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第1183节

  “桂厂长,时间紧急,我们还要去泉城,再见!”

  “好,路上小心。”

  说完,代表跳上吉普车,挥手离开,在他一侧,还有一份文件。

  事关重大,必须面签。

  “厂长,这次动作不小啊。”

  身后走出一人,正是广播厂的技术主管。

  “嗯,全国撒网,这阵仗,啧啧!”

  “厂长,这次做的电高压锅,靠谱吗?”

  桂厂长默不作声,“靠不靠谱,等做了再说。”

  “不过,签了字,就是上战场,这次你可给我长长脸,别让人家看轻了。”

  技术主管仰起头,“厂长放心,就咱们厂的实力,绝不成问题。要不然,也不会选我们!”

  “嗯!走,回去等电话。”

  沪上…

  金陵…

  同样的场景,在其他地方陆续上演。

  这些地方,或早或晚,或是上级派人通知,当地部门直接代发。

  但无一例外,接到通知的厂家,都是欢喜的。

  他们自然清楚联合研发工作组的底细,也了解电高压锅的情况,那是为将来继续创收外汇,上级极为重视的存在。

  而被选中的单位,就代表着实力的肯定。

  而没有入选的也在较劲,都等着上级召唤。

  这次行动,不仅是第一次联合尝试,更是关乎颜面,谁落后,谁拖后腿,谁就等着丢人吧。

  一时间,关于电高压锅的事情,再次传遍大江南北。

第830章 顺与不顺

  随着联合工作组的成立,电高压锅的计划迅速推动。

  而上级为了保证电高压锅的顺利生产,不仅提升了轧钢厂保卫科的等级,还调配一支连队专门在轧钢厂周围巡逻,轧钢厂内部也在赵传军的带领下,增加防卫力度。

  原本就做好的规划提上日程,杨佑宁跟陈宫不断联系各方工厂,迅速达成共识。

  杨小涛将最终版电高压锅提交工作组,在刘怀民和杨佑宁审批后,新的设计图得到确定。

  杨佑宁还想给电高压锅要起个响亮的名字,叫红日!

  杨小涛听了脑海中登时响起那首风靡一时的调子,不过总算不是红星系列了。

  不过这命名还是被刘怀民否决了,说是让上面的首长命名,更有意义。

  杨祐宁也觉得有理,于是,这轮红日就没了。

  新的设计通过,杨小涛便开始分派任务。

  杨佑宁等人觉得没必要这么着急,甚至陈宫的想法,将各个工厂的负责人召来开个会,大家见见面,然后参观一下轧钢厂,在进行一番友好的交流后,最终将这个任务完美完成。

  这也是常态,大家都不熟,要在一起干活,难免有沟通障碍,所以最好见见面,感情联络下。

  只是这件事被杨小涛拒绝,他可没时间浪费,还不知道其他工厂的情况,这要是开会交流的,少说三五天,多的一个周,哪有时间浪费。

  于是,杨小涛觉得没必要,顺便说出自己的安排。

  技术员下厂,限期一个月,能做就做,做不到,工作组换单位。

  甭管对方啥意思,什么情况,做出来,就是最好的联络方式,因为这代表着长远利益。

  做不出来,就是抱着胳膊叫铁子也没用。

  对此,杨佑宁没发表意见,倒是陈宫觉得可行,因为这样少浪费口舌。

  于是,当天下午陈宫在办公室里打电话,说的最多的一句表示,请接待我厂技术人员。

  当天晚上,杨小涛和陈宫就在轧钢厂会客室宴请将要奔赴各地的技术人员。

  至于杨佑宁,这会儿亲自前往上级汇报工作。

  根据要求,这次出去的技术人员有十六人,分成八组,每组都有明确的目标。

  杨小涛对他们的要求只有一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做出来合格的产品,每天都要汇报进程,同时,在觉得对方没有能力完成任务时,可以提出意见,终止合作。

  第二天,杨小涛便亲自送十六人离开轧钢厂,开始奔赴各地。

  上午人离去,下午人归来。

  同样是大门口,李楠等人从泉城回来,一机厂的工作已经走上正轨,工人对于车辆的家装的辅助系统掌握熟练,没必要留下那么多人。

  杨小涛跟王法在门口迎接李楠等人,而后一番勉励。

  当然,奖励也是不可或缺。

  让李楠风热乐的合不拢嘴。

  而后下一轮的人,也要出发。

  轧钢厂在这时,就像一颗跳动的心脏,不断将血液运送出去,有不断回收。

  而一进一出之间,轧钢厂的活力更加旺盛。

  时间就在这种忙碌中度过,杨小涛白天要在轧钢厂应对各地的情况,有技术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通过电话找杨小涛进行指导,甚至出现电话占线的情况。

  而反馈的各种问题,杨小涛有的也无法给出答案,毕竟在对方的专业领域内,用什么材料,他说了不算。

  好在杨小涛及时调整,让技术员更多的关注结果,只要做出来的部件,符合要求,符合设计数据,就行。

  到了晚上,杨小涛要观察玉米的生产情况。

  这些天过去,院子里的玉米长的一天一个样,就是院里的人也觉得不正常,好几次王大山过来询问情况,这种有违常理的现象让他看着难受。

  杨小涛只是说在研究玉米,抗盐碱的玉米。

  对于这个回答,王大山很快接受。

  想当初,杨小涛就说在这院子里研究出来的杂交玉米,更是获得了领导的重视,首长的青睐。

  作为一个院里的,可是与有荣焉啊。

  所以,在得知杨小涛又要研究玉米后,很快四合院里人就达成共识,在杨小涛出门的时候,院里人要看好了,不准任何人靠近杨家。

  这件事,得到了阎阜贵的高度重视。

  自此,三大妈的唠嗑团队就从前院大门转移到了中院,重点盯防贾家。

  这让贾张氏一张老脸皱的难看,心里堵得慌。

  如此情况下,白天黑夜安排的妥妥当当,杨小涛连杨家庄都没时间回去。

  周日也要去轧钢厂,因为地方的同志表现出来的热情,根本刹不住,都想最快时间,搞出样板。

  如此情况下,工作的进展飞快。

  三月底,最先传来好消息的是四九城的电子机械厂,或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王大轩带人前去指导后,只用了三天,就制造出符合设计的电热装置。

  随后津门的广播器材厂,他们经过一个周的时间,成功完成对高压锅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实验效果良好。

  接着便是金陵的温度控制部件。

  沪上的安全装置…

  一个个好消息不断汇聚,联合工作组的人也觉得兴奋。

  刘怀民三天两头打电话,要么就是亲自过来查看情况。

  杨佑宁也是如此,每天都问下进度,只是看杨小涛那忙的胡子都留出来了,只能在一旁侧击,询问陈宫的情况,

  陈宫这几天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所有联系都有他的身影,甚至在出现矛盾的时候还充当润滑剂。

  这种调和的火候在他手上越发纯熟。

  杨小涛甚至觉得,让他当个人事行政经理都行。

  因为有陈宫在,他只需要说出自己的需求,剩下的,陈宫都能跟人掰扯明白。

  时间不断过去,看着越来越多的部件只要成功,已经有人从外地赶回来,带着部件等待检验。

  对此,轧钢厂内的氛围表面上十分热烈,但在联合工作组内,却是有些凝重。

  因为他们清楚,各个地方做出来的东西,最终要成为一个整体。

  若是各地的部件没有问题,而最后拼成的电高压锅没有成功。

  那就是,设计的问题了。

  对此,刘怀民杨佑宁几人不止一次想要问杨小涛设计的事。

  但看到杨小涛那样子,根本说不出口。

  他们也知道事情进展到这步,说什么都晚了。

  现在,只能希望杨小涛延续以往的成功,这次也能做好。

  相比起联合研发工作的顺利进展,在抗盐碱玉米上,杨小涛却是遇到了困难。

  现如今,在盐碱地里种植的玉米已经长到一人多高,当然,这是外围用来遮掩耳目的。

  靠近墙壁的玉米,在小薇的催熟下,已经长了三茬。

  也就是这三茬,让杨小涛对抗盐碱玉米的性状有了大体了解。

  根据小薇的反馈,三种玉米的生长情况各不相同,虽然外表看起来差不多,但在细节上还是能够看出差别。

  在对A、B两种植株强化能量后,两种植株的抗性表现明显,

  其中,A植株的独特能量点,让种植的植株大半存活,表现为抗盐性强,但抗碱性弱。

  B株的能量点同样存活率高,但表现性恰恰相反,抗碱性强,抗盐性弱。

  只是这两种植株能量得到了强化,本身的优势和缺点也更加明显,而且两种植株自交后生长出来的玉米颗粒不仅稀疏还很小,跟杨小涛获得的玉米粒差不多。

首节 上一节 1183/18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让你普法,你给法官判十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