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7节

  又聊了会儿,和县里达成了口头协议,郭阳暂时定下了两个投资方向。

  一是节水灌溉的日光温室,天禾种业作为投资主体,建设蔬菜产业园基地。

  二是牧场荒漠化和沙漠治理,苜禾农牧作为投资主体。

  虽然有领导定下了‘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基调,但这时还没有媒体报道这里的情况。

  在社会上的影响还较小。

  同时,针对石羊河流域的国家重点项目也还是纸面上的规划。

  真要落实下来,起码还得等上个几年。

  所以,苜禾和天禾的投资能得到的政策支持较少。

  但这样一来,也有好处,地方政府能干预的事项减少。

  郭阳也曾试图说服县里,将往疆省移民的计划先暂停下来,后续可以和天禾的农业开发项目相结合,在项目周边建立移民点。

  这样一来,天禾得了劳动力,千余名群众也不用背井离乡。

  但县里拒绝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政策的执行还是有失公允。

  不仅昌宁乡移民点建设的账目没有公开,生态移民前的疆省考察工作也没有群众代表的参与。

  郭阳已经预感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生活,未掌握农业栽培技术,与当地人的纠纷、子女入学、转户口等,每一项都让人头疼。

  这注定会是场失败的生态移民。

  随之而来的就是移民返迁,有的老百姓会反复横跳,有的可能还会藏猫猫,让你摸不准他回了哪个村社。

  由此又会引发水资源重新分配、土地、税务、公摊费用、债务分摊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郭阳也和县里分析讨论了这些。

  可县里各部门组成的考察团早就去疆省实地考察过了,移民方案也制定好了,成本也已经花出去了。

  尤其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占大头。

  譬如,扶贫办负责扶贫移民,计委负责生态移民,环保局负责生态保护,水保局负责水土保持。

  退耕还林还草又需要‘退耕还林’办公室、林业局、粮食局、农业局、财政局、计委等多部门协调。

  但移民计划最终还是按原计划执行了,近千名百姓踏上了忐忑的移民之路。

  唯一不同的是,雨禾村某个社区的二十来户人留了下来,移民点变成了县内的昌宁乡,成了周边村社羡慕的存在。

  郭阳没让大哥大嫂跟着去昌宁乡,去了反而会对他们不好。

  而是暂时在县城里买了套房子住了下来。

  等后续的项目谈定,有的是让大哥栽树的地方。

第82章 青土湖

  郭阳并没有等多久,苜禾农牧派来的人便到了。

  苜禾农牧的组织架构和天禾种业有些许不同。

  设有综合部,生产部,工程部,财务部,以及新近成立的招标采购部和总工办。

  领导分别是副总向天山和总经理郭阳。

  苜禾这次总共来了三个人,带头的是综合部的经理庄正,工程部来的是陆汉斌,总工办来的是张竞。

  庄正脸稍圆,但并不胖,个子稍矮,留着短寸平头,一双眼睛更是透露着狡黠的神色。

  郭阳对其有所了解,公司里的大事小事都喜欢管,尤其喜欢抓员工偷懒,新招来的员工更要经过他一番磨人的培训,所以苜禾公司里的普通员工对他都不太感冒。

  但同时庄正又喜欢在领导表情挣表现,大事小事都往自己身上揽,一些得罪人的脏活累活也从不推脱。

  尤其是在做农民工作时,更是耐心无比,能坐在人家院子里掰扯一下午还不带停嘴的,让跟着一起去办事的员工都佩服不已。

  而工程部的陆汉斌是老向当初从辉煌带过来的三人之一,知识青年,偶尔会有点文青。

  总工办是新近成立的部门,主要负责宣传和营销策划。

  除了这三人外,其余的法务、规划设计后续都会选择外包。

  庄正三人也不会常驻民勤,等这边的分公司成立后便会回九泉。

  随后的几天里,几人和县里作了进一步的沟通。

  ……

  民勤湖区地处石羊河流域最下游,东、西、北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

  近年来地表水锐减,土壤盐碱化和沙化严重,耕地压缩,粮食均产只有180公斤。

  郭阳几人在大哥郭山的带领下,牵着骆驼来到了沙漠腹地的黄沙滩。

  隐隐可见的大风口,直冲冲的对着吹过来,狂风肆虐,头上的帽子哗哗作响,遮天蔽日的狂沙更是不断地侵蚀着村庄和农田。

  其实九泉的沙尘暴天气也不少,庄正几人早都司空见惯了,但面对这随处流动的风沙也有点心惊胆颤。

  如果说九泉的风沙是落土,那这里的又算什么?

  郭山眼眉深沉的望着沙漠深处,偶尔还能看到沙生植物苟延残喘的在沙堆里露出一小节枝条。

  “小弟,这里便是离我们村子最近的大风口了。原来村里的老人喜欢叫这里青土湖。记得小时候那边还有个村子,现在也早都荒芜了。”

  郭山手指向某个方向。

  透过风沙,郭阳能朦胧的看到房屋的形状。

  庄正全身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了双狡黠的眼睛,赞叹的说道:“老哥,这地方环境还真是恶劣,真心佩服你能坚持栽了这么多年的树。”

  陆汉斌默默地注视着沙漠,心想,这就是以后要面对的工作环境吗?

  “青土湖?这里以前是个湖泊吗?”

  张竞手中的摄影机一刻也没停歇过,透过镜头,大多时候看到的都是黄蒙蒙的一片,青土湖,看起来确实像装土的湖泊。

  郭山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也记不住了,父亲说在我很小的时候,青土湖还是有水的,大约在57年时,青土湖就完全干涸了,从那以后,两大沙漠逐渐合拢,老人们还经常调侃说两大沙漠要握手了。”

  “这…这还真是生态灾难啊。”

  几人听得目瞪口呆,两大沙漠在这里已经融为一体了。

  陆汉斌猜测道:“那一阶段正是国内人口快速增长的阶段,经济发展,农田无序开荒导致水资源的负担太重了。”

  郭山满脸沮丧,心里有无奈,也有负罪感。

  “世世代代,民勤人从未停止过与两大沙漠的风沙抗争。几十年的时间里,每年县里都会组织群众义务压沙,埋压麦草方格,栽植梭梭。”

  “但沙尘依然让人不寒而栗,沙尘暴时有发生,一旦发生特大沙尘暴,村里的庄稼更是全毁完了。”

  郭阳看着大哥惆怅的样子,说起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人口增长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几人都看向了郭阳。

  “青土湖原名潴野泽、百亭海,在古代的文书里曾记载‘碧波万顷,水天一色’,也有大禹治水到潴野泽才大功告成的传说。西汉时最大水深曾超过60m,水域面积仅次于青海湖。”

  “此后的千年时间里,上游来水减少,以及大面积移民,开荒,战争,农业开发,导致湖面逐渐萎缩。”

  郭阳顿了顿,看向了大哥郭山。

  “但最主要的还是50年代修建的红崖山水库,以及更上游的西营、南营、黄羊、杂木等水库的修建,使石羊河下游完全断流,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陆汉斌很快明白了过来,叹息道:“修建红崖山水库还真是后患无穷啊。”

  “民勤东西都是茫茫沙漠,中间又有无数沙窝,洪涝灾害无从谈起。只要疏通河渠,有多少水也不会成灾,只会是绿洲更绿,草场更旺,六畜肥壮。”

  “民勤自古就是农牧并举,当农业受灾时,广大的牧区有辽阔丰盛的草场,有骆驼牛羊的补偿。”

  “修水库完全没必要。”

  说着说着,陆汉斌意识到了什么,沉默不言。

  他喜欢研究历史,结合当时的背景,并不难推测修水库的原因。

  陆汉斌猜测,当时反对修水库的有识之士肯定不会少。

  但在“以粮为纲”、“开田辟地”的大背景下,再多的阻碍也会被踏平。

  敢消极怠工就直接枪毙,就连八九十公里外的小脚妇女也会被发动起来,肩挑背杠,手推独轮车。

  在饱含了很多不能说、不能写的内容中,水库终于修成了。

  有了水库,控制了水的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扩大耕地、旱涝无忧地高产稳产了。

  但短暂地获利后,是长久的遗患。

  河流断流,超采地下水,植被枯死,草场退化,流沙四起。

  就连民勤人精心维护上了百年的“柴湾”也枯死退化,农田直接暴露在风沙口下,连接着流沙遍野的沙海。

  陆汉斌看着近在咫尺的沙漠,无法想象千年前苏武牧羊时的场景。

  郭阳深深的看了眼陆汉斌。

  思维敏捷,学的是农业,又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也难怪能迅速的推测出修水库的弊端了。

  赞赏的点了点头,随后又转身看向大哥郭山。

  “有些东西并不是普通百姓的错,大哥不用感到愧疚。”

  郭山也早已愣在了原地,其实他并不是很关心青土湖是怎么消失的。

  但听到这里曾经是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草长牛羊的模样,他竭力的想象着,但脑海里出现的却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黄沙。

  泪水忍不住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我想像不出来。”

  郭阳抱了抱大哥肩膀。

  “没事,大哥。我们再让他变回曾经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模样!”

首节 上一节 67/1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开局夺舍陆小千,爆炒何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