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港岛家族的诞生

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153节

  ........

  两日后的傍晚,林志超、唐仲源在陆羽茶室款待了汤于翰。

  汤于翰,宁波人,1913年生于香港,尚在襁褓中时便随父母返回原籍,即宁波镇海弯塘。 30年代从沪市医学院毕业后进比利时鲁汶大学,从事病理研究及行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沪市中比镭锭医院院长、沪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沪市医学院教授.......40年代前往英国深造及行医,因在防治癌症与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突出贡献,被选为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和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成为最早获此殊荣的华夏人之一。

  汤于翰的妻子陈云裳也是名人,曾是沪市著名的电影明星,她从香港新秀到后来因为拍摄《花木兰从军》之后达到事业巅峰,这部作品在上映之后的三个月内就突破了票房记录,达到高朋满座的效果,因此还有了孤岛影后之称,结婚之前她已经被三度评为电影皇后,名气直逼周璇和胡蝶。

  “林生,久仰久仰!”

  “汤医生,你才是大家,悬壶济世。”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都非常的客气。

  在汤于翰看来,林志超是香港商界的翘楚,传言深受港英政府器重。

  而在林志超看来,汤于翰是名医;而医生和律师在香港,或者说资B主义社会是高收入人群,权贵交好的对象,值得敬重的人群。

  茶馆为大家泡上一杯上好的普洱茶,香气四溢。

  在这个年代,普洱茶一词,是指使用洒水,高温高湿陈化等发酵手段的茶叶,并未严格规定茶青来源,因此在泰国边境也有些茶庄用当地原料生产普洱茶。

  普洱茶的销售,一直是“墙外开花墙内香”,而在滇省取得茶叶出口权之前,普洱茶的外销产销格局,几乎由粤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所港商主导。50年代,香港不但是普洱茶消费的主阵地,更是生产主力军,香港茶行从当地饮茶习惯入手,采用人工做旧技术快速陈化普洱茶,并将其供应到茶楼。

  这种做旧的手法与技术,其实就是利用人工洒水发酵,缩短陈化时间,做出让香港茶客满意的红汤茶,并起到节约存放地租,快速回收成本的作用。

  积累起技术优势后,香港茶庄的生意越做越大,还一度生产出“复刻版”的号级茶,并把这些茶叶卖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不过,由于香港本身不产茶,需要从各地进口茶青用以发酵,其中来自云南的茶青最受欢迎,也有一些来自越南,泰国的边境茶青。

  聊了一些闲话后,林志超也直入主题:“汤医生,这次约见你,实有事相求!”

  汤于翰笑着说道:“林先生严重了!若是有什么事情,但说无妨!”

  他以为林志超或者其家人有什么疾病,所以想提前走个‘后门’。

  林志超点点头,便说道:“我看上铜锣湾希云街的教会旧址,但求购无门,所以打听到你是教友,便想请你帮忙做个中介。”

  再是名医,一笔中介费也绝对是笔大数字,所以坦白讲出中介费的事情。

  汤于翰先是一愣,随即笑着说道:“原来是这个事情,真是让我意外。没问题,我可以替林先生跑一趟。”

  林志超没想到汤于翰还挺爽快,便说道:“那麻烦了!你放心,中介费由我买方出资,按成交价的3个点计算。”

  教会不可能是贪心之辈,所以若是有意出售,价格不会太高,至于三个点中介费,是业界较高水平,正好交往汤于翰。

  “林生爽快人,这个忙肯定帮了。不过我很好奇,目前香港物业处于低谷,林先生莫非又准备大展拳脚。我可是听说过林生的事迹,分层分期的好办法,可都是你提出来的。”汤于翰感兴趣的说道。

  林志超说道:“是打算储备在手里,将来再择机开发,至少也得这个战争结束,禁运结束。”

  汤于翰点点头,又问道:“林先生看好香港的楼市未来了?”

  “整体来说是看好的,毕竟有钱了总会寻一个更舒服的窝。”

  “哈哈,有道理。”

  接下来,林志超也没有想到,这个汤于翰如此热衷地产,询问很多关于地产的问题。

  看他这个样子,怕是也想投资物业。

  林志超也是马马虎虎的讲了些地产事,算是交好汤于翰,毕竟像他这样的名医,说不定以后他用得着。当然不是林志超需要看病,他重生后就没有生过病,身体强壮的很。

  有备无患,这玩意!

  最后,汤于翰变得比林志超还主动,这让林志超心里腹谤,他该不会想着以后合作开发地产项目吧?

  .........

  六月底,铜锣湾希云街的教会旧址,终于被长江实业以360万港币拿下。这个价格并不贵,因为上面还有物业,可以收租下去。

  更何况,合到30港币每平方尺不到,还是相当划算的。与此同时,支付了汤于翰10.8万港币的中介费,他本人也是很高兴,两人因此也成为了朋友关系。

  长江实业。

  林志超在办公室里盘算着长江实业的地皮和旧址,铜锣湾四处、中环两处、油麻地一处。这些地皮足够长江实业在1955~1957年两年内的开发,若是再多的住宅地皮开发,可能会遇上暴跌。虽然以长江实业的实力,暴跌也不会影响太大,但林志超还是会规避这个风险。

  香港地产的每一次大跌,都是林志超的机会,前世在1957年因为港府限制‘售楼花’和‘供需失衡’的原因,地价一度跌幅高达70%,不少人因此破产。好在1959年又恢复上涨,直到1965年的银行挤提,才又下跌。

  林志超就喜欢这种大涨大跌,随市的行为,而不喜欢什么ZF干预地产,毕竟这样他才能低吸高售。

  虽然五十年代开发的地皮,长江实业已经买够了,但接下来长江实业肯定还是要继续购买储备地皮。

  不过,今年已经支出1200万港币购买地皮,即215万美金;但林志超也想早点完成环球航运今年的目标,购买剩下的5万吨货船,毕竟可以签长约。

  所以,他停止搜索地皮和物业,打算先筹钱购买船只,最好是在八九月份买到手。

第158章 【区别对待】

  环球航运,无线电通讯室。

  林志超和十几名核心高层、技术工程师,正在和航行在世界各地的船长,召开每天的技术会议。

  在环球航运的总部,设有电报用户直通电路,各地的船只可以通过这个电路,把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报告,如意外造成时间延误、水手发生不幸事故、机器出现故障、码头泊位不足以及其它天灾人祸,在香港的环球公司总部都可以第一时间获知这些情况。

  每一天会议时间长短不一,但每个船只要通报过去二十四小时遇到的问题,以及航行海域天气。环球航运已经拥有31艘船,与此同时还拥有欧洲、东南亚、日本、美洲的办事处,实现了全球信息即时通战略。当然,偶尔也有几艘船接收不到信号,但可能隔一两天就回到频道内。

  而林志超曾经想的是26个英文字母都用一遍,目前已经实现;所以‘金’字头用完了,目前改用的是‘东’字头,例如‘东安号’、‘东山号’。

  船长们依次汇报情况,管理层和技术工程师则纷纷做记录,分析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的办法。

  看着‘技术会议’已经进入正轨,林志超也是非常欣慰,正所谓‘力不到不求财’,他告诫自己从来不会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若要成功,要发财,就得不辞劳苦,亲力亲为。

  当然,林志超的第一桶金确实是天上掉馅饼,但他如果不努力,撑死也就是中等富翁的程度,连前世的李家成、包宇刚都超不过,又何来跻身世界隐藏首富家族呢。

  技术会议结束后,林志超回到办公室。

  本月(7月)租金已经到账,贷款和分期也已经拨出。

  目前,环球航运的债务仅剩下三笔:

  第一笔是汇丰银行去年八月份的贷款,目前仅剩下两期(月),总计56万美金(含利息);

  第二笔是汇丰银行今年三月份的贷款,目前仅剩下八期(月),总计224万美金(含利息);

  第三笔是欧洲船务公司的分期付款,目前还剩下八期(月),总计132万美金(含利息)。

  总计债务412万美金。

  不过环球航运不仅支援长江实业220万美金(今年购买物业都是这笔支出),账上的现金流还有185万美金。

  实际上,若不是支出资金去购买,环球航运已经属于‘负债极低’,区区几万美金。

  不管怎么说,该考虑购买货轮了,完成今年的目标——增加15万吨的载重量。目前还差5万吨,大概也就是六七艘船的样子,代价需要350万美金左右。

  还差170万美金,也就是950万港币左右,当然可以分期付款。不过为了稳妥一点,还是向汇丰银行贷款200万美金比较好。

  以环球航运目前的实力,汇丰银行是不会吝啬这200万美金的贷款。只有一种情况,汇丰银行可能‘胆怯’,那就是航运陷入低潮,但显然哪怕是1954~1955年,行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最多只能说是普通。

  ........

  林志超来到汇丰银行总部大厦,畅通无阻的朝着桑达士办公室走去,这里的职员很多都认识林志超,因为林志超是第一个从汇丰银行贷款去买船的人。所有人都非常好奇,林志超有何种办法,让汇丰银行高层答应的。

  当然,汇丰银行高层也不是话匣子,逢人就说林志超能贷款成功,是因为——签长约、信用状、实力雄厚,即风险大大的降低。

  林志超熟门熟路的来到进口部的办公室,发现奇怪的一幕:只见桑达士把两只脚放在写字台上,那神态,仿佛是一个富得流油的阔佬对着一个行乞者。

  当然这个行乞者不是林志超,而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华人。

  “桑达士经理,有客人呢!”林志超招呼道。

  桑达士见林志超突然造访,便将双脚收回,对林志超说道:“林生,你先喝口茶,我马上就好!”说完,示意助理招待一下。

  林志超点点头,然后被助理带到沙发区,并泡茶。

  包宇刚吃惊的看着这一幕,自己来就被这个桑达士下马威,这位林生来却被桑达士笑脸相迎。他知道,这个林生一定是粤东人。

  他之所以‘冒昧’的直接找上门,是因为汇丰银行现在只和买办进行业务,而这些买办又几乎是粤东人。在开始跟广东人接触的时候,包宇刚感到比他去汉口读书初期还要困难一百倍,他完全听不懂他们讲什么,而他们也不明白他的意思,不管他讲宁波话还是英语。包玉刚决定避开这些在汇丰银行进行业务的广东人,另找办法,也就是直接找上门,误打误撞进入桑达士的办公室。

  “桑达士先生,我曾经也是一位银行家......现在我们经营着一家贸易公司,原本受理业务的美国经理回国,关闭了那所分行,所以我希望汇丰银行受理我们公司的业务。”包宇刚不卑不亢的说道。

  桑达士似乎并没有第一时间看上包宇刚,讥笑道:“你们银行的贸易业务,是港英政府严令禁止的业务吧?”

  包宇刚顿时有些窘迫,但很快恢复正常,他不能退缩,作为银行家,深知有银行的帮助,更容易站稳脚步。

  “我们不直接对内地贸易,我交易的对象是奥门的公司,所以我们并不违反港府的法律,属于很正规的业务。”包宇刚不卑不亢的说道。

  这话确实也有道理,香港贸易至奥门的货物,确实不违法。

  甚至,船和货物只要在香港海域,都是属于合法的。只有走出公海,港府的部门才有权利查处从香港出发的货船,但船一旦到了公海,便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桑达士虽然傲慢,但却是认真在了解情况,并不像老马登那样,傲慢之中,还带着拒绝、坑人。

  “你们公司的业务有多大?”

  包宇刚已经露出一丝欣喜,随即说道:“年盈利在100万港币出头,只有四位员工!”

  桑达士点点头,他觉得四个人的公司却可以做到年盈利100万港币,显然很了不起。

  “好吧,你留下联系方式,我希望能考察你的公司。”

  “好”

  就这样,包宇刚也进入桑达士的法眼,林志超在不远处如是的想到。当然,他知道包宇刚不会马上进入航运,至少也是三年后。

  毕竟一艘7500吨的远洋货轮,差不多需要五十多万美金,而且还是二手船。包宇刚来香港才10万美金,所以不做贸易五年,肯定是凑不出来的。更何况,他也想不到做航运,目前是这样。

  包宇刚离开时,朝林志超投来目光,林志超主动点点头,送一个友好的笑容。

  包宇刚见状,立马回敬,还抱抱拳才离开。

  在他看来,若不是林志超到来,桑达士可能一直翘着二郎腿给他说话,甚至态度也不会改变一些。

  而林志超则已经不将包宇刚视为对手,道理很简单,机缘已经被他抢了;包宇刚若是做航运,只能成为中等程度,撑死五六百万吨的载重量,甚至都不一定达到。毕竟一开始,汇丰银行不可能扶持两家,那汇丰银行更不可能舍近求远去扶持包宇刚。

  林志超打击竞争对手,并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削弱对手为目的,包括李家成也是如此。

  他本人也是希望香港成为世界航运的‘大明星’,大家一起去赚外国佬的钱,只要是他赚得最多就行。

  “你来是?”桑达士来到沙发上,陪同林志超。

  俨然是两幅面孔!

  果然还得是靠实力!

  想当初,林志超找上门的时候,桑达士也想抬腿,不过当听说是长江置业和长江实业的老板后,便停下自己的傲慢行为;虽然语气上,依旧有些傲慢,但总归是态度好上不少。

  林志超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那就是贷款200万美金,再去购买六七艘船。

首节 上一节 153/6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百倍返还?龙国开局放生核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