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1990

重生1990 第484节

可是背地里,鲁夫却也是有苦说不出。这些大学生学历高,人也聪明不假,可是实际工作经验几乎没有,大都属于眼高手低的类型。

象做边贸生意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需要的时候唱红脸,翻脸的时候就得恶形恶状,总之一切为达到做成生意为目的。

可这些大学生们根本就不行,让他们讲理论,鲁夫听得都得晕,可是让他们去实际干事情,往往就得坏事儿。这样三番四次的,鲁夫都不知道怎么安排这些人才好了。

幸亏后来安逸和鲁夫有了收购的计划,这些大学生才算是用武之地,帮助整理资料,处理一些手续倒是挺顺手,总算是没有完全浪费这些人才。

“哈哈。我是让你重视人才没错,可是没有只让你重视学历啊。学历又不代表着人才。不过你也不用担心,这些大学生是缺少历练而已,只要是踏实肯干,凭借着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胜任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安逸听得是哈哈大笑,最后宽慰鲁夫说道。

“也就只能先这样了,人才吗,也是需要培养的,我这是想开了。这次收购企业的事情,这些人做得还算可以,有进步,这就行了。哈哈。”鲁夫咧着个嘴巴也是在哈哈大笑。

“好好把他们历练一下,以后还可以任用到更重要的岗位上面。就象咱们在海参崴这边的企业这么多,到处都缺少人手,还真是需要大量的人才。”

鲁夫听到安逸就么说,也是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安逸这次在海参崴收购的企业一共有四家,包括一家化肥厂,一家机械制造厂,一家造船厂和一家远洋运输公司。别看数量不多,只有四家,可是收购总额却达到近三十个亿,比之前的腾格里科特油田的收购金额还要大。

安逸收购的这四家工厂企业,自然也是各有用意,其中机械制造厂其实和造船厂是关联企业,当时也是共同报价,一并收购。这两家工厂规模虽说算不上太大,最多属于中型企业,并且也没有多大的知名度。可是因为底子好技术力量强大,安逸花费了近八亿卢布买下了这两家工厂。

海参崴是一个天然的优质良港,造船业特别地发达,同时也是罗斯国太平洋舰队的驻地,海军的舰艇制造与维护工作也全都在海参崴完成,指定的造船厂是罗斯国青年造船厂。

至于安逸的收购的这两家工厂企业,虽然并不是军工企业,可是却在为罗斯国的海军服务,生产和制造海军舰船所需要的一些产品。

并且那家造船厂其实就是青年造船厂的代工厂,主要负责对太平洋舰队的舰艇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同时也具备生产一些中小型的海军舰艇的能力。

当然这家造船厂的长项却是生产民用的大中型船支,比如说生产制造民用的货运集装箱船、多用途货船以及油轮等等。

安逸之所以会选择这两家工厂收购,又花费了如此巨量的资金,就是看中这两家工厂的生产技术。也是幸亏这两家工厂并不属于军工企业,所以才能够收购成功。

有能够生产船支配套零件的工厂,也有能够生产船支的造船厂,再加上安逸所收购的远洋运输公司。到此安逸在罗斯国海上运输这一块算是补足了拼图。这样的话往国内进口的时候,也就不会再受到运力不足的制约。

说起来,安逸的公司在以前作边贸生意的时候还强一些,符市那边的口岸再加上有铁路进行运输,还有道路上面用卡车进行运输和转运,算是能够应付得来。

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包括钢材、木材、各种工业产业,也包括矿产甚至石油,都需要往国内运输,安逸也已经考虑到运力不足的问题。

要说路途遥远是何种运输方式运力最足,自然就是公路、铁路和海运,依次递增。就安逸收购到的这些企业,除去在符市相近的一些工厂企业,可以通过符市这边进口到国内。

至于所收购的其他的一些企业,因为距离比较远,生产出来的产品甚至包括搬迁厂子,如果是公路长途运输的话相当地不方便。

安逸就考虑到可以让这些企业的产品,或者搬迁的时候,可以先经远东大铁路到海参崴,然后通过海运进口到国内去。这样一来无论是成本还是效益都会达到最大化。

当然海运时效性比较差,有些太慢了,不过好在成本低廉,运力也充足。只要相应的运输船支数量足够,并且安排得合适,也就会能够把缺点弥补得都差不多。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安逸收购这家远洋运输公司花费掉十个亿的卢布,一点也没有觉得贵。至于三十亿卢布剩下的那十二个亿。安逸就全部都用来收购那家化肥厂了。

准确地说这家化肥厂就是钾肥厂才对,名字叫做乌尔拉多钾肥联合企业。只是为了一家生产农用肥料的企业,安逸就一把掏出十二亿卢布,却一点也没有觉得贵,相反心里还在暗笑占了大便宜。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不是罗斯国经济形势日渐恶化,再加有伊万在罗斯国高层那边帮衬着,安逸是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收购到这家乌尔拉多钾肥联合企业的。

关于钾肥,安逸应该算是了解得比较深入的了。前世的时候安逸做为一个商人,做的生意五花八门,也是接触过化肥这一块。当然在罗斯国的做边贸生意的时候,更是进行这钾肥这类肥料的进口生意。

一个字,这生意简直就是太好做,也太赚钱了。做好这个生意,说是天天在坐在家里数钱也不为过,甚至一点都不比腾格里科特油田少赚钱,并且风险性还要小得多。

钾肥,准确地说是钾素肥料,是含有农作物营养元素钾的一种化肥,肥效的大小,决定于其氧化钾含量。大都能溶于水,肥效较快。并能被土壤吸收,不易流失。钾肥是化肥工业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仅次于氮肥。

早期的钾肥是未经很好富集精制的粗钾盐,现在主要品种是用天然钾盐矿,经富集精制加工而制得的氯化钾,占钾肥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少量是水泥生产中回收的窑灰钾肥。

钾肥的作用相当地重要,施用适量时,能够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农作物结果和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抗病能力。能使农作物茎秆长得坚强,防止倒伏,促进开花结实,从而提高农业产量。农作物缺少钾肥,就会得‘软骨病’易伏倒,常被病菌害虫困扰。

原料钾是在地壳中含量占第七位的元素,但是在矿石、土壤、海洋、湖泊和江河中的含量却都很低。具有经济价值的钾盐矿,是内陆海在干燥条件下,蒸发水分后干涸的沉积矿床。

钾肥对于农业生产如此的重要,自然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

特别是华夏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足有十几亿的人口,可用耕地却相对匮乏,粮食问题一直都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就目前来说,华夏十几亿的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占据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相对于大量的农业人口的需要,还有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可以说华夏能够用占据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占世界百分之二十多的人口,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这绝对是一个奇迹,也代表着华夏政府的巨大成功。

当然这个奇迹也需要大量的工作配合才能够出现,其中建国之后的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同时适用化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百零八章 墙角

另外当然就是科技提升产量的作用,真可谓是居功至伟,也是总设计师强调的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最直观体现。

关于华夏科技增产粮食方面,安逸就知道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国宝级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

自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发明推广后,一直到安逸重生的那一年,这项技术已使世界粮食增产四千多亿公斤,被西方科学家誉为‘东方魔稻’。

可以说袁隆平就是在用科技的力量,为华夏节约了耕地,赢得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就在安逸重生的那一年,超级杂交稻第二期目标实现后,按年推广两亿亩计算,每年就可多增产粮食三百多亿公斤,能多养活七千多万人口。袁隆平袁老对于华夏的贡献,就算是再大的赞誉也是当之无愧。

至于安逸,也是因为要做关于化肥方面的生意,自然也要多了解一些华夏对化肥使用方面的资料。

对于华夏农民来来说——‘肥料是植物的粮食’这一观点是根深蒂固的。自古以来华夏农民有施用有机肥的优良传统,数千年来得以保持地力不衰。

但是仅仅依靠农业内部的物质循环,难以迅速和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要。正是施用了化肥,为农作物提供了新的养分来源,才能够生产出了更多的农产品。

就是在六十年代初期,华夏意识到不能仅仅依靠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和食物生产。于是国家从六十年代开始发展氮、磷小化肥,同时进口大量的氮肥。在七十年代又建了十个日产一千吨和成氨的大型氮肥厂,再后来象这样的化肥项目不断地上马,提高着产量和使用率。

也就是在安逸重生的那一年,华夏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氮肥最大的生产、进口和消费国,同时磷肥的消费和生产,居世界第二、三位。在化肥工厂方面的投资使华夏得以在基本食物方面成为自给,而且某些粮食成为重要的出口国。

可以说氮、磷、钾化肥在华夏农业增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时安逸就看到一个数据,根据在全国布置的五千多个田间试验结果计算,每公斤化肥增产八公斤粮食产量计算,则在华夏的八十年代初粮食总产中约有三分一是施用化肥得来的。因此,华夏举国上下都对增加化肥来提高作物产量寄以厚望,也是一直都是在努力发展化肥行业,提升国家的农业产量,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另一方面,安逸因为是做过钾肥这方面的生意,自然比较了解华夏钾肥方面的情况。

就在发现罗布泊钾盐矿床以前,华夏钾资源保有储量才不到五亿吨,就连世界储量的百分之三都不到。国产钾肥满足率仅占百分之十五左右,每年需要进口钾肥四五百万吨朝上,钾肥的供给不足与耕地普遍缺钾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后来随着华夏经济的发展,和一些新的钾盐矿的发现,以及固体钾盐矿床技术上的突破,困扰华夏的钾肥供需的矛盾才算是稍稍缓解。

首节 上一节 484/6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欲成神

下一篇:无尽丹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