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70年代/重生在1978 第574节
二哥想了想问:“港口工程这块儿我不太懂,四十亿港币够吗?”那个时候港币虽然已经增值,但是也没有后世值钱,一百港元兑人民币四十七块,四十亿港币相当于十九亿人民币,接近七点五亿美元。
李先生说:“长江只占一部分工程,这种工程一家是吃不下的,世界上所有的国际性大型深水港口都是合作,没有一家是独立的,没办法,这方面需要的资金实在太大,风险也相应的会放大。”
国际上各国的深水港码头一般都是所在国,建设方,经营方,合作海运公司四方占股,也就是所谓的产业利益链绑定方式,以此来确保利益分担风险。马来西亚后来抢了星加皮几个国际海运大客户就是在调低补给费用的基础上又给了一部分港口股份,从此形成了海运公司持股的惯例。
第688章 只要一个态度
李先生的长江自身资本其实在那个时候真心一般,别看服不服公布的数据是接近四百亿港元,那是股市价,是虚的,只要不卖股票就不存在,真实资产至少要减一半下来,也就是二百亿港元左右,这其中李先生只占了百分之四十几而已。
长江之所以在90年代爆发式的增涨完全是依仗内地政府的支持,国家为了港岛的和平稳定回归真的是付出了很多东西,但也只能无奈的付出,没有别的办法。
国内的大型港口码头大型基建让一批港岛“爱国巨商”成长为了真正的巨富,定价他们说的算,资金由国家贷款提供,然后又要分取经营红利,李先生,霍十四,和张兴明合作丽声那个木先生,成为首任长官的董家,包括李先生的二公子,后世港岛的所谓豪门全部是这么发达起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在港岛和濠江的回归上他们也确实起了作用,商人嘛,无利如何起早?这不过就是一种利益交换,所以后来他们的资本转移也好,逢难必退也罢也就不足为奇,必竟人家是外国人,是宣誓效忠约翰女王的人。
咱们国家最好玩的事情就是高官(家属),富商,明星都不是中国人。这些人在国内苦心钻营,享受各种红利待遇,一旦成了名挣了钱扭身就走毫不留恋。文人风骨啊,从清末时期至今,洋人至上的信念就被这些有话语权的文人们刻到了民族的骨头上了。
凡是传统的就是不好的低端的,节日,民俗,乐器,文字舞蹈戏曲,甚至给祖宗长辈的跪拜礼。
二哥在心里算了一下问:“你投这四十亿能占多少?”
李先生犹豫了一下说:“四十几,淡马西控股经营,还要按惯利给海运公司留一点。”
二哥又算了一下下意识的说:“总共才不到二十亿美元,这深水港码头也没多少钱哪,这个不能全资吗?咱们自己出资建设经营。”
李先生明显的愣了一下说:“全资?当然可以啊,不过还没有哪一家公司这么做,总要均摊利益出去的,吃独食走不远,盯着的人太多了。”李先生苦笑着解释了一下,说:“而且这个投资额度太大,回收周期又长,风险也很大的,现在全世界只有内地是政府完全全资,不过现在也在改革,在欧美国家都是政府拥有土地和港口主权,建设经营由私人公司完成或者由政府和公司共同完成的,主要还是资金投入问题。”
二哥点了点头,这话如果自己信了那就真见鬼了,投资大周期长确实存在,但是利益也大啊,没有足够的利益疯了李先生满世界的投资这一块。
喝了口茶,二哥说:“四十亿,没什么问题,我借十亿美元给你们好了,对了,你要借多长时间?怎么还款?”
李先生愣住了,呆了一下问:“孙先生你是说,十亿美元?”
二哥点头说:“对,十亿美元,也没多少啊,你借多长时间?”
李先生和李公子对视了一眼,对二哥说:“八年,不不,五年,五年期,孙先生可以说说你的条件吗?”
二哥说:“条件?没有什么条件,李先生你只要签个字就行,质押抵押什么的都不用,我相信你。”搓了搓头发笑着说:“而且说实话,十亿美元真的是小钱,就算你真不还也无所谓,你李先生值这个价,值得花这个钱去认识。不过,话说回来,借你这个钱也不是白借,我需要李先生你一个态度。”
李先生问:“态度?什么态度?”
二哥看着李先生的眼睛说:“对内地的态度,对97回归的态度,对内地投资的态度。”
李先生皱了下眉头,问:“孙先生是代表内地政府?和祥?”
二哥摇了摇头说:“你想多了,和祥和内地政府一丁点儿关系也没有,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如果硬要说有什么的话,就是和祥是中国人的产业,她热爱这个国家,她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为这个国家做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和政府无关。”
李先生问:“那孙先生所说的态度是指?”
二哥点了根烟说:“对内地的态度不是对内地政府的态度,而是对这个国家的态度,你也是中国人,我记得你是从潮汕出来的,这是你的祖国,这一点不会因为国籍的改变而改变。对97回归的态度是做为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统一的态度,也和政府无关。
对内地投资的态度就复杂一点,但是我觉得,做为一个中国人,最起码应该心里有个底线,你可以不喜欢她,但是不要伤害她。李先生你现在主要是做地产生意,那么,欧美的地产经营模式就真的适合内地吗?为了追求利润去伤害老百姓的利益,去想方设法的强化地产的经济地位真的没问题吗?咱们心里都清楚一旦地产成为经济支柱的后果是什么,所以,我要你一个态度。”
李先生缓缓点了点头,想了一下说:“如果我没记错,和祥也是有地产生意的,而且是内地最大。”
二哥点头说:“对,我们也做地产,不过目前为止我只做商业地产,而且是百分百自用,我们利用地产这块给当地提高税收创造就业,然后我们的商场帮扶了大量的老百姓经商致富,这种模式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李先生说:“但是住房商品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它是不可阻挡的,相信孙先生也能明白的看到这一点。福利房政策必将消亡在经济的发展大潮里,这是不可能逆转的。”
二哥说:“我承认这一点,我们也有应对的计划,但是,市场发展自然的淘汰一种模式总会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管长短都是维持社会稳定让老百姓逐步适应的过程,我们不应该人为的去推动它,这个进程的加速地产商会赚钱,政府也会短期内产生巨大的利益,但是,老百姓会怎么样?我不相信李先生你想不到。”
李先生身体向后靠过去坐的笔直,沉吟了一下缓缓的说:“我明白你说的意思,也知道你说的是事实,但是,港岛不是只有长江一家地产公司,别人走了十步,你不跟上就会丢掉很多机会,就会追不上别人,企业最终也是要生存的,要为自身考虑,人或者企业很多时候都是被现实推动着往前走,没有机会等的。我相信孙先生你也明白这一点,虽然我理解你。”
第689章 这就是底气
二哥说:“内地住宅地产市场只能慢慢发展,也必须慢慢发展,和祥在这一点上是坚决的,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哪个公司,想改变这个进程都要先过和祥这一关,和祥都会让他们付出代价,李先生,你相信我,和祥有这个能力。”
李先生再一次皱眉:“孙先生的爱国之心和这份魄力我是佩服的,可是孙先生,你拿什么阻止?”
二哥弹了弹烟灰轻松的说:“钱啊,资本的进入肯定是用资本来抵抗,还好,和祥的资本很足。你推动上层政策,我就守着下面百姓,你盖一栋楼我就盖十栋,你卖一千我就卖二百,这个钱和祥还是烧得起的。”
李先生说:“据我了解,和祥在内地的地产这一块也是靠贷款运作的吧?如果真的有孙先生所说的这种资本何必去贷款?”
二哥说:“这不一样,贷款会拉动很多东西,会形成良性的循环,这只是和祥在顺着经济规律办事,事实上和祥根本用不着贷款,长江全部力气能拿出多少现金?整个港岛的地产商合在一起能拿出多少现金?李先生,和祥的现金流从来没低于过三百亿美元,如果需要,我一个星期的时间不靠任何人,不影响任何计划可以筹集出五百亿美元,够不够?”
李先生惊讶的下意识喊了出来:“怎么可能?不可能。”要知道在88年,服不服榜的世界首富也不过百亿美元个人资产,他领导的财团总资产一千六百五十亿美元,而且那只是股市资产。
这个人就是堤义明,他的公司是日本西武财团,不过,即使是世界首富,叫他拿出五百亿美元现金来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别说一个星期,一年都不行,别说五百亿,五十亿都不可能,除非给他足够的时间变卖股票或者资产。
二哥笑着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你也明白我不可能在这上面撒谎,和祥在全世界有二十三家投资公司,一百三十多个离岸公司,而这些公司全部,只属于一个人,这就是和祥的底气。李先生,我只需要你一个态度,只要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和祥可以随时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提供资金,不需要质押抵押,利息可以比照同期银行执行。”
二哥在烟灰缸里按灭烟头,从一边拿过自己的皮包,拿出一份文件来递给李先生,说:“你看一下,这是借款合同,如果没有问题签字就可以了。”他从皮包里拿出支票本,撕了一张支票放到茶几上往前推了推,说:“这是十亿美元,你们汇丰的本票。”李先生是汇丰银行的董事。
李先生下意识的接过合同,眼神在那张本票上一扫就知道是真实的,这会儿他脑袋里有点乱,他可是财富杂志评选出来的88年世界华人首富,因此六十岁一向沉稳的他也是在家里唱起了歌高兴了好几天的。可是这会儿他心里的什么被击碎了,和祥可没有上市,资产是实打实的啊,玩金融的人怎么可能不明白这里面的巨大差别。
“和祥为什么不上市?”下意识的,李先生问了出来。
二哥愣了一下,说:“上市干什么?和祥不缺钱,而且永远不会缺钱,不需要融资。”
所谓上市就是为了融资,或者阴暗点说就是为了骗钱,股市价格并不能反应出一家公司的真实资产和价值,这里面猫腻说几年也说不清楚。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把上市看成是一件神圣的高大上的事情,不过却也更符合骗钱的事实,必竟外国人还是要遮掩一下讲一点规则的。
事实上外国传统行业和实业企业并不十分热衷于上市,但是国外成熟的金融产业链里有一种公司就专门做劝别人上市这件事,劝说鼓动威胁,无所不用其极的把选中的优质目标上市好从中获取他们自身的利益。金融业事实上就是趴在企业身上的水蛭。
李先生被二哥说的一愣,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有几家企业敢说不缺钱呢?由其是地产企业,想扩张发展就得上大项目,上大项目就得有钱,但是地产业又有几家自己有足够资本的?一水的空手套,而空手套也是有代价的,就导致了成本的不断提升,最后结果就只能是老百姓弯着腰买单。
每一个地产公司里都有一个专门处理资本关系搞融资的副总,他的工作就是砸钱。要知道国内地产商可是有一千万资本就敢上十个亿项目的。牛。项目一落地盖几排简易房交个地价首付就开始借钱,哦,是融资。为什么拖欠工程款成为普遍现像?他不撒谎,他也不是故意的,他是真没钱。
看了一下合同,李先生和李公子交换了几个眼神,然后抿了抿嘴,掏笔在合同上签上了大名,合起金笔对二哥说:“我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