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为大都督 第261节
他的心绪是复杂的,心情是沉重的,更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昔年当陈学士让他教导折昭的时候,王博士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个年仅十三岁的小丫头有何了不起。
然才短短几天,折昭便凭借着在府州时称王称霸的作风,以及那几乎可以说是无人可挡的拳头,在国子监内横行无阻,无人能够与之抗衡。
不仅如此,折昭天生是个闯祸精,整日大小麻烦不断,学问功课自然更不消提了,弄得王博士是焦头烂额不已。
然因折昭之父乃是振武军大都督折惟忠,外祖父为枢密使杨文广,国子监上下自然拿她毫无办法,也只得劝慰王博士须得以大局为重,不要与折昭斤斤计较。
其后折昭因其父亲阵亡,离开国子监而去,对此,王博士很是高兴了一段时间。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才过得没几年,折昭的夫君,也就是眼前这个崔文卿居然也来国子监入学,同样拜在了他的门下,如何不令王博士郁闷万份。
这厮……该不会也如昔日的折昭那般,是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吧?
心念及此,王博士朝着崔文卿偷偷望去,其后又飞快的移开了视线,脸上的表情看上去愈发沉重了。
见状,崔文卿却是二丈摸不到头脑,暗忖道:这人怎么看我的眼神怪怪的?我似乎也没乱说什么话吧……
在一人郁闷,一人疑惑的气氛中,两人已是来到了广业堂门外。
这广业堂乃是太学八间学堂之一,由王博士以及两位助教负责执教,在学堂中的排名不高不低,只能算作普普通通。
站在台阶之下,便已是听到里面传来学子们朗朗读书之声,读的为《礼记》《大学篇》,这也是科举考试所考五经当中的篇目之一。
王博士稍事整理了一下心绪,对着崔文卿淡淡言道:“崔郎,这里便是广业堂了,不管你家中有何高官,自己是何身份,在这里也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学子,犯了错误老夫会进行惩戒,造成严重后果的还会勒令退学,望你好之为之。”
感觉到王博士对自己的态度忽然变得有些冷淡,崔文卿自然不知道原因,只得点头闷闷言道:“好,学生明白。”
“既然如此,那走吧。”王博士轻轻一点头颅,带着他登上了三尺台阶,刚站在滴水檐下,入目便是堂内摆得整整齐齐的座案,以及坐的整整齐齐的学子。
王博士也不等待学子们把这篇《大学》念诵完毕,就带着崔文卿大步而入,走上授业高台的时候,挥手示意道:“大家先且静一静。”
话音落点,正在摇头晃脑诵读书籍的学子们陡然就安静了下来,大家睁大双眼望着高台上的王博士以及崔文卿,自然而然充满了好奇之色。
王博士开宗明义的介绍道:“诸位学子,今日我们广业堂迎来了一位新生入学,名为崔文卿,大家认识一下。”言罢转头对着崔文卿吩咐道,“崔文卿,你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崔文卿也不惧怕,对着台下的学子们拱手一周行得一个士子礼仪,微笑言道:“诸位同窗,在下崔文卿,现年十八岁,乃府州人士,去岁科举获秀才之身,如今入学国子监是为了备战来年科举,还请诸位多多指教了。”
一番话语落点,学堂内顿时一片轻轻议论之声,交头接耳不断。
就是而论,太学堂内的学子多数为靠祖荫入学的官宦子弟,几乎个个都是没有功名在身的,这些人一听崔文卿来自府州,且还是秀才的时候,便猜想他肯定是由地方报送而来的优秀学子,故而才议论不止。
毕竟在这些洛阳出生的天潢贵胄眼中,府州几乎可以说是远在天涯,且为蛮夷之地,未开风华,这崔文卿能够被地方官府报送至国子监读书,可见其学问一定非常厉害。
然,那又如何?
即便学问再是厉害,也是一个没见过世面,只懂得死读书的乡巴佬而已,能有什么出息?
就算他能够通过科举成为进士,最终也不过是获得一个九品官身,卑微之职,与权贵学子的高官家境,差得简直是太远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时之间,不少纨绔子弟望向崔文卿的眼神中都止不住有些鄙夷。
对此,崔文卿却是浑然未觉,他心内暗自感叹,已是沉浸在了国子监浓厚的学堂之风内。
虽则两世为人,但崔文卿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都离开学堂够久了,此刻再次入学,自然而然生出了百般感叹。
寻得一个空位落座,崔文卿开始专心致志的听王博士讲授五经之意。
好在崔秀才从前学问根基打造得甚为牢固,学风也非常扎实,故此崔文卿听授王博士的讲解也是非常容易,基本能够明白他所讲的意思。
及至一堂课结束,崔文卿这才从学问之海中醒了过来,恍然一笑,便提起毛笔,将自己的所想所得记录在书卷文字侧面。
第三一八章 贡生荫生之别
便在这个时候,崔文卿眼前忽地多了一只胖乎乎的大手,错愕抬头,入目便是一张笑容可掬的胖脸。
“阁下是……”
未等崔文卿话音落点,那胖子已是忙不迭的自我介绍道:“崔同窗,在下名为高能,乃麟州人士,与出身府州的你也算是半个老乡,故而特地前来认识一下。”
一听是麟州人士,崔文卿不禁笑了起来:“麟州与府州相邻,咱们的确是半个老乡啊,对了,还不知道高兄年龄?”
高能笑呵呵的言道:“在下今岁刚刚二十出头,与崔兄一样,也是被地方官府保送至国子监就读的,而目的么,也是为了考取来年科举。”
闻言,崔文卿正想说自己并非是由地方官府报送而来,而是走的关系,然见这胖子一副找到有着许多共同点知音的神情,话到嘴边却又有些不好开口了,只得颔首笑道:“原来如此,对了高兄,咱们广业堂由地方官府保送而来的学子多么?”
高能轻轻一叹,苦笑道:“地方学子成绩再是优秀,想来国子监也不太容易,而那些达官贵族的子弟,不用太过努力便能进入国子监就读,故此现在学堂二十九名学子,连你一共也只得五名贡生,其余全为荫生。”
崔文卿自然懂得贡生,荫生之意,这也是朝廷通俗的叫法。
所谓贡生,便是由地方官府从未中举的生员中按规定名额挑选一些优秀者贡献给皇帝,当然,贡生的数目占据国子监学子的比重是很低的。
而荫生,则是凭借上代余荫取得前来国子监就读的资格,也就是说,若为荫生,那家里面的父辈必定是做大官的。
荫生往往只需要通过一场简单的考试,便能被国子监认可接纳,若是贡生,考试则要难上许多,可谓大浪淘沙。
这名为高能的胖子以荫生进入国子监,不用问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学霸。
作为崔文卿来说,其实他能够进入国子监就读,并非贡生,也并非荫生,而是彻彻底底的关系户。
前段时间国子监诸多官员在进行议定的时候,本就质疑崔文卿入学的资格,不少讲究的老学究更是当场明确提出不能让这样的人物进入国子监。
然当时陈宁陌只是说了一句“是官家让他来的之后”,所有议论自然而然悄然无息了,崔文卿入学之事也就此通过,再也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
“对了,崔同窗,咱们一见如故,有件事不得不事先提醒你一下。”高能看上去有些忧心忡忡。
崔文卿笑道:“高兄有话但说无妨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