场的这些企业家中,一定会有被社会淘汰的,市场经济的新陈代谢很正常,但是绝对不会影响到台上的三位大佬。

0682 技术激励

不知不觉中,苏伟的讲话已经收尾了,让人意犹未尽。

平时能够和苏伟见面的机会很少,有的甚至一年能够见到一次就已经很满足了,潜意识里,企业家们对认识苏伟这件事情感觉到很有排面。

苏伟今天的话并非危言耸听,绝大部分人是认真听进去的,清楚苏伟有一双能够洞穿市场的慧眼,既然他已经预测未来是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天下,那么不在这方面下功夫的人一定会被淘汰。

但是,听懂归听懂,如果要破出现有的规矩,立自己的牌面,对很多企业家来说,太难了。

他们达不到宏伟集团、阿里巴巴和华为科技的体量,所以在发展的道路上,尽可能去满足市场效益了,现在回首看,他们的的确确落后三家企业很多。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想要活命,接下来顺应大势潮流是必然的,意味着在他们发愤图强的日子里,市场会被早有准备的人给慢慢吞掉,当他们满血回归的时候,又是和众多类似的企业开始残酷的竞争。

如此循环下去,顶端的人将会离他们越来越远。

“哎!”有人叹了口气,真他妈难啊!

在众人深思的这段时间里,中科院的领导就今天交流会的主题以及苏伟、马大云、任正非三人的讲话做了总结。

随后现场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媒体记者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引起轰动的话题。

总体来说,今天这场高新技术的交流会算是成功的,主要目的是给中国企业家们植入了重要的观念,中国企业在科技方面的落后是非常明显的,如果长此以往下去,会变得毫无生命力。

领导最后透露道:“各位,中央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不久将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为企业的转型和科技创新提供一定的帮助!”

这句话无疑是给了那些有意向搞自主研发的企业家们一颗定心丸,至少让他们看见了更多的可操作性。

再者,得到了国家的重视给予了企业家们一种精神支持。

交流会结束之后,网络媒体上的一些报道就已经出来了,立马引起了轰动。

很多在中国境内营业的外资都没有想到,中国企业家们的警醒速度会这么快,他们以为至少会在他们在中国市场快要起到统治作用的时候,才会有所反应。

外资企业已经有了联合封锁技术的心里战备,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单单靠着自己去埋头苦干,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苏伟回到酒店,原本不准备参加今晚的晚宴,但是当他从网络上得知外资对高新技术交流会的评论之后,他觉得有必要做点事情。

晚宴上。

任正非也参加了。

“任总,你不是要直接回公司吗?”苏伟问。

任总道:“我记得苏董好像也说有事情忙,不会参加今天的晚宴了!”

苏伟笑道:“看来这场晚宴的价值很高啊!”

明白人几句话就能够猜到大概。

在马大云把网络上呈现出来的言论讲出来之后,饭桌上,众人相互看了一眼,然后笑了,看来目的是一样。

中科院的领导说:“外媒转载了一偏关于今天交流会的新闻报道,被很多外资企业家鄙视,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只能够做出农产品,针织品等类似的东西,甚至有言论直接说中国企业搞技术不行!”

带着浓烈的嘲讽意味。

听完这话,董明珠第一个站出来开口说话了,她的性格依旧刚烈,道:“外资有时候就是狗眼看人低,中国人不比他们笨,中国人的创造力是可怕的,我们现在技术落后,除了历史因素外,是因为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重要性,今天这场交流会上,苏伟董事长讲的很深刻,我相信国内的企业会有所体会的,不然谁也救不了他们。

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创造能够站到世界的顶端!”

董明珠讲话的语气就像誓师大会上宣读宣誓词一样,非常有气势。

众人听完,热血沸腾,主要是因为外资企业的那些言论太侮辱人了。

坐在角落里的柳传志一言不发,他推了推眼睛,然后露出了笑容,端起酒杯道:“相聚即是缘分,我们先走一个!”

尴尬的是,只有少数两人应了他,其他人的思维还停在董明珠刚刚的那一番话里。

首节 上一节 438/5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下一篇:重生之殿堂乐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