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第437节

  越想越是憋屈,越想心里越难受,要强了一辈子的郭二婶罕见的在小辈儿面前落了泪。

  一边哭着,一边摩挲着郭艳影的手号啕大哭道:“闺女啊,是妈不对,是妈耽误了你啊。”

  原本还想着再刺激刺激二婶的,看到二婶哭得跟个泪人似的,郭艳丽先是感觉这口气终于出了。

  ‘让你瞧不起我婆家,让你好心当做驴肝肺,这会儿知道后悔了吧!’

  看到郭二婶抱头痛哭,郭艳丽这才觉得自己这口憋了两年的气终于出来了。

  也不管二婶的哭天抹泪,抱着小宝乐呵呵的离开了。

第444章 锦上添花

  吴高官和李社长开着他那辆他自己也不知道多少手的BJ212带着于高官来到沙河大队的村口,不得不停下车,步行往里走。

  不是他们想看看深秋时节的农村,实在是人太多,车开不进来。

  当一行几人越过一圈又一圈的人群,走进沙河大队时,于高官傻眼了。

  作为一县之长不能说什么大场面都见过,但这种几百户的工地他还是见过不少的。

  让他震惊的不是工地的大小,而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撼。

  之前在公社听吴高官和李社长两人七嘴八舌的说着沙河大队的规划,他还以为沙河大队只是把危房和倒塌的房屋重建了而已,没想到沙河大队的魄力居然如此之大,所有房子全部拆掉。

  原本破破烂烂的村庄没了,现在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砖瓦房,虽然房子还没完工,但数量上的气势却显现出来了。

  而且家家户户门前都挖了小沟,于高官没整明白这是什么用途,经吴高官解释后才知道,这是准备安装排污管道。

  “领导您好,不知道您来没有出去迎接,见谅、见谅。”

  于高官和吴高官等人正在讨论排污管道的好处呢,江大康到了,离老远便伸出手热情的说着客气话。

  “我要你迎接什么,只要你本本分分为老百姓办实事,你哪怕装做没看到我、不搭理我,我都高兴。”

  “虽说你们动工的时间有点晚了,但是该说不说,这么一规划,整个庄子看起来却是比以前清爽了许多。”

  “我记得之前来你们大队,那路窄的过辆板车都费劲,有些巷子全是烂稀泥,人都没地方下脚。”

  “这排污管道安装好,我都不敢想你们大队来年得多漂亮。”

  “估摸着咱们县里的疗养院都没你这里漂亮啊。”

  “好,好啊!~”

  别看于高官先是训斥了江大康两句,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于高官并没有生气,反倒心里开心极了。若是他真的生气了,连一句难听的话都不会说,拂袖便离开了。

  “您抬举了,我们这儿小地方哪里能比的上县城呢。”

  “也就是盖了几间瓦房,装了下水道而已,跟县城的疗养院没法比,没法比。”

  江大康嘴上说着不能比,可脸上止不住的笑容早就出卖了他。

  经过这段时间的发酵,周边许多大队已经知道了沙河大队发生的事情。他们大队不少社员就在自己的大队长面前说着不少怪话:‘火车快不快全凭车头带,这句话真的对啊。看看人家沙河大队靠着木匠手艺吃喝不愁,这个就不说了,谁让祖上没给咱传下什么手艺。’

  ‘受了灾,咱们的队长只会让把倒了的屋子清掉,裂的危房修补,其他的事情一点都没做。’

  ‘可同样是受了灾,人家沙河大队却没有用着同样的老思想对待,而是整个大队全部打倒重新规划。’

  “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就这种老派的固定思维,怎么带领我们过上好日子。”

  不少年轻有闯劲想要改变自己乡村的大队长怎么能受得了这种一踩一捧的话,没少来沙河大队参观学习。可这玩意并不是走走看看能学到的,这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

  先说社员的房子,三间15米宽,9米进深的大瓦房,单单需要的红砖就在3万块左右,按照现在5分钱一块来算,单单红砖就要花费1500百元,就这还没算门窗、瓦片、水泥沙子以及房梁还有院墙的钱。

  听说沙河大队好多人还说想要用红砖把屋里屋外的地面都铺上,听完这话,几个年轻的大队长不敢再往下听了。

  这还只是社员修自己房子的花费,道路上他们更不敢想了。

  这还怎么弄,路,主干道预留40米,修成双向四车道,连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车道,中间规划绿化带,两边栽上行道树,还预留十多米的空地留以后拓宽使用。

  队里的小路也留8米,修6米左右的宽度。

  道路虽然是社员使用,但都是大队自己掏钱。

  沙河大队有钱,敢想敢干,自己大队什么成色自己不知道嘛,别说修这么宽的道路了,估计让人把地儿挪出来都是个老大难。

  “你啊,还是太谦虚。好就是好,这么谦虚给谁看呢。”

  “不过我要问一下你,你们大队的房子建的规格这么大,社员们在经济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吧?”

  “你们改善社员的居住条件,这是好事儿,我支持。”

  “但是不能因为你们的好大喜功,为了给自己挣面子而让老百姓的生活陷入困顿之中。”

  “我事先告诉你们,若要是被我听到了这种消息,你们全都滚回家啃老玉米去。”

  沙河大队在十里八村里面是富裕大队他是知道的,可十个手指还有长有短呢,富裕大队就不能有生活差一些的?

  为了防止下面人为了面子工程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于高官得敲打敲打一番。

  “瞧您说的,别说我不是这样的人,公社的两位领导也不会让我这么胡闹不是。”

  “您说的情况确实有,但是您放心我没有强迫。是因为社员要分家,几个儿子都建成这样的您说说多厚的家底才能不借钱啊。”

  “钱都是叔伯兄弟给解决的,毕竟都在工厂上班有固定收入,不会出现您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听到了于高官的警告,江大康额头上的冷汗都被吓出来了。

  于高官说的这种情况有,但不是因为家里穷,是因为儿子太多了。

  之前住在一起对住房的要求没有这么高,现在大队推行一家一户一宅基地的政策,都想着多给后代留块宅基地,都分开了。

  四五个儿子陡然一下分家,就要多建四五套房子,里里外外算下来小一万块了,怎么可能不拉饥荒。

  “嗯?你们大队还分家了?”

  “我说我记得你们大队才两百多户的人家,刚才还没进村,在河堰打眼一扫上我就发现数量有点不对。”

  “具体什么情况,你详细说说。”在进村之前,于高官就发觉新房建设的数量好像和沙河大队的户口数有些对不上。

  刚才他还以为是房子太多,自己看花了眼。

  再加上他一直在思考,统一规格的房屋虽然看着是挺舒服,但是其中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那就是家庭成员怎么安置。

  房子一样大,但家庭人口却不一样多。

  三五个孩子算少数,大多都是六七个、七八个,多的都能有十几个孩子。

  人口少的还好说,人口多的怎么办?

  总不能儿媳妇们住一屋,儿子们住一屋吧,这成什么了。

  “之前我们大队您是来过的,因为人口的多寡所以造成了宅基地大小不一,那道路就跟迷宫一样,东拐一下,西扭一下。”

  “有的巷子能过板车,有些巷子也只能过个人。”

  “也正因为宅基地大小不一的原因还造成了另外一个不好的结果,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左邻右舍都会多出一块无主之地。”

  “常年无人管理,荒草成堆,滋生蛇虫蚊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大侄子江澈就提出不论人口多少,一户一宅。”

  “就这么的,原本是两百多户的大队,这一下成了八百多户的。”

  说到这里,江大康傲娇了许多。

  不为别的,这才短短的十来年沙河村由原来的一千多人两百多户,发展到现在人口接近六千人八百多户,看着老江家一步步开枝散叶扩大家族,心里美啊。

  “再详细说说。”

  农村的面貌谁都想改变,可单单一个宅基地的问题都十分难办,剩下的问题更不用想了。

  现在听到江澈这个沙河大队出来的大领导居然想出了如何重新分配的问题,于高官顿时来了兴趣,垒了几块砖坐在上面细听江大康给他讲解。

  “我们大队是这样的,先将所有社员的宅基地收归大队,连带之前分配的自留田也一并收归统一规划。”

  “对于宅基地的分配,只要成了婚的或者年近法定结婚年龄的男丁都可以分配一块宅基地。”

  “对于家里没有男丁想要招婿的,我们也会先跟社员沟通打算留几个姑娘在家,我们先预留出宅基地,最后的划分以实际为主,余下的收归大队。”

  “我们分配的宅基地都是同样大小的尺寸,不看人口多寡,只按照户头数分配。”

  “至于下面的小娃娃们,则是等他们快成年了……”

  江大康最近这段时间,解释宅基地分配的事情那可太多了,不敢说倒背如流,但说起来那时张嘴就来,根本不带打磕绊的。

  “能人啊,这套办法不仅解决了当前的问题,还给子孙后代也留好了后路,真是好办法!”

  听完江大康的详细解读,于高官对江澈的佩服又上了一层。

  不要以为自留田小,按照国家规定每户使用的自留地的数量,一般不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的百分之五,但实际上许多大队都会超额划归自留田,因为自留田不需要交公粮!

  若是把整个大队的自留田都收上来然后进入再分配,不仅解决了人口增多宅基地不够的问题,还顺带着解决了有的人家多占偷占的问题。

  “老吴、老李,你们这事儿办的不错,很不错。”

  看着一栋栋即将要完工的房子,于高官难得的夸奖了一句。

  只是这没头没脑的夸奖把两人说的有些懵,沙河大队不管是从整体规划还是从建设中自己都没有出过一份力,这夸奖从何而来

  当然被上级领导夸奖,两人还是非常高兴的,这不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嘛。

  只是两人刚才对视时一闪而过的迷茫被于高官看到了,随即解释道:“我夸你们不是因为你们最近的工作做得好,是你们没有因为下面同志的庞大想法而阻挠,反而帮他们调集建设物资。”

  “咱们既不能像之前那阵‘风’一样大吹大擂,但也不能就此固步自封。”

  “领导,这您夸错人了,等我们知道沙河大队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建材已经进村了。”

  如果是别的事情,功劳他俩贪了就贪了,可建材是江澈自己从京城调的,听说找的还是管委会的主任,这份功劳他们可不敢贪。

  “哦?还有这么一回事儿。”

  “大康同志,江澈领导在大队吗?我有点事想请教一下他。”

  “在的,在的。”

  江大康牵头带路,把几人引到江澈的帐篷前。

  “江领导,感谢您为家乡的建设想出这么好的主意,也感谢您为家乡的建设亲自跑来这么多的建材。”

  “我作为一县之长,有愧啊。”

  “您看这里面有没有我能出上力的?”

  一见到江澈,于高官热情的握着江澈的双手感激道。

首节 上一节 437/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顶流从杨老板拉错群开始!

下一篇:道观:开局求雨被拍成了纪录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