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第191节

  “那我就说了。”

  沉默了片刻,边文栋还是不好意思直接开口,开始诉苦:

  “文轩,我也不怕你笑话,插队的这几个月,我是真的怕了,在那个穷困的小山村,我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你应该知道插队的日子肯定很苦,但没有亲身经历,你肯定想象不出来到底有多么苦。”

  边文栋的眼睛直视着前方,看上去有点空,“每天天一亮就得起床,从早一直干到晚。

  要爬山涉水、挑粪、挑灰、耙田、犁田,天旱的时候还要挑水浇地,每天都会累个半死。

  刚到小山村的那两个月,每天繁重的体力劳动,足以榨干我身体中所有的热量,回到茅草屋,我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要是能吃饱饭,或许我还能坚持下去。

  但每天的那一点粮食,甚至不足以让我吃个半饱,只能混合着野菜充饥。

  每天又累又饿,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

  就算日子已经如此艰苦,我还得庆幸自己没有被分到最穷困的村子。

  你知道那里最穷困的小山村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吗?”

  “不清楚,难道比你下乡的那个村子还要穷困?”岳文轩只能顺着他的意思问道。

  “我下乡的那个小山村虽然已经比较贫困,但在十里八寨当中并不是最贫困的。

  最贫困的那个小山村被戏称为‘邮票村’,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岳文轩摇摇头,“不清楚,应该是形容很贫困吧?”

  “你理解的很对,确实是用来生动的形容这个小山村到底有多么贫困。

  这个小山村的壮劳力,累死累活干一天,平均每天能挣到八分钱,也就是一张邮票钱,所以被戏称为‘邮票村’。”

  尽管岳文轩已经有过一世的经历,对于这个年代并不陌生,但听完邮票村的来历,还是很受触动。

  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公分竟然只值八分钱,可见这个村子的生活艰难到了什么地步。

  边文栋又讲了很多他插队期间的各种艰苦经历,岳文轩的态度有所转变,听得很认真。

  讲完这些,他很动情的说道:“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庸俗的人、普通的人,从来没有过什么远大理想。

  能过上平平常常的日子,能有一间房子住,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原本我以为这样的愿望并不难实现,等我参加工作之后,多熬上几年,自然而然也就如愿了。

  谁能想到竟然让我遇上了强制下乡政策,别说一份稳定的工作了,就连留在城里都成了奢望。

  以前从来都没觉得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有多么了不起,现在我成了农民才知道想要成为工人有多难。

  一个农民想要改变命运成为工人,简直比登天还难!”

  这绝对是边文栋的由衷之言,插队这几个月的艰辛让他清楚的知道:他能够出生在城市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

  “以前我没什么远大理想,也没有什么执念,但我现在有了。

  我现在的执念就是一定要回城,一定要成为工人,我再也不想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边文栋的眼神是如此的坚定,就像是一个迷惘的人有了信仰。

  对于边文栋的经历,岳文轩还是挺同情的,说话也比较有耐心,“你插队的那个小山村,日子确实太艰难,能回城当然还是要想办法回城。

  但知青下乡政策刚刚开始,你现在就想回城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我觉得有这个想法挺好,有了想法也就能早做准备。

  办什么事情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现在仍然还是知青下乡的高峰期,知青们的激情还没有消退,国家也还没有出台相应的返城政策,你现在就想回城,没有政策的支持,难度还是太大了一点。

  如果再坚持一段时间,相信会有相应的返城政策出台,到了那个时候,想办法操作回城的事情,我觉得会更容易一些。”

  “你分析的很有道理,但插队的日子太艰难,我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如果还要在那个小山村待上一两年,我觉得我不一定能够活到那个时候。

  况且等到相关政策出台,那个时候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想着回城,竞争也就更大了。

  而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从来不是优秀的那一个,不一定能竞争的过别人。”

  岳文轩说得那些只是宽慰他的话,没想到边文栋竟然挺有自知之明。

  “现在回城的难度应该很大吧,我甚至都不知道有哪些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岳文轩继续装糊涂。

  “想要回城,办法还是有的,比如参军、病退、招工转调,能办成任何一项都能脱离那个小山村。”

  终于说到了重点,边文栋开始打起精神来。

  岳文轩在上一世就经历过这个年代,对于知青回城有过详细的研究,当然清楚这些。

  现在还是知青下乡的高峰期,后世的那些回城政策还没有出台,确实就只有这么几个办法。

  如果边文栋能够多坚持两年,等到相关政策出台之后,回城的办法会更多一些。

  除了参军、病退和招工转调之外,新的回城政策还有:困退、顶班、上学以及转插。

  参军这种方式很好理解,就是下乡之后获得入伍的机会。

  但这种机会很难得,当地有了入伍名额,肯定会照顾本地人,很少会把这个名额给知青。

  当然了,事在人为,也不是没有操作的空间,就看怎么操作了。

  农村青年参军的意义不大,除非能够提干,否则几年之后还是要复员回农村。

  如果这个机会给了知青,知青复员之后,就会重新回城,而不是重新回到插队的农村。

  有了参军的履历,回城之后就算不能马上分配工作,同其他知青比起来,也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说,不管工作好坏,分配一个工作还是不难的。

  如果哪个知青愿意多付出一点代价来操作这件事,操作的难度肯定比直接招工回城的难度要小。

  通过招工的途径回城,一直都是知青回城的正途,也是最难操作的一种方式。

  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很难通过这种方式回城,这种回城的途径一般是特权人士的专属。

  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知青,通过病退这种方式回城,花费的代价最小,操作不当也可能代价最大。

  病退就是因重大疾病回城,有没有重大疾病,自己说了不算,关键是能不能拿到医生开具的证明。

  只要某个有资质的医生愿意给出具这个证明,那么知青拿到证明之后,就能办理病退回城了。

  这样一来,就有了三种操作方式。

  一种就是确实有重大疾病,符合因病回城政策。

  第二种是本没有病,但装病成功,从医生那里骗到了证明。

  第三种也是没有病,且无需装病,某个有资质的医生愿意给开具证明,自然也是可以的。

  困退、顶班、上学以及转插,暂时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边文栋要想回城,能够考虑的方式,也就只有参军、病退以及招工。

  这三种方式当中,招工回城的难度最大,参军要等时机,病退回城最容易操作。

  想到边文栋就是以回城治疗心脏病为由,请到的病假,他的想法不问可知。

  边文栋把三种回城的方式详细解释一遍之后,继续说道:

  “我插队的那个小山村,参军的名额本来就少,而且又是我去之前刚刚结束,下一次报名参军的机会,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所以,这条路不是很适合我。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最容易操作的就是病退回城。

  本来我打算在当地开出病退证明,但没成功。

  没办法,我只能以心脏病严重且当地无法诊治为由,返回魔都诊治,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具病退证明。”

  说到这里,边文栋露出懊恼之色:“可惜我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原本我以为怎么我也是魔都出生成长,在当地的人脉还是有一些的,开具一张假证明应该不难,没想到这么多天过去,我始终没把这件事办成。”

第207章 含泪离开

  有了这些铺垫之后,边文栋趁机说出自己的来意:

  “文轩,你应该知道:这几天街道办的人一直上门做工作,督促我尽快离开,为了施加压力,甚至不惜给咱们石库门断水断电。

  我托了很多人,始终还是没能把医院的证明开出来。

  现在我已经走投无路,而我认识的有本事的人只有你一个,所以只能把这个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了。

  你能帮忙把这个证明给我开出来吗?

  我现在手里的钱不多,暂时只能拿出一百块来。

  如果开证明的事情有希望,我爸妈也愿意拿出一百块来帮我一把。

  暂时就只有这么多钱,如果这件事情能办成,但需要更多的钱,那我可以另外去想办法。

  文轩,现在能帮我的就只有你了!”

  听到这里,岳文轩已经明白:边文栋从医院里开不出假证明来,这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上了。

  可他并不想帮这个忙。

  他确实有点怜悯边文栋如今的遭遇,但心生怜悯不等于想要倾力相助。

  比边文栋的遭遇更值得怜悯的人,不用放眼更大的范围,在他的身边就有很多,想要倾力相助,他会选择帮助那些更值得帮助的人。

  像边文栋这种极其自私的人,不会因为曾经陷入过困境的经历,在生活好转之后,就会有所改变。

  不管是边文栋的人品、性格,还是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都不值得他为之去做这种违反原则的事情。

  他们两个是多年的邻居,在边文栋陷入困境的时候,他确实会帮上一把,但不可能是倾力相助,仅限于一些粮票和一点钱财。

  什么都讲究一个度,帮助别人更是如此。

  有人求上门来,选择倾力相助还是略尽绵薄之力,或者视若无睹,甚至是落井下石,要看双方的关系深浅。

  两人明明没有多亲密的关系,边文栋却提出这种远远超出界限的恳求,岳文轩当然要严词拒绝。

  “文栋哥,你也太高看我了。

  咱们两家的关系这么亲近,要是有能力帮这个忙,我肯定竭尽全力的去帮,可惜我没有这个能力。

  我长这么大,就连医院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医院里的医生更是一个都不认识。

  没有一点关系,你让我怎么帮这个忙?”

首节 上一节 191/5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误把女总裁拉进家人群,我人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