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第319节

  我看你穿的这么整齐,家里的条件肯定不差,有能力的话还得让孩子继续读书,读了书将来才有前途。”

  “确实挺合适的,那我明天去学校打听打听,也不知道现在去插班,学校还愿意收吗?”

  “这我老太婆就不清楚了,只能你自己去学校问一问了。”

  在陈家打听清楚一小的事,也算是收获不小。

  陈老太太同样给了回礼,岳文轩出门的时候,端了满满一碗红枣回家。

  这条巷子往东就只剩下一户人家,开杂货铺的这家是岳文轩拜访的最后一家。

  岳文轩进门的时候,这一家人刚刚关了铺子回家。

  这一家的主人姓阳,年龄不大,看上去还不到三十。

  毕竟是做生意的人,得知岳文轩的来意,阳大哥表现的最为热情。

  尽管岳文轩一再的推辞,还是给泡了一壶茶。

  “我家的杂货铺就在巷子口左拐的大街上,卖的都是一些油盐酱醋等日常用品。

  你们家刚搬过来,恐怕欠缺的东西比较多,要是有需要的尽管去找我。

  我也不说给你免费的漂亮话,但咱们毕竟是邻居,优惠肯定有,指定比你去其他地方买要便宜。”

  从岳文轩的穿戴上来看,就知道他们一家是潜在的大客户,阳哥当然要把岳文轩拉拢住了。

第320章 找工作

  岳文轩一家人刚搬过来,肯定还要置办一些日常用的东西,去哪儿买都是买,既然阳哥说了要给优惠,岳文轩当然要给这个面子。

  “行啊,我们一家人刚搬过来,需要添置的东西不少,既然阳哥开着杂货店,那肯定去你那里买。”

  阳哥阳嫂刚刚打烊回家,阳嫂看上去挺忙碌的,岳文轩也就没有多坐,说了会儿话就告辞了。

  今天是岳文轩一家乔迁新居的大喜日子,中午有罗家父子在,只是简单做了一顿饭,晚上没有外人打扰,当然要做的丰盛一点,以做庆祝。

  岳文轩有逮鱼的秘方,所以家里边明面上最多的就是各种冻鱼,这顿晚饭当然少不了一条炖鱼。

  家里的储备除了冻鱼之外还有几只野兔。

  这几只野兔自从岳文轩带回家之后,大嫂一直舍不得吃,今天也宰杀了一只,做了一锅红烧兔肉。

  除了这两个主菜,大嫂还拌了一盆儿腌白菜心。

  有这两荤一素,再加上刚出锅的二合面馒头,一家人吃的满嘴流油,满足的不得了。

  屋子里点着煤炉子,一家人围在炉子旁边吃饭,身上都是热呼呼的,这样的条件比在三家村时强出太多。

  吃饱喝足,岳家石摸着肚子感慨道:“果然还是城里好,怪不得那么多人都想进城生活。

  咱们家现在吃的好、穿的暖,简直就是神仙般的生活。

  现在回想起逃荒时的情景,一下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就跟做梦一样。”

  岳家民也深有同感的说道:“谁说不是呢,四叔昏迷之前,我都觉得没什么希望了,说不定哪天就得饿死,真是做梦都想不到还会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

  “既然知道现在的生活好,那就得珍惜。

  我已经在隔壁的陈奶奶那里打听过了,县城一小的教学质量不错,学费也不算高。

  明天我就带着家民和家英去学校咨询一下,也不知道现在插班的话,学校还收不收。

  要是可以插班,我准备让他们两个现在就去入学。

  咱们要在县城里待上将近一年时间,不能就这么浪费了,读书的事还得抓紧。”这是岳文轩特别重视的一件事。

  老太太和大嫂对这件事都很赞成,三位家长一致同意的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岳家也算是诗书传家,对于子孙后代的读书问题向来很重视,但这个重视也仅仅包括家里的男孩子,并不包括女孩。

  这也是现如今大部分家庭的普遍现状,不是特别有钱的大户人家,也只会让家里的男孩去读书,女孩读书的并不多。

  一方面是学费和书本费太过高昂,所有孩子都读书的话,大部分家庭都负担不起,只能有选择的让部分孩子去读书。

  在这个年代,当然是能够传宗接代的男孩更受重视。一个家庭当中,如果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读书的机会,被放弃的必定是女孩。

  女孩很少读书也有客观原因。

  这个时代的学校,基本上都是男女分开,大城市里会有很多女校可以让女孩子就读,但很多小城市就没这个条件了。

  就像现在这个小县城,连一所女校都没有,家里有条件让女孩子读书的,也只能另想办法。

  岳文轩的大侄女岳芳清,今年已经十五岁,因为没有机会读书,现在还是一个文盲。

  小侄女岳芳香,今年只有八岁,更是还没有读书启蒙。

  岳文轩不想让自己的两个侄女都当睁眼瞎,他有这个条件,当然要让她们接受教育。

  虽然他已经做好了这个决定,但还是要和大嫂和奶奶商议一下。

  “奶,现在这个时代不是以前的封建社会了,凡是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家里的女孩子同样都要读书。

  芳清都已经十五岁了,再不读书就晚了。芳香今年八岁,也到了该启蒙的时候了。

  县城里没有女校,而且现在世道太乱,我也不放心她们两个女孩子去学校。

  所以我准备请个女先生来家里教,学上一年,一般的字,她们两个差不多就都能认识了。”

  “会不会花销太高了?咱们这么一大家子人吃马嚼的,还要供几个孩子读书,这些担子都压在你的身上,会不会太重?”

  老太太倒是不反对两个丫头读书,但前提是家里能负担得起。

  以前家里的条件好都负担不起女孩读书,现在就靠孙子一个人挣钱,负担肯定更重。

  “四叔,大姐和小妹如果也想读书的话,我可以抽出时间来教她们。

  虽然肯定没有先生教的好,但她们两个如果想学的话,教会她们认字应该没问题。

  这样一来,也就解决了她们两个识字的问题,还能省下一大笔钱,不是两全其美吗?”

  岳家民是一个有担当的孩子,他的提议不错,但岳文轩并不打算采纳。

  如果他身上没钱,肯定会采取这个办法。但他现在不缺钱,也就没必要这么做了。

  他断然拒绝道:“不用了,你白天要上学,晚上还要写作业,抽不出多少时间来。

  请一位女先生来家里,她们两个学习的时间更长,而且请女先生花不了多少钱,咱家完全可以负担,你就不用跟着操这个心了。”

  岳文轩的态度这么坚决,老太太和大嫂也就不劝了。

  她俩都相信岳文轩是一个能分得清轻重的人,如果没有这个能力,肯定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商量完几个孩子读书的事,岳家石也说道:

  “四叔,我明天想去找份工作。

  咱家八口人总不能都靠你一个人挣钱,而且我身强体壮的,这段时间又天天都能吃饱饭,身上有的是力气,要是能找份工作,也能挣点钱补贴家用。”

  “文轩,你看看我能干点什么?现在安定下来,我也想找份工作。”大嫂紧跟着说道。

  大嫂想找工作的心情,几乎和岳家石一样迫切。

  虽说现在家里吃喝不愁,但这么重的生活负担,哪能都压在岳文轩一个人的身上,大嫂也想分担一下。

  大嫂虽然有这个想法,但不知道该做什么工作才好,只能求助于岳文轩。

  对于岳家石和大嫂的心情,岳文轩完全能理解他,思考了片刻后,他说道:

  “家石是咱们家的壮劳力,现在安定下来,是应该找份工作。

  但你也别着急,毕竟咱家现在不缺钱,有份工作当然好,如果一时间找不到,那也不用着急,慢慢来就行。

  至于大嫂的工作,那就更不着急了。

  咱们刚来,对县城里的事情两眼一摸黑,什么都不清楚,等过段时间,我对县城各方面的情况都熟悉了,肯定会好好考虑大嫂工作的事情。”

  大嫂也知道这件事急不来,现在日子艰难,就连罗家父子这样的城里人,都要为工作的事情发愁。

  岳文轩虽说是一家之主,但今年也不过十六岁,现在就要求他给找工作,纯属强人所难。

  “四叔,你把这件事放在心里,明天我出去转一转,说不定也能打听出个眉目来。”

  “行啊,明天我先解决家民和家英上学的问题,等把这件事情办妥,我就找人打听工作的事情。”岳文轩很爽快的答应道。

  第二天吃过早饭,岳文轩先带着两个侄子去县城一小。

  岳文轩亲自出马,事情办得很顺利,交了本学期的学费和书本费之后,岳家民和岳家英都顺利入学。

  两个孩子从明天开始正式入学,岳文轩正好带着他们两个买点学习用品,顺便转一转县城。

  除了必须的学习用品,岳文轩还给两人买了不少零嘴儿,遇上卖糖葫芦的,卖瓜子糖果的,他都会给二人买上一份。

  两个人一边吃着零嘴,一边跟着岳文轩四处闲逛,心里美的不得了。

  岳文轩逛县城的目的,除了对县城的各行各业多一些了解之外,也是为了打听一下工作的事情。

  他不仅是要给岳家石和大嫂找工作,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份合适的工作。

  以后就要在县城常住了,他总不能在家里闲着,肯定也要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这样才能让家人安心。

  三世的积累,岳文轩能做的工作很多,他肯定要好好筛选一下。

  他的要求不高,首先是工作体面,然后再考虑薪水的多少。

  岳文轩一番打听之后,确实筛选出了一些适合他的工作,比如大小公司的会计,各大店铺的掌柜,药铺的坐堂医生,甚至饭店的厨师,这些工作,他都能胜任。

  就这么逛了一上午,三人路过电报局的时候,电报局门口张贴的招聘启事,吸引了岳文轩的注意力。

  电报局紧急招收发报员以及电台维修人员,开出的薪金非常丰厚,比他曾经动心的那些工作都要强出很多倍。

  在这个时期,电报的发报员是高级技术人才,其丰厚的薪水,大约和大学教员的收入相当。

  哪怕在这个小县城,发报员的薪酬也是极高的,电报局直接开出了每月五百元法币的超高待遇。

  岳文轩对这份工作很动心,可惜他并不懂发报。

  发报员的工作太专业了,岳文轩又没有学习过,他当然不懂。

  现在他是一个纯粹的外行人,当然无法去应聘这份工作。

  但看到这份招聘启事之后,岳文轩决定抽出时间来好好学一学发报员的专业知识。

  以他超强的学习能力,想要学好这门技术应该并不难。

  哪怕错过了上面的招聘时间,那也不要紧。

首节 上一节 319/5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误把女总裁拉进家人群,我人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