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港岛家族的诞生

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205节

  “林生,你最近可是一鸣惊人,一举之力将香港地产市场搅得天翻地覆,不得了呢!”周锡年恭维道。

  他是港英政府的宠儿,但他也明白,如果他还需要和港府混的话,那么林志超就是港英政府需要拉拢的对象,地位不输给他。论港英政府给的荣耀,两人都是太平绅士,他多获得一个CBE勋衔,但听说林志超也将获得CBE,当然仅仅是葛亮洪那边传出的一些消息。

  客气一番后,两人坐在沙发上,先品一番茶。

  “周生,你这次来是?”

  “我最近看你们那个高层建筑搞得火热,正好牛奶公司旗下在油麻地佐敦道有个物业,占地面积2万平方尺,想邀请你合作。我的想法是,一层商铺给牛奶公司,其它进行分层分单元出售。”

  有名气就是好,还有主动上门合作的。

  林志超随即说道:“这是好事啊!不过周生可能不知道,高层建筑的地下一层,也是个隗宝,我们一般将地下一层做地铺,也设立成商铺;所以一幢高层,实际上有两层可以作为商铺。倘若你找我合作,连同地铺一起给你设计建筑好,交给你们。”

  说白了,他就是动动手而已,什么都不用出,就可以分到利润。

  其实,二三层也可以作为商铺,不过要看什么样的经济环境,以及地理位置;倘若林志超开发中环和尖沙咀商业的高层大厦,他一定要首创购物中心模式,当然这种购物中心,只能算是萌芽阶段。

  周锡年满意的说道:“我就知道找林生合伙,是个非常不错的事情。”

  林志超谦虚的说道:“您能来找我合作,那是对我的信誉肯定。如果我不为牛奶公司考虑,那么岂不是辜负这番信任。如果这幅地皮交给我们发展,二楼以上作为住宅楼,估计可以兴建200个出头的住宅单元,就由我们长江置业承包一切费用和功夫,之后将住宅分层出售,所得费用五五分如何?”

  是售价的五五分账,而不是利润的五五分账。比如一共200个住宅单元,售价600万港币,那么就是各分300万港币。长江置业的建筑费、税费等所有费用,大概是100~150万,所以是净赚利润150万港币以上。

  不仅仅如此,保利建筑、石矿公司,都要赚上一笔。可能别人一幢楼建筑费100万,林志超只需要用到80万不到,毕竟旗下产业链一条龙发展。

  周锡年非常满意的伸出手,说道:“林生爽快人!我对大概合作方案很满意,看来我是找对人了。”

  他是冲着林志超的实力和信誉来的,但是没想到林志超连让利都如此爽快。一般来说,一层商铺的价格是2~3层的住宅价格,再加上一个地铺的设计,显然简直不菲。所以长江置业就是分55%的住宅,也是没有问题的。

  就这样,两人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接下来自然需要签署正式合同。

  港府在连续三周官地拍卖会后,总算暂时停下下来,一共拍卖出28幅地皮;与此同时香港的地产,已经是火上浇油,旺盛不得了。

  尖沙咀的商业区地皮已经涨至180~200港币每平方尺,港九市区的住宅地价已经涨至100港币每平方尺左右。而中环的商业地皮,已经是高达1000港币每平方尺(核心地段,例如德辅道、皇后大道中等)。

  疯狂!

  丧心病狂!

  照这个趋势下去,风险自然是已经浮现了!

  ........

  乔伊是欧洲的日用品批发商,销售网络遍布西欧、北欧,那是欧洲最有消费力的区域。与此同时,乔伊眼见欧美大流行‘塑胶花’产品,得知‘塑胶花’是香港厂家研发出来的‘专利产品’,立马来到香港考察。

  因为,虽然欧洲的意大利也开始出现塑胶花工厂,但价格足足比香港贵了近一半,而且质量和香港差不多;甚至一些香港塑胶花工厂,还能做出比意大利更好的塑胶花。

  乔伊来到香港后,先是考察了两家塑胶花工厂,但没有下定决心。

  接着,他来到中环的长江塑胶花展示门店,入眼的各式各样的精美塑胶花;甚至,他还看到了双色塑胶花。

  展示大厅的经理高铭用英语介绍起来:“乔伊先生,你看,那是我们的专利技术证书,是我们长江塑胶厂发明了塑胶花。当然,用我们老板的话来说,专利证书只是一种荣誉,而非去为难其他同行的武器,所以我们至今没有阻止任何人发展塑胶花,相反还帮助了很多同行进入这一行。”

  乔伊顿时好感大增,他来到香港考察,并没有直接去最大的塑胶花工厂——长江塑胶厂考察,是因为他不想跟着‘先入为主’感觉走,他要多走访几家塑胶厂,最终找到一家有好感的厂家,进行长期合作。

  他说道:“你们老板一定了不起!”

  高铭是经过特殊培训的,早有固定的说词:“我们老板是这样说的——不是我有高尚的品格,而是知道塑胶花的技术,并不是很复杂,就算我不教给别人,其他人也能很快研发出来。至于专利的事情,更没有必要将精力花在那上面,还不如研发更好的技术.....因此,我们又率先研发出双色塑胶花技术,你看!”

  这个展厅,是香港中环唯一的一家塑胶花展厅,实际上香港很少有塑胶花工厂有专门的展厅,最多也就是在工厂弄一个展厅出来。

  乔伊欣赏起来,很快就对产品非常满意。

  “我在欧洲便知道,香港的塑胶花产品的品质品种,都是世界第一流;价格方面,更是最有优势的。我们公司有打算在香港大量订购塑胶花,不知道你们的工厂能否满足我们的需求?”

  高铭见状,说道:“如果您有时间,我马上带您去工厂考察,眼见为实。”

  “当然,我就是为这个而来的!”

  长江塑胶厂在销售渠道上,花费非常大的精力和投入,宁愿单子接到来不及,而将单子转给顺德籍工厂做,也要多接订单。

  越多越好!

  毕竟,来不及生产可以将订单交给同行做,还能获得一分感激,更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之后,高铭带着乔伊乘车前往荃湾的工厂考察。

  来到工厂后,恰逢陶德荣在,正好完成交接。

  而乔伊看着硕大的塑胶花工厂,顿时震撼不已,感叹道:“长江塑胶厂如此庞大,想必全球很多塑胶花都产自这家工厂吧?”

  陶德荣随即说道:“乔伊先生,不敢这样说。香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已经拥有六十多家塑胶花工厂,而且还在增长之中;我们,只是最大的一家工厂,毕竟是我们在全球率先生产和销售塑胶花。你所看到的工厂,其实也不算是我们工厂的全部,我们还有很多家庭合作伙伴.......这样一来,不仅仅解决了很多贫困家庭的收入问题,我们也可以节省精力。”

  自五十年代初期开始,香港是联合国援助的地方,长江塑胶厂如此做,很容易得到欧美商人的认可。

  果不其然,乔伊面色动容的说道:“能带我去考察一下那些家庭工厂嘛?”

  既是确定对方有没有说谎,又是和好奇家庭工厂的模样。

  “当然”

  随后,陶德荣亲自驱车带着乔伊,前往石硖尾的徒置大厦。因为那里的合作家庭比较集中,差不多已经有好几十家;与此同时,参观徒置大厦,更能引起合伙人的信任和感触。

  这一切,都是林志超的阳谋!

  ........

  翌日,乔伊继续考察香港的塑胶花工厂。

  不是他对长江塑胶厂不满意,而是他想考察这样的工厂香港有多少?在他的内心,已经是确定要和长江塑胶厂合作,但他希望有更多的惊喜。

  而陶德荣也没有任何不喜,相反依旧热情,热情当中还透露着自信的礼送乔伊。

  目前,香港塑胶花工厂能打入欧美的,只有寥寥数家;其中长江塑胶厂更是订单接到手软的程度,只能在一边谨慎扩张的同时,将部分订单交给林志超钦点的一些同行做,质量当然是关键,长江塑胶厂甚至不惜技术指导,以此保证质量。

  乔伊这一次来到筲其湾的长和塑胶厂,不是他主动找上门的,而是李家成很聪明的从港府部门和商会拿到一些欧美批发商的名册,然后他以画册的形式寄出去,乔伊正是收到画册的一员。

  李家成见到乔伊的到来,内心狂跳,他从事塑胶花已经近半年时间,产品只能打入东南亚市场,或者交给本地洋行代理一些。

  虽然就算是这样,带给他的利润也比以前高不少,但他做梦都想打入欧美市场,那才是真正能让他公司腾飞的机会。

  李家成知道自己的短板是工厂破旧、机械老旧,但他依旧将质量很好的塑胶花交给乔伊,并诚恳的说道:“乔伊先生,这是我们的产品,虽然我们的工厂和设备都比较旧,但我们非常重视塑胶人才,不惜重金网络,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会输给市面其它公司的产品。你看!”

  乔伊并没有因为工厂和设备而看不起李家成,因为他考察的其它两家工厂,也是这种情况;他明白,长江塑胶厂是因为老板很有实力的原因,而香港其它工厂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仔细观察好长和塑胶厂的样品后,再看看生产的程序,确实整体都比最开始的两家好,是个很有潜力的工厂,老板也擅长管理。

  于是,他问道:“你们能生产双色塑胶花嘛?”

  李家成一愣,随即摇摇头!

  乔伊这时候说道:“李先生,你的产品确实优于其它工厂,但不及长江塑胶厂。”

  李家成连忙说道:“我们可以给较他们便宜的批发价给您!”

  乔伊说道:“这个不是重点!哪怕是你的工厂规模满足不了我,其实我也可以先和你做生意。不过,整体考察下来,我还是会选择长江塑胶厂合作。”

  李家成又诚恳的说道:“我想知道,在产品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你为什么还会选择长江塑胶厂,是因为他们的规模大嘛?但规模大,毕竟不会全心全意的为你服务;我们规模小,一定会竭诚为你付出最大的。”

  话说得漂亮!

  乔伊说道:“确实如此!但我很欣赏长江塑胶厂的作风,他们把一些环节,交给那些贫困家庭在家处理,这样扶持了上百家贫困家庭。”

  李家成目瞪口呆,顿时哑口无言,乔伊也便告辞。

  就像是故意打击李家成一样,先是让李家成陷入惊喜,随后又狠狠的一脚踹到悬崖。

  也许乔伊没有这种想法,但他确实在这样做。

  乔伊离开后,李家成被打击得很惨,很晚才缓冲过来。

  他自言自语的说道:“我不能退缩!如今塑胶花一年可以为长和塑胶厂带来一二十万的利润,我一定可以逐渐成长起来。还有,双色塑胶花我一定要第二个研发成功!后面的环节,确实可以交给那些潮籍家庭做,还能搏得美誉。厉害,厉害,这个长江塑胶厂真厉害。”

  此时的李家成,毕竟不知道塑胶花本该是他发迹的核心事业,所以并没有太受打击。相反,一年可以赚一二十万港币,已经是以前长和塑胶厂的三四倍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前世自己第一年生产塑胶花(1957年),就赚了上百万;第二年,更是达到数百万港币的利润。

  而这一世,他就是再怎么蹦跶,年利润也不可能突破百万。

第206章 【工厂帝国】

  林志超来到长江工业园区,他喜欢直接去生产车间考察和学习,别看他事业繁多,但他对每一种产品的生产流程、工艺都绝对是专业级。

  比如说,让他突然‘自立出去’发展,他可以立马拉起生产塑胶花的团队,只需要招募几个塑胶技术人员,就算他们没有接触过塑胶花产品,也可以第一时间生产塑胶花。

  走进长江塑胶厂的车间,林志超没有惊动管理层,而是熟门熟路的自顾着参观起来。

  发现一名技术员正在用牙齿咬塑胶颗粒,林志超便问道:“阿方,这是在辨别软硬?”

  叫阿方的技术人员对于林志超的突然造访,也并没有很意外,而是说很平常的说道:“嗯,老板。做塑胶花的塑胶原料没有更好的辨别办法,只能用牙齿咬一下,硬的做枝干,软的做叶子,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确定材料问题的。”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集团没有化学人材?有没有请教更好的办法呢!”

  阿方说道:“这个不太清楚!”

  说完,生怕老板在这件事盯着不放,闷头做事。

  虽然手下如此搪塞的准备过去,但林志超却在脑海里思考这个问题。香港的塑胶产业虽然发达,跻身至‘三大产业’之一,但实际上却没有足够的化学人才,去研究材料、材质等问题。

  说白了,香港就是吃‘廉价劳动力’的来料加工产业。

  像是日本,一开始也是搞轻工业,但别人现在已经能生产出铝合金、塑胶颗粒等,甚至是拉链机械、注塑机等;这就是国家和殖民地的区别,国家可以搞一个完整的工业链,但香港显然是不行的。

  林志超一边在车间考察,一边在脑海里想着问题。

  就算是香港塑胶产业只是发展‘来料加工’,但至少也得更健康、科学的发展下去。

  陶德荣来到林志超身边汇报道:“老板,又和欧洲的一家批发商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这家批发商的销售渠道遍及西欧和北欧,预估一年可采购几百万美金的塑胶花。”

  林志超露出一丝笑容,说道:“不错!具体是怎么签约的,这家公司情况如何?”

  陶德荣立马据实汇报,特别是讲道:“当我把他带到徒置大厦考察我们的家庭合作伙伴家时,乔伊是忍不住连连称赞,他对徒置大厦的历史也是非常感兴趣。”

  林志超顿时佩服自己的高瞻远瞩,很多细节上的工作,他提醒得很到位。如今,长江塑胶厂凭借欧美的大量销售渠道、规模庞大的生产能力,一举成为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塑胶花厂家,而且占比很大。

  这个级别,远不是‘前世’李家成所能比拟的,毕竟前世虽然是他引进的塑胶花,但他却受限于资金实力,工厂来不及扩大生产,蛋糕很快被分掉很多,所以他第一年才赚一百多万,次年才有几百万的利润。这一世,李家成的工厂,怕是一辈子都突破不了‘百万年利润’,实力大减。

  如今,长江塑胶厂的第一年利润,应该有800万港币以上;而且这一世,塑胶花并没有意大利太多的事情。

  “对了,我觉得长江塑胶厂需要一个懂化学的顾问,你登报招聘一下。可以是外包性质的合作顾问,也可以加盟我们公司,总之要解决塑胶产业的专业性问题——比如:如何科学的辨别塑胶颗粒材质、提供技术性数据和市场情报......必须是华人,且拥有专业的大学水平。”

  陶德荣点点头,说道:“嗯,我明白老板的意思了。”

  长江塑胶厂的技术人员,仅仅是生产方面的专业人员,并不是化学专业的高材生。哪怕是在注塑机领域,大家也不是特别专业。

  与此同时,陶德荣也明白,老板也是希望整个香港塑胶产业,能健康的发展。毕竟,香港塑胶产业有望成为‘三大产业’之一,因为塑胶的应用实在太广了。

首节 上一节 205/6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百倍返还?龙国开局放生核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