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霸世唐朝

霸世唐朝 第2节

“这没嘛子地,只是你这小娃娃是怎么来地这里,这里离最近的村庄也有三天路程哩。”大汉虽然还是一脸的好奇,但还是扯过腰间的一个竹筒,倒出清水来将阳林的脚丫子洗了个干净,然后在一对被细刺扎的稀烂的脚底板上涂上了一层黄黄的草药渍,才将阳林连带着他背上的背包轻若无物的背了起来。

“谢谢大哥。”闻着大汉背上一阵难闻的汗味,阳林也不怎么觉得刺鼻,因为这个背着他的大汉是好人,从心里很善良。

“叫嘛子大哥,要叫大叔,你这娃子也有几岁了,该学会点规矩了。”大汉穿着一双硬底草鞋,背上的阳林加上他本身的负重起码超过百斤了,但在山林子里行走的速度依然挺快,这体力可是远在之前的阳林之上的。

“叫大叔,那不是把您叫老了么?对了,我还不知道您叫什么呢!您刚才说的那个二拉妹妹,是你看中了的姑娘吗?”阳林知道自己很可能穿越到了唐宋时期,这个时代的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很可能已经有了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娃,叫叔才算是合理的。

“老不老地不是你叫就能变地,二拉妹子是我们村最漂亮的姑娘,俺都二十二了还不娶亲,就是等着她哩。”说起二拉,大汉从脸面上到后脑勺都快笑起来,古人女子满十六就是宜嫁娶的年华,想来这大汉说的二拉妹子还是个没满十六岁的小姑娘,要是搁二十一世纪,阳林会狠狠的骂一句**,不过现在嘛!却是很合乎情理的事情。

“还不知道大哥,哦不,大叔叫什么名字哩,我叫阳林,太阳的阳,森林的林。”阳林继续问道,当然他最终目的是想打听清楚年号,确认自己现在所处的时空。

“什么太阳森林的多不好记,俺叫王二牛,二牛就是两头牛,俺身上可是有两头牛地劲呢!”大汉王二牛憨憨的道。

“那王九牛呢!不是有九头牛的劲?你爹怎么不给你起名叫王九牛啊!”阳林被王二牛的解释雷到了,顺势开玩笑道,这一下子可把王二牛给噎住了,山里的汉子虽然没读过书,但也知道二跟九的差别,顺着阳林的话题,王二牛也在琢磨着,为啥老爹不给自己起名叫王九牛呢!

“你这娃子,鬼头鬼脑的,俺问的问题你一个也不回答,光问俺问题了,这不公平。”王二牛憋了半天回过劲来道,貌似他已经问了两遍阳林的来历,可阳林都没有回答,不仅岔开了话题,还将问题引到了他自己的身上。

阳林在王二牛的背上思考了很久,对于来历这个问题,他还真不好草率回答,日后若是被人察觉,可是不好圆谎的,现在,他只能往玄里说,让日后那个谎好圆一些,有了定计之后,阳林开始瞎编起来。

“我乃神仙座下一童子,学业到了瓶颈,师傅放我到凡间行走,以期有所突破,这一放就放到了秦岭深山之中,也该是你我有缘,蒙你搭救,日后定有厚报。”阳林也就是随口一说,可怎知神仙故事在这个时代是被人当真的,比两头牛力气还大的王二牛闻言瞬间便吓的腿肚子哆嗦起来,忙将阳林放在地上,又是磕头又是作揖,嘴里还嘟嘟囔囔,什么求神仙保佑之类的。

“哎,二牛大叔,俺离成神仙还有十万八千里呢!你见过这么小的神仙吗?”阳林很无语道,随即王二牛开始仔细打量起阳林来,只见他眉宇清秀,虽然有些憔悴,但透露出来的气质绝对不是村里那些小娃娃能拥有的,那怕是县老爷的公子,也差着小神仙嘴里说的十万八千里,再看那对明眸的大眼睛,仿佛可以看穿世间一切的眼神,这是智者,顶级智者才能拥有的,连县令大人的眼神跟他比起来也显得浑浊不堪,同样差着十万八千里,从来没有见过神仙的王二牛瞬间对于神仙有了准确的评判标准。

再看阳林这身奇特的行头,那个缝的极其精致,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制作成的背包,王二牛更加确定眼前的这个小童子是来自仙界,忙又磕头如捣蒜起来。

“好了好了,我真的不是什么神仙,那有神仙的脚会被几根小刺刺伤的道理,我师父也不是神仙,只不过是一个比较强大的人而已,他懂的东西别人都不懂,所以别人称他为神仙,其实也有人称他为疯子的。”阳林翘了翘糊着黄药渍的小脚示意道,王二牛被阳林脚上的药味冲了鼻子才反应过来。

“哪,你的师父呢?”王二牛疑惑的问道。

“飞走了啊!把我放出来,他就飞走了。”阳林解释道。

“会飞,那还不神仙?”王二牛又要下拜,却被阳林用小脚拦了下来,似乎王二牛要看到阳林脚上自己抹的伤药才能确认阳林是个人。

“也不是我师父会飞,是他乘坐的一种叫飞机的东西可以飞,这个飞机嘛,只是一种制作奇特的东西,那,就像我这柄手枪一样,都是我师父造的,别看他小,一枪下去就可以打死一只老虎。

“我明白了,你师父是鲁班爷爷,鲁班爷爷能造会飞的鸟,是也不是?”王二牛摸着脑袋想了半天道,村里的木匠每年开工的时候都会祭拜鲁班,王二牛虽然不是木匠之家,但也听说过一些传说,此时却想了起来。

“呃,差不多吧!不过我师父可能比鲁班要厉害点,因为鲁班造的木鸟,我师父造的是铁鸟,你看,手枪也是铁的。”阳林将手枪递过去,王二牛却不敢接,阳林没有将保险打开,并不怕手枪走火,阳林一把将手枪搁在王二牛手上,示意他好好看看。

二人再度成行的时候阳林的背包已经被一个王二牛用树枝打的青篓子代替,望远镜和手枪也被藏在了青篓子中,在见识了望远镜的威力之后,王二牛终于承认了,原来千里眼顺风耳那些神奇的东西都是谣传,人就可以造出千里眼来,并且发誓会帮阳林保守师门的秘密,因为阳林说他师父最讨厌被像他一样的蠢人打搅,将阳林教给他的一大套谎话记住之后,二人终于汇合了王二牛所在的王家村采药队。

第三章 种地

秦王李世明玄武门政变成功,登基为帝,大唐盛世即将拉开序幕,刚刚登上帝位的李世明政权其实还处在动荡不安的局面中,四处有零星的叛军需要扫荡,匈奴颉利可汗虎视眈眈,甚至高丽,南蛮等诸多临近政权都有趁势向大唐发难的迹象,太极殿的再一次走水让大唐这位新登基的帝王心情非常的不好,难道得位不正,真的会有天灾**降临?

事实上,唐王朝从李世明登基开始确实多灾多难,从贞观元年的大旱,到颉利可汗入侵逼迫李二签下渭水的城下之盟,到贞观二年的大蝗灾,赤地千里,都是可以动摇李二政权根基的大事件,随后的山东大旱,江南道水患更是不值一提,即便是今人,也很难想象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李二是怎么打造出一个大唐盛世的。

“观音婢,难道朕真的错了吗?”李二看着各地官员报灾的奏章久久无语,这种处在暴怒边缘的时刻,也只有皇后长孙氏。

“天灾岂能因人而异,陛下可不是那种俗人,天可不会因为一个人而起什么变化,然而,人若是有雄才伟略,却可以让天都侧目,陛下又岂怕这小小的旱灾。”长孙一席话说的李二胸中闷气舒坦了一些,弑兄御极登大宝,那一件不是难上加难,李世民之所以能成就前无古人的帝王伟业,与他坚忍不拔的个性有很大关系,而他坚韧性格的背后,一直有个催化剂,便是长孙皇后。

“说的好,朕又岂会惧天。”颓废了片刻之后又是一股豪气冲天,李二略一思索,又开始执笔批阅奏章,各种物资的征调分配,乱中有序,其中正有一条,着秦岭周边乡民即刻进山,大量采集药材,以供朝廷赈灾之用。

阳林来到王家村已经有十天了,除了见到了王二牛口中那个最漂亮的二拉妹子,还大致的了解了一下唐人的生活习惯,历史上的大唐是经过两晋前髓战乱之后新生的稳定政权,在李世民接手之前,老百姓的日子已经苦到了几乎历史最低点,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的情况差不多,老百姓多是没有存粮的,吃糠咽菜,那都是小康之家才能过上的日子,或许,之所以人们那么纪念唐太宗的好,是因为他将久困的华夏人民从低谷带入了一个蓬勃的发展期吧!

二拉就是个土到掉渣的小村姑,阳林从各种角度也没发现她漂亮在那,不过把同村那些骨瘦如柴的丫头看过一遍之后,二拉算是长的最像女孩的丫头了,也让阳林不再怀疑王二牛的审美观,此时他只恨自己手贱,为了补偿王二牛背着自己返回村庄,没有找到二拉要的哪种黄色喇叭花,阳林拿出了一包只要吃一块就会一天不饿的压缩饼干给王二牛,听说是阳林的神仙师父造的吃食,王二牛自然是献宝似的拿给了二拉享用,阳林敢发誓,虽然这压缩饼干是阳林托人在欧洲买的高级货,但味道绝对只能算一般,可那个贪吃的二拉妹子吃过一次之后,顿觉人生已无味,整天惦记着再从阳林这掏弄点仙人的食物,也好沾沾仙气,让自己变的再漂亮一点。

无耻的王二牛在二拉面前根本不记得自己有什么誓言,瞬间将阳林是仙人子弟的事情告诉了二拉,随即全村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所以,阳林现在过的是神棍的生活,在阳林远在百步之外一枪解决了夜里偷进村子找吃食的野狼之后,更是坐实了他小神仙的美名,各家各户将自己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敬献给了小神仙,其实也就是咸菜疙瘩,狗尾巴胥子,即便这样,阳林也要回礼不是,于是可供他食用一个月的压缩饼干就被全村百十口子人分食了,害的阳林也只能跟他们吃咸菜疙瘩,这让过惯了贵族生活的阳林怎么受的了。

“二拉,你不要再惦记我的饼干了,我已经没有了。”阳林拍拍空空的背篓示意道。

“我知道,不过这两土疙瘩还有那几个黄黄的棒子看上去更好吃。”二拉盯着背篓里的两个大红薯和几跟玉米棒子道。

“呃,这两个土疙瘩叫红薯,黄色的棒子叫玉米,确实好吃,不过,我打算将他们做种,种到地里去,下半年就会长出很多红薯和玉米棒子,到时后我会分你几个尝尝的。”阳林很无语的跟这个吃货二拉解释道,其实二拉也姓王,跟王二牛还是隔着四五代的亲戚,之所以名字中间有个二字,是因为他们这辈就是二字辈,王二拉一块饼干就将自己卖给了王二牛做媳妇,所以,只等二拉满十六岁,村长就会为他们举行婚礼,当然,用二十一世纪的眼光看,这是一种极其**的行为。

“种地有什么用,没等成熟官军一来就收走了,还不如给我吃了划算,你快告诉我,这东西怎么吃吧!”王二拉听阳林说这东西确实好吃,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这几个不起眼的东西,果然是比饼干还好吃的东西。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等村长买回新盐来,晚上我请你吃顿阳氏烤肉,保准叫你把舌头根子都吃下去,现在,你召集村里所有的娃娃,我要指挥他们种地。”

王二拉被阳林那道阳氏烤肉**住了,他知道昨夜小神仙隔空打死了一头一米高的大灰狼,现在狼皮已经被村长拔下来去镇上换盐巴,而狼肉正吊在村口,准备晚上给大家打打牙祭,毕竟,没有好的捕猎工具和手段,即便靠山的乡民也是很少吃到肉的,这块狼肉还是在小神仙强烈的要求下才被留下来没有被村长拿到镇上去换栗米,王二拉得了命令立即朝村子里面跑了去,不一会,村子里的娃娃妇孺们都跟着王二丫向阳林所在的位置跑了过来。

唐朝男耕女织的观念还比较重,大白天男人们都进山打柴,懂些门道的可以采些简单的药材卖给官府和药铺换些粮食,至于耕种,其实是他们最不上心的,因为此时的耕种技术还仅仅停留在翻土,播种,除草,收割四个步骤,别说靠山的贫瘠地,就是靠近府城的平原良田,一年也收不了几斤粮食,一亩地拨下去三十斤种,收上来三百斤粮食,就算是丰收了,在后世,最屁也是千斤往上赶,差距有四五倍之多,所以来的,大多是女人和孩子,听闻小神仙是吆喝她们种地,情绪更加不高,因为种地不属于女人的职业范畴,且种不出个什么来,还不如男人背上钢叉上山打头野猪回来,那可是一下子能换来几百斤粮食。

“大家听我说,咱们今天要种植的东西叫红薯和玉米,这两样植物不挑地,山石泥巴上,只要能种进去的地方,它都能长,而且一亩地的产量高达上千斤,这红薯,更有可能上万斤,只要今春大家将这块种子田种好,来年大家就再也不会饿肚子了。”阳林讲话的语气不可谓不高亢撩人,但一没有换来热烈的掌声,二没有换来羡慕崇拜的目光,只是换来了疑惑,不解和各种小孩吸鼻涕的声音。

“小神仙,我这一辈子可没见过亩产上万斤的作物,除非是泥巴疙瘩,不过你要种也可以,可是咱村没有地了啊!私自屯田可是犯法的事,要是被里长发现了,那可是要下大狱的事情,小神仙你可不能害了大家啊!”说话的是村长王守仁的婆娘,整日里跟会写两个字的村长在一起过日子,这婆娘还学了几条朝廷颁发的法度,其中一项就是农户禁止私自开荒屯田,一切必须经过报备,朝廷批准以后才能进行,而且除草翻地也是一项重体力活,没有男人,这些足不出户的女人是很难干成的。

“王大婶说的是,所以今早村长出门的时候我已经让他向里长汇报了,说是咱村为朝廷赈灾计,要种植一些药材,却不想占了种粮食的地,所以肯请朝廷允许咱村开些荒地种植药材,村长说问题应该不大,我们现在可以先行动手。”阳林解释道,现如今的唐人思想还没有那么开化,对于王命,看的还是比较重的,这种忠君才是爱国的思想在阳林这里压根没用,所以难免出现些一些思想代沟,阳林也只能慢慢给她们解释。

种植药材一般是世家药铺才能掌握少许门道的高端技术,在小小的清风镇能有掌握种植药材的人,自然是会享受到极高的待遇,事实上村长王守仁的话只是在里长那里说了一遍,便立即传到了蓝田县令的县衙中,王守仁这个几辈子没进过县衙的土包子被蓝田县令胡子玉以高规格接待,并且当场给他批文,王家村方圆三十里内荒地任取之,只要能超额完成陛下的征药大事,胡子玉这个县令分分钟都有升官的可能,毕竟,蓝田县就在帝都长安城的眼皮底下,能在这里任父母官的,朝堂上多少有些背景。

“王村长,何里长,只要你们能入秋以后上缴八百斤,不,五百斤各色药材,本县可以做主免去你们村今年的秋税。”要知道,在唐初这个战争灾难频发时代,一斤药几乎可以顶十斤粮,五百斤药材的价值可是相当于五千斤粮食,一个村能上供五千斤粮食,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总产量也没这么多,但是小神仙就是这么跟王守仁说的“给我一个山头,还你万斤药材”就算打个对折,也有五千斤吧!县令只需要五百斤,十分之一而已,王守仁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王家村方圆三十里,可不止一个小山头。

再说王家村,在阳林的动员和解说下,大家终于同意动手,可看了妇人们拿出来的农具之后,阳林才彻底知道为何妇人自认为种不好田,指望着这些农具能开荒犁地,恐怕得花费二十一世纪农民的几倍劳力,最后阳林只得一声令下,放火烧山。

第四章 大块朵颐

今日阳光明媚,正是放火烧山的好时机,阳林穿着二牛娘为他缝制的蹩脚的短打衣裳,指挥着众妇孺在山脚下挖了一条长长的大坑,这条三五米宽,几十米长的大沟可把这七八十口妇人小孩累坏了,花了大半天时间才挖好,而且并不是很深,因为阳林已经知道这座小山上并没有体型巨大的野兽,下午时分,八十多个妇人小孩在阳林的指挥下将个两三里方圆的小山围了一大圈,同时手上各自拿着干草,和引火的事物,只见阳林从短打的口袋里掏出个银光闪闪的小铁块,轻轻一按,一条蓝蓝的火舌就从那小铁块上方的圆洞中喷出,无知的妇孺们以为这是小神仙在做法,纷纷抛下手中的引火事物,向阳林靠过来。

“笨蛋,点火,把周边的杂草树木全引燃。”阳林对妇人们的无知已经非常了解,只能用咆哮声还以颜色,恐怕到现在妇人们也想不到他要干啥,点好了自己的这片区域,阳林又忙帮忙给那些小孩子,引火慢的人帮手,将一张纯洁干净的脸和一件新做的短打熏的乌漆玛黑后,总算是将整座山的山脚点燃,山火从四面八方向山上烧去,只留了一个方向没有点火,就是挖坑的那个方向。

“六子,六子娘,二拉,快叫大家回家拿筐子,篓子,准备装猎物。”

尘烟滚滚,山里干活的男人们发现村子方向冒起了大烟也开始往回赶,倒不是心疼那泥巴干草糊的窝棚,要是烧坏了人,这年头也就只有看着死的份。

大火一时半刻还不能蔓延整座山,倒是村里的人全部都聚集到了那条长长的大沟旁,竹竿长叉已经备好,后面是一排排的箩筐,显然已经有小兽开始从山上跑下来,兔子,田鼠,黄鼠狼,刺猬,甚至臭鼬,袍子,蛇,一旦跑到沟里,都会被村民们用钢叉竹竿打死,然后挑进自己的筐子,随着回村的男人越来越多,这些伙计逐渐被男人替代,妇人和孩子都欣喜的看着自己筐子里的猎物越来越多。

首节 上一节 2/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之南漂时代

下一篇:妻为大都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