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奋斗1981

奋斗1981 第512节

李路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坐下,把本子放在桌面上,打开,然后慢慢的环顾一周,直截了当地说道,“诸位,当前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我不过多的说明。咱们直接进入正题。本次会议就一个主题,整顿整合。”

他指了指横幅,说,“红星工业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注册,是个人独资企业。现有所有的公司工厂当中,除了红星厂,其他企业里,我个人以及红星厂持有的股份,全部转为红星工业持有。”

李路侧头看了眼苏童,苏童马上抱着一叠厚厚的资料挨个地发下去。

“这是重组之后的企业编制,包括重新整理的持股比例以及人员的安排。”李路道。

这不是讨论性质的会议,而是通知性质的会议。

李路说,“很明显的是,现在大家手里拿到的这份协议是已经确定了的方案。涉及到诸位的利益,我本该先开一个讨论会议,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取消讨论会议,我自己拿出了这样一个方案。我丑话说在前头,这套方案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接受的话,你就在你该签字的地方签字,不接受,回头找我,我把你手上的股份买回来,溢价购买。”

余嘉豪翻了几页找到自己该签名的地方干脆利落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一边笑道,“没什么说的,三哥让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年前我只是一个业务员,我拎得清楚。”

手里有股份的不多,而且没有人有红星厂的股份。说起来,余嘉豪手里的奋远股份是最多的,除了李路。之后就是郭翰威,郭翰威更是不会犹豫,咔咔几下搞掂。

还有一位有股份的是杨青松,百兴村四大金刚的老二,手里有百分之三十的国光建筑材料厂的股份。

其他人是没有股份的,包括新成立的狂魔基建公司的几位高管,就是打工。

今天能坐在这里的人,没有人会有丝毫的迟疑,根本不会考虑。没有股份的也干脆利落地在同意书上面签字。

一句话,三哥让谁吃谁就有得吃,不让谁吃谁就没得吃。

现在,大家已经很清楚了,今天能坐在这里的人,以后就是三哥的班底,而没有出现在这里的人,显然已经出局。

因此,张卫伟和万山不在场,更让大家感到奇怪。和万山一起加入的向平,此时此刻就坐在分公司板块那里。

李路翻开新的一页,说,“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么就继续往下说。我先讲讲重组的情况。”

前年,国家组建了北方工业公司,这给了李路灵感。采取什么样的架构一直是他头疼的问题,考虑到主业是搞军工的,因此他决定参考北方工业公司的模式。总的原则是,重要的企业的绝对控股权必须要牢牢掌握住。为避免出现这次意外造成的影响,因此决定成立红星工业,把所有的企业股份都放在这家公司里,通过制度完善的公司来控制,而不会自然人。

这样至少可以避免“人死了公司也完蛋”的危险。

因此,对红星工业公司的管理层,就必须要严格地考察任命。

“以红星厂为核心企业,形成一个企业联合体,这个企业联合体主要是通过控股公司,也就是红星工业来维系。红星厂与红星防务公司合并,重组为红星地面防务公司。我已经和振兴公司谈好,他们会把海滨船厂移交给红星工业,以此换取持有红星地面防务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

光靠振兴公司手里的红星防务公司的百分之二十股份,是换不来红星地面防务公司的百分之十股份的。这个账不难算。方鹤成让李路提条件,李路没有怎么犹豫就要了海滨船厂。

海滨船厂只能造千吨一下的军用舰艇,主要是作为海军的舰艇修理厂,没有什么技术实力。不过位置很好,有两公里的海岸线,这一溜和红星厂的连起来之后,那可就是差不多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了,占了港湾西边的一大半。

军区后勤部没有怎么考虑就答应了,因为海滨船厂不算什么。当然李路有他的考虑,船厂,那必须得有的。

也就是说,红星地面防务公司的股份划分是红星工业持有百分之九十的股份,振兴公司持有百分之十的股份。振兴公司就是个打酱油的,抱着李路的大腿赚外汇是唯一目的。

那百分之十早晚也是李路的,因为十年八年后部队经商被叫停之后,这些股份都会被清退。花点钱买回来就是了。

凭借李路和部队良好的关系,又因为振兴公司仅占有百分之十的股份,显而易见,作为红星工业旗下最重要的板块,红星地面防务公司就是李路的帝国,谁也插不进手。甚至可以说,李路把振兴公司拉进来,就有辟邪的考虑。红星防务公司为什么不会被盯上,还不是因为里面有振兴公司的股份。哪个脑子瓦特了的去打部队企业的主意。

至于红星工业公司,至少十年内,李路是哪怕零点一的股份都不会分出去,必须要保证百分之百的持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未来出现的风云变幻。就好比一支部队,军事主官拥有至高无上毋庸置疑的权力。

第495章 拆分,合并

“红星厂下辖的三二五厂、歌星厂,全部进行合并重组,三二五厂也要搬过来,全部集中在红星工业园里,方便以后的管理和生产。原红星防务公司下辖的特种炼钢厂独立出来,搬迁到南海岛,往综合型钢铁厂的方向发展,主要还是各类军用钢材的研制生产。”

李路翻了翻笔记本,拿起钢笔在“钢铁厂”的后面标注上几个字“龙城钢铁厂”。与龙城钢铁厂合作,他是早有想法了的。方圆一千公里之内,只有龙城钢铁厂符合他的要求。

“红星厂和红星防务公司的整合工作是头等大事,红星工业公司这个企业联合体,就是以红星地面防务公司为核心,是根本。我再强调一句,必须要不折不扣地严格的按照计划落实下去。”

李路点了一根烟抽起来,道,“成立隶属红星工业公司的研究院,原属红星厂的材料研究所、航发研究所、动力研究所划入红星研究院。原属于歌星厂的斯贝发动机国产化项目小组,Y10工程项目研究团队,也并入红星研究院。红星地面防务公司只保留亚洲虎坦克研究团队,以此为基础建设地面装备研究所。”

慢慢的有点意思了——所有重要的研究机构全部放在红星工业公司里面,这等于是牢牢控制住了研发这个关节。李路一直给予研究机构极大的权力和极好的待遇,技术人员的地位几乎与工人一致,这就给了许多人形成一种印象,红星系里搞技术的最值钱。

李路这是打算把技术研发全部收回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听到这里,姚太航、马金涛等技术负责人是喜形于色的。红星工业公司就是总部公司,成立研究院就是升级,划归总部公司直接管理意味着地位得到了提高。带来的就是更多的研究经费,这些始终是他们最关心的。对红星的科研人员乃至全国的科研人员来说,最缺的是经费和时间,一定程度上更多的时间能追回更多的时间。把研究机构列为第一位,这更是一种高度的地位的承认。

抽了两口烟,李路继续说道,“红星地面防务公司下设两大事业部,分别是汽车事业部和拖拉机事业部,汽车和拖拉机的业务不独立,也归属红星地面防务公司。对外称红星汽车以及红星拖拉机。关于这两个事业部的具体规划,后面要专门开会讨论研究。”

到了这里,就基本把老红星厂给拆分完毕了,有拆分有合并。合并了红星防务公司,拆分了其他与军工生产关系不大的部分。红星防务公司那边也不是全部的合并,比如特种炼钢厂就独立出去了。

李路说道,“精密机械进出口、进出口贸易等等这些方面,全部转移到红星工业公司,红星地面防务公司不再独立从事进出"kou huo"动。总的来说,红星系的企业公司,所有的进出"kou huo"动全部经过红星工业公司来进行。”

把技术研发力量和进出口贸易大权收回来,基本就算是掌握住了最关键的两点。作为总部公司一样存在着的红星工业公司,存在的意义等同于部队的联合指挥中心,是脑神经中枢,掌握着最高最关键的权力。

他磕了磕烟灰,指了指坐在角落那里的一名不修边幅的男子,给大家介绍道,“这位是叶斌通同志,是雷达通信专家。”

叶斌通有些拘束地站起来略显腼腆地打招呼,声音不太大,很不自然。这样的大场面他是少见的,尤其是听了李路的计划安排之后,就更感到新单位的庞大。

他总算是来到了陆港。

李路不露面的大半个月里是没有闲着的,通过电话电报的往来,总算是说服了叶斌通。让这位日后一个人就能扛起我用雷达领域的超级大牛心甘情愿地加入了红星。

“过去一段时间,我感受最深的是通信的极其不方便。为此不得不耗费巨资请国外的通信公司装上了区域通话系统,也就是大家现在用的对讲机。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不便利。”

李路沉声说道,“鉴于通信系统的重要性,无论是单独的还是搭载在各式主战装备上面的,都是绕不过去的一关,我决定成立雷达通信研究所,由叶斌通同志负责筹建,同时在红星工业公司框架内成立通信事业部,负责通信这一块的业务。”

雷达和通信应该区分开来,这两个领域的任何一个都包括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不过起步之初,合在一起能起到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况且雷达和通信是从来不分家的,搞雷达的首先就得学会通信这方面的技术。

顿了顿,他说道,“我们这个业务没有基础,暂时不区分军民用途,能做的就先接下来做。叶斌通。”

叶斌通下意识站起来,“到!”

李路说道,“我给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首先解决红星工业园内部的通信联络问题,要求我已经告诉过你。然后逐步扩展到整个陆港地区。这里是咱们的大本营,必须要有一套可靠的内部通信联络系统。”

“是,李总请放心,我会做好的。”叶斌通表态道。

他之前在Y10工程里是做机载雷达的,也参与机载通信系统的研发,让他来做个局域通信网,不存在很大技术上的问题,前提是有足够的经费。当然经费不会有问题。而且红星厂之前和摩托罗拉公司以及芬兰的诺基亚公司都有合作,有一个学习和参考的对象,这个事情并不难办。

首节 上一节 512/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皇帝李治

下一篇:美利坚财富人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