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华娱从仙剑开始

华娱从仙剑开始 第11节

  唱片约只管出唱片,并不干涉其他事情,现在全方位发展的明星一般都有好几个东家,也可能会在不同的经纪公司和唱片公司都有约。

  总而言之,唱片公司主要负责歌手唱片制作发行,赚点唱片钱,经纪公司则负责歌手工作的联系和谈判,主要是赚歌手演出的提成。

第14章 如何赚取第一桶金!

  曹军疑惑地问道:“你们为什么不做经纪约?这样公司能赚到钱吗?”

  高小嵩说:“能啊,可我们现在想做一家纯粹的唱片公司,只负责制作唱片,暂时不打算设立经纪部门。”

  曹军不太理解,好奇地问道:“朴树是不是你们公司的签约歌手?”

  高小嵩回道:“是啊,朴树不仅是我们公司的签约歌手,还是我们公司的第一位签约艺人,已经跟我们签了快10年了。”

  曹军接着又问:“那他没跟你们签经纪约吗?”

  高小嵩无奈地笑道:“唉,签是签了,问题是他现在压根不出来演出,签了跟没签一样。”

  听到高小嵩的回答,曹军也乐了,像朴树这么佛系的人,还真是少见。

  毕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心中的信仰,都是金钱至上,有钱几乎可以拥有一切。

  可总有一小部分人,他们对金钱的需求很小,更沉浸于自己的热爱之中。

  高小嵩点了根烟,继续说:“所以我们现在,暂时也不打算跟艺人签什么经纪约了,就老老实实做唱片吧,能卖多少是多少。”

  “小曹,你好好看下合同,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你要是觉得合同没什么问题的话,就签了吧,我保证,我会帮你做出一张轰动华语乐坛的唱片。”

  “好,那我再看看。”说着,曹军开始认真浏览合同上的内容。

  和无欲无求的朴树不一样,曹军最关心的,不是这张唱片做的有多牛逼,而是他想知道,卖出一张唱片,他能拿到多少比例的报税,最终能拿到多少钱。

  钱,才是现在的曹军最关心的一件事,其他统统都是扯淡。

  一般而言,一张唱片的收入里,歌手本人可以分到20%- 40%的版税,词曲作者和制作人等主创人员平分5%,其余归唱片公司。

  这个是实体唱片时代,米国的业界规则,部分继承到了香江和宝岛乐坛。

  因此,在实体唱片最为辉煌的九十年代华语歌坛,写出一首大火的歌,还是非常挣钱的。

  例如张惠妹的前两张专辑《姐妹》和《Bad Boy》,分别在宝岛实现了110万张和130万张的销量,而全亚洲的销量分别达到400万和600万。

  歌手当然很挣钱,但歌曲的创作者也会分到不少收入。

  比如,《听海》的作曲和制作人涂惠元就曾经表示,单凭《听海》一首歌,就给他带来了超过千万元的版税,而且多年过去,还会有版税,源源不断地支付过来。

  但这个前提是,整个产业建立起了良好的正版销售习惯、完善的版税支付和分配体系。

  然而,我们内地乐坛长期以来,都没有建立良好的版权分配制度——当然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在整个实体唱片时代,盗版就非常泛滥。

  而且,各个销售渠道、出版和发行单位也会隐瞒真实销量,这就会导致有些歌曲在市场上很火爆,但唱片公司的真实销量怎么样,或者说,告知歌手、需要给歌手分配版税的销量非常少。

  很多全民传唱的歌,歌手并不能拿到多少版税,词曲作者分到的就更少了。

  华国内地乐坛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版税分配制度,相应的变通结果是:歌手通过商业走穴来弥补版税的缺失,而歌曲作者们干脆就放弃了版税收入(反正也分不到多少钱),直接都折合成了制作费了。

  所以,在太合麦田的这份唱片合约中,曹军看到自己的唱片分成只有8%,感觉很是纳闷,问道:“高老师,我的唱片分成怎么这么少吗?只有8%?”

  高小嵩哭笑不得地说:“有8%你还嫌少,8%真不少了,这已经是一线歌手的分成了,我们公司的分成,也才10%不到。”

  曹军不解地问道:“那剩下80%呢?给谁了?”

  高小嵩直言不讳地道:“发行商、唱片店、出版社等等等等……”

  曹军无语了,那还出个屁的唱片,那还不如直接开一家饭店呢,至少还能对半赚。

  当然了,吐槽归吐槽,曹军也没真想去干饭店,唱片他是肯定要出的。

  高小嵩看曹军有点不太情愿,接着劝说道:“小曹,你也别嫌少了,你是不是不知道人家东瀛歌手的唱片版税,那才是真的少。”

  “他们东瀛歌手的版税,连1%都不到,你至少还有8%,再加上作曲的1%,作词的1%,加一块也有10%了,我们对你已经够意思了。”

  原来,在东瀛,一张唱片的收入,大致这样分成:54.6%给唱片公司,30%给唱片店,制作人9%,作曲1.7%,作词1.7%,出版社1.7%,RB音乐著作权协会0.4%,演唱者0.9%。

  不过,在前世时,曹军曾经听说过,手机彩铃特别赚钱,很多网络歌手,都靠手机彩铃大赚了一笔。

  想到此处,曹军便好奇地问道:“高老师,除了卖唱片之外,公司就没有其他什么业务能赚钱的吗?”

  高小嵩认真想了想,沉吟道:“有是有,只是,这项业务还没开展起来,最终能不能赚钱,暂时还是未知数。”

  曹军接着又问:“能不能跟我透露一下,是什么业务?”

  高小嵩坦然道:“这件事我也不太清楚,我只知道,是跟华国移动合作的,具体怎么赚钱,能不能赚钱,我就不跟你画饼了,还是等老宋回来再说吧。”

  曹军琢磨了一下,高小嵩说的这个业务,十有八九就是手机彩铃,便点了点头:“行,那我等他回来。”

  高小嵩看到曹军迟迟不肯签约,有些着急了,他不可想错过这样的好苗子,搞不好又是下一个朴树。

  见曹军无动于衷,高小嵩忍不住问道:“那……这个唱片合同,你签不签啊?你要是签了,咱们明天一早,就可以开始录制唱片。”

  其实从一开始,曹军就没指望,能靠卖唱片赚到多少钱。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只要一张唱片火了,用不了几天,盗版就会在市面上泛滥。

  再加上,互联网提供免费下载和听歌,根本没多少人会愿意花钱买唱片,都开始习惯了听免费音乐。

  所以,曹军认为,真要想靠音乐赚大钱,还是要靠演出和手机彩铃,这两块才是大头,很可能让他赚到第一桶金。

  另外,这只是一张唱片的合约,也不是什么卖身契,曹军觉得可以接受,签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董小姐》和《斑马斑马》这两首歌,并不是曹军的秘密武器,只是他给高小嵩表演的开胃菜。

  曹军不算聪明,却也不傻,他不可能跟高小嵩一见面,就掏心掏肺,在他面前,拿出自己压箱底的必火歌曲,他的想法,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没有太多犹豫,曹军很干脆地说:“签,马上签,有高老师替我保驾护航,哪有不签的道理,不瞒您说,我就是冲着高老师您来的。”

  高小嵩平时习惯了给别人拍马屁,很少被人这么捧着,顿时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笑道:“哈哈,你这话我爱听!听着特舒坦!”

  看到曹军拿起笔,高小嵩笑呵呵地说:“赶快签了吧,我已经替你想好了,你就唱民谣歌曲得了,我帮你出一张纯民谣的唱片,肯定能火!”

  曹军签好合同后,高小嵩面带笑意,郑重其事地说:“好啦小曹,以后你就是我们麦田音乐自己人了,晚上我跟老宋请你到三里屯耍耍。”

  见高小嵩笑得像个三百斤的孩子,曹军也笑着点了点头:“行,晚上听高老师您安排!”

  ps.感谢书友loutouli的打赏支持,非常感谢,也感谢每一位投票留言的小伙伴,感谢大家。

第15章 刀郎和曹军,卧龙凤雏!

  当天下午。

  宋柯带着打麻将赢回来的钱,给公司的几位员工们补发了两个月工资。

  看到宋柯回来,高小嵩一刻也闲不下来,马上拉着曹军,给宋柯介绍:“老宋,你总算回来了,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刚给我们公司签的音乐奇才——曹军。”

  宋柯见高小嵩对这位年轻歌手这么上心,也认真打量了曹军一眼,然后主动伸手,跟曹军打招呼,说:“你好,我是宋柯。”

  曹军也伸出手,跟宋柯握了握,礼貌地回了一句:“宋总你好,久仰久仰。”

  寒暄客套几句过后,高小嵩迫不及待地让曹军,当面给宋柯唱了《董小姐》、《斑马斑马》这两首歌。

  听完《董小姐》、《斑马斑马》这两首歌,宋柯也很受触动,感慨道:“你这音乐很特别,风格很新颖,唱的也不错,难怪小嵩说他捡到宝了,果然是个人才……”

  曹军笑着回道:“宋总过奖了,我还是个新人,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跟您和高老师学习的。”

  宋柯笑着摆了摆手:“你都能自己写歌了,还这么谦虚干嘛,我们顶多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和激动、兴奋的高小嵩相比,宋柯对曹军的反应要淡定许多,但也毫不掩饰他对曹军的欣赏。

  无论是曹军的长相、气质,还是他的音乐创作,宋柯都非常满意。

  而且,宋柯心里面觉得,曹军的音乐特别新颖,说不定现在的年轻人会很喜欢,搞不好会是一匹黑马。

  想到此处,宋柯语重心长地说:“小曹,既然你已经签了我们公司,就好好跟着你高老师做唱片。”

  “我呢,这几天有事,要跑一趟兴疆,具体什么时候回来,也说不准,你等我回来,到时候还有好事找你。”

  听了宋柯的话后,曹军心里隐隐约约已经猜到,宋柯说的好事,应该就是手机彩铃,便笑着点了点头:“好的宋总,您忙您的,我等您凯旋归来。”

  不过,高小嵩一听宋柯说要去新江,立刻就不淡定了,他很清楚,宋柯要去兴疆找谁。

  高小嵩嗤之以鼻地道:“老宋,不是我说你,你好歹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受过西方音乐的熏陶,你怎么就这么看好刀郎呢?”

  “一直以来,我们试图以精良的制作引导大众,做有新意的音乐,如果刀郎成功了,就是我们引导的失败,是华语流行音乐的倒退。”

  很显然,高小嵩并不认可刀郎的音乐,他说,听到网上有人评论刀郎的音乐很动人,他觉得很可笑。

  “如果把词曲比作写文章的话,我的文笔就比刀郎好得多。”

  宋柯的想法,显然和高小嵩不一样,不过,他也没因为高小嵩对刀郎的评价,就跟对方吵的翻天覆地。

  在宋柯看来,朋友之间,或者工作伙伴之间,本来就是求同存异的,有分歧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存在观点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沉吟片刻后,宋柯淡淡地说:“小嵩,这个问题,我就不跟你争辩了。”

  “我作为一个普通听众的身份,我觉得刀郎他,第一嗓子就能抓住人,我一听他唱歌,就觉得他有机会大火,说实话,我很久没听过这样的歌声和唱腔了,相当接地气。”

  “至于你说的什么刀郎导致流行音乐的倒退,对不起,那跟我没关系,我管不了这么宽!”

  “我只是个音乐商人,我不是做音乐的,我不懂,也不想懂,我只想投资我认为有投资价值的音乐,仅此而已。”

  高小嵩还想争辩,宋柯却不给他机会,收拾好行李,就跟高小嵩和曹军辞别,准备出发去兴疆了。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宋柯就跟刀郎见过一面,俩人还在京城喝了一次酒,混了个脸熟。

  由于一些外在因素,俩人当时喝的不够尽兴,刀郎就邀请宋柯,有时间去兴疆坐客。

  宋柯和刀郎属于惺惺相惜,互相都很尊重对方。

  尤其是宋柯对刀郎,除了欣赏他的音乐,也很看好刀郎的商业价值。

  就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刀郎的专辑《西域情歌》,率先打响了名号。

  这张融合了摇滚元素的新江民歌,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时,乌鲁穆齐及南北疆一些经销商,疯狂买入这张专辑,进行二次销售。

  还有一些外地游客到兴疆,也会买上十盘二十盘,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到后面,这张专辑从售价十六元,被炒到四五十元。

  两个月后,刀郎带着《西域情歌》在兴疆连开6场演唱会,场场爆满。

  最终,《西域情歌》以11万张的销量,创兴疆CD碟片发行之最。

  也就是这个时间点,华国移动找到宋柯,要买他的版权做mp3彩铃。

首节 上一节 11/3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表白99次,校花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