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奋斗在新明朝

奋斗在新明朝 第12节

  姚兴儿默默流泪到伤心处,斜身倚在榻上出声大哭起来。

  显得我像是个恶霸似的,李佑叹道,脚步没停朝外走去。

  谢老鸨不知道从哪个角落跳了出来,在走廊上仓皇地拉住李佑道:“如何了?如何了?李先生不要着恼……”她不得不紧张,现在姚兴儿只剩半条命了,若李佑再去编首歪诗传出来,那剩下这半条命也要折进去了。

  看着谢老鸨这等做派,李佑索然无味,自己跟这等小人物计较个什么。也不知道他从什么时候起能把别人看作是小人物了。

  “你不要慌,拿笔墨来,我要题壁赋词。”李佑尽可能地以平静语气说。

  谢老鸨面如土色,脸上脂粉颤抖着像渣子一样往下掉。

  李佑心里暗暗好笑,安慰说:“你且安心,我这可是可怜姚兴儿赠词一首,你若不要那就罢了。”

  “要得要得!”谢老鸨恢复人色飞也似的指派一个婢女捧来笔墨。

  天上月色甚明,李佑就着灯笼和月光,在姚兴儿家院门外墙上奋笔疾书,状甚潇洒。写道:西水李佑,见姚兴儿寂寞萧索,悔昔日之无赖,有感而作。咏梅之一,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枇杷花底校书人。之二……

  也不论字好字坏,先抄了这一首,再写个之二,下面便没了。

  其实这首词写尽女子消瘦哀愁、寂寞无聊的姿态,又兼有校书人字样,用在现今的姚兴儿身上有个七八分应景,李佑倒也不是胡乱选词剽窃。

  写完甩笔走了。

  却没走多远,来到元生桥头李媚姐家,喊李媚姐也拿出笔墨。

  便在此家外墙继续写道:西水李佑,偶历此处,有女倚窗,清幽似照雪梅,有感而作。咏梅之二,眼儿媚。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月华如洗,翩翩高大青衫少年疏影阑珊,袍袖舞动,几行丑字呵气而成,李媚姐和李环姐妹看得都有些呆了,不过一个看的人一个看的词。

  李佑今夜题写的这两首词有景有情,以花喻人以人比花,真是一桩风流趣事。他的想法说出来也简单,不过凑两首词,冠与咏梅一、咏梅二的名头,一首写给姚兴儿一首写给李环,造成两家并列的模样。姚兴儿名头响亮,那李环也就趁此机会借了势。

  经此一遭事,在谢老鸨和李媚姐各怀鬼胎的鼓噪下,固然姚兴儿恢复了些元气,李环也得了些好处。但让李佑始料未及的是,自己在虚江县青楼楚馆这个行当里的名声几日内直上云霄,江湖人赠号月下郎君,也叫点梅先生。

  本县所有妓家无论认不认字,懂不懂诗词,无不盼望李先生夜宿本家,顺便再来个月下题词,那样自己身价必然要大涨的。这名声和词作甚至传到了苏州府城里,有某名妓声称愿意免费招待李佑三天。要是字再写得好些,只怕就是十天了。

  什么叫“典史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这就是了。

  本城一干自诩风流的才子们很是不服气李佑的名声,但一来写的词实在比不过李佑也没奈何,跟他比别的更是扯淡,李佑毕竟不是读书人,凭什么要会棋琴书画;二来在市井人民包括妓家的心目中,秀才士子毕竟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但这李佑使人感到亲近多了,代入感强啊,八卦起来也更加热烈,名声自然就更大。

  李典史忽然想起一个情况,顿时泪流满面。当初谢老鸨要以每首三两银子买他的词,为了这三两银子的价格,闹得很不愉快,差点差事都丢了。而这李媚姐陪了他一晚上,自己就送了一首词出去,而这李媚姐的一夜行情也只是三两……亏了,亏了,心太软。

  古语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反过来说,就是塞翁得马,安知非祸?

  得意了几天,李佑很快就悔之不及了。人品,总是守恒的。

第一十三章 多情典史招人怨

  却说这日,李佑回到住所时,发现家里的小厮义哥在等候,道是父亲喊他回家。李佑没有多想,与小竹说一声,又去衙门告了假,便往西水镇而来。

  进了家门,看父亲端坐正堂,脸色冰冷,横眉怒目,哥哥站立一旁噤若寒蝉。

  这又是谁惹了父亲?李佑上前磕头拜见,开口准备安慰父亲。

  谁知李父见了李佑,怒气更甚,破口大骂道:“你个没长进的畜生,还有脸回家!”

  李佑大惊,“儿子犯了何事?”

  “你堂堂县衙典史,将清白有用之身,终日眠花宿柳,浪荡无耻,败坏门风!”

  李佑无语,当初您老人家当捕头时候,也不是那么清白罢,儿子也是有耳闻的……再说哥哥那客店里还养着几个妓女……装什么清白好人家,平时弄些说辞哄一哄母亲罢了。今天真是反常了,李佑想道,必有妖孽啊。

  李父看李佑满不在乎神色,气得说不全囫囵话,指着哥哥李佐道:“你与他分说明白!”

  经过哥哥述说,李佑才明白过来。原来父亲这些日子在忙着给他找一桩好婚事,找来找去,选定了本镇一户关姓殷实人家,双方家庭各方面条件勉强般配,正好关家也不希望女儿远嫁他乡。所以倒也一拍即合,眼瞅着快下聘了。

  那关家小姐却是个有主见有主意的,要先看看未来夫君什么品貌,遂坐轿去县衙门口观看李佑言行,又打听了几次李佑名声。回家后评价说:“此人轻薄无行,不求上进。虽会写几首好词,徒惹争风卖俏。除此仅会眠花宿柳,投机取巧而已。嫁与此人,终要受苦,女儿是不同意的。”

  今日早晨,关家就对李父表示,不往下谈了。

  李佑眼前闪过那天小轿内的令他心颤的御姐容颜,训斥他不求上进的美人儿就是关家小姐么?后悔万分,这样的可人儿竟然就错过了!这年头经常是盲婚哑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碰个大美女的概率有多大?以后还有这好运气么……

  勉强打起精神,李佑安慰父亲道:“天下好女子多得是,何必为此一家生气,还怕儿子找不到好娘子么。”

  哥哥李佐想起什么,补充道:“那关家虽不是万贯家财,但家中也有良田五十亩、合伙店铺三间的,价值约三千两。听说都是她家独生小姐总掌账目,足不出门却能井井有条。”

  彻底呆滞,李佑都不为自己辩解了。有钱、美丽、能干、贤良的妻子,在他名声横扫全县青楼的几日内错过了……其实他就在李媚姐家睡了一晚上啊!为何众人都认为他天天睡花街、宿柳巷……

  惜哉、惜哉,李佑郁郁。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回到县衙李佑便被陈知县叫过去狠狠训斥一顿。

  原来他被严秀才上书告了。没错,就是那个老婆的身段被李佑里里外外看了个遍、又与李佑在公堂上当众搂抱打滚的本县著名生员严秀才。

  话从前日说起,严秀才去府城与一些士子会文,研究一下科考套路,得空拜访一下学政老师。

  认真上进的秀才很辛苦啊,并非是个秀才就有资格去省会撞大运中举的。只有过了县学科考的秀才才有这个资格去参加省试,不然全省几万生员一窝蜂都去参加那岂不要乱套。虚江县便只有四十个名额,县学生员也就是秀才却有二三百人。

  虽然苏州府里藏龙卧虎,但那严秀才倒也不弱于人。却说严秀才有次与府学生员辩论,对方讽刺道:“吾尝闻虚江县之才一石,八斗在胥吏之中,故能写得人生若只如初见。严同学且回去占了那剩下二斗再来辩讨罢!”

  只这一句话,噎住了心高气傲的严秀才。

  想那严秀才,向来傲气自矜,以此为风骨。不过倒也称得上满腹才华,人称当今虚江县第一才子。眼瞅着某些市井小人弄些个淫词艳曲,便骗得满城的才名,勾得青楼女子争风吃醋(这点很重要),心中本就是很不爽利。

  前番因为自家娘子留下的芥蒂尚在,今次又被别人借李佑来讽刺导致吃了大憋,是可忍孰不可忍。回县后便发挥了书生们吵群架的特点,伙同几个同学,联名投一纸文书将李佑投诉了。

  曰:“既为吏目,不思国恩,轻废公事,游手市井。终日招摇于花街,徜徉于柳巷,百姓竖目,舆情汹汹。县政所施,皆赖于吏,如此薄行,以何率民……”

  知县官房内,李典史一头大汗顾不得擦,匆匆看了一遍,抬起头很麻利地倒打一耙道:“大老爷!国朝太祖有制:生员不许言事。严秀才等人妄言县政,当予惩戒!”

首节 上一节 12/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特工皇帝

下一篇:穿越全能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