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52节

唐健低声咕哝着,虽然没反对,但却也很不以为然。这个单纯的大头兵显然不知道日本战国史,也没玩过《太阁立志传》这类游戏,不过解席凌宁等人却都立刻了然,纷纷朝庞雨微笑,就连李明远教授也连连点头:

“这名字不错,很贴切啊……”

第四十九章 战前准备(上)俺们没有王八气

“人间五十年,与天相比,不过渺小一物。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

这首“敦盛”在它被创作出来的时代并不出名,然而在若干年后却突然由于一个男人在发迹和临死前的两次吟唱而轰传天下,直到几百年之后依然为无数人所铭记。

不过当庞雨说出“桶狭间”这个名词的时候,他脑子里最先掠过的却并非那位鼎鼎大名的日本战国第一枭雄织田信长,而是作为信长垫脚石出名的那位超级倒霉蛋——“东海道第一武将”,今川治部大辅义元殿下。

当今川义元雄心勃勃率领四万大军上洛的时候,他肯定没想到自己会碰上一个天生主角模板外加开足了金手指的对手。同样,如今琼州府里那些磨刀霍霍准备剿匪的明朝将兵们肯定也不会料到,他们将会遇上一群来自近四百年后,被超时代思想和技术武装起来的敌人。

——所以庞雨才刻意选用了“桶狭间”这个作战代号,以纪念那群即将在不幸程度上更超过今川义元先生的倒霉明军。

当然,庞雨从来不认为他们这群人的运气能跟人家织田信长相比——先喝个烂醉,唱上半夜小曲之后仅仅带着六名骑兵出发,出城以后手下杂兵不过两百,直到最后所有兵力集结完成后也才两千多人。然而却在一场暴风雨的帮助下,在与两万敌军的混战中砍下了敌军主帅的脑袋,之后一路顺风走上战国霸主之路。

这是何等的王霸之气啊!毫无疑问的天生主角。而他们这群人就绝对不敢做这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孤注一掷之举,为了同样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穿越者们尽了一切努力,把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做到最最细致。

首先是通信,在战术会议之后的一大清早,电子通信专家张安江老师就带着许多电子设备出城了,唐健亲自率领五名军事组成员护送。他们的目标是澄迈县附近,靠近海边的一处偏僻小山岭。

张老师在地图上选中了这个位置,如果在那儿建立一座中继台站的话,穿越众手中的对讲机通话距离将大大延伸,基本可以满足从临高到琼州全程自由通话,包括附近海域上的通信。这一点非常重要,战争首先拼的就是通信,只要通信畅通,他们就获得了绝对的战场信息权。

建设临时中继台的备选区域是很大一块,唐健等人仔细从中挑选了一处海拔足够高,并且人迹罕至的地方建立基站。带去的蓄电池可以支持基站连续工作一星期,大家事先约定好:在没有开战的时候,基站每隔一小时开启三分钟。如果有特殊需要,或者战斗打响之后才连续开启,这样蓄电池就可以多坚持很长时间。

干粮和饮水是动用了现代包装的旅行食品储备,足可供半个月之用,以后还可以再次补充。

在安排好一切后唐健带着三名队员返回,留下包括魏艾文在内的两名军事组成员保护张老师。基站经过了精心的伪装,唯一暴露在外面的天线紧靠着一棵大树设置,如果不是特别靠近的话,应该不会被人发现。

在临走之前唐健特别叮嘱那两小伙子——万一发生意外,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弃,却一定要保护好张老师的安全。如果被樵夫或猎户等本地人士无意中发现,能控制就尽量控制起来,要是控制不了……

后面的话唐健没明说,但已经接受过“特训”的魏艾文很坚决点了点头:

“我知道该怎么做。”

……

通信问题解决以后,接下来就是要往琼州府再派侦察兵。打伏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搞不清楚对方什么时候出兵,这边的埋伏圈就根本无从设起。根据逃回来的程府仆役报告,先前设在琼州府城的那个私盐窝点已经被查抄了——明朝官员们可不会放过任何一点能捞钱的机会。

所以战术侦察行动还是只能依靠自己人来干了,北纬原打算亲自再跑一趟的。不过地质勘探组的同志们自告奋勇接过了这项任务,按照他们的说法——野外生存这一块是他们的强项,这段时间四处探矿,也已经适应了当地环境,用来远距离监视明军动向,完全可以胜任。

作为穿越者中军事技能最为全面的一把手,北纬这次要承担的任务最多最重,也确实无法长期在外侦察。于是侦察工作就被转交给了勘探组,在地图上划出几个关键性区域,每处留一个勘探队员,随时监控临高附近各条道路上的情况。

而其中最危险,被安排到琼州府的那处观察点,直接监视明军营寨的光荣任务,则被交给了舒中同志。这位兄弟前段时间跟花脚寨中的黎人走得很近,如今已经可以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黎族土话骂人了,还能唱上几句本地山歌。将近半年的野外活动,让他的皮肤跟当地人也没啥两样,再给他弄上一身黎族服饰……短期内冒充一下黎族同胞倒也不必担心会穿帮。

当舒中把望远镜,对讲机和数码相机等间谍工具都藏在背篓夹层里,外面用半筐药材和野味打掩护,小腿上绑着五四手枪,穿着一身黎族装束信心十足的出现在大家面前时,这边大伙儿看着他的形象,感觉怎么看怎么象那七八十年代传奇故事中的台湾特务……

至于对明朝水军的监视,则只能交给黄晓东船长负责了——军事会议结束后没几天,黄晓东就开着琼海207出发去海口。他将在那里直接用船上雷达监测明军水寨情况,顺便把舒中这位王牌大贱谍送往潜伏地区,以及随时准备在发生意外时接应他逃跑。

庞雨曾担心说这样二十四小时开启雷达,会过于消耗电力,燃油以及机器寿命,但黄晓东却很愉快的告诉他完全不用担心。

“我只需要远远用雷达扫描一次明军水寨,记住那些大船的荧屏特征就够了,以后每隔几个小时开一次机器,看一看那些大船还在不在就行,谁耐烦整天盯着他们看。”

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想法,于是琼海号就这样出发了。在临出发前机械组的同志们和老郑等人互相配合,对琼海号进行了一点小小改装——他们用钢筋和钢板加固了琼海207的船头部位,这样在碰撞时不至于损坏船体。

琼海号的船头本来就呈锐角形,如今外面又给覆盖了一层厚钢板,还给浪花打的贼亮,简直就成了专用的冲角凶器。为了测试它的效果,改装人员特地从当地渔家手中买来几只报废的旧渔船,让琼海号进行了几次冲撞测试,也让黄晓东体验一下“手感”。

“这里没有海事警察,也不会有人找你索赔。只要碰上拦路的,别管对面是渔船还是什么,该撞就撞,千万别手软!”

老解很没良心的这样教育着十八岁的年轻船长,他也担心啊——琼海号这次出动,船上人员还不足十人,携带武器也很少,万一被明朝水军来个跳帮大作战,摸上了船,那可就惨了。

该外派的都打发出去了,接下来就是内部调整。外部的侦察工作固然重要,而内部全体人员战斗力的提高则更是决定性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当然就是武器的配备。

他们的火枪数量并不足以做到人手一支。尽管王若彬做了最大努力,把船上所有能拿来当作火枪发射管的金属管材都给利用上了,到最后也才凑出了七十支不到的枪械。为此需要配备的子弹则已经是五花八门,从标准铜壳步枪弹到纸筒包裹的黑火药加碎铁粒霰弹都有,让徐慧工程师天天咒骂——他是负责弹药部分的。

就算这样火力也还嫌单薄,从黑枪贩子那边似乎已经榨不出更多油水了。不过,诸如文德嗣,林深河等一批经验丰富的玩主却另找到了替代品……

在攻下临高县城以及顶住了后来那次突然袭击后,穿越者们理所当然的缴获了不少武器。这些明朝武器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没什么大用,铁刀和长矛的金属材质都太过于低劣,全扔到黄建成那边当废铁处理了。

不过同时被缴获的那十来张反曲弓倒还有点意思,弓背是典型的中国式复合弓,用柘木,牛角等多层材料粘贴而成,弓弦则是动物肌腱,显然经过特殊处理,强韧程度极高。

第五十章 战前准备(下)可俺们有机械化

一开始大家都饶有兴致的尝试着拉弓射箭,明朝南方军队装备的角弓力量不算太大,大多数现代人都能拉开,但因为都不会正确射箭姿势,羽箭射出去之后那个命中率就惨不忍睹了——0.8米直径的木头靶子,放在区区30米外,能上靶的都没几个!

射箭是一门很高深的技巧,这里可没有谁敢自傲说能在实战中使用弓箭伤敌。自觉丢脸的穿越众们嘻嘻哈哈玩闹一番,之后也就扔下了。不过这些角弓落在有心人眼里,那可大不一样了——现代人用弓不行,换成弩呢?

要知道在这伙儿穿越者里面有不少人都是武器爱好者,只不过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那严厉的枪禁法律,没几个人敢象王若彬那样违法搞黑枪而已。所以他们中间很多人都把满腔热情投到了另一种替代品上——那就是玩弩!

文德嗣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国内某家知名弓弩网站的特约版主,文德嗣玩弩已经有四五年历史了,家里面诸如大黑鹰,森林猎手等国产或进口高级弩机有好几款,各种零配件摸得门儿清,闭着眼睛都能拆卸组装。

在发现自己来到明朝后,文德嗣最为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能带上一款心爱的弩机。可这年头连坐火车都要用X光检查行李,谁出门旅游会带一具弩机啊,那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么。

所以,当文德嗣看到那些被大家随手乱扔的角弓时,他的两眼却立刻发出了绿彤彤的光——有弓背,有弓弦,这就足够啦!剩下托架扳机之类配件,去找机械组的兄弟做啊!

拉上一伙儿同样对弩机感兴趣的弟兄,最重要是把开机床的那几位同志搞定,一帮子人倒腾了两三天,很快就做出来一具和《疯狂的石头》里面那杆大黑鹰差不多的强弩。

弩机的主要支架是用硬木加工而成,用钢螺丝固定——他们在船上找到许多各种型号的螺丝。在把两根弓弦绞成一股之后,弩的撅张力大大加强,射程也随之增加。这种弩机一个普通人光靠手臂是无法拉开的,因此在弩的前端配有踏脚环,射手踩住脚环,弯下腰借助腰腿的力量才能上弦。

经过测试,自制弩机的射程最远可以达到150米,但要精确瞄准最好还是在70米范围内。80~150米范围则可以采用覆盖射击方式,为此炮兵老马同志专门为他们设计出了弩机专用的瞄准标尺,原理是模仿从前老式步枪上的齐射瞄准具,用硬木片加工而成,平时用螺丝固定在弩机托架侧面,使用时旋起翻转,只要领头有经验的同志大致测算一下距离和风向等因素,这边十多只弩机就可以统一用一个高度参数进行射击,对某块区域进行概略杀伤。

弩机做出来以后大家轮番进行了试射,因为上弦和瞄准被分成了两个步骤,而且在人体工程学方面设计的相当出色——前端有握把,托架尾部则和步枪一样是顶在肩膀上,以保持射击姿势的稳定,这样大伙儿的命中率都提高很多。只要不是高度近视,60米范围内弩箭落点基本都能控制在一个0.8米直径的靶子上。

这种精度用来射击人体已经足够了,也就是说他们的自制弩已经具备了实战能力。于是在各项测试合格以后,这种弩机开始被作为火枪的补充替代品而大量生产。

弓在明朝军队中装备很多,而且并非管制武器,海南这边民风剽悍,就连普通猎户家里往往都有一两把弓,因此穿越众们在收集原材料的时候很容易。

他们首先搜刮了临高县武库,这里先前好歹也是个百户所,武库中还是有一些存货的。经过一通彻底翻检,扣除那些锈蚀腐烂的,在仓库里总共找到了二十多张弓背,以及五十多条加工好的弓弦,再加上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又从民间收了些质量好的材料,兵工厂便再度开工了。

首节 上一节 52/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清朝当皇帝

下一篇:一揽众美在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