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大国制造

大国制造 第439节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钟白这才去招待所给希腊那边打电话。

余东峰留下的电话并不是医院的,而是大使馆那边的,接通之后钟白告诉那边的工作人员,希望对方通知崔振川教授尽快回过来。

半个小时后,崔振川才打了过来:“小钟,这次意外情况我实在是没想到……”

听到对方口里的愧疚之意,钟白马上劝道:“崔教授,人没事就好,在外勘探本来风险就高,加上这一次又是在国外,对方不配合的情况下……其实也是事先准备不足,如果我通知东峰那边提前……”

“别这么说,这次事故我心里有数,我这个当队长的也是有责任的。”崔振川在和钟白交流的时候一向都显得很坦率,毕竟他是把两人当做忘年交的关系来看待:“当然,运气确实不咋地,明明我们去的那个D5区域事先还摸过一遍,没有发现地质层异常的情况,结果就突然塌陷了……”

“当时老刘这人吧,也是多年的责任心所致,我发现不对劲让他赶紧上来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就这一犹豫坏事儿了,绳子断了一根,上面坍塌的石块飞下去砸中他的右腿,当场就骨折了。如果他再年轻二十岁,半空中绝对是能躲过的,哎……”回想起那天的场面,崔振川就有些内疚:“也算是疲劳工作,我们那天已经连续工作七小时了,本来大家都挺累,按理应该休息休息,但我想着那帮希腊人,就是咽不下那口气!”

人有心气儿是好事儿,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到欧洲发达国家勘探的崔振川而言,前面经历的种种被歧视的遭遇,让他一直憋着一口气,就想早点把新矿脉找到,狠狠的打D.D公司那个玛卡洛斯的脸。

说到这儿钟白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我事先也看过那边的地质资料,不应该出现地质层异常啊?那边不管有没有矿脉,应该都是很稳定的才对,怎么就突然塌陷了?莫非周围有他们新开采的矿点?”

“没有,若是有这些因素的话,我当时肯定不会那么冒失的。”崔振川的记忆力很好,马上把D5区域的情况说了出来:“说来也怪,勘探岩层的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含量都和他们开发过的差不多,但是却没有连续出现,达不到开采标准。”

“具体是哪片?D5区域这个坐标……”钟白顺手把自己这边的资料也翻开了。

“是这里……”

崔振川很快报出了一个坐标,钟白用手指很快寻找到了那个点。

不过,当他看到地图上标注的那个小地名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啊,这片区域距离马斯河很近,应该是渗透系数的原因导致了坍塌!”钟白的语气一下激动起来,因为他看到这条马斯河立刻回忆起了更多细节:“崔教授,我建议你们下一次勘探选在D5区域东南方向50公里左右,也就是……F2区域,从这边一直往东应该发现新矿脉的几率大点!”

“是么?可是根据资料显示,那边D.D矿山公司曾经在五年前勘探过,并没有什么发现,若是再去会不会耽误时间?毕竟我们已经来了六天了,要是再没点收获,我这老脸都不知道往哪儿搁了。”崔振川有些犹豫的说道。

钟白坚定的说道:“不不,就是那片区域,去试试看,一定有收获的!”

挂掉电话,崔振川摇了摇头,想让自己清醒一点。

钟白刚才在电话中所说的那片区域,从资料上怎么看也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勘探的地方。

纵使那些希腊人傲慢的对待了他们勘探队,但不得不说,人家也不是什么落后国家,毕竟也是铝土矿欧洲产量第一的大国,要是他们勘探过的区域自己能弄出个大矿脉来,那岂不是显得对方的水平也忒次了一点儿?

当然,这不是不自信,至少在那天去过D.D矿山公司一趟之后,崔振川不得不承认,这家矿山公司无论是规模还是水平,都比国内很多大型铝土矿山强上不少,人家的水平摆在那儿也不能为黑而黑。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又想起了那一次在和源市勘探的记忆。

其实那一次粗看之下,也确实没有什么花岗岩矿脉的迹象,但偏偏钟白在哪儿捣鼓了之后,硬是让自己把隐藏的矿脉给发现了,而且一弄还是两条连续的!

要不然……这次就再听听小钟的建议,试一下看看?

怀着这种心情,崔振川又去了医院,因为时差的缘故,这会儿在希腊才刚刚中午十一点半,正是吃饭的时候。

五名队员,一名翻译,再加上一名大使馆的同志,崔振川想了想对大使馆的同志说道:“麻烦你照顾一下老刘,今天我们还要再准备一次勘探!”

第五百六十五章 扬眉吐气,就在今天!

还躺在病床上输液的老刘给大家打了气,崔振川就这样再度带队出发了!

150公里路,对于大切诺基来说不到两个小时就够,大家的中午饭都是在车上吃的——虽然没有馒头,但是吃吃肉当午餐也是不错的选择。

希腊有一种名叫索瓦兰吉的美食,名字听着高大上,不过简单来说就是希腊的烤肉串。

将猪肉或者牛肉做成块状或者球状,串上番茄和蔬菜放置在烤架上碳烤就可以了。食材简单,烹煮方式也很简单,不过却很美味。

它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很方便,简单的碳烤熟之后就能直接套个纸袋子带走,这种别样的快餐吃起来不费时间,还能迅速补充体力,足以让大家应对下午紧张的勘探工作。

“老洪,你那边有啥发现没有?”崔振川的脑门儿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高强度的跑动让他的呼吸显得有点急促,对着对讲机吼道。

“暂时还没有,我和柳军还在测这片呢。”老洪的声音断断续续的从对讲机里传来,显然是有物体干扰了无线电信号:“这边……厚度……变化系数……45%……”

后面对讲机里就传来了呜呜声,已经不足以支持通话了,崔振川只能再往远处跑一跑,毕竟他是指挥,具体勘探的人员老洪他们都是按照流程操作的,这时候只能自己配合他们。

但从刚才断断续续的只言片语中,崔振川依然是不乐观的。

至少老洪提到的“变化系数”和“45%”这两个词语,崔振川就知道,那边的地质结构属于“中等”级别,和D.D矿山以往探测出的“简单”相比,出矿的难度要高一些。

所谓“简单”、“中等”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勘探工作中特有的名词。

根据勘探五个标准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确定,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为三种勘查类型,也就是Ⅰ、Ⅱ、Ⅲ型,其复杂程度分别对应“简单”、“中等”、“复杂”。

相对应的,“中等”复杂程度的矿床,一般具有以下特点:规模一般以中型为主,个别大型

形态较简单的大透镜状矿体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变化系数为40%~80%,其内部结构较简单,有少量无矿天窗,构造较简单或虽有破坏,但影响不大。

华国国内与之对应的范例,比如西山省白家庄铝土矿就是这种类型,开采难度不算太高。

当然,对于采矿业更发达的希腊来讲,如果这里真有矿,那就更不是事儿了。

等崔振川又跑了两百米,对讲机里的沙沙声又变成了老洪清晰的声音:“行了,这块的采样工作已经结束,咱们是不是可以收队了?”

“收队,咱们赶紧返回城里,看看今天能不能把矿石化验结果拿出来!”崔振川果断的命令道。

今天下午的过程算是一次超快速勘探,这种在普通的勘探工作中是很少见的,除非有极其确定的目标和区域,否则就是属于完全没有效率的瞎打。

但崔振川在车上却没有再向头几天那样还要多做点什么,因为他每每想起钟白上午电话里坚定的语气之时,就有一股莫名的自信涌上心头。

野外实地勘探之后的步骤,便是对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进行试验了。

对于铝土矿,由于矿石矿物种类繁多,光性特征近似,矿物颗粒细小,且常被铁质污染等特点,要求在镜下鉴定的同时应配合化学分析、差热分析、粉晶分析、单矿物分析,有条件时还可用电子探针、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鉴定研究。

这边的分析实验室也是租用的D.D矿山公司的,毕竟生性懒散的希腊人可没有加班的习惯,错过今天下午就要等到明天上午上班才行了,所以为了赶在下班前能进入实验室,返回的这150公里路程,大切诺基开得就感觉和F1差不多,尽管路面还算不错,但是甩来甩去的弯道还是把众人折腾得不清。

要不是因为大家都是老勘探了,这么甩还真得把中午吃的那什么索瓦兰吉全给吐出来。

首节 上一节 439/5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逆流1977

下一篇:重生之我为书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