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妻为大都督

妻为大都督 第720节

看到崔文卿无故发笑,章惇暗怒,言道:“你笑什么?难道我还说错了不成?”

崔文卿笑声一收,脸上仍保持着几分嘲笑之色:“章郎中,你可知道大齐银行目前的窘境症结何在?”

章惇想了想,认真回答道:“乃是因全国各地的银行业务均已经由地方银行承担,拿洛阳来说,洛阳府设立的洛阳银行早就已经开始发行国债,百姓们即便有些闲钱,都已经购买了洛阳府的国债,致使我们大齐银行根本就无法赚取银两。”

崔文卿打了一个响指笑道:“你说得不错,这的确是症结所在,然我看来,却是你们无法标新立异,固步尘封,才使得大齐银行这般狼狈了。”

一席话听得章惇大是不服气,他冷哼一声言道:“那好,你说说看,如何才能百姓们购买大齐银行的国债?”

一时之间,所有人的目光又都集中在了崔文卿的身上。

第九零三章 都是我玩剩下的

面对章惇的疑问,崔文卿先是长吁了一口气,紧接着一句话语惊四座:“各位,咱们大齐银行根本就不需要发行国债!将来也不需要靠发行国债维持财源!”

“什么?不发行国债?”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章惇等人的双目均是已经瞪圆了,显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对。”崔文卿重重击掌,紧接着摇着自己的指头笑道,“国债这东西,乃是鄙人玩剩下的东西,没想到现在你们居然捡起来奉为圭臬,实在令人捧腹而笑,今番我既然来当大齐银行副行长,自然要带领你们玩点高端的东西。”

闻言,章惇顿时怒了,厉声开口道:“崔文卿,发行国债本就是银行主业,即便你那河东银行不也是以发行国债为主要的金钱来源么?况且国债乃富弼大人所想所设,你岂能说是自己玩剩下的东西?这不是侮辱富大人么?”

“我勒个擦!国债是富弼想的?”崔文卿不由在心里暗骂一句,顿时震惊了,同时将目光转向了富弼,显然等待他的解释。

面对着崔文卿的目光,富弼老脸不由自主的红了一下,连忙开口道:“崔大人,你莫非忘了河东银行刚发行国债的时候,曾被朝廷所不允,老夫身为钦差前来洛阳府调查此事,才发现国债军债所隐藏的奥妙,其后为求国债顺利实施,河东经略使童州大人与振武军大都督折昭大人建议与老夫共同上书,朝廷这才允许河东银行发行国债。”

崔文卿这才想起了当初的一些往事,记得那时候是为了减少国债推行阻力,童州和折昭才提议拉上富弼共同上书。

只是后来因这些秘闻实在不好解释,所以才使得很多人都以为国债乃是富弼与折昭等人之作。

富弼心知今天有必要解释清楚,对着周围大齐银行官员镇重其事的开口道:“诸君或许不知,其实国债军债最初的设想构思非是老夫,而是崔文卿大人,只是因当初崔大人尚无功名,在朝堂内的影响力较小,童州与折昭担心推行国债受阻,才说是他们设想,后面为求稳妥,更是拉上了老夫一道,以至于后来所有人以讹传讹,都以为国债乃是老夫所设想而成。”

听完富弼之话,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然一想到国债居然是这个年龄刚到二十的崔文卿所想,所有人又是止不住震撼了。

章惇依旧是将信将疑,望着崔文卿开口言道:“崔大人,经过数年的发行,已经可以证明国债的收益十分不错,即便最初的国债乃是你所设想,你也不能说是自己玩剩下的东西吧。”

崔文卿笑了,开口道:“打个比方吧,村口有一堆泥巴,有一个孩童觉得泥巴很好玩,就率先玩起了泥巴,在当时来说,玩泥巴是非常新颖的东西,故此举引来了众孩童的纷纷效仿,然随着第一个玩泥巴那孩童年龄渐长,站高望远,便知道世界上还有更多好玩的东西,他本想叫醒这些依旧沉浸在玩泥巴中无法自拔的小伙伴,然此时此刻众孩童均已上瘾,还以为玩泥巴便是最好玩的事物,根本就不相信年龄渐长孩童之言,你说说看,他们是不是很可悲?与井底之蛙何异?”

崔文卿话音落点,屋内良久沉默着,显然都在思索这个比喻后面所隐含着的深意。

还是章惇率先出言,他一语双关的言道:“那崔大人,自喻为能够站高望远者的你,觉得什么东西最好玩呢?”

崔文卿正容言道:“国债军债发行虽则不错,然始终还是有着一定限制,一是利用人们爱国爱军之心,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的感情会逐渐淡化,对国债军债的拥护也会逐渐下降,此乃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二是国债军债发行群体规模太小,何也?因为能够购买国债军债的主体,是有一定购买能力的百姓,这样的群体在大齐千千万万的百姓中来说,还非常之少,有更多的百姓根本就没有购买国债的机会,这些均是国债的不足。”

说到这里,崔文卿顿了顿,继续侃侃而论道:“所以大齐银行目前最为重要的,并非是继续发行国债,而是另辟蹊径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呃,这经济增长点就是另辟财源的意思,时才我已经与富大人作了初步商讨,将来大齐银行的重点当在调控经济平衡上面,但我们是人,也需要吃饭养家,因而大齐银行还是需要赚钱的业务,而将来我们着重推出的就是资金储蓄以及制造银票的职能。”

听到这里,众人面面相觑,即便是富弼,也有些呆滞了,不明白崔文卿话中之意。

章惇想了想,开口言道:“听闻前段时间河东银行大肆发行银票,并在河东路一带进行推行,也不知道效果究竟如何?”

其实也难怪章惇会有这样的疑问,因为对于很多朝廷官员来讲,银票都是只听说却未见过的东西,而很多流传在民间的谣言,也不足以让大家取信,故而章惇才有此问。

对于银票,崔文卿可谓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人,此际微笑开口道:“目前银票发行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的好,甚至好到出乎我们最起初的意料,从银票发行规模来看,河东银行已经发行纸质银票一千万两上下,也就是说,共有一千万两的纸质货币在市面上流通交易,从银票发行地域来看,整个河东路都已经完全覆盖,即便是最为偏远的乡间,也因衙门宣传到位,知道了银票为何物,而现在许多大商,也都习惯于使用银票进行交易,他们强烈希望朝廷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银票发行,从而让他们做生意更是便捷,所以大齐银行首先第一步,就是做好银票发行事务。”

听到此话,大齐银行官员们振奋莫名。

发行银票?呵,那可是直接造钱啊,相当于一个铸钱署了,这是多么惊人的权力!也是一个多么令人艳羡的美差!

大齐银行若能够揽上此事,当真是前途无量啊!

第九零四章 储蓄制度

富弼略微思忖了一下,首先提出了自己的顾忌:“可是文卿,银票发行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即便你在河东路取得成功,所代表的成绩也只是片面的,朝廷能允许吗?官家会同意吗?”

崔文卿自信满满的笑道:“就在昨天,我曾与恩师恳谈了足足一上午,其后又专程进宫觐见官家,对于大齐银行官家只提出了两个字的要求。”说罢,伸出两根指头,加重语气言道:“那就是赚钱!”

“赚钱?”众官惊诧。

“对。”崔文卿肯定点头,目光环视一周,娓娓而论道,“从大齐周边形势看来,可谓是强敌环伺不得安宁,而在内更有诸多制衡,使得大齐举国进入了一个矛盾突发期,社会弊端日益凸显,贵胄世家与黔首百姓的对立加剧,当此之时,必须要谈变法,必须要进行变法,方能扫平民间矛盾,将之转换为国家内在动力,呃,我这么说是不是太过晦涩难懂了?”

富弼听得正入神,摇手言道:“无妨,大概能够明白,你继续说。”

崔文卿点头道:“现在,朝廷最需要的是什么,并非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货真价实的银子,有了银子我们才能变法,有了银子我们才能强国强军,有了银子我们才能富民惠民,所以银子才是最为基本的保障,而从大齐目前情况来看,还是国穷民富之状,所以我们必须依赖银行这个吸金石,将攥在百姓手中的钱吸引过来流入货币市场,从而发展经济繁荣经济,才是根本。”

章惇还是生平头一次听到这样标榜立新之言,好在他领悟了极好,已经大概懂得了崔文卿的意思,语气少了几分最初的倨傲,变得有些尊敬起来:“那崔大人的意思,莫非是想以储蓄和银票,来吸收百姓手中之钱?”

崔文卿颔首笑道:“你的领悟了不错,发行银票的目的,是让举国可以不依赖铜矿银矿,便可以发行货币,而进行储蓄,则是将百姓手中的闲钱回收银行,进行资金再分配。银票的功效相信不少同僚都已经明白,我在此不多做阐述,咱们下来再作讨论便可,今天主要说的是储蓄。”

“什么是储蓄?这是一个基本名词,也是银行业最为基本的概念,相信大家平日里家中都有存钱存粮的习惯,咱们存钱干什么?是通过有计划的储存,积累钱币应付不时之需以及重大开支,但是存钱于家有许多麻烦,一是怕遭盗贼,二是怕铜锈腐损,更有甚者将之埋入地下,说不定那天不小心就忘了所埋何处……”

说到这里,崔文卿大感啼笑皆非。

犹记在前世不少新闻当中,均报道修路修房时挖出古代铜罐陶罐,打开一看全都是密密麻麻的铜币,如此新闻实在屡见不鲜。

当时崔文卿还嘲笑这些古人傻得天真,居然将铜币藏入地下。

然当他来到大齐时,才发现将存钱藏入地下乃是民间习俗,就连振武军的钱币,除了部分由钱库储存之外,也有少量埋入地底,拿折昭的话来解释,那就是此乃国人存钱之习俗。

令纳兰冰以及折昭念念不忘的陆公宝藏,不也是地底藏钱以备后人不时之需么?

所以今日,崔文卿准备提出一个新的理念,也是一个全新的存钱方式,那就是储蓄。

“诸位同僚,相信刚才大家都已经听得很清楚了,银行必须将百姓手中多余的闲钱吸引而至,从而促进货币流通,繁荣经济,而储蓄便是最为妥当的办法。”

说到这里,崔文卿加重语气言道:“前番所推出的国债,只能说针对的是大齐的精英阶层,通俗来讲就是有钱之家,因为也只有他们,才能有大量闲钱来购买咱们发行的国债,还有万千百姓,他们根本无力购买国债,章大人,你先不要开口打岔,我且问你,百姓买一两银子的国债银行会出售吗?明摆着银行不可能干这么麻烦的事情,根据河东银行后期改进,国债最低十两银子起卖。”

“十两银子对于在座各位来说或许都是九牛一毛,然对于许多穷苦的老百姓来说,却是天文般的数字,这就导致了能够购买国债的百姓乃是少数,而即将要推行的储蓄制度,便是针对咱们大齐所有人而生。”

听到这里,富弼有些振奋了,插言道:“文卿啊,快说说你口中的储蓄乃是何也?莫非与钱庄差不多?”

首节 上一节 720/7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霸世唐朝

下一篇:汉末大明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