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大国制造

大国制造 第146节

这本来就是大家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瑞士来的最根本目的,吕旭东自然没有二话转头对钟白问道:“资料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钟白将早已经准备好的纸质资料册从公文包里拿出来,推给了对方。

当然,钟白的纸质资料都是用中文而并非德文书写的,这一点也在出发前通过瑞士驻天都领事馆提前通知给了对方,现场专利局应该会请他们的书面翻译过来自行翻译才对。

在看到纸质资料后,工业专利处的处长布丽奇特马上起身从门外带进来三人。

其中两名都是年龄超过五十岁的化肥生产专家,另外一名三十出头的则是翻译员。

“大家好,这两位都是我们瑞士专利局依法外聘的化肥生产专家,分别是来自西德的格罗姆工程师、来自瑞典的约翰森工程师。”布丽奇特介绍道:“今天由两位代表我们瑞士专利局的专家对钟白先生提出来的降低低调水温度专利进行审核,在专利审核过程中我们随时可以按照规定对专利申请人提出问题,请申请人务必据实回答,否则会影响审核结果,最后以我们集体商量的结果为最终结论,必须两人都同意才能通过,只要有一人否决,则此专利本次在瑞士专利局的申请视为失败,专利评估结果不一定非要在当场作出,但会保证在收到资料后的48小时内作出。以上就是注意事项,如果有除了专利内容本身的其他疑问,请现在提出,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开始走现场审核流程。”

除了钟白外,在场考察团的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接触瑞士专利局现场专利审核环节,听布丽奇特洋洋洒洒说了那么长一段注意事项后,还是有点发憷的。

这副阵仗远比国内那些什么项目评估审核会来得严厉,虽然只有两名专家现场审核不如国内的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婆婆的节奏,但从这两位专家的样子就看得出来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估计待会儿审核资料的时候又会跳出不少问题问钟白。

“小钟,你这资料没什么问题吧?”吕旭东赶紧小声问道:“这审核专利,搞得这么复杂吗?还两个专家一票否决制度?”

“没有。吕厅长请放心,这只是他们对于技术本身内容的学术和理论审核,不涉及到具体商业价值的评判,也就是纯技术方面的,主要是担心造假,咱们这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新技术,随便他怎么看,怎么问,我都不虚。”钟白很有自信的回答道。

“唔,那就好。”吕旭东想了想又问道:“那我们几个呢?在这过程中能帮你什么忙不?”

钟白心道别人审核资料问我问题,你们能帮啥忙?

本来这种个人专利,硬性要求只是要专利发明人本人带着资料前来即可,还不是厅里研究来研究去硬是把队伍给凑到这么多人跟着过来的么……

当然来都来了,钟白在心里吐吐槽也就好,嘴巴上还是依旧顺便给吕旭东科普道:“几位领导不用具体做什么,他们如果询问到某些问题,我觉得需要领导证实的时候,我会主动提出来,其他时间里大可不必发言,因为越少发言,漏洞就越少。”

“嗯,明白。”吕旭东哪儿还不清楚“言多必失”的道理,立刻心领神会,又低声给旁边几位处长小声吩咐了一圈,然后冲着钟白比了个大拇指,意思是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了,对方可以开始了。

钟白看了看一脸严肃的布丽奇特,点头道:“开始现场审核流程吧。”

奥尔登微微点头,同布丽奇特一起站起身来对吕旭东说道:“那我们就不参与到具体现场审核流程中了,接下来就把工作交给格罗姆和约翰森两位工程师。”

说完两人便离开了会议室,审核开始了!

而话音一落,之间刚刚还正襟危坐的格罗姆、约翰森两位工程师出手快如闪电,立刻将资料一把拖到自己面前翻开,同时一边看一边询问旁边翻译。

降低低调水温度这个专利申请材料,虽然是用中文写的,但除了一开始的理论论述之外,绝大部分都是配图、公式、带数据的表格等工业专利申请材料中的常见元素,这些东西不需要翻译专家们也能看懂,唯独需要着重翻译的自然是前面的理论论述部分。

而这一部分也是两位专家在接到瑞士专利局要求他们来审核的通知之后最关心的,那就是……

难道一项刚刚面世、能让氮肥生产效率轻松提高20%的新技术专利,真的是东方的华国人搞出来的吗?

难道不是RB人吗?明显RB人更适合发明这个啊!他们那么聪明,从二战后经济发展得很快,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科技方面更是连MD都大呼厉害,怎么会是华国人发明的?

所以这两位专家几乎是带着放大镜在查看资料上的每一处文字,想从里面看到是否有RB文字的痕迹。

但令他们失望的是,这几十页的资料看下来里面统统都是汉字,连一个RB文字的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没有?

第一百六十九章 厉害之处

可是在听完旁边逐字逐句的翻译之后,无论是格罗姆还是约翰森,都深深感觉到了钟白这套专利的厉害之处。

首先便是从理论研究上钟白做得十分彻底,这在以前的合成氨实际生产中并不受人重视。

不要说一家县级化肥厂了,就是一家省级化肥厂,也没什么人愿意把创新注意力放在合成氨这个老掉牙的领域上。

降低氨耗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人人都懂:那就是在正产过程中只要提高了CO2(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减少氨的放空量,就能降低氨耗。

这个道理简不简单?简单?

但是好不好做?不好做!

废话,要是降低氨耗有什么特别简单的好办法,全世界这么多家氮肥厂早就在做了,还轮得到眼前这些华国人?

以前大家在降低氨耗这一块,都比较在意的是如何降低低压分解回收系统的负荷,因为只要高压系统的转化率和汽提效率提高,那么进入到低压系统的负荷相应就会减轻,NH3和CO2在低压系统也就会得到完全吸收,这样就可以提高低压吸收效率,将更多的NH3和CO2加以吸收并返回高压合成系统,减少NH3和CO2的放空量。

这就符合了生产过程中提高了CO2吸收率的那个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所以最初降低氨耗,几乎所有国家的所有机构都把重点放在这上面。

但一个方向的研究,到最后总会达到一个极限,当现有的技术已经无法进一步突破的时候,就要从其他方向来考虑了。

近年来比较热的一个方向是低压甲铵冷凝器液位槽(V301)液位,它的液位如果过低,会影响甲铵泵的正常运行,最后导致满液至低压吸收塔,进而影响解吸水解系统,最终让CO2吸收效率降低,减少产量,所以大家也在想办法尽量降低V301液位的影响。

这一块,今年已经出了两款专利,虽然都不是在瑞士专利局注册,但是两位专家还是很清楚这个事实的。

可偏偏钟白在这时候提出了:降低低压甲铵冷凝器调温水(简称为:低调水)进口温度对CO2吸收效率的影响,也就是之前被简称为降低低调水温度的做法,让两位专家看得眼前一亮!

其实这个专利措施的本质非常简单:低调水进口温度过高,低压甲铵冷凝器吸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带走,导致低压吸收效率会降低,于是容器中更多的NH3和CO2就只有放空,等于让它们在那里歇着,不会变成合成氨。

这就是很大的浪费了!

你想想化肥厂花那么多钱和资源买来分解出来的NH3和CO2,就是要把它们尽可能快、尽可能多的变成合成氨,然后在用合成氨变成最终的尿素,结果现在因为低调水进口温度过高,导致NH3和CO2合成效率变低,所以氨耗就增加了,最终产量也不会有所增加。

尽管在理论环节钟白写得头头是道,但是,这个做法它真的有效吗?

格罗姆工程师率先发难:“钟先生,在你这份资料上,关于降低低调水温度就能提高CO2吸收效率,减少氨的放空量这一点我基本认同。但是,你却没有说清楚温度到底要降到多少合适?而且温度一旦降得过低,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甲铵冷凝器列管会结晶的吧?那样一来会处于低压吸收效率过低,导致超压,反而减少合成氨产量!这个做法风险很大,在我看来甚至是一种赌博性质的措施,只不过你们厂这一次成功了,你怎么解释?”

钟白听到这个问题才感觉精神微微一震。

哟呵,老人家还有点东西嘛。

这个格罗姆显然对合成氨工艺各环节核心内容掌握得很充分,上来一开口就知道应该是个老化肥了……哦不,是个老化肥工程师了。

的确,降低低调水温度到最合适的区段,甚至精确到0.1摄氏度的程度,就能最大效率的降低氨耗,提升合成氨产量。

但这个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到什么是“最合适的区段”,就容易出现格罗姆工程师所说的——“温度降得过低”这个问题。

而对方对于温度过低之后的判断也是毫无疑问正确的,很容易导致超压最后减少合成氨产量。

首节 上一节 146/5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逆流1977

下一篇:重生之我为书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