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始于1990 第508节
现在苏伟用了最简单的方法安抚了她的情绪。
她既不用紧张的上台做苏伟的翻译,还可以获得一份报酬。
苏伟对小姑娘笑了笑。
舞台准备工作完成后,杨明华来通知苏伟和巴菲特上台。
两人走向大众的视野,迎得一片响亮的掌声。
两个神话般的人物终于出现了。
苏伟和巴菲特再次握了握手,然后上台入座。
杨明华今天亲自担任主持工作,他对金融投资有自己的见解,之前在华尔街工作的时候,也有机会与巴菲特面对面交流过,所以这次的活动,巴菲特才会选择和一个比较熟悉的人合作。
巴菲特简单的做了自我介绍。
反响强烈,今年的巴菲特午餐拍卖取消了,今年能够与巴菲特面谈的机会只有今天这一次。
台下的嘉宾保持最好的精神状态来听巴菲特的讲话。
杨明华引入的话题是众多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投资思维。
在座的嘉宾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只能说有理可循,但是难登大堂。
巴菲特对“投资思维”的话题还是有些兴趣的,基本上每年与他共进午餐的投资者都会聊到这个话题。
巴菲特说:“投资思维,不是一个狭隘的思维模式,它的背后包括了许多专业的金融知识。
让每个投资者入手的问题是风险和收益的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投资者正确的思维辨析。
风险和回报在90%以上的情况下,是成正比增长的。
意识是,风险越大,投资越大。
我个人在选择入手之前,首先想到的是自身拥有的优势,怎么样能够在一个风投项目中来发挥优势的最大作用?从而追求绝对利益。
我个人不建议投资者去理会相对表现!”
巴菲特的术语很专业,现场很多媒体记者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嘉宾们是听懂的。
他们在笔记本上记录了几个关键的辞彙。
“绝对利益与相对表现”、“风险回报”、“自身优势”……
暂时巴菲特聊到的点,比较浅显,算是每个投资者必备的思维模式。
杨明华听完点点头,回头问苏伟,“苏董,对投资思维有什么看法?”
苏伟谦虚道:“巴菲特先生的话很详细。
在国内,同行企业家都知道,我也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投资人,无论是投资珠宝还是互联网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还算成功。
我在决定入手之前,考虑到的问题和巴菲特先生有一些差异。
我首先考虑到的是创造和等待的问题。
我赞同巴菲特先生讲的,投资思维不是一个狭隘的思维模式,后面包含了很多专业性的知识。
背后的那些理念,要么你一学就会,要么一辈子也捉摸不透。
投资者不是精于分析超复杂数据的巫师,也不会编写出复杂的电脑模型去发现潜在价值,寻找优质的投资机会,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去拒绝那些不那么优质的投资诱惑,需要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真正优秀的机会,并且可以准确判断现在是不是最佳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就是我提到的等待。”
下面的投资者们记录下了一个词,叫“利益诱惑”!
有时候你表面上看到的利益并能够完全转化为你风投的利益。
巴菲特听了翻译人员的翻译之后,点了点头,苏伟的话和他讲到的“绝对利益和相对表现”的意思类似,只是更加详细了。
巴菲特露出了笑容,他承认苏伟是一位优秀的风投专家。
苏伟继续说:“接着说我提到的第二点,创造。
投资的世界里太多事情变得太快,所以我们需要明白规则背后的基本原理,这样才能知道为什么有些事情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会发生。
明白了规则背后的原理,我们可以去创造投资机会。
举个例子,比如宏伟集团与长江集团收购英国泰晤士饮水公司的案例,单从这个投资的收益看,或许我们会亏损好几年。
但是它背后的规则是英国政府和市场,我和李嘉诚同时看准了背后的规则,才会有宏伟集团收购立顿和华为合作推广无线网路技术的事情发生,相比泰晤士的亏损,我们获得的实际收益更大!”
巴菲特只顾着认真听苏伟讲话了,亲不自禁的鼓掌,他大脑里对苏伟提出的创造投资思维模式表示肯定。
但是风险很大,对台下的投资者们而言,不可能去这样做决定。
众人见巴菲特鼓掌,也跟着鼓掌。
巴菲特称讚道:“苏伟先生的观点很大胆,但是没有脱离投资思维的框架。
听了他的观点,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宏伟集团没有投资失败的案例?
因为苏伟先生的思维模式是建立在对市场分析足够清晰前提上的,就像他说的一样,投资者不可能去编写电脑模型探索市场潜力,但是我想告诉各位的是,苏伟先生的大脑里有一个电脑模型在帮助他分析市场!”
众人楞住了。
非常震惊,巴菲特的话把苏伟说的神乎其神。
但是从宏伟集团的实际运营情况看,苏伟在投资界真能算一个神奇的人。
苏伟转头看向巴菲特,两人相视一笑,苏伟的眼神是在感谢他的抬举。
巴菲特接着讲:“我想我有必要在补充一点,这一点对所有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
投资人必须要有内在的价值标准,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判断。
金融市场,股价下跌不代表一定是它公司业务发展不好或者价值下跌。
投资者一定要学会分辨股价波动和潜在商业真相。投资者们如果发现整体的趋势是大家都在盲目地跟风买入或卖出,那么他们一定要抵挡住这股趋势才行。
当然你不能无视市场,因为市场里蕴含着投资机会,忽视它等于犯错,但你一定要为自己着想,不要让市场牵着你的鼻子走。”
0804 棒球理论
巴菲特最后补充这一点是所有投资者的惯性病,市场看的太重,已经偏离了自己心里的价值标准。
当初杨明华和巴菲特在纽约见面的时候,巴菲特也向他提到这个问题。
准确的说,每一个见过巴菲特的人,都从他的嘴里听到过这一条重要的理论。
不是巴菲特脑子里面没有其他东西了,而是这一条投资思维最容易迷惑人,很多投资者死在了这个坑里,没有翻过身,甚至有的三番五次的往坑里跳。
现场的所有嘉宾相互讨论了起来,感同身受。
苏伟也点了点头,承认巴菲特的理论。
接着巴菲特主动偏头看向了苏伟,好像在示意,你有什么要说的或者在他的理论上有什么补充的?
众人的视野回到舞台上,随着巴菲特的眼睛一致看向苏伟。
苏伟拿起话筒微笑着说:“巴菲特先生提到的自我价值判断是每一位投资者应该准确认识的。
我给大家做个比喻。
一个长期导向型的投资者就好比击球手,比赛中没有出现好球,也没有出现坏球的时候,击球手可以对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击球机会无动于衷,其中不乏别人看到很可能就会挥棒的机会。
价投者就是比赛的学习者,不论击中与否,他们都从每一次挥棒中学习经验。
他们不会受别人的表现影响,只关注自己的成绩如何。他们有无尽的耐心,愿意等,直到一次绝佳的击球机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一个被低估了的投资机会。
价投者不会投资那些他们没有十分把握的,或者那些风险奇大的公司。”
听完苏伟的话,巴菲特傻了。
苏伟把他接下来想讲的话抢先说了。
大概意思一致,巴菲特自己给这个理论取了一个名字叫住“棒球理论”。
理论的根据依然来自于个人的价值衡量标准。
台下的嘉宾们,结合苏伟和巴菲特之前讲的投资思维来深层次的理解这句话。
基本概括了一个投资者选着出手时的所有心态以及将会发生的结果。
他们作好记录后,抬起头,颇有些惊讶的看着苏伟。
首先,他们非常清楚苏伟的投资能力,不然也不会有“东方巴菲特”这个称呼出现。
其次,他们决定来参加京城金融论坛的时候,脑子里的想法是,觉得苏伟是那种实战性强于理论性的投资家,所以在巴菲特面前,他的理论根据或许要弱一点。
何况论坛这种形式的活动,本来就是讲理论的。
但是今天听了苏伟和巴菲特之间的谈话之后。
他们脑子里的观点完全发生了变化,谈不上谁的理论更强。
总之两人相互之间抛出的话题,都能够无缝隙的对接上。
其中很多专门研究投资思维理论的投资者们,无不歎服台上的两位,相比之下,更惊歎苏伟,毕竟巴菲特是专门从事投资行业的,也是投资界的神话人物。
今天的论坛刚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中国国内也出现了一个非常牛逼的投资者。
他就是苏伟。
不过仔细想来,好像苏伟又理应有这样的能力。
就像他在互联网交流大会上和中国国内最顶尖的互联网从业者一样华山论剑,不落下风。
苏伟的脑子里到底有多少东西?
没有人清楚,他们已经不敢去想这个问题了,因为他们现在连投资思维这个话题,也没有能够理的很清晰。
巴菲特情不自禁的称讚了苏伟,并没有因为苏伟抢先一步说了他想表达的观点而产生不开心的情绪。
巴菲特接过苏伟的话说,“苏董的观点和我准备讲的很相似,他已经表述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再补充了。
我在此还提醒各位正确对待收益问题。
我认为,合理持续的收益是大于惊人却不稳定的收益的。
这也是一个投资者应该正确认识的误区,很多新手习惯性的将钱投在那些短时间内收益很高的项目和股票上。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的经验不够丰富且没有经受利益诱惑,我和苏董一开始就提到了利益诱惑这个关键词,目的在于让在座的投资家门正确看待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之间的关係。
上一篇: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下一篇:重生之殿堂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