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小农民大明星

小农民大明星 第2674节

更重要的是,还让会孩子们体会到数字的妙用和趣味,这是最绝妙的。

一个孩子第一次接触到古诗,就可以从这首古诗里学会这么多东西,可以想象,这首诗将会给孩子带去多大的启发和帮助?

很有可能会让孩子从此之后,就对古诗,对学习,对数字产生了兴趣,甚至是浓厚的兴趣。

这将极其的重要和珍贵!

所有的家长们再一次拍案叫绝!

李凡,不愧是孩子们的人生导师!

……

书友们,求支持正版阅读,你订阅一章只需要一毛钱,对于初V和高V用户来说,还用不了一毛钱,但对于乡下来说,却极为重要!

衣食父母们,乡下拜托你们了!!

每天的正版订阅量能够稍微好看一点点,乡下也就心满意足了。

唉!

……

正文卷 第二千一百八十四章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无数的家长们看到了李凡的第一首古诗《山村咏怀》,韩忠、白易、柳元等人自然也看到了。

看到之后,自然同样是拍案叫绝,赞叹不已。

一阵感慨之后又去看第二首诗,诗名叫做《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是李凡前世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的原诗名是《画》,李凡将其改为了《远看山有色》。

因为,这样一改之后,大家在第一次看到此诗的时候,并不知道它描绘的是“画”,只会觉得这几句诗分明就违反了自然规律,诗人怎么能这样描述呢?

这不是误人子弟嘛。

而后仔细一品味,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首诗描绘的并不是自然,而是画。

描绘的是画,那就趣味无穷了。

如果诗名一开始就点明了是“画”,读者们在知道描绘的是“画”的前提下,去读这首诗的话,就会没有那种仔细品味后,恍然大悟的惊喜感觉。

所以,李凡将诗名换了。

另外,这一换,对于学习这首诗的孩子们来说,还会有其它诸多的好处,李凡相信老师和家长们都能够发现。

这一换,效果果然非常的好,即便是韩忠、白易、柳元三人,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韩忠读完第一遍之后,眉头不禁轻轻皱了一下,颇有些不理解的说道:“这第二首小诗看起来同样颇有韵味,但明显违背自然规律啊。尤其是最后两句,春天去了,花为什么还在?人靠近了,鸟儿为什么不会受惊?”

白易、柳元二人也同样有些不太理解。

当然,如果你硬要说,春天去了,花为什么还在?因为那些花也可以在夏、秋或者冬季开放。人靠近了,鸟儿什么不会受惊?因为那是死鸟。

你硬要这样说,那也没办法。但这明显不是脑筋急转弯,不应该这样强词夺理。

那么,李凡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一首小诗?

韩忠眉头轻皱,抬头无意之中看到了,对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壁画,之后突然之间恍然大悟,哈哈一笑,说道:“原来如此!好个李老弟,竟然把我们都坑了。不过,坑得妙啊!妙啊!”

韩忠这样一说之后,白易、柳元二人也同时反应过来,同时欣喜的说道:“原来如此!”

的确相当的妙,简简单单几句,看似违反自然规律,则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当孩子们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老师们完全可以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思考,诗人什么要这样写?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答案。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会一首韵味十足的诗,在发现答案的过程中,还能够体会到诗的乐趣。

另外还能锻炼积极思考的能力,在找到答案之后,还会有一种收获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这种喜悦感和成就感,说不定就能够让孩子们,从此喜欢上思考和探索。

他们知道,去思考和探索之后,就可能会再有现在的这种感觉。

这便是换了诗名之后,孩子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能够得到的诸多好处。

“简直就是太绝妙了!”韩忠、白易、柳元三人再次赞叹不已,他们能够看出李凡的巧思,以及用心良苦。

而且,再仔细去品味的话,这首诗似乎还包含着另外的某种情怀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此时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首节 上一节 2674/27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之大娱乐家系统

下一篇:梦游诸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