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霸世唐朝

霸世唐朝 第100节

“都说了,天授驸马......咦,谁问的。”阳林回过头往海上看去,一队冲浪帆板船已经靠了过来,飞快的将这艘巡逻小帆船团团围住,原来是负责在舰队周边警戒的大唐水军发现了他们。

察猜在海边待了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船,船舷都快有英吉城的城墙高了,上面搭载的人更是超过了好几百,一个漂亮的女兵帮他用一种闻着都能醉的酒清洗了伤口,然后居然用针线像缝衣服一般的将他的皮肉缝合起来,最后一抹清凉的药膏被涂抹在他的伤口上,白白的软布恰到好处的帮他扎好伤口,又有几颗甜甜的药丸被人拿来叫他吃下去,察猜就这样像做梦一样的被人摆布着,最后睡着了。

“明早集结各船营校以上长官到一号指挥舰上集结,这两天有作战任务要下达。”阳林回船之后只是交待了一句好生照顾察猜就回到了自己的住处,一旦要展开战斗,那么许多事物是需要忙碌的,战略意图要给属下的将领们交待下去,弹药也要合理的分配好。

岭南和淮南舰队的混编队一般是以营校为指挥官的,营校之上有副都统,都统,随军参谋,再往上就有都督,大都督,阳林现在就是两军大都督,且兼着都督一职,随军参谋是那个只会画海图的王成胤,都统有四位,淮南水军的彭坚是阳林招降的,岭南水军的刘渊,李剑秋,张毕是李二从李孝恭和张亮手下抽调出来的人,还算识水战,最重要的是忠心没问题,应该是皇帝暗侍卫调查过或者直接培养出来的。

窦鹰山现在也是淮南水军的营校官,可惜他所在的舰船还是副都统窦玉明的坐舰,船上虽然大部分都是他的死忠,却还是窦玉明说了算,他曾经很隐晦的向窦玉明提过造反的事情,可见识过朝廷军队的强大之后,窦玉明已经开始动摇了,现在他是淮南舰队的二号人物,前途一片光明,等此次南征之后立下大功,博个封妻荫子的爵位也不是问题,所以他一直在疏远窦鹰山,甚至想找机会将这个不安定份子剪除,李唐江山现在一片欣欣向荣,根本不是造反的时机,顺势而为,享乐富贵才是他的主张。

淮南和岭南舰队成军后的第一次真正的战斗终于要开始了,军议中,阳林开具了领取弹药的凭章,又部署了战略任务,看着各营兵丁们从火药补给舰上领取了一箱箱之前被严格管控的各种火药弹,窦鹰山觉得机会终于是要来了。中臣大相只是窃取了一艘朝廷的水轮船就能统一倭国成就一片霸业,那他窃取了更厉害的火药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至少借着火药之利在海外创建一个国度不成问题吧!他甚至已经想到了自己的去处,夷州(后世台湾岛),那里是个海盗和土著们称霸的地方,据说汉朝时期那里才有了自己的名字并且有了一些汉文化,但是那里基本就没受过朝廷的控制,几百年后的今天,它或许能成为我窦鹰山的发迹之地呢!…

太阳晒屁股的时候察猜才从失血过多的昏睡中醒来,此时唐军已经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身体虚弱的他在一个兵丁的带领下缓慢的走到了甲板上,在强烈的太阳光下,察猜才真正看清了自己所处的这艘超级大舰,眼光远眺,这样巨大的舰船一艘接一艘排了好长一条队伍,察猜觉得自己还在梦里没有醒来,这样的大船是人能造出来的吗?谁要是掌握了它,就可以轻易的碾压交趾七王中水军最强的洪都王的军队了吧!

察猜有些眩晕的回想着昨夜发生的事情,貌似那个皮肤黝黑的小子说自己是大唐的什么天授驸马来着,这就是大唐的舰队吗?难怪他们如此的强大,他们来英吉王城所求为何?不会是粮食吧!

阳林的台面上早就布好了一桌酒菜,倒不是要专门招呼察猜的,他还远远不够级别与阳林同桌吃饭,不过他醒的时间巧,正好赶上了。

“既然能起来走路了,就证明没多大事了,坐下来吃一口吧!前两天请你吃黄鱼,现在又要请你吃午餐,你这辈子是注定了要吃我的么。”阳林随和的笑道,此时他已经穿起来一身洁白的小号军装,肩头和领口有两条杠杠,三颗银星,岭南水军还没有这样的装束,只有文工团的姑娘们在批量的生产这样的军装,阳林这身是最高级别的,穿上去显得最有威仪,跼促的察猜又怎么敢上他的桌子吃饭,噗通一声的就跪在了地上。

“求求你救救我们英吉王城吧!”察猜情绪激动的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四章 四方战事

“我们汉人有一句话,叫做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你也看到了,我们唐军前来,所图甚大,救你们英吉城不是不可以,就看你们给我们的好处够不够份量了?”阳林端起了饭碗小口的开始进食,那已经跪倒在桌前的察猜虽然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却没有任何食欲,他的眼珠子飞快的转动着,想着什么。 。。

“粮食,你们大唐人最想得到的是我们的粮食,是不是我们只要拿出足够多的粮食,你们就愿意帮我们击退洪都王的部队?”察猜作为负责管理英吉王城港口的一个小领班,自然是见识过冯戴智先后两次带着庞大的船队来这里收走大量的粮食的事情,在他看来交趾之地也就粮食这东西会让唐人看的上眼了。

“你还算上道,不过粮食这东西可不光你们英吉王城有,洪都王的粮食不会比你们少,他们如果出更多的粮食,你想想,我会怎么办?”阳林吐了一口嘴中的鱼刺在桌面上,继续优雅的吃着饭道。

察猜慌神了,作为一个底层军官,他的思维并没有那么灵活庞大,其实阳林现在跟他谈也是白搭,英吉王城的事不可能因为他一个小的巡逻队正的决定而改变什么,不过阳林想用这种交谈方式让他彻底的明白大唐想要在交趾得到什么。

“想不出来就先别想,这本不是你可以决定的事情,坐下来尝尝吧!放心,这一顿确实是白吃的午餐,我属下的人都嘴叼,不愿意吃别的残羹剩饭,我本人的嘴更叼。一般只吃口感最好的部分,所以这一大桌子菜最后很可能都会被倒掉,与其喂鱼,不如喂你。”阳林指了指先前侍卫们已经摆上桌面的干净碗筷道。

察猜一想也确实是这个理,从地板上爬起身来就往阳林对面的空位子上一坐。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伸手抓起盘中的食物吃起来。白瞎了阳林特意叫人给他准备的碗筷,交趾人现在还不流行拿筷子吃饭,和印度阿三一样。他们一只手是用来吃饭的,一只手是用来擦屁股的,从他开始吃饭,阳林就果断的失去了继续吃下去的兴趣,放下筷子慢悠悠的跟他讲道。

“你知道吗?你们这种不洁的进食方式会让你们这个地方每年都有许多人患上肠胃方面的疾病。严重的甚至会丢掉性命,尤其是的孝。”

察猜听了阳林这么一说,伸出去的黑爪子就有些不自在起来,可他确实不会用筷子,而且这些食物真的很好吃,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食物,他的嘴早就已经被塞满了。却根本停不下来,看着他被鱼翅刺破了的嘴唇还流着血,阳林将一个放在桌下的衅坛子打开,给他倒了一碗度数不算高的白酒,示意他先喝口酒。把东西咽下去再说。

“白酒能解毒,你嘴唇上的小伤口被酒水润过了,就不会发炎了,昨夜我的人就是用一种纯度更高的酒为你清洗了伤口,怎么样,今天你没有什么头疼脑热的症状吧!”阳林一边讲着,一边已经看到了察猜喝到白酒时眼睛一亮的表情。

“你们唐人怎么会有如此甘醇的美酒?”察猜贪婪的将小半碗酒都倒进了脖子,又眼巴巴的盯着阳林的坛子问道。

“唐人的酿酒工艺当然不是你们交趾人能够企及的,但是酿酒需要粮食,我们大唐缺粮食,只要我们得到了足够多的粮食,我们会酿造出比这更好的酒,而你们恰巧有吃不完的粮食,所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汉朝时期的汉武帝之所以要收服交趾,就是因为这里有粮食。我们现在带兵来这里,也是为了这里的粮食。”阳将坛口打开,给察猜小的倒了一点,可不敢让他喝多了,喝多了就没法谈事情了。…

“你们是想要学几百年以前的汉人那样强占我们的土地?不成的,几百年以前不成,现在也不成,我们七王城的人才是这里的主人,任何外族企图想统治这里,后果都将是得不偿失的。”

察猜就是个世世代代生活在交趾地区小民,他从小听着先人们驱逐强汉的故事长大,很了解那段被汉人统治的历史,正因为那段历史,英吉城这一代原有的许多小部落都学会了统一的汉族语言,文化程度强于南诏诸部,生活水平也高于南诏诸部,甚至饱受战乱之苦的汉人。

可惜交趾七姓部落演化出来的七王实力现在已经不平衡了,莫名其妙的就打起来了,再富裕的地方,一旦开始打仗也会立即变的萧条起来,汉人不打仗的时候是最富裕强大的,还不是因为战乱导致了民不聊生么,交趾人对对抗任何的外族都十分有信心,这样有特殊的地域环境,只要不杀光了他们,那些只知道索取的家伙会很快的让交趾人统一战线,最后反攻,这个时期的人们比后世更加的承受不起游击战,反击战,所以汉朝在交趾几十年的统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后不得不放弃。

“你以为我会像前人一样对你们动用武力,不停的向你们索取吗?要是那样的话,现在英吉城早就不存在了,我更不会浪费这样的美酒给你这个外族人,战争不是你们想要的,更加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团结一致共同发展却是非常有必要的,交趾七王今日之强大,难道不是当初团结了许多个小部落组成的么?只有在一个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氛围下,咱们所有的人类才能共同繁荣,杀光你们对于我来说真的一点都不难,等洪都王的军队来了,你就可以亲眼见识到我们唐军是怎么杀人的,不过我们并不想杀掉你们所有的人,洪都王他们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已经投靠了吐蕃人,他们只是吐蕃人索取交趾之地的傀儡,你们唯一的活路就是投靠我们大唐,因为从这一战之后,真正在交趾这个战场角力的就将是大唐和吐蕃,你们这些小虾米,已经别无选择了。”

阳林说的什么察猜并不能完全听懂,如果英吉王城有什么人能听懂,那么就只有英吉王了,说过要让察猜见识一下唐军的战力,阳林就是会做到的,英吉王的海上封锁太小家子气了,阳林一声令下,冲浪帆板船就四面八方发散了出去,他们将对英吉王城周围数百里的海域实施监控,洪都王的船队无可避免的会与唐军展开一场海上遭遇战,或者是围击歼灭战。

马蹄声从安逸恬静的梧州城远处传来,城墙上的冯智戴脸上挂着几分笑意,他其实不想杀人的,可有些人要找死,他也没有办法,柳苗如他们所料向梧州城展开了突袭,等待他们的是冯智戴早就布置好了的一个包围圈。

另一边,程处默的先锋军已经推进到了夷山寨,这里是安苗栖居地前最后的一道屏障,想不到短短的一个多月,唐军居然能够连拔他们二十几寨,这里本应该是他们为被拖的精疲力尽的唐军设置的一处决战场,只可惜,前面的寨子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按照原定计划撤回来,他们大多投降了唐军,不降的也被唐军当场杀了,十几万安苗青壮,硬是没能挡住人家五千先锋军的进攻,甚至开战以来,连人家的主力部队都没有见到。…

安氏族老会的老顽固们固执的认为先锋军就是唐军的最强战力,那些在后方缓缓而行的人就只是些会修桥铺路的民夫,他们将道路铺的那么宽敞,一定不是自己愿意的,或者是哪位弑兄撰位的李二皇帝得了失心疯才强迫他们干这么无谓的事情,他们觉得只来了五千先锋军也是好的,安氏剩余的力量能一口吃下他,皇帝让人修出来的宽阔马路也不过是让他方便自己逃走的道路而已,所以他们在集中了自己所有的力量,甚至都没有想过撤退,因为他们能退的空间不大了,而且远在主寨之地的安苗长老们根本没有亲眼见识过白磷弹的威力。

张亮很憋屈,他的军队是最早出发的,可惜是最晚到达自己的战场的,阳林给他提供的一些信息和方法确实帮他减少了很多损失,但他的队伍没能分得一营文工团员现场指挥,所以光是三个月的行军,他属下的士兵就减员了两成,三国时期邓艾率军走山路进蜀中,三万人到了只剩下三千人的场景让他想想都害怕,好在大唐有天授啊!

最让他憋屈的是,当他的军队赶到贵州战场的时候,当地的苗人根本不跟他打仗就降了,你爱封什么官,晋什么爵你就封,张亮觉得就算自己要在这里据地称王,人家也不会反对,你称你的王,你当皇帝都行,把你带来的好东西赏赐下来就成,皇帝如果要来收拾你,他就来,不来收拾你,我们继续过日子,你不称王,过些日子自己走了也行,我田苗依然是我田苗,依然过我山高皇帝远的自治生活。

田氏这一代的族长田归农有大才,看透了朝廷实际本质,在现在的情况下,不打对他更得利,就不信你朝廷三五年就付出那么大伤亡让我对你俯首称臣一次,他甚至觉得蓝苗也是这样的打算,美美的品了一口汉人的美酒,田归农吆喝道:“月底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五章 长安的变化

二曾经赐了李渊长安城内自由行走的权力,当然那是在暗侍卫和内侍的绝对控制下进行的,自从他第一次真的从长乐宫走出来一次之后,他就爱上了出来逛街的活动,现在的长安街头太繁华了,这里几乎聚集了西域所有国家的商团,各种杂耍艺人肚皮舞娘弥补了醉仙楼等一众青楼妓院不在长安城形成的娱乐业空白,顾青青快要带着她从全国各地搜罗的美女回来了,因为贞观四年天上人间大楼会装修完毕,贞观五年将交付使用,最后的一年时间是她忙着布置和训练人手的时间。

〃又来到这座天下第一楼前仰望了片刻这让人心颤的楼宇了,不知道为什么,阳林要求不给这栋超级大楼设院子,建好之后,不论身份,所有人都可以进,并且在大楼四周开出了数十万平方米的水泥广场,这些水泥广场地带目前比东西两市还热闹,是长安街头艺人们最爱聚集的地方,李渊最喜欢来这里看热闹,然后混一个香软可口的烤红薯吃。

卖烤红薯的丫头叫王二萱,这个刚到十岁的丫头早已是长安城街头一霸了,遍布全城的红薯车都归她管,她不仅能弄来造车厂的限量版三轮车,还能弄来制衣厂造出来的新式衣帽,狗皮帽子羊皮袄就是他们的标准装扮。

长安街头的乞丐和混混都被王二萱收拾过一遍了,现在都臣服在她的淫威之下,一个个每天把自己收拾的利利索索的听候她的安排,小神仙阳林曾经跟她说过,要是她能让长安街头没有一个乞丐,那也算是一件不错的成绩了,现在她基本做到了。

“老爷爷,又来买红薯啊!这有刚烤好的,来个大的吧!”王二萱在长安城的地位现在已经无人不晓了。可她还是坚持亲自在街头卖红薯,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监督街头有没有乞丐。

“来一个吧!”李渊在袖口掏出了三文钱递给王二萱,这几乎是他能在这街头唯一接触的人,因为王二萱代表的是王家村人,也就是天授驸马的人,属于超级安全系。

§薯一文钱,中等的两文,大的三文,这是王二萱的规矩。红薯这玩意在大唐传播了三年,就已经遍地都是了,现在是穷苦人家的主粮,殷实百姓家的零嘴,王二萱可不会因为购买的人的身份而调整价钱,皇帝来了也得付同样的钱买东西。

“这个东西,麻烦你交给你们的小神仙一下。”李渊接过了红薯,又将一个小锦囊放在了王二萱的手中,这个半大的丫头其实也很警觉。但是皇家的事有多复杂还不是她能想到的。

“我为什么要帮你?”王二萱一把就将锦囊捏在了掌中,又小声的问道。

“因为你会帮你们的小神仙。”李渊淡淡的回了一句,也不管王二萱是不是真的不愿意,转身就晃着虚浮的步子走了。一边走还一边心翼翼的剥开被草纸袋子包住的红薯,吃的无比认真享受。

承乾的架子越发大起来了,居然敢当着长孙皇后的面表现出对她的烦躁,最近投靠到他门下的人越来越多了。他甚至认为长安城已经绝对在他的掌控之中了,连他父皇李二都忌莫如深的七宗五姓派系官员都向他拍了胸膛表示效忠,天下间还有什么他可惧怕的?

房玄龄按照李二战前部署的方案。准备将第二批战略物资运往南方,居然在起运的当口被他以准备尚且不足的理由暂缓了,或许在这个世界上,李承乾已经认为只有他老子李二是他掌控天下的阻碍了。…

“母后,后宫不得干政不是您一直遵守的铁律么?为何一二再的左右儿臣的施政方略,儿臣受命监国,各方面都要全盘兼顾的,如今大唐的经济命脉尽系长安,保障长安的高速发展才是道理,小林子曾经就跟我说过,当咱们皇家成了最有钱的人的时候,就得学会花钱,儿臣在杭州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不仅百姓会对我皇家感恩戴德,一个美丽漂亮的杭州也被儿臣建设起来了,

百姓拿到了丰厚的工钱,就会消费,购买咱东西十大厂出产的货物,钱又流回咱们的口袋,咱们没有任何损失,不仅建设好了国家,还收获了民望,百姓也得到了实惠,这是经过验证了的道理,母后如何要反对?”李承乾说的头头是道,久居深宫,没有见识过杭州景象的长孙皇后也无从反驳。

“可现在是战时,南疆之地的仗还不知道要打多久,国库多储备些才是正理,况且即便是胜了,后续的建设更是需要大量的钱财,你父皇早已将今年的预算和钱财用途做了规划,你擅自调整会影响他的整体布局的。”长孙很是无奈道,李承乾有监国的权力和理由,更加有超过一半的大臣的支持,即便她是李承乾的亲母,也难以抗拒朝堂上的压力,

首节 上一节 100/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之南漂时代

下一篇:妻为大都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