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奋斗在新明朝

奋斗在新明朝 第522节

  牵扯至今,李佑终究不是能完全被她控制住的人,别说长公主身份,只怕皇帝在他内心最深处也就是一个符号和道具。

  长公主忽地又想起一事,吩咐道:“你快把吕家的人放了,你也该出够气了。”

  李佑无所谓道:“你确定要放?本还想替你留着当人质,若你有把握,我无可无不可。”

  归德长公主自信十足道:“不用靠这些鬼蜮伎俩!”

  “随你。”李佑点点头,便要起身告辞。既然确认了千岁殿下的心思,她又不像有苟合之意,那就该走人了。

  千岁殿下忽然又想起一事,叫住李佑问道:“慢着,你真的是误会我图谋彭阁老次辅之位,然后自作主张出手?”

  “正是,见你前所未有的高调,竟去公然认罪并与阁老打对台戏,叫我这心肝惊吓得不轻。”

  归德千岁闻言辛辣的说:“你要是这么蠢的人,早就回苏州府卖红薯去了,以我对你的了解,忽然又觉得没那么简单!你也说过,近期不再插手朝堂之事,这次却又出尔反尔,很是可疑。”

  “你多虑了。”李佑挥挥手,离开了长公主府邸。

  却说彭阁老不得不花了点宝贵工夫,将自己与吕家的关系梳理了一番,隔绝了与吕家的直接联系,并对相关人等各自叮嘱过,以免真被别人顺藤摸瓜。

  谈起这个,彭阁老甚至觉得自己要感谢那个传流言的人。这种流言正常情况下杀伤力一般,但却警醒了他,效果等同于打草惊蛇。

  不过随即彭阁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疲倦感,若是放在从前,哪有这些破事,谁又敢说三道四?

  他认为之所以发生这些事情,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步入了职业生涯的黄昏期。而且这两年挫折连连,混到个次辅还是名不副实的(他又不可能接首辅的班),导致别人心里形成了认为他已经到黄昏期的定式。

  从这里面,彭阁老真心体会了一次什么叫做人心向背。一个让别人产生不了信心的人,不被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怎还敢奢望被给予毫无保留的支持。

  他近来可以敏感地觉察到,他的门生们开始畏首畏尾,再也不敢赤膊上阵;追随者们开始顾忌重重,放缓了脚步;合作者们开始三心二意,琵琶别抱。

  至于那些敌对者们,只怕都等着从自己身上分一杯羹罢。归德长公主公开对他叫板,就是个很有典型意义的事情。

  他知道归德千岁不是无脑的人,嚣张自然有嚣张的道理。一是不惜受罚也要悍然袒护李佑,以此卖出人情,向李佑的靠山们示好,并引为臂助;二是归德千岁肯定有后手,凭此把握才敢与他打对台戏,只是他不明白对方的后手是什么而已。

  彭阁老凭借几十年经验感到,这两天的安静只不过是风雨前的沉闷,在不久之后,必然还会风波骤起。

  几十年来,他大多时候都是胜利者,成为当前资历最深的阁老,这点很多时候都给了他强大的信心。

  但本次却真没有信心了,不过彭阁老倒也豁达起来。是非成败,随它去罢,反正国朝宰辅里,不得善终而去的多了!

第五百一十四章 诸君勿虑

  通晓朝廷掌故的人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历代倒台的大学士中,常常并不是因为他犯下了惊天动地、十恶不赦的大罪。一些对于大学士身份来说本该是不大的事情,这种时候却变成了倒台的缘由。

  但这些不大的事情背后,却有不断积蓄和发酵的形势,那些倒台大学士稍不留神便就栽在这些“不大的事情”上面。

  如今朝中很多人就在琢磨,彭阁老是不是到了这个门槛上?登闻鼓事件是否将成为那个“不大的事情”?

  李佑并没有参与角力,继续保留远离朝堂的态度,只作壁上观看热闹,反正现在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基本与他无关了。抱着和李佑差不多心态的人不少,大都是许阁老的手下人马。

  进入冬季,各衙门事务进入了清淡季节,但聚会酒宴明显增多了。在寒冷的冬日,与友人在温暖的屋内饮酒作乐,不胜惬意。

  当然,少不了例行吐槽几句朝会。公认京官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冬天早朝,李大人在这个话题上屡屡躺着也中箭。在各个场合被人以各种方式问候过。

  “明日又是朝参之日,每每思及此时,忍不住艳羡李大人,吾恨不能取而代也!”

  在大明门外某处酒家暖阁中,已然酒至半酣,渐渐放浪形骸起来。有人带着几分酒意如此拍案叫道,他所羡慕的对象就坐在距离他不到一丈远的地方。

  阁中五人,李佑以年纪缘故坐在最下首,闻言反唇相讥道:“都是为君效力,只有所负之责不同,谈什么艳羡不艳羡!何况在下是被逐出朝堂的,潘大人此言未免伤我之心,该罚酒!”

  不要以为高喊羡慕李佑的这位是仕途不得志的失意人,他的身份是吏部考功司郎中。虽然只是正五品,但负责天下官员考核之事,比他更有实权的五品大概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

  不过权力再大的官员,即便是大学士,到了朝参时,也绝对不如坐在暖轿里逛街(官方说法是巡城)的李佑舒服……

  “你们一个眼红对方舒坦,一个假惺惺故作谦词。那么我出个主意,请左大人为你们二位调换一下!左右都是五品,潘部郎去当五城提督御史,李佥宪去做考功郎,如何?”

  说这话的人是江西道掌道御史董若水,他嘴里的左大人就指的是吏部文选司郎中左邦瑞,这是号称天下第一司的文选司主管。

  “在下无意见,已对吏部神往久矣,请左大人成全!”李佑大笑。

  左部郎同样也在屋中,醉醺醺道:“铨衡重任,岂如儿戏,汪拾遗要科参,董御史要纠劾,谁当得起!”

  吏科掌科、都给事中汪文叙,人称汪拾遗,此时正坐在李佑的对面。科道中,内廷吏科负责督察吏部政务,六科对六部工作凡有驳斥纠正,叫做科参,一般部属官员,无敢对抗科参的。

  “左部郎胆小怕甚,这种平级互调的小事,又不涉及升迁和品流升降,赵天官难道护不住么!”汪拾遗嘲笑道,嘴里扯出的赵天官当然就是吏部尚书赵良仁,但可不在这屋中。

  不管什么层面的私人聚会,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只要还是人,喝多了后都是要闲谈乱扯的。只是内容大相径庭,颇能反映身份,可谓酒后出真言,是什么人就说什么样的醉话,绝对错不了。

  比如李佑今日参加的这次聚会,在座有五个人,分别是掌握官员铨选的吏部文选司郎中左邦瑞、掌握官员考核的吏部考功司郎中潘翔、掌握京城司法的提督五城御史李佑、掌握吏部政务督察的吏科都给事中汪文叙以及江西道掌道御史董若水。

  五人品级都不高,从五品到七品都有,但个个皆是势要清流之职,人人都能与三四品抗衡。

  有心人可以看出,这个名单便是丁忧次辅许道宏班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重的吏部色彩,当年左部郎、潘部郎与李佑还曾被并称为许天官门下三大走狗。

  天下绝大多数官员梦寐以求的升迁进身之路,本是个很严肃的事,在这次宴会上却当笑话互相乱扯。他们当然有这个资本,都是位卑职重的典范,占据着关键职务,一般三四品的官员权力还不如他们。

  李佑敬了一圈酒,又对众人道:“十一月初,是卢阁老寿辰,在下要登门帮手,不知诸位去不去祝寿。”

  文选司左部郎答道:“自然要去,有何道理不去?”

  其他人一一点过头,许阁老如今不在朝,在中枢里多一个能说上话的,自然是大好事。

  快要散场时,左部郎忽然又想起什么,侧头问李佑道:“彭阁老最近不安稳,你是如何想的?”

  左部郎不问别人,只问李佑,当然有其道理。他们这些人,由于阵营派系关系,都算是彭阁老的对头,但没什么真正的私仇。

  只有李佑与彭阁老于公于私仇怨极大,而且李佑本身又是很好斗善战,谁知难逢对手的他是否又蠢蠢欲动,不能不问清楚。

  “以杯中之酒祝他平安无事!”李佑举着酒盅道。

首节 上一节 522/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特工皇帝

下一篇:穿越全能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