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290节
“大概五六个吧,区区一府之地,最多也就这个数了。”
“那秀才呢?”
“秀才恐怕也不会太多,琼州岛毕竟僻处海外,除琼澄临三地外,其它各县开化不足,文风不盛,每县每年能出几个秀才就不错了。”
虽然心情还是很不好,但王璞依然耐心回答了庞雨的问题。而后者则双手一拍,大笑道:
“这不就对了——连秀才带举人,你这次充其量也只能给几十个人补上功名,让他们获得进入政府的权力——可是老王,你上次向我要人,提出充实州府衙门,需求的人数是多少?”
王璞的脸色瞬时变红——那时候他可是狮子大开口,提出的名额不但要求补足原先缺额,还想要模仿短毛的大政府模式,设立许多新部门,所以提出来的人员要求也很夸张,甚至突破了百人大关。
但当时他可是抱着漫天要价,好让对方就地还钱的想法提出要求,却不料此时反被对方利用:
“所以说,老王,你的科举计划并不能满足当前人才要求——不单单是你们州府衙门要人,我们这里也需要啊。况且你也知道,我们的人已经出兵吕宋和台湾两地,用不了多久那两块地方都将由我们的人来掌控——可人从哪里来呢?光靠你那些秀才举人肯定不够。”
第二百九十一章 内幕消息
王璞轻轻叹了口气——无论多么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位庞军师似乎总是能拿出一堆大道理来说服他。
“那这个‘公务员’算是个什么品级?秀才,还是举人?抑或是进士?”
王璞决定不在其它地方多纠缠,直接开门见山——前来拜访他的士绅们,包括他自己,最关心就是这个问题。
庞雨哈哈一笑:
“只要求认识两千个汉字,会做一些算术题,仅此而已,还能有什么品级?——无非是行政机关中最为普通的工作人员罢了。他们将来最多只能成为‘吏’,如果想要参加选官,肯定还要通过进一步的选拔和考试。另外,这些人只在我们的机构中服务,不会与大明官场发生关系。”
“是这样啊……”
王璞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拍了拍那张榜文:
“这些最好也能写上去,向所有人解释清楚……”
之后便告辞离去。
考试的事情就这样确定下来,仍然是王璞负责本地士子的科举那一块,而这边搭便车搞的“公务员”考试,经过电报商议后则决定由胡雯胡大姐专程从临高赶过来负责,她以前在机关里工作,对这块相对熟悉些。
与胡雯一起搭船过来的,还有道桥组和工程组的施工人员——他们是来协助重建白沙码头的,当然还有修筑那条约定好的“西线公路”的琼州段。因为整条道路的建设经费全要由琼海贸易公司承担,为了体现诚意,应荣威和付羽二人把道桥组的大多数人员以及设备都搬来了琼州府,优先为这边筑路,也好让茱莉对她的投资感到满意。
上回庞雨和解席二人返回临高时,道桥组接待的很不错。现在人家来到自己地头,琼州府的人员就少不得要尽一尽地主之谊。解席虽然出公差去了,却还记挂着此事,专门打电报回来,让老婆出面代表他招待客人。
于是由贸易公司出面,庞雨和茱莉包下了新近装修好的大市场酒店,拉上林峰等一干弟兄作陪,宴请从临高赶来支援本地建设的同志们。
“来来来……干杯干杯!预祝我们的项目马到成功!”
大家都是自己人,本也没必要搞得太过客套。不过道桥组的付羽却是个很活络的家伙,大概以前在外面接项目养成习惯了,到哪儿都是一副自来熟架势,虽说是客人,却表现的比本地主人还要热情。有他在席间,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
“诶,嫂子,解大哥不在,小弟我遥敬一杯……我干掉,您随意!”
别看当着解席的面,道桥组那帮人都是一口一个解胖子,随便的很。但在这里却是给足老解面子,开口闭口都是解大哥——其实是给他老婆面子。付羽这家伙果然很会联络感情,人家都喊总经理,惟有他一口一个嫂子,登时显得与众不同。
茱莉那么精明的人,居然也被这套手段哄的眉花眼笑,陪他干了一杯不说,之后付羽提出增加工程经费的事情,也轻描淡写答应下来。
“钱我可以给你,但质量上一定要把好关,别弄什么豆腐渣工程来糊弄哦。”
给钱痛快,要求倒没降低,对此付羽自是满口答应:
“瞧您说的,咱们可是公有制,大锅饭,黑集体不就是黑自己么。而且就这倒霉年代,来来回回还都在一座破岛子上折腾,就算黑下来钱也没处花去啊……”
话题扯到地盘问题上,便有人询问吕宋和台湾两处前线近况如何?随着情报组工作的逐渐正规化,现在前方发回来的电报已经开始采用密码了。诸如参谋组,委员会等相关人员可以了解到全部信息。但其他无关单位,即使有机器能收到电报,没有密码破译不了,也不知道具体内容。
“两边都很顺利……吕宋那边一直都是捷报。而台湾那头,自从解席增援过去之后郑家就立刻老实了,收拾荷兰人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部队,反而是当地的气候和疫病对人影响较大,生病的人很多。老教授和唐队长已经在考虑撤回一部分军队。但总体来说,一切顺利!”
胡雯身为委员会成员,也是可以随时了解前方战报的,这时候便象个政治委员一样,兴高采烈宣告着好消息。但另外一边,作为参谋组成员的庞雨脸上却是似笑非笑,似乎有点别的意思在内。
别人没注意,坐在他对面的茱莉却是看到了,关心老公的她当即询问有何隐情,后者却哈哈一笑,顾左右而言他:
“没事,我这里的消息也是一切顺利——来来来,大家尝尝今天的主菜:澳洲龙虾,北美大蓝蟹!”
这家酒楼的主厨师乃是明朝本地人,这辈子肯定没听说过澳洲和北美,不过这并不妨碍他跟风——在从短毛口中听到那几个新鲜名词后,马上就用在了自家的招牌菜上。
这已经成为一种风气,现在到琼州府的菜馆里,什么北京烤鸭,西安泡馍,重庆酸菜鱼之类名目应有尽有,至于真正的北京或西安人有没有听说过自己家乡出过这些“名菜”,反倒无关紧要。
当然,名目可以赶时髦,菜肴的做法还是传统方式。不过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确实博大精深,在这方面丝毫不逊于现代,某些方面更有过之——比如刚刚送上来的龙虾和大螃蟹,味道鲜美固不待言,令人惊奇的是所有虾蟹的甲壳居然都是软的,只要轻轻一撕就能剥开。
大家的注意力果然都被美食吸引,一时却也无人再关注茱莉的疑问,都转而研究这虾蟹为何都是软壳的问题上了。
“叫我说……这店家为了讨好我们,专门去挑了那些刚刚褪壳的龙虾和螃蟹做菜,所以才是软的吧?”
有人首先猜测道,但林峰在本地时间久了,自是了解情况:
“不大可能——这家店子原本的招牌菜就是软皮虾和无壳蟹,最近才赶时髦改的名,以前卖得多了,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刚好褪壳的虾蟹。”
“好像是有什么秘诀的吧……把店家找上来问问?”
应荣威倒是想法简单,随即受到大伙儿一致嘲笑:
“这是人家的传家秘法,怎么肯说。”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神秘的……”
庞雨慢悠悠开口,望着手中半截螃蟹腿,眼中现出怀念之色:
“以前咱们那边,每到夏秋季节,就去苏北地区,洪泽,淮安一带吃小龙虾,喝啤酒。有些店家也能提供软皮虾,问起来都说是专门精选的褪壳虾,后来混的熟了,才听他们透露点秘诀——哪儿来这么多褪壳虾哦,都是普通龙虾加工的。”
“什么秘诀?”
众人纷纷询问,庞雨则嘿嘿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