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137节

  谁是谁的墓志铭?不满什么呢?

  出身?成份?接着在金镀的天空飘满的死者的倒影,这不断悲怆,绿于械斗,枪杀,大批人死亡?

  “哗…….”

  尚中敏此话一出,立刻在教室内外掀起了一片喧闹,外面更是群情激愤,方明华暗暗替尚中敏担心。

  这里面可是有许多都是北岛的铁粉,会不会有人闯进来将这家伙拉出去群殴?

  果然就见一个男生端着搪瓷碗,手里还拿着馒头闯进教室,指着尚中敏鼻子就是怒骂:

  “麻痹的,连北岛的这首《回答》都没读懂,你算个锤子诗人?!滚你丫的!”

  说完手一扬,一些东西向尚中敏身上飞去。

  不是鸡蛋。

  也不是馒头。

  而是一碗稀饭!

  正浇在尚中敏的头上,顿时满脸米渣。

  教室顿时有些乱,负责组织这次演讲会的文学社成员赶紧把那个肇事学生拉出去。

  方明华也走上台去关心问问尚中敏:“你没事吧?烫到没有?”

  “没事,温的。”

  尚中敏抹了一把脸上的米渣,笑着说道。

  这小子神经也真粗大,还能笑的出来?

  “那你休息还是继续?”

  “继续!”

  尚忠敏也没下去洗脸,只是找了点纸抹掉脸上的米汤,也不管头上还有沾着米渣,继续自己的演讲:

  “诗歌,我们要从逃避转向介入,从书本转向现实,从模仿转向创造,从天空转向大地,从阅读大师的作品转向阅读自己的生命--以血的浓度检验诗的纯度……..”

  “为此,我们要抛弃朦胧诗那种晦涩难懂、主题多变的写着形式,大力提倡诗词口语化,也就是口语诗!”

  平民意识、口语、淡化.尚忠敏开始大篇幅讲解他对口语诗的理解,足足四十分钟才结束,当他鞠躬坐下的时候,会场上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教室后面一个男人静静听着,他没有跟着鼓掌,但脸上却露出赞赏的微笑。

  他叫韩东,西京财院老师。那首《有关大雁塔》的作者。

  听说西大要举行一次诗歌理论讨论会,就专门赶了过来。

  刚才那个叫尚中敏的学生发言真不错,韩东心里很佩服。

  口语诗也是自己提倡和追求的,但没有人家考虑的这么深,甚至成为一种理论。

  不知道那个姓方的编辑怎么会提出针锋相对的诗歌理念?

  韩东心里隐隐有些期待。

  “下面请《延河》杂志社副主编方明华同志讲话!”

  台下发出热烈的掌声。

  方明华走到讲台上并没有直接开讲长篇大论而是笑着说:“各位老师,同学,我这里有三首诗,我读出来和大家一起共勉。”

  “第一首是一位前辈写的,我念给大家听听。

  于是,抑扬顿挫的语调很深情的念道:

  长江大桥分两层

  上面跑汽车,

  下面跑火车

  坐在前排的刘建军听完微微笑了。

  作为一个快六十岁的老人,在文坛和教育界经过了风风雨雨,他自然知道这首诗是哪位大诗人写的。

  在场的有许多年轻人不知道。

  方明丽就是其中一个。

  她听得莫名其妙,这也叫诗?

  忍不住低声问旁边的宋棠棠:“棠棠姐,你知道这是哪位前辈写的吗?”

  宋棠棠秀眉微蹙,她好像听妈妈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说过这首诗,语气中充满讥讽。

  铁骨铮铮的大文豪啊。

  “我想起来了!”宋棠棠低声回答:“明丽,你听过《天上的街市》这首吧?同一个人写的。”

  “什么?!”

  方明丽惊呆了。

  竟然出自同一个之手?!

  这.这.

  方明丽想再问什么,但是看到宋棠棠一脸专心听着哥哥讲话,也就忍住了。

  教室里的学生也有听过这首诗的,知道作者是谁,迅速传遍开来,顿时教室里传遍开来,一片哗然。

  此时的方明华倒也神态平静,并没有对此诗作出评价,接着又念出第首诗。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方明华念完,台下又是一片愕然,一个女生更是忍不住“扑哧”笑出来。

  天啦

  这也是诗?

  继续…..

  方明华干咳了两声,制止会场上的议论,继续念第三首诗。

  《雪天》

  我们一起去尿尿

  你,尿了一条线,

  我,尿了一个坑。

  …….

  ……..

  方明华念完这首诗,全场又是哗然。

  这到处是屎尿,粗鄙不堪的玩意竟然也是诗?

  坐在前排的尚中敏脸色突然变得难看。

  他明白然为啥方明华这个严肃的场合竟然念这些口水诗!

  原来是针对自己早上提的口语诗体!

  他再也忍不住站来大声说道:“方主编,你曲解我的意思,我提倡的是口语诗绝对不是你念的这些口水诗!”

  说到这里,他干脆转过去对着后面的学生继续说道:“在一些口语诗中,的确存在过于直白,表现的肤浅、粗俗成了口水诗,就像刚方主编举得的那些例子。”

  “但请注意,这只是个别,现在是将来也是,绝对不是口语诗的主流!”

  个别?

  方明华笑了笑。

  到了后世网上比比皆是!

  甚至还有人吹捧,为此沾沾自喜…..

  就因为这些,诗及诗人成了人们的笑柄!

  但方明华不想和纠缠这个,而是反驳道:

  “既然你说刚才那些浅白,粗俗的诗歌并不能代表口语诗,那么请问,现在一些人写的过于晦涩,意向的所谓朦胧诗是那就是真正的朦胧诗?!还有,北岛老师的那首《回答》,难道你真不理解前面两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敢说再过若干年以后依旧震人发聩!或许有人不知道北岛这个名字,但绝对不会不知道句诗!”

  会场一片安静。

  无论是喜欢朦胧诗或者不喜欢朦胧诗,喜欢北岛这个人或者不喜欢这个人的。

  但都不但不承认这句诗的力量,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顿了下,方明华缓和了一下语气继续说道:

  “五四”以来的新诗与传统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断裂,关键是无法把中国古诗中那特有的韵味用新语言表现出来,口语就像白开水一样,并没有转化为真正的白话文。”

  “我并非是贬低尚中敏的提倡的非非主义口语诗,朦胧诗的确存在许多问题,现在是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后朦胧诗时代的诗歌意象》

  主体意识的觉醒…..

  诗学追求的转移……

  语言本体的狂欢…..

  方明华从三个方面讲了后朦胧诗的特征。

  “我们必须坚持诗歌本身的韵律美,如果没有韵律那是散文,也许是小说甚至就是一段话,但绝对不是诗!

  还有,重要的话说三遍诗歌口语化绝对不意味着粗鄙,绝不能下半身写作!”

  “啪啪啪”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交流结束后,刘建军对方明华说道:“小方,你今天的发言很有理论深度啊,整理一下是不是要发表?”

首节 上一节 137/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