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奋斗1981

奋斗1981 第105节

钟华摇头说,“不是,他是志愿兵,当了四年,有两年在西南前线。李科长很年轻,二十岁出头的样子。”

陈光荣大吃了一惊,“二十岁出头?”

长年累月的日洒雨淋,陈光荣的形象活脱脱的当代农民的形象,又因为是领导干部,有一股田间干部的气质,五大三粗的身材,粗糙的双手,卷起的裤管下面是一双沾满了干泥巴的解放胶鞋。看得出,这个生产大队大队长是经常下田地的,是个务实的领导。

陈光荣沉吟着说道,“这么年轻就是副科级干部,你这个科长朋友看样子背景不简单。”

钟华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具体情况我不清楚,春节的时候见过一面,聊得不多。”

微微点了点头,陈光荣不再言语。

二十岁出头的副科级干部,没有强大的背景的情况下,除非是高学历人才,而李路却只是个复员军人,如何能一工作就是副科级干部。这样的现象哪怕是三十年后,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殊不知,三十年后的公务员,要混多少年才能混个副科级。

笔直的机耕道尽头,卷起一股扬起来的灰尘,慢慢的能看见一台车在颠簸不停的路面上速度极快的疾驰过来。良好的悬挂和离地间隙似的Lc80在这种路面上行驶如履平地,而车内的杨青松,却是对车载空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在他眼里是了不得的高科技。

坐在后座上的李路笑了笑,说,“二哥,回头给你这个烧制厂厂长配一台这个车。”

杨青松眼冒金光,“老三,不能够开玩笑吧?”

张卫伟笑着替李路说道,“杨哥,你可不知道,三哥刚刚进了一批车回来,就这个车,有二十多台呢。”

“真的啊老三?”杨青松兴奋起来,扒着座椅往后看李路。

李路笑道,“那当然。抽空去把驾驶学会了,车有得你开,这个不喜欢,还有其他型号的,你随便挑。”

杨青松反而是不好意思起来,“老三,这不太合适吧。老四跟你干了这么长时间也都还没配车,再说,耀华哥和家华他们俩,不也还没配车吗。我这个,不合适。”

李路道,“小威早就摩拳擦掌的了,之前磨着老张和老余,早就把驾驶给学到了手。至于我大哥和二哥那边,都计划好了,正好这一批到岸,人手一台,先拿着开。”

杨青松就嘿嘿的笑,他实际上心里对李路会给他的待遇并没有放在心上。百兴村四大天王,目前在家的就是他和李路以及郭翰威三人,从小摸*****长大的,决定跟着老三干事业,干就是了,有难同当有福怎么来享都是无所谓的一种情况。

这个年代纯朴的感情是最让人感动并且是牢固的,一如三十年后的年轻人总会觉得,老一辈人的感情为什么会如此的坚固。纯朴的时代环境,为了争口气宁愿付出一生的年代,铸造的自然是不一般的深厚感情。

说话间,车在草地上停了下来。

陈光荣和钟华大步迎上来,李路下车,看见陈光荣上衣的四个兜,赶紧的上前,先和钟华握手,“老钟,久等了。”

“李科长,欢迎。”钟华连忙介绍,“这位是我们场队额大队长陈光荣同志。这位是光明厂保卫科李路科长。”

李路和陈光荣握手,陈光荣双手握着李路的手,热情的摇晃,“李科长,欢迎欢迎,哈哈,小钟没提前打招呼,我这里什么都没准备。”

四十岁左右的陈光荣有着老农一般憨厚的性格,让李路感到很亲切,他说道,“陈大队,你太客气了,让你亲自迎接,我心里过意不去才是。”

杨青松和钟华热情的拥抱,两位曾经一起度过三年知青日子的战友,尽管相距不过五十公里,但此时却是春节后的第一次见面。

寒暄了一番,陈光荣说,“李科长,中午务必留下吃饭,我让人进山打几个野鸡,咱们好好的喝上两盅。”

李路笑道,“陈大队,那我就不客气了。”

“自己人,客气那是不应当的。行,李科长,我就不打扰你们叙旧了,我现在就去安排午饭,就在场队候着你!”陈光荣挥手哈哈大笑道。

李路等人告别了陈光荣,一行人上车,钟华骑了自行车走在前面带路,往钟华的小农场去。

第098章 一千亩黏土

“三百亩地,后面这片树林是按照农田的一半价格承包的,农场觉得这片树林以及东边的荒地没什么用,我正好用来养一些走地鸡,荒地打算再盖个牛棚,明年增加饲养的数量。”

钟华领着李路等人参观他的小世界。

张卫伟指着钟华那座小院子,道,“华哥,你这个小院子是真不错,鸟语花香的,还有菜园子,很惬意。”

淡淡的笑了笑,钟华说道,“胜在安静。”

李路看得出,钟华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失去挚爱的痛苦,或者说正处于被女人说狠狠伤害了的阴影当中。他倒是听杨青松提到过,与一个叫做小凤的姑娘有关。不过这些私事,是不好张嘴问的。

“老钟,你这里有多少亩水稻?”李路问。

钟华引着大家往荒地那边走,道,“二百亩左右,那片树林有大约三十亩,荒地有七十亩左右吧。”

李路微微点点头,“这么说,耕作这些,你是雇人来干。”

“是的,请农场的耕作队,其他一些零碎活,我一个人就干了。”钟华道。

“种水稻,养牛,打理菜园子,你还打算养一些走地鸡,还要扩大牛栏,那可够辛苦的。”李路道。

钟华笑道,“倒没有什么辛苦的,一天充充实实的,时间过得快一些。”

“山东老家怎么样?”李路问。

杨青松代为回答,“老钟的父母都不在了。”

李路理解的点了点头,不再就此多问。钟华的感受他也许是最能理解的,因为他也差不多如此,他幸运的是,有李国光和蔡叶芬这样胜似亲生父母的养父母,他是幸福的。

来到荒地,钟华指着荒地的几个山包,道,“李科长,这里就是了,按照你说的,这里的土质最符合烧制红砖。”

登上一个小高地,钟华指了指北边那一大块山地,都是荒芜的没有种植农作物的荒地,道,“这一片都是一样的土质,农场试过好几次,种不活东西。应该就是你要的土壤。”

李路此次过来,就是为了过来看烧制厂的厂址。他打算把烧制厂直接建立在能够就地取材的地方,这里就是他能找到的最符合的区域。

张卫伟弯下腰去,拿随身带着的小锹猛地朝地上干了一敲,把土地翻出来,露出红白相间的土层,抬头道,“科长,没错,这个是最好的原料了。”

这就是所谓的黏土,土质黏黏的,捏在手里会有沾手的现象,当地也称为膏地,像膏一样,种不了东西,通常作为黏土砖的原料来使用,要么就是荒废着。

李路扫视了一圈这块大荒地,估算了一下出土量,微微点了点头,“以这个面积,如果有三米的深度,可以支撑烧制厂运作两三年的时间了。”

钟华说道,“这块荒地,我只占了七十亩,其他的都还是场队的。李科长,你要用,我这七十亩你拿去用就是了。其他的,我帮忙跟陈大队说一说,不过你要出点钱租下来。”

首节 上一节 105/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皇帝李治

下一篇:美利坚财富人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