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第283节

  因为‘涤纶’这种材料穿在身上不贴身,冬天不抵寒,夏天透气性差,天一凉,就嫌冷,天一热,闷得慌;不吸汗,一出汗,就粘在身上;一遇上水,透明性极强——一到下雨天,爱美的女孩们淋了雨就很容易全“走光”。

  而现在却不同,大家宁愿用一尺布票换半尺‘的确良’。

  因为‘的确良’这种材料是由涤纶和棉混纺织成的,它的强度比棉高几倍,耐磨耐穿。

  跟棉布相比,“的确良”挺括不皱、结实耐用,同时,“的确良”料子还能印染出鲜亮的色彩。

  而现在国内因为化工能力的不足,这种常见的纺织材料都还需要靠进口。

  如果真的按照江澈的意思将整个产业上下游的产业链全部援助一遍,别说他们这些人了,就算是再多十倍也于事无补。

  毕竟这些产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牵扯的产业链太多了。

  最后不得已,江澈只得指定了几类应用面更广泛的行业,如纺织、塑料制品等几项。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问了,为什么不让他们援助电子产业,这可是我们后世的一大痛点。

  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国电子业与国外的技术相差并不大,甚至在某些细分的领域比国外的技术还要先进。

  到后世之所会被阿美在芯片上掐脖子,完全因为发展的助力不同。

  而造成这一结果的时间点就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当时欧美国民,特别是阿美的民众,较为富裕的生活状态催生了大量的半导体爱好者,起初是玩无线电,玩通讯,最后一点一点地到了玩单片机,玩编程等等,较为发达的社会形态也给民用半导体提供了应用空间。

  民用市场给了半导体公司获利空间,加上争霸时期国家队下场,使得各路电子企业获得了充分资金,研发人员也有了巨大的研究动力,从而进入了“产学研循环”的过程。

  而同时期的中国,国民的贫穷的生活状态决定了半导体行业并没有多大的民间市场,于是只能单独依靠国家投资支持。

  这种模式也不是搞不出东西,而是在于不好持续发展,因为军工消费和国家大项目能提供的资金相比一个几亿人的消费市场毕竟有限,是撑不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

  这种模式下的产品最终会面临“越研发越亏钱的”状态,最终难以维持。

  举个例子:技术发展总会面临“技术革新后的影响和预期不符”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调整战略重新布局。

  在有良好的产学研链条和丰富多元的民间市场的状态下,国家可以直接从各种民间尝试路线中挑选新方向,而在国家投资单线支撑的状态下,就面临“推倒重来”的问题,付出成本极高是一回事,更要命的是这种“推倒重来”的速度也是慢于直接提拔民间技术路线的,最后很可能好不容易推倒重来,结果技术风向又变了,从而进去反复推倒重来,别说盈利,连成果都没有的困境。

  特别是改开以后,国家支持力度降低,依托国家支持的各种项目也就彻底走向完蛋了。

  虽然现在华夏在半导体行业早已远远落后阿美等国,但应用于民用上的技术也还支撑的住。

  最主要的是这些股东当中只有几个涉及这个行业,而且还只是涉及电饭锅、电风扇等等初级民用电器,连电视机这种稍微高级点的电器都没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江澈要是还强硬的要求他们支援半导体行业,那不就明摆着告诉这些人,要你们的设备和技术就是为了吃大户的,这不是连最后一点脸面都不要了嘛,毕竟江澈逼着他们援助华夏这些设备和技术是以‘谁投资,谁受益。’为借口。

  现在华夏半导体行业需要的的设备和技术都是那些能够应用于军工设备,而不是这些民用产品。

  而且江澈也不认为凭这几个歪瓜裂枣能舍得投入重金购买那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援助华夏,再者说了,江澈早就为华夏半导体行业想到了最适宜的冤大头——小日子。

  小日子作为争霸时期,阿美用来封锁亚洲地区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小日子国内的战后恢复得到了阿美的大力帮助。

  在此背景下,60年代小子日对阿美在半导体方面的技术进行了大幅度的引进和吸收消化学习,整个小日子在官产学联合的推动下不仅建立起了初期半导体工业体系,并且已经开始具备在阿美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迭代创新的能力,直到60年代的最后一年,小日子已经开始可以量产彩色电视机。

  然后,时间进入到70年代。

  在经过了60年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基础上,已经积攒了相当丰厚的经验和技术实力,批量生产MOS集成电路在1972年时对小日子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并且那个时候日本的发展速度极快,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整个小日子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因此在半导体产业上赶超阿美成为了小日子集成电路产业的一项“国家政策”。

  于是从1976年开始,小日子政府主导出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在集合了东芝、三菱、日立等国内半导体尖端公司组成强大的技术阵容下,用了三年时间大幅度提升了小日子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在集成电路全球市场占有上一度逼的阿美企业无法招架。

  70年代为了解决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瓶颈,王守武等国内半导体专家抓住两国的蜜月期,于1973年赴小日子好好的学习和见识了一下什么才是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及工艺。

  而这一次的的考察,小日子的NEC提出愿意把3英寸的半导体生产线转让给华夏,不过代价是我们必须至少拿出三千万刀了用来支付技术转移费用。

  遗憾的是,华夏当时顶破天也只掏的出一千五百多万美元,还不及NEC提出的最低转让费用的一半,于是这一技术转让计划也只得作罢。

  而这一次,恰恰是我国距离全球最先进圆晶生产工艺的一次。

  而江澈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对于如何获取小日子的3英寸半导体生产线,江澈也分成了两步。

  第一,就是用钱买。

  虽然这么做很不甘心。

  第二,就是老本行,下死手薅羊毛喽。

  现在小日子的车企在阿美早已成了过街老鼠,在欧罗巴大陆上已经陆陆续续有消费者开始抵制了,虽然还没形成大范围的抵制行为,但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小日子在市场上还没有拿出有效的应对方法,现在的阿美市场就是欧罗巴市场的将来。

  但凡小日子求到他头上,这条3英寸的半导体生产线,那是妥妥的跑不掉,甚至多轴联动的数控机床技术也不是不可以试一试。

  毕竟相较于这两个产业,汽车产业所能够带动的产业群可是大的多。

  只要小日子脑袋不抽抽,绝对不会舍得放弃汽车产业。

  而对于小日子是否能够查到他的资料,江澈表示并不担心。

  连AMC这种生产微型车为主的小透明都能查到他的资料,以小日子的精明没道理查不到。

  “江,设备投入上我们能不能商量一下,打个折?”

  双方协商好了具体哪几项产业后,乔治等人在一起商量了许久。

  “乔治,你请说。”

  江澈正在想时间都过去这么久了,小日子怎么还没和他联系,难道是没查到?还是说小日子真的放弃了汽车产业,没道理啊?

  冷不丁的听到乔治说话,吓得一哆嗦,手里端着的水杯都撒了几滴水出来。

  “是这样的,刚才我们计算了一下。”

  “虽然这几项领域看似投入不多,可如果所有设备都用全新的,费用也不是我们这些小商人能够承受的。”

  “但如果用一些不影响技术使用的次一代设备或者二手设备,我们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虽然江澈很‘贴心’的主动给他们缩减了不少领域,但经过他们的核算后,费用还是太高,因此乔治才不得不站出来和江澈打个商量,看到江澈想说话,乔治急忙又接着说道:“江,你放心,我刚才说到的这些设备都是使用时间不久的机器,绝对不会落后太多。”

  “不管是工艺和产能,和最新一代的设备相比较,不会相差太大。”

  “就像你说的,这些设备援助给华夏后,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供应给我们的,如果我们为了应付你,将来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们也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唔!~”

  听了乔治的话,江澈沉思了一下,考虑到日后这些人可能为华夏带来的积极作用,江澈也不能太过于逼迫。

  思索再三后,江澈说道:“乔治,理论上我是赞同你的,但是这些二手设备是否如你所说的那样,需要交由专家来认定。”

  “只要专家说不影响日后使用,可以替换,那么我就同意。”

  “如果这些二手设备技术太过于老旧,或者无法替换你们必须提供最新设备。”

  “可以,可以。”

  乔治原以为要和江澈‘死缠烂打’一会,或者江澈会直接拒绝,没想到江澈却突然转了性,居然答应了他的提议,高兴的老脸上的褶子都化开了不少,开心的咧着大嘴连连答应。

  最终,在和谐友善的氛围中,双方签下了各自的大名。

  “江!~”

  “现在我们都是股东了,是不是该继续刚才还没聊完的事情啊!”

  有些猴急的股东,在签订完合同后便急不可耐的催促着江澈继续刚才的事情,哪怕现在已经到了晚餐的时间,这些人也不愿意先吃饭再聊工作。

  “先生们,我们好像午饭都没吃吧?”

  “要不,我们现在先吃一点东西垫垫肚子再继续?”

  “否则,我怕这几位老先生扛不住啊。”

  “走吧,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纯中式的晚餐,保证你们喜欢。”

  合同已经签完了,江澈也有心情和这帮家伙逗闷子了。

  “老板,我们的新公司你有没有想好名字啊?”

  在去往餐厅的途中,罗伯特一脸谄媚的问道。

  “伊甸园!~”

第313章 华夏人均星级厨师

  看着桌上琳琅满目的美食,闻着阵阵飘过的香气,众人顿时口齿生津。

  就连刚才几个大声嚷嚷着不饿要先谈工作的‘上头男’,在美食的诱惑下也没了加班的念头。

  “今晚大家可算有口福了,这些菜可是我这些同事亲自做的华夏美食。”

  “大家自己找位置坐下吧,我就不一一安排了。”

  来到餐厅,江澈便招呼众人各自找位置坐下。

  随着江澈声音的落下,众人很自觉的找到了刚才形成的小集体或者日常关系比较近的坐在一桌。

  “最近爱德华总是跟我聊华夏的文化,听他说华夏很多事情都有很美好的寓意,华夏的料理是不是也有一些说法。”

  “你给大家讲讲,总不能大家吃完了华夏美食,回头想和别人吹牛都说不出一二三来,只会说好吃、好吃吧。”

  斯蒂芬看着桌上荤素搭配,各式各样的中餐,重重的咽了口口水。

  作为一名华夏文化的忠实‘信徒’,向周围人宣扬华夏文化早已融入的爱德华的日常生活中。

  而斯蒂夫和爱德华的关系又那么要好,没少被爱德华安利华夏文化。

  往日都是爱德华总是在他的面前炫耀自己今天又了解到了华夏哪些新奇的东西,明天又说华夏哪些文化十分特别。

  每每看到爱德华那副得瑟的嘴脸,斯蒂芬也想说点什么别人不知道的撑撑脸面,可作为一个对其他文明并不感冒的二代,斯蒂芬了解的欧美的文化别人也都知道。

  因此,在看到满桌子的中式美食时,斯蒂芬便想了解一下华夏正宗美食的文化,回头好和爱德华炫耀。

  而在座的众人听到斯蒂芬的提议后,纷纷向江澈投去期盼的目光,希望江澈能给讲解一二,即便有些人都饿的肚子咕咕叫了,还是忍住了肚子里的馋虫。

  这些人之所以这么‘迫切’的想了解华夏的饮食文化,一方面是和斯蒂芬一样的目的,和亲朋炫耀。

  我们将时间线拉回1972年,尼统领访华时参加的国宴可谓阿美中餐彻底重塑的催化剂,无疑对阿美中餐正宗化和多样化起到推动作用。

  尼统领的访问向阿美人展示了中餐的新亮点,不再是阿美人熟知的炒杂碎和上汤馄饨,而是正宗的BJ烤鸭和其他类型的华夏菜。

  在曼哈顿,食客对中餐的兴趣甚至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尼统领访华三个月后,湖南菜馆(Hunam Restaurant)登陆曼哈顿,并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这家餐厅开业的新闻登上了曼哈顿的电视头条,并迅速催生了许多同类型餐馆。

  在这两年多的发酵里,越来越多的阿美人开始接触中餐。

  可阿美人最熟知的也只有左宗棠鸡、酸辣汤、木须肉、锅巴汤、宫保鸡丁和粤菜中经典的糖醋里脊、西兰花牛肉、炒面和炒饭等菜肴。

首节 上一节 283/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顶流从杨老板拉错群开始!

下一篇:道观:开局求雨被拍成了纪录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