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 第75节
“你这个呆子!你怎么会了解女儿家的心思?你把她从五原接到雁门,送她去洛阳;又在他父亲落难的时候收留好们母女在晋阳,再送她们至河东与父亲团聚。在她心里你就是守护她的英雄,早在你与琰妹妹她们成婚之前,她就喜欢你了。”赵雨白了刘琦一眼,继续说到。
呃……这也太扯了吧?哥这么有魅力?可是以吕布的名声,这个联姻怕是不太好吧?只是若不娶,对一个对自己痴心已久的女孩似乎有些太残忍了。不行,得去找田丰、荀彧商议一下。
本想在家休息一天的,看来还是得去府衙一趟。刘琦只是给赵雨说自己需要想想,就自己去门去了。
见到心事重重的刘琦,田丰、荀彧和郭嘉放下了手中的工作。
“哟,主公你这是什么情况呀?快当爹了你忧虑呀?”郭嘉调侃到。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田丰、荀彧齐声道贺。
“喜什么呀?我都愁死了!”刘琦将吕绮玲的事给大家说了一下。
“哈哈……这有什么好愁的呀?直接纳了就是吧!反正家里都有三个了,也不怕多一个吧?”郭嘉听完哈哈大笑。
“呃……你是不是想再纳几个呀?我回头帮你张罗张罗?”刘琦拍了一下郭嘉,被他一调侃心情似乎好了不少。
田丰、荀彧却陷入沉思。
第115章 平稳的并州
田丰先说话:“主公家中无小事啊!不管是生育后代,还是政治联姻,都关乎着天下大势和并州未来的走势。真是难为主公了!”
荀彧道:“主公,我觉得你还是应该纳了吕家小姐。”
荀彧的意思很明显,现在这个纷乱的局面下,诸侯你争我夺,互相征伐,并州刘琦的势力迟早要面对各路诸侯的。现在大方针确定好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交好中原各路诸侯,采取远交近攻的方针,虽然近也暂时不会攻,但远交还是有必要的。面对中原各路诸侯,对公孙瓒的态度是不交好也不交恶;对袁绍肯定是好不了的,以后南下中原也是第一个需要面对的对手;曹操现在手握天子,也不好直接开战,只要他不主动来犯,可任他去别的地方惹事;刘备和吕布属于够不着的那种关系,可以政治上交往,军事上就不用联盟了,任他们自己去争吧;袁术是刘琦看不起的人,估计他也看不起刘琦,不然也不会老是打着荆州刘琦老爹刘表的主意;西边的诸侯已经落入了攻略的计划中也就不必说了;至于更远的孙策,有刘琦打下的关系,还是保持良好的关系为好。
正经地谈了好一阵,最后大家一致赞同刘琦纳取吕绮玲。刘琦准备请岳父蔡邕主持迎纳之事,毕竟吕布在长安救过蔡邕的命,最后被田丰阻止了。说这事儿一码归一码,人再大度、再感恩,也不至于不在意自己女儿的幸福,人家自己的女儿嫁给你了,还帮你张罗纳妾?想什么呢?
最后这事还是交结了田丰去办,毕竟纳小的,不至于跟当日大婚一样隆重,也不需要那么麻烦。只是这属于诸侯势力间的政治联姻,也不能太马虎,还是派出使者向吕布献上聘礼媒约,以示尊重。
事就这么定下了。郭嘉没有等到喝刘琦纳妾的美酒就北上上谷了,因为关羽军团以上谷驻军为基础组建,应该是几大军团最先完成的,趁现在秋高气爽,不冷不热的时候正好对乌桓用兵。等到大雪封山的时候,北方就不宜再战了。
一切都需要过程,没有事是说办就能马上完成的。确定了要纳吕绮玲了,刘琦还是让貂蝉和张宁去看望了一下吕绮玲,反正按规矩他又是不能见的,本还想着去见见,培养培养感情的。见不着也好,反正晋阳有他办不完的事情。
蔡邕那儿修书的工作量实在太大了,刘琦决定去找老爷子商量商量看是不是把印刷术给搞出来。也会减轻许多工作量,而且可以批量印刷一些常用的书籍,比如《论语》、《春秋》啥的,让以后的平常人家都买得起书籍,那对于社会的进步可就大了去了。
蔡邕觉得刘琦的想法非常好,他对文化的传播那也是非常上心的,不然也不会一心修书。早在汉灵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就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前树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的石碑,共209万字,分刻于46块石碑上每碑高175、宽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历时8年,全部刻成。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蔡邕提出雕版,刘琦在感叹古人的聪慧的同时提出了活字印刷的观念。毕竟只是提了下印刷就能想到雕版,直接给他活字的概念,让他自个儿想去吧。
刘琦又去学院里看了一下,没有特别出众的人才出现,还是名士家的孩子更优秀一些,如国渊的儿子国泰,郭缊的儿子郭淮、郭配,荀彧的儿子荀恽、荀俣,贾诩的儿子贾访、贾玑等。还有田丰的儿子田盛、沮授的儿子沮鹄、贾诩的长子贾穆已经成人,才能比较出众,已经被田丰下放到西郡的县城中做县长县令支持王安土改去了。有几大名士的教导,学员们表现得都不错。也许是并州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吧,学员们的综合素质都普遍高于其他地方的孩子。果然,学校才是人才的摇篮。
刘琦特别注意了一下几个孩子,十六岁的黄叙、十三岁的关平、七岁的关兴,虽然读书的成绩比较平庸,但几人的武艺却是很突出的。刘琦觉得办学力度还是不够大,若是有足够的师资力量,能分学类办学就更好了。教好了可就是新一代的将领人才储备。
看着晋阳各行各业的平稳发展,刘琦由衷地感到欣慰,还是和平时代好啊!并州大军虽然四处征战,但基本保持了内部的稳定,收服黑山军后,内部的隐患基本解除。随着麴义的死和西郡叛乱的平定,整个并州土地改革也基本完成,百姓富裕了,由士家大族们主导的商业也朝气蓬勃地发展起来了。最先尝到甜头的当然是郭家、王家,有刘琦的支持,他们的产业遍布各个县城,甚至乡镇。成功地从农业巨户转换成了商业巨贾。
是时候颁布商业法典了,市场准则、商业税收都是时候该写进章程了。控制好了那收入可比农业税收多多了。都是钱啊,多美妙的东西。
刘琦找来陈群,两人合计了多日。毕竟没有史可查,以往各朝各代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典,全靠二人凭空想象。也难怪古人看不起商人,觉得他们不劳而获,由于不太熟悉各行业的运营,最后还拉来赵雷一起研究。几人折腾了七八天,《并州商业法典》终于成型。
当然执行就必须得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这又牵涉到人才溃乏的老问题了,这个部门的人必须精通术算,主官要正义刚强,不为钱财所动。成员可以从学院里调配,现在《算术》在并州的学院里是必修之课,挑选些精通术算的人还是挺容易的。主官比较麻烦,商人贿赂官家,由古就存在,从西郡的叛乱就可以看出来了,那危害实在太大。没个正直的人压着,还真不好说。
本来铁面无私的高顺挺合适的,但是放着第一强军不用来管税务也太浪费了吧。选来选去还决定用精通法典又主管了许久治安的夏侯兰来担任,至于治安的主官则调回裴元绍来担任。
第116章 依法治州
确定好监管团队,刘琦让陈群到学院帮夏侯兰挑选下属并让学生们配合抄录《法典》,并下发给并州上下各大小商家。
《并州商业法典》规定:
一、所有商业经营必须到县衙的商业司备案,由衙门统一颁发《营业许可证》。凡无证经营者,一经查实,罚银百两,并强令办理。两次以上被查实者,强制关闭其商铺。
二、所有商铺必须做清帐目,以供商业司查证。摆摊的小商贩可免。
三、商业内各行业必须每个月向商业司缴纳税收,税收标准:
1、摆摊商贩,每月一百钱,可有固定的摊位;零时摆设摊点的每日上缴五钱。
2、低收入营业店主,比如卖早餐、豆腐、小杂货铺等等,向商业司提出低税申请。可按情况收取300到500钱每月。
3、酒楼客栈、服装绸缎、酒肉家具等类商铺按营业额的一成缴税,并且不得少于1000钱每月。
4、赌场、青楼等娱乐性行业按营业额的一成半缴税,且不月不得少于3000钱。
所有税赋由商业司统一收取,不按标准缴纳者强制关闭。若查出偷漏税者,处10000到100000钱罚金,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上劳役。
四、所有商家不得擅自经营盐铁,盐铁由官家统一经营,有私自卖买者,抄没家产,驱逐出境。
五、所有粮商不得随意哄抬粮价,价格由官方统一核定,官方有优先收购并州境内农户余粮权。若有违者,罪同谋反。
六、所有商家亦可监督举报商业司公职人员,若有贪赃枉法、欺压百姓者,立刻削其官职,收押入狱;贪没公款者杀无赦!
七、所有田地不得私自卖买,三十税一的租种合约放大汉四百年也是极轻的税赋,你若还生存不下去要卖田卖地,只能证明你实在不适合拥有租种权,政府将收回田地。
八、房屋卖买必备向商业司备案,从置地契房契,并缴纳成交价格的半成为税。为防止有人以倒卖房屋谋利,房屋买卖价格由商业司监管,禁止哄抬房价。
……
法典有了,主官有了,人手还是紧缺。全州多少县城,多少商铺哦!要完全实施下去,必须要大量的人才。最少每县得有两三个精通术算的主次官员,执行收税人员则可从军中调配或退役老兵伤兵中安排。
最后由几个主事人商议决定先从经济比较发达的太原和雁门率先实施。
夏侯兰在书院发现一个好苗子,太原当地富商赵家的公子赵愚,本来他爹想让他到学院学习好术算回家接手家族生意的。别看他名字叫赵愚,可人一点都不笨,算术成绩在学院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最主要这人办事严谨认真。谁知被夏侯兰看中选为从官,直接调进商业司。当然,古时候的人是更宁愿做官而不是经商的。
组建团队及实行《并州商业法典》的事,刘琦就交给了夏侯兰去执行,陈群、田丰辅之。
当然,要收钱的事,肯定没那么容易执行的。田丰建议给几个大家族适当优惠,让其配合,再让夏侯兰强硬打杀几家顽固的商家来震摄。并安排人手先到留城开荒,那里才是完全忠于刘琦的先躯所在,有他们配合,才能迅速地积累成功的经验。刘琦从之。
做这一切当然不是刘琦心血来潮,而是根据后世的一些经验常识总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