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第528节

  全程江澈连一句话都没能说一句,数十位教授专家挨个指着他这位常务副校长的脑门一顿喷,发泄完心中的不满。

  江澈还想问问他们想怎么操作呢,钱校长留了一句:“这件事不用你参与了,你在家好好反思反思吧。”便带着一众教授们出了会议室。

  看着一群平时四平八稳的教授们一个个勾肩搭背的离开,看得江澈目瞪口呆。

  原以为这帮老头子只是请支秧歌队,再舞一下狮子,放两挂鞭炮就差不多了,却没成想当天晚上江澈接到电话通知他,曾老和马老等人会参加当天的庆典。

  收到这个消息,江澈人麻了。

  曾老和马老是何等的存在,已经很没有参加外面的活动了,钱老他们是怎么说服曾老的?

  不过在想这件事情之前,有别的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曾老和马老等人过来参加庆典到时候参观学校和生活区肯定是必行的地方,而且曾老和马老出行电视台跟拍也是必须的。

  学校还好说,不管是室内的装修还是校园内的绿化早就安装到位,就剩下学生的桌椅板凳以及宿舍的一些设施没有安装完毕,这些事情都简单突击一下几天就能全部完成。

  可生活区因为之前没有想要搞庆典活动,而且现在还是五月份,距离新生开学还差着几个月,因此大学的生活区‘东方广场’江澈并没有急着招商,就连自己直营的超市也还在慢吞吞的装修阶段,其余店铺基本都还处在毛坯的阶段。

  想到这里,江澈都快要癫狂了。

  可是抓狂也没用为今之计还是抓紧时间招商和装修,总之不能让马老等人过来的时候看到商场还是一片荒芜。

  江澈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商场搞定,可接下来诸事不顺,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在拖他的后腿。

  先说招商,江澈原本的想法是除了那几家为了照顾到外籍教师的酒吧、咖啡馆等场所,其他店铺都拿来和国内各地比较有特色的产品合作。

  一来可以让各地的特色产品形成‘东方广场’独有的文化记忆,第二也算是给这些产品一个面向国内外展示自己的渠道。

  当这些外地的工厂/老店接到来自京城方面的电话,邀请他们参加‘东方广场’的招商时,大家伙还挺高兴的,满口答应。

  可当这些人借助其他渠道了解到所谓的‘东方广场’,是地处明皇十三陵远离京城三四十公里之地之时,大部分人再接到商场方面的电话,客气倒是蛮客气的,可对于参加招商的事情闭口不提。

  剩下小部分愿意参与招商的工厂也不是那么让人省心。

  为了体现商场的一致性,江澈还专门从湘江找来了一批设计,可有不少工厂要么因为装修费用过高,要么不认同江澈定下的装修风格,又跑了一批。

  前前后后忙活了一周多,到最后连商场二十分之一的铺面都没能满足。

  江澈一瞧这样可不行,到时候商场里空旷的画面被播出去,还不得被李大炮那群大爷们笑话死。

  既然请不来真佛咱自己上。

  江澈什么不多,就是朋友多。

  随着江澈电话的拨出,邵逸夫等人第二天便来到了京城。

  “江生,好久不见。”

  “江生越来越帅气了!~”

  “...”

  两年多的时间没见,再次见到江澈,不管是和江澈熟悉的还是第一次见面的都热情的和他打着招呼。

  “大家派个代表来就好了,这么点小事你们还亲自来一趟,太客气了。”

  江澈也只是给邵逸夫等人打了电话,想着让他们帮着找一些资源过来即可。

  却没想到不仅邵逸夫等人亲自来了,身后更是跟着一群见过没见过的商人。

  “江生您才客气,您给我们找财路,我们岂能随便打发个人过来就了事了呢。”

  “系啊!~系啊!~”

  “发财的事情要是还不积极,这商人做的也太失败了!~”

  “哈哈...”

  “说得好!~”

  “...”

  也不知道是哪位大聪明在后面接了一句,顿时引得众人开怀大笑。

  虽然大家这次赴京,不管是向江澈道谢也好还是寻求和江澈搭上线,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求财。

  之前大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江澈面前还有些拘束,可有了这个玩笑话把事情挑明后,众人都发觉身上的拘束没了,亲热的涌上前和江澈聊天。

  随着湘江的经济持续走高,又因为地产行业门槛较低,越来越多的商人跨界加入地产行业。

  所以,接到江澈的电话,邵逸夫和霍英东这位地产会长说了声江澈需要帮助,希望他通过地产协会内有资源的会员和江澈联系。

  地产协会的会员们不光积极踊跃报名,还鼓动霍英东带他们去京城看看。

  考虑到两年多没和江澈见过面,再加上江澈的大学建设完毕了,邵逸夫几人商量了一下过去给江澈站站台、架架势。

  当这些会员们听到如愿以偿的消息后,每个人的心情都不一样。

  那些前两年随着商团赴京的商人们则是喜笑颜开,终于可以当面跟江澈道声谢。

  当初在京城,江澈只收钱,不说具体操作的步骤,众人虽然坚信江澈这个‘财神爷’能带领他们发财,却没想到,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当初他们投进去的钱,到现在收到的利润都已经翻了三倍多,就这样本金还在里面滚着呢。

  江澈生财有道是湘江众人的共识,可没想到能给大家带来这么大的富贵。

  要知道即便是全湘江商人都羡慕流口水的‘丁楼’项目毛利润也只有五成左右,没想到自己只要投钱,其余的事情都不用自己管,却有如此丰厚的回报。

  虽然运作小组会收取一笔不菲的管理费,但是这也是应有之义,参与的众人没有一个对此有任何怨言的,外面不知道有多少人手捧重金还找不到门路呢。

  能够持续为国内教育事业投入重金的商人本就不是那种利欲熏心之人,早就想着向江澈表达表达自己的谢意了,奈何江澈一直没有回湘江,他们怕打扰到江澈,不敢贸然前往京城。

  现在听到江澈创办的大学完工了,商业广场也需要大量的商户入住,这帮商人便想着借此机会一来向江澈当面道谢,把早就准备好的礼物送到江澈手里;再一个就是希望可以在‘东方广场’里租下一间门店。

  别看邵逸夫说的原话是江澈需要帮助,可这群人‘接收’到的讯息却是‘财神爷’在召唤他们,仿佛是在说:‘这里有发财的机会,手快有手慢拍大腿!~’

  而后加入商会的商人也这么踊跃的报名更好理解,他们早就听到其他人炫耀江澈带他们在‘小八嘎’今年盈利了多少,又还会分多少红利。

  天天在他们面前极为装逼的叹气道:‘哎,愁人啊!~去年分的红还没花完,这又要分红了!~花不完,花不完啊!~’

  早就眼红这帮人有江澈带着发财,奈何江澈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窝在国内,这群人没有机会和江澈说得上话。

  现在终于抓到了一丝丝可以接近江澈的机会,他们怎么能放过。

  上次那帮走了狗屎运的家伙就因为每年捐赠几百万港纸帮助国内贫困学子继续学业,不光得了美名,还获得了发财的机会。

  他们之前也想过捐献善款和江澈搭上线,奈何基金会根本不收他们的捐款。

  等了两年才等到这次的机会,说什么他们都要上这条‘贼船’。

  不管江澈这个广场建设建设的多么偏僻,哪怕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哪怕每年都要亏上一大笔,他们也决定跟,还要尽可能的租下比其他人更大的面积。

  因此,这帮人一边心急火燎的联合在一起拱火,让霍英东带他们进京见江澈,一边又各自防备着对方。

  随着近两年江澈参与的事情越来越多,精力越发的不够用,便把高大鹏调到了自己身边。

  高大鹏确实不愧于他的七窍玲珑心,见到邵逸夫带来了这么多人,都不用江澈安排,自己便去联系赵红柱的秘书又借了数辆车过来。

  江澈这边刚续完旧,车子正好到了。

  和众人在全聚德吃了一顿京城烤鸭,就在江澈准备安排他们去商场参观之时,高大鹏急匆匆走过来俯身在江澈耳边说道:“领导,刚刚接到阿美那边的电话,贾斯汀先生和罗伊董事长等人的飞机,将会在明天抵达京城机场。”

  听到贾斯汀他们也要来,江澈临时改变了行程,安排他们到自己刚刚装修好的百花胡同休息,待明天贾斯汀他们到了再一起去参观学校和商场。

  “六叔,有没有住过四合院儿啊?”

  “没啦,我祖籍是宁波,26年便下南洋讨生活,一直听说四合院的大名,可这么多年都没有机会在里面住一晚。”

  “贤侄这是要安排我们住四合院吗?”

  年轻那会在南洋打拼,结识的人中,有祖辈就移民过来的华裔,也有躲避战火过来的大臣之后,常常听这些人说他们在京城时住的是三进或是四进的院子,还有专属的花园。

  每一进院子负责做什么的、每一间房有什么功能,听得邵逸夫那是心驰神往。

  当时邵逸夫就想着,等自己发达了,一定要在京城买一座属于自己的四合院儿。

  可是自己都七十多岁了,这个梦想还遥遥无期。

  上次来京的时候,邵逸夫就表达过想要体验一番四合院,奈何当时京城四合院除去大部分已经成了大杂院,少部分因为政策的调整将房子换回了个人,但是许多四合院因为种种原因并不适合作为招待用房。

  在距离自己梦想最近的地方,却没能实现,邵逸夫别提多么失望了。

  现在听到江澈提起四合院儿,邵逸夫眼睛突然一亮。

  人越老,越是喜欢老事物。

  听到现在可以体验一把四合院儿,霍英东等人也来了兴趣。

  酒店嘛,全都都大同小异最多就是在服务上有所差异,可京城的四合院儿那可是古色古香的特色。

  见邵逸夫和霍英东等人都说要去四合院休息,其余港商们也都对四合院儿起了兴趣,不过有些人又有些担心这几十号人都去四合院儿住,江澈能够安排的过来么?

  看到这些人犹犹豫豫的,江澈哈哈一笑,说了句:“全都去!~”

第522章 百花深处

  要说现在京城谁的房子最多,除了政府,江澈排第二。

  而且,他说的百花胡同可不是一座房或者两座房,而是整条胡同的房产都是他的。

  当一行人乘坐‘猛士’在百花胡同下车,邵逸夫念出大门上‘百花深处’这个极具诗意的牌匾时,一群混身上下、从里至外都散发着‘铜臭’的商人都不免被这名字吸引。

  百花胡同正名‘百花深处’,西起新街口南大街东至护国寺东巷,全长约390米。

  百花深处是BJ街巷名称极雅者。

  《BJ琐闻录》中记载:明万历年间,有张姓夫妇在新街口南小巷内购买空地二三十亩,种青菜为生。

  渐渐地有了钱,在园中种植树木,叠石为山,挖掘水池,修建草阁茅亭,使这块菜地成为一个十分幽雅的所在。

  夏日,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驶上小舟往来天绿波之中,香风扑面,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在黄菊澄香之秋,梅花晴雪之冬,均有四时皆宜之感。当时城中士大夫等多前往游赏。因此京城人称它为百花深处。

  许多人以为这条胡同闻名全国是因为某首歌中那句‘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

  其实不然,早在华夏摇滚泛滥的年代,胡同的深处,“新街口百花深处胡同16号”是张晓微的百花录音棚的所在。

  百花应该是京城最早的几个录音棚之一,当年不少音乐人在这里折腾过音乐、折腾过梦想。

  《BJ摇滚》出自于此、唐朝的《唐朝》、张楚的《姐姐》和何勇的《垃圾场》出自于此、更多的摇滚乐手专辑和小样都出自于此,甚至连《雨果》发烧碟中的许多也出自于此。

  对于许多文艺青年来说,到百花深处走一圈,打个卡是精神上的享受。

  江澈能够买到这处胡同也是偶然。

  三年前江澈让张军等人帮他收房时没多久,一对年轻的小夫妻便闻着味的找来了,说要卖房。

  原来是这对继承了老人在此处的房产,而他们又有公家分配的楼房,不愿意住破破旧旧的胡同里,原本打算着租出去,恰好听说张军他们收房。

首节 上一节 528/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顶流从杨老板拉错群开始!

下一篇:道观:开局求雨被拍成了纪录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