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111节

  方明华和陆遥中午赶到饭店报到,晚上吃饭的时候见到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作家,他还见到一个熟人,王安依。

  “王姐”方明华笑着介绍。

  “小方啊”王安依看到他笑起来:“我就知道你会来参加会议。”

  “这位是我们省的陆遥。”

  “这位是申城的王安依。”方明华给两人相互介绍。

  “陆遥同志,你好。”王安依主动和陆遥握手:“你的那本《人生》写的太好了!”

  “不客气,我看你了你写的《流逝》,在女性题材里是独树一帜。”陆遥说道。

  “这位是宁夏《朔方》主编张先亮。”

  “你好,你好,陆遥,久闻大名啊。”张先亮热情握住陆遥的手。

  “你好,张主编.”

  这次来开会西北、华东十省一市一共二十多位作家,再加上《收获》《钟山》《江南》等著名杂志社还派来编辑参会,将近五十人,许多人都互相认识,气氛显得非常热闹。

  方明华还认识了不少作家。

  浙省的李杭育,以“葛川江系列”小说闻名文坛,是我国新时期以来重要文学流派“寻根派”的代表作家。

  苏省的周梅森,以写官场小说出名,熟悉就是那部《人民的名义》.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现在都属于年轻一辈,少了年长后的老练辛辣,却多了些朝气。

  研讨会就在申江饭店会议室举行,第二天早上,作协主席钯金亲临会场,做了讲话。

  作协主席亲临会场,这让这些作家们都非常兴奋,钯金一进会议室,掌声就响个不停。

  钯金微笑致意,等掌声停息开始了自己的讲话。

  他的发言并不长,但却很有针对性。

  “同志们,你们都是中青年作家,都比较年轻,伟人曾经说过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要写社会主义新人,要从生活出发,决不能瞎编,不能捏造,不能再来‘高、大、全’。在深厚的生活积累基础上,具有比较敏锐的眼光,就可以从生活的真实中挖掘到美和善”

  获得一片热烈的掌声。

  钯金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太好,不可能全程参加,所以讲话结束就要离开,临走前却对坐在后排的方明华招招手。

  “小方,你出来一下,有点事和你商量商量。”

  “好的,钯老。”方明华赶紧向外走去。

  身后顿时一片议论纷纷。

  “喂,钯老叫的那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是谁啊?”

  “你不知道?秦省的方明华,国内先锋派小说的代表。”

  “噢是他啊,看来和钯老关系不浅,不是听说他和燕京的王濛关系好吗?”

  “这两者矛盾吗?”

  “倒也是.不知道钯老叫他有什么事?”

  “这咱们都不清楚了。”

第141章 八十年代初国内文学领域三大

  第141章 140八十年代初国内文学领域三大论争

  其实,方明华心里知道,钯金找他有什么事,估计就是那本《悟空传》。

  果然,方明华跟着钯金到了隔壁一间休息室,《收获》杂志的副主编肖岱也跟着进来。

  简单寒暄两句之后,就直接切入正题,肖岱说道:“小方,你那本《悟空传》从香江那边反馈来的消息,很受欢迎,销量挺好,而且一部分已经流回内地,反响也不错。我和钯老商量了下,觉得可以在内地出版,所以征求你个人意见。”

  “肖主编,您打算什么时候出版?”方明华问道。

  “自然是越快越好,刚好我们要出版《收获》下半年长篇小说专刊,准备将你这篇小说收录进去,伱觉得怎么样?”

  《收获》复刊后,杂志社每年都要出版两期长篇小说专刊,登载一些国内有影响力的小说,反响都很好。

  像《蹉跎岁月》、《北国草》等,反向都很好。

  不过方明华听了却有些犹豫。

  是不是时候不太对?

  还没过83年呢。

  这本《悟空传》不仅是意识流作品,更重要的是颠覆原著,既然年初没发表,干脆就再放一放。

  看到方明华犹豫的表情,肖岱立刻问道:“怎么?你觉得不妥?”

  “钯老,肖主编,我还是建议这篇小说放一放,明年再发表吧。”方明华说出自己的意见。

  “为什么?”

  肖岱感到惊讶。

  前面是你急着发表我们想压一压,现在倒好,我们想发表了,你却不急。

  而且作为一个作家,哪个不想尽快让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我觉得,时机不太成熟,而且最近氛围不太好。”方明华说话吞吞吐吐。

  气氛不太好?

  刚才一直没说话的钯金眉头紧锁,他似乎听出一些弦外之音了。

  “那好,就先放放。”钯金立刻决定。

  事情办完,方明华就离开,留下肖岱和钯金低声议论。

  “钯老,你说小方为什么要推迟发表?”

  “他不是说最近气氛不好吗?”钯金悠悠说道。

  “氛围?那是治安问题,与文化有什么关系?”肖岱回答了句,突然想到什么,赫然变色:“你是说会涉及到文化领域?”

  “有这个苗头,但那我不敢确定,不过谨慎点好.杂志社也注意点。”

  “我明白。”

  方明华继续参加会议。

  他原本以为像这种研讨会,在座的作家们说说自己创作心得,研讨研讨写作技巧等,应该是一片和气,没想到下午的分组讨论会上就唇枪舌剑,火药味十足。

  按照会议章程,下午秦省、宁夏、甘省、申城、浙省以及一些编辑分到一组,讨论的议题是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在当今国内文学领域的作用”

  当方明华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就知道:

  坏了

  今天估计大家要吵翻天。

  这里面有个社会背景。

  八十年代初,国内文学领域有过三大论争,每次文坛都吵得不可开交。

  其中第一个就是“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论争”

  引起对西方现代派文艺论争的是1982年《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发表徐迟写的《现代化与现代派》一文。

  这篇文章的着眼点是在我国大规模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文学如何适应并创造出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文学。由于徐文直接把西方现代派与中国新时期文艺的未来发展结合在一起,自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一时间赞成者、反对者纷纷上阵,国内文坛热闹了好一阵子。

  去年方明华写的那本《太阳照常升起》,意识流小说也属于西方现代文学范畴,无疑也给这场争论添了一把火。

  对于他小说的争论其实也是这场争论的一部分,不过他本人而言,就事论事,只讨论写作技巧而不说其他,对于这种文学辩论稍不注意就会上升到政治高度,他可是躲避不及。

  今天也是如此。

  与会的作家、编辑刚开始心平气和,引经据典,到最后就面红耳赤。

  还好,没有出现国骂,毕竟这是研讨会不是菜市场。

  方明华和陆遥坐在后排听着大家争论不说话。

  老秦人不善言辞,对于陆遥尤其是这样。别看他文章写的情真意切,获奖感言写的也是洋洋洒洒,但对于这种现场争论并不擅长。

  当然如果换做贾平娃来就不一样了,他的口才不错。

  方明华决定不参和,他并不喜欢这种争辩。

  有啥好争辩的?

  你喜欢就写,不喜欢就拉到,干嘛非要说服别人?

  伤身又费力。

  他一边喝着茶,一边观察着与会者的争论,很快分成两派,一派赞成这个观点,另一派持保留或者反对态度。

  他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申城和浙省的大部分作家赞成这个观点,而西北这边不少作家持反对态度,尤其是张先亮的态度最为明确。

  申城那边一个叫王未铭的作家言辞非常激烈。

  “张主编,我认为你对西方现代派有偏见!现在国内文坛流行于西方的现代派文学思潮,决不是一群怪物们兴风作浪的产物,而是当今文坛世界必然会出现的易象,是文学史上的一场革命!”

  “对,我把它称之为革命!”王未铭加重语气,眼神环视了一下周围,越发显得凌厉。

  “现代派文学不仅来源于现实,而且反映了各种物质关系总和的精神内在,总之一句话,国内文学的将来一定属于西方现代派!”

  “啪啪啪”会议室出现热烈的掌声。

  “王姐,这位王未铭是做什么的?”方明华悄声问坐在另一边的王安依。

  王安依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温和、娴静,只是偶尔说两句话,并没有参与者争吵里。

  听了方明华的问话,王安依看了一眼那个戴着眼镜的男人,低声回答道:

  “他现在身份是申城一家国营厂的职工,喜欢写作,刚刚加入作协,写过报告文学《我们这一代》,小说《今夜我无法拒绝》,很有才气。深受卡夫卡的影响。”

  哦.

  卡夫卡这个名字对于八十年代的作家而言并不陌生,捷克人,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首节 上一节 111/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