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 第1060节
其实人民日报在早很久的时候就有采访黄一凡的想法,只是当时黄一凡并不太愿意接受,所以也就推掉了。如今,在改革国内基础教育这一块上,黄一凡没有回避,欣然接受采访。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黄教授,谢谢您给我们带来了一首这么美丽的诗句。当然,我知道,对于现在这一部作品来说,这已经不只是一首诗,这是一门学问,这是启蒙之学,能说说您对蒙学的看法吗?”
人民日报金牌记者“姚欣”采访黄一凡说道。身后,还有一台摄相机对准黄一凡,如果不出意外,今天晚上新闻联播将播出这一次的采访。而且,据说新闻联播将至少给黄一凡5分钟的采访镜头。要知道,在新闻联播里面,别说是5分钟了,哪怕是1分钟,不,30秒,甚至是1秒,一个镜头,都不知道有多珍贵。
5分钟的时间,足可见上头对于黄一凡的重视。
“蒙学的蒙字就是蒙昧无知,就像小孩子一样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好,也不知道坏。所以,蒙学就是启蒙之学,启发他们的智慧,开导他们的蒙昧。”
“那么,声律启蒙就是您认为的蒙学作品么?能说一下声律启蒙与其他幼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吗?”
“其实声律启蒙与大都数幼学的作用差不多,大都数幼学,初学的目标与蒙学的目标是一至的。但是,他们却并没有达到太好的效果。所谓的蒙学,我们即要完全对于幼儿少年的启蒙,我们同样还得重视幼儿少年的理解能力。我觉得,用一种朗朗顺口,读起来即像诗,又像歌,但他却包含无数的道理,还能指导幼儿少年自我学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读了百遍之后,我们就自然而然的知道了作品的意思。不过,有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作品我们能读百遍?
最起码,能让我们读百遍的作品一定得读起来很通顺,很悦耳。要不然,若是句子不通顺,读起来也很怪,那么,这样的作品哪怕是再有道理,再有学问,别说是读百遍了,恐怕是读了一遍,幼儿少年恐怕都没有兴趣读下去了。”
既然要推动蒙学,黄一凡对于蒙学却是做了一翻研究。
为什么一系列的蒙学做的都像诗,像歌,不是他们为了卖弄自己的文采,实在是因为这种方法最为能让学子接受,也最为能够达到效果。当然,也最为能够传承下去。试想一下,传承几百上千年的诗歌,无一不是念起来朗朗顺口,回味悠长,这并非没有道理。
蒙学,同样遵循这个道理。
“听黄教授一句话,胜读十年书。”
姚欣内心无比震惊。
之前她只觉得眼前这位20多岁的黄一凡只不过是有才华而已,就像那些天才少年一样。但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太多了,他的作品凭什么登上教科书,凭什么登上大雅之堂。而现在,在一翻采访之后,她却是被黄一凡瞬间征服了。就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样。原来姚欣只是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现在黄一凡一说,却是瞬间明白了这一句话背后所隐藏的道理。
这才是真正做大学问的人。
“我相信华国青少年必能在黄教授的声律启蒙带动之下,写出更为出色的文章。”
姚欣对黄一凡祝愿说道。
不过,对于姚欣的祝愿,黄一凡却是摇摇头,说道:“谢谢,但可惜,仅仅只凭一部《声律启蒙》是不可能完成对幼儿初学少年的启蒙任务的。声律启蒙更多的是讲解声律,诗词押韵,虽然也有讲一些历史典故,但我们华夏的文化又如何仅仅只是声律启蒙所能包含得了的呢?”
“黄教授,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蒙学不是一部作品就叫蒙学,蒙学是一整套的知识学问。声律启蒙只是其中的一部,在声律启蒙之后,未来我将与教育部继续合作,推出更多启蒙之作。我最近就在构思一部作品,是一门关于姓氏的学问。这门学问,我想,他的作用比之声律启蒙的作用还更大一些……”
人民日报还在采访。
而黄一凡接受人民日报采访的镜头,却是透过新闻联播,进入了千家万户。
如果说以前的黄一凡是惊才绝艳,是锋芒毕露,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么,现在的黄一凡则是宝剑藏锋,是学亘古今,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第七百四十四章 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没错。
黄一凡所说的一门关于姓氏的学问,便叫做百家姓。
当然,百家姓说是百家,但收录的姓氏并不只有100个,在最初的版本里面只有441个,后面又增补到了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因为百家姓成书的时间是在宋朝初期,而宋朝的皇帝又姓赵,所以,当时百家姓排在第一位的便是赵。
打开文档,黄一凡便在文档上面写着百家姓。
虽然百家姓说是一部书,但其实内容也就几百个字。仅仅只用半个小地,黄一凡便将其写完。
与之前的《声律启蒙》一样,黄一凡并没有将《百家姓》直接编辑成册,而是先发在纸质纸介以及自己的微博当中。毕竟,《百家姓》虽然是前世著名的启蒙之学,但《百家姓》作为启蒙名著《三百千》里面的其中一部,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一部。如果一来就直接印发到课本,恐怕争议性会很大。
事实上,正是如此。
《百家姓》不比《声律启蒙》。
《百家姓》也不比《千字文》《三字经》。
当黄一凡将百家姓发表出来之余,争议瞬间就已产生。
“百家姓?”
“看起来挺好玩的。”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读起来朗朗顺口,很容易记。”
百家姓虽然在开始之初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不少关注黄一凡的朋友都觉得《百家姓》写得非常棒。他不仅将我国所有姓氏合在一起,而且还采用了押韵的方式进行排序。读《百家姓》就像读诗,即有诗意,又记住了中华几百个姓氏,可以说是写得非常不错。
可是,这仅仅只是刚开始的感觉。过了几天,众人再读《百家姓》的时候,或许是新鲜感过去,他们却是对《百家姓》没有太多的感觉了。
“各位,我在想,《百家姓》这样的作品是用来做什么的?”
已经有一些朋友,以及不少家长不时讨论起来。
“启蒙呀,没看黄教授最近推出了蒙学,《声律启蒙》就是蒙学中的一部,而《百家姓》也是一样。”
“不对呀。”
有家长摇头说道。
“怎么不对?”
“你看,《声律启蒙》我读过,我也让我的小孩读过。我感觉《声律启蒙》就编得非常好,这种好不仅体现在格式上。这种好,还包含很多的哲理,更能教会小孩子写作。可是,这个《百家姓》虽然格律看起来也不错,也挺朗朗顺口的,但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呀?难道,这个《百家姓》就是让我们了解中国有这么多姓吗?”
“这个?”
这一说。其他的一些朋友,家长,这时候也小小的有了一丝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