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奋斗在新明朝

奋斗在新明朝 第308节

  进了花厅,落座上茶不提。

  辛守备开口道:“昨日得知朝廷以李别驾主我守备司,卑职这心中真是狂喜得很,今日迫不及待便来谒见,失礼勿怪。”

  我上任你狂喜什么?李佑没有多谈自己,却开口问起兵事:“不知守备司下,是何建制?”

  辛守备先介绍道:“好叫上官得知,我守备司军制如下,五人为伍,五伍为队,五队一百二十五人为哨,五哨六百二十五人为营,分设伍长、队长、哨官、把总统之。”

  李佑饶有兴趣地继续问道:“扬州府里共有多少营兵?”

  “我扬州府位处江北要道,守备司下属营兵算是多的。府城驻有三营,一火器营,二步营,连辎重车马约摸二千人;在高邮州驻有两营,为的是保河道和剿湖匪,约摸一千余人。本府境内,东面通、泰二州朝廷另建有海防道,南面江面上另建有江防营,皆不用我守备司兵镇守。”

  李佑若有所悟,原来扬州府守备司的重点防区只有两点一线,两点是府城和高邮州,一线就是运河沿线。至于海防、江防都另有专镇,不在本镇区职责范围内。又问道:“粮饷多少?”

  “每兵定有月粮三斗、月银三钱……”

  李佑算了算,觉得这个待遇对于前来服兵役的军户来说,挺不错了。按说服役就该是打白工,没想到管吃管住外还发月钱,虽然不多。

  最后辛守备请示道:“请明日至守备司校场点阅府城官兵,以壮军威,并容卑职将兵符印信移交。”

  李佑点点头道:“此为应有之议,可!明日卯时点检。”

  辛明便起身行礼告辞,李佑原以为他有些请求要提的,但最后也没有出口,大概是担心交浅言深的缘故罢。

  送走了辛守备,李大人放下守备司这边的思虑,又想起别的事情。虽然朝廷最后不予置评,似乎两不相帮,但有些事仍没有完的……

  他将之前令六盐商限期投案的告示稍加变动,又重新张贴出去。依旧是用抄家、株连相威胁。但这次给予的期限更苛刻,只有三日,这彰显了李大人更加自信,因为有两千人马在手,很多事情都可以做的。

  新告示一出来,又引起了盐商们的一片叫骂。原以为事情就要稀里糊涂的到此为止,没想到李别驾仍然铁了心不按规则玩,还是要抓着此事不放!

第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别人

  景和八年六月二十八日清晨,新任的兼管府守备司李大人起身,从江都县衙出发前往城中校场。

  扬州府守备司校场当年曾经位于新城区盐运司南边,地理位置绝佳,离小秦淮河和几条商业街道都很近。但这带来了若干不良后果,一方面附近各家都嫌兵营吵闹,另一方面周边花花世界对营兵的诱惑太大。

  多方运作之下,守备司校场就搬迁到了府城的西南角,远离了拱辰门、钞关、小秦淮、东关大街等繁华地带。

  守备司衙署与校场都在一处,李佑到达时,辛守备率领部下把总、哨官共计十七名出辕门迎接,人人皆是尖顶圆盔,内衬官袍,外罩棉甲。

  “诸位甲胄在身,不必多礼。”李大人淡淡地挥手道,既不热忱也不冷漠地先开口免了众武官的跪见。

  众武官便齐齐抱拳为礼道:“见过镇抚!”

  对这个新称呼李佑微微愕然,又用目光对辛守备表示慰问,为了给本官找个合适的称呼真难为你了。

  话说李大人这个前无古人的官职称呼起来确实很令人苦恼,部堂、部院、制台、军门、抚台、镇台、镇军、督师等等已经有固定含义的全都套用不上去。

  辛守备昨天请来了几个老夫子闭门造车两个时辰,才发明出一个镇抚的称呼,镇守地方兼抚军民的意思。

  众武官簇拥着李大人穿过北辕门,登上筑在校场边缘的将台。居高而视,此时营兵都已在跑马场上列队。

  李佑稳稳地在交椅上坐定,环顾全场后下令道:“开始罢!”

  十四个哨官抱拳行礼后,小跑归队,只有辛守备和三个把总侍立在台上,陪着李大人观看。

  随即鼓声响起,还有有挥旗的、吹号的,场内营兵便各持兵器,有分有合的列阵进退。

  对于演武,李大人是外行里的外行,根本看不懂,主要精力都在研究营兵衣甲式样和数人头了,但这不影响他一言不发的装模作样。还是不说话显得高深莫测比较好,免得一开口就露了怯。

  直到操演完毕,又从火器营出来几十个代表,去了远处靶场演示火枪,这又引起了李大人的兴趣,可惜他依旧不懂,只听到乒乒乓乓的响声挺热闹。

  现在差不多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了,眼瞅日头渐渐高升,李大人很体贴地下令道:“马队便不看了,至此为止,都散去罢。”

  一千多士卒高声道:“谢过镇抚!”

  随后台上众人出了校场,步入守备司衙署,却见大堂上也附庸风雅地挂着匾额,上书“白虎堂”三个大字。

  这名字有够耳熟……李大人毫不客气坐于正座,拿起花名册点名,而武官们也卸下了盔甲后到堂谒见。

  从刚才初见时,李佑就感觉少了一人。在守备之下,营中应当有三名把总,辖十五名哨官,总共十八名武官,然而他只见到了十七个。待到点过名,果然有一个叫侯炳的哨官未到。

  莫非又有不知死活的人想叫板?李佑不动声色地问旁边辛守备道:“此人何在?”

  “今早发现他不见人影,已经派人去寻找了。”辛守备恭恭敬敬答道。

  李佑放下花名册,却说起另外的事情,“方才本官检阅营兵,人数似乎不太对,本该有一千八百余兵,怎的少了数百人,莫非本司有空饷?”

  辛明惶然道:“镇抚休要误会,卑职怎敢自寻此重罪!本司绝无吃空饷之事!”

  原来这武官想要吃空饷,须得先纵容军士逃亡,才能空出人头白领饷银米粮。近几十年来,原有的卫所军户人口滋生,土地紧张,内地又承平日久没有战事,所以出外服役当营兵成了一个不错的出路。每年管饱还有几两银子拿,说不定有机会混成小头目呢。

  军士不逃亡,想吃空饷也没地下嘴,不过不要紧,武官们有另一种法子赚钱,比吃空饷收入更多,风险更小。尤其是在扬州府这种大地方,更是好用。

  这就是所谓的“买闲钱”也。譬如扬州府守备司的营兵,只要每月向营官缴纳两钱银子买闲钱,并不再领取口粮月银,就可以在保留兵籍、随时接受召唤的情况下,去城中打工或者做小买卖去。在扬州府这种高工资地区,就算打工每月也能有二两薪银。

  所以说,吃空饷这种高风险的方式太老土了,共赢无风险的吃买闲钱才是主流正道。

  辛守备拍着胸脯道:“请镇抚放心!卑职严加管教过,那些买闲营兵绝对不会出城,一旦有事只要出动轻骑四处沿街吹起号角,他们便可以迅速回到兵营,一样可以用的上!”

  留心起来真是处处有学问……李大人又问道:“现有多少人买闲在外?”

  辛守备少待了片刻,才勉强答道:“府城三营四百余名,高邮两营一百余名。”

  李佑取整数默算了一下,每个月大概有二百五十两银子,一百五十石米粮的收入,以官价总共折合四百两银子,全年加起来差不多五千两啊。

  多少钱不是关键,但李佑感到刚才辛守备回答这个问题时有些迟疑,完全不似通常的干脆。

  李大人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精细人,辛守备的迟疑反而他起了较真念头,难道你害怕本官分一杯羹么?故意追问道:“这些钱财,又是如何分去的?”

首节 上一节 308/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特工皇帝

下一篇:穿越全能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