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 第452节
终于等到这一天!
其实,诸葛亮没想到司马懿会到南中。
他的排兵布阵其实是有许多徐庶离开益州时留给他的信息。
带的将不多,兵也不强。除了沙摩柯和杨朋的五溪飞虎营算得上久经沙场的精英外,其他三万兵马都是益州各郡守城的郡兵和部分新征的士兵。
因为敌人并不强大,诸葛亮本着练兵和锻炼新人的心态而来。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那么弱的郡兵和蛮兵,利用地型,设障、断路、埋伏……各种计略层出不穷,一路阻挡着益州正规军,久久不得兵临城下。
此时的司马懿并未生出谋曹之心,说他一心为曹却也不见得是真。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让他和他的家族,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
或者说,他就是士族的典型代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士族利益出发的。
他不可能选择刘琦,因为刘琦是传统士族的天敌。
“得民心者得天下!”
道理谁都懂!理解却各不相同。
在刘琦眼里,“民”便是天下百姓,不分高低贵贱。而在某些人眼里,只有高高在上的士族才能代表民心、民意。
就如刘备,他自己穷苦出生,却一心维护着士族的利益。这也是他能够崛起于青州,立足徐州,而站稳江东的根本。他,全靠士族支持。
就算曹操也摆不脱士族的牵制。就算他明明知道士族才是这世上最大的毒瘤,那他也没办法将其摆脱。不但不能,反而要好生供养,争取他们的支持。
河内近并州,刘琦在并州一路走来,司马家可谓心知肚明。作为河内士族的典型代表,他们一直都看不惯,甚至是看不起刘琦的所做所为。所以,他们不可能会选择支持刘琦。
他们甚至看不起泥腿子出身的刘备,虽然在尊士族上刘备做得更好。出身,限制了他的高度!
司马懿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更好地存活下去,他选择了曹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相对于刘琦与刘备,司马家更看好魄力与出身都不俗的曹操。
这么些年来,司马懿从来被曹操摆上台面,他却在背地里为曹氏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一次,关系到曹操势力的生死存亡,司马懿也不再将自己隐匿在暗处。
这一战,胜,他生;败,曹操也就快亡了!他进退皆无意义。
所以,对抗诸葛亮的南征部队,他施出了浑身解数。
硬是靠着这些缺乏训练的郡兵和一盘散沙的蛮夷兵马生生地挡住了诸葛亮的虎狼之师。
不管你喜欢或是不喜欢司马懿这个人,你都无法否认他的优秀。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众多谋士之中,他绝对处于最优秀的行列。
司马懿的手段绝对不只是背地里搞点权谋那么简单。就他多次只身潜入敌人腹地,搅得天翻地覆,而后全身而退来看,他这个人就非常不简单。
他说服了朱褒后,亲自前往益州郡游说孟获。
说服孟获,其实并没那么难。
此时的孟获虽然年轻,却已然名震南蛮,受各族敬重。
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
在益州郡,除了雍闿外,几乎没人能盖过其风头。
雍闿为益州郡大姓,恩信著于南土。但不为诸葛亮看重,甚至在推行新政时有意打压,其对刘琦的治政颇有不满。
司马懿在朱褒的引见下与雍闿接触,说服其起兵反汉。
二人一拍即合,雍闿引司马懿说服孟获。
孟获本无意叛汉,却奈何司马懿十棋高一招,先行说服了他梦中人祝融一族。
第423章 火神后裔
祝融,华夏族上古神话人物,火神。
其实……
祝融,是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与大司马是同义词。历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后世祭祀为火神灶神。祝融氏也是氏出多元的,历史上有颛顼族祝融氏和炎帝族祝融氏。
其中,炎帝后代、黄帝夏官、赤帝祝融容光为南方灶神火神,颛顼之孙重黎是高辛氏的火正祝融为北方人的灶神火神、颛顼之孙吴回(楚国先祖)在帝喾诛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尧帝时弃用祝融官名采用司马一名,商朝祖先契为火正大司马阏伯“子卨”此为商人的火神。
《晋书》有记载:“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这句话明确的告诉我们祝融是夏官的官名。除了《晋书》以外《左传》也有祝融是夏官官名的记载。《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里面提到的木正即春官,火正即夏官,金正即秋官,水正即冬官。所以《左传》所说的火正曰祝融,意思就是夏官的官名叫祝融。
《史记楚世家》说:重黎居火正就被命曰祝融,吴回复居火正就为祝融。楚国始祖祝融本名吴回,因为火官的身份而被帝喾命名为祝融。
司马氏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即夏官祝融。远古至商朝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称司马。周宣王时,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内。汉朝时成为河内郡,司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
而孟获所倾慕的那位奇女子祝融,相传便是火神后裔。
至于是哪一位火神,便无史料可考了。
在南中那广袤的山林里,蛮夷各族还保持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形态。根本没有什么历史记载。
在这里,神是传说,世世代代口述相传。
传得多了,那便是真的了。
祝融此时年方十五,因出生时天生异象,漫天红光,而被传为火神下凡,其父遂为其取名祝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