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160节

  如果现在对面坐的是一般朋友,甚至是贾平娃,方明华或许还打个哈哈之类,说贾哥你想多了,我可没那个想法。

  但是陆遥,方明华也没隐瞒,“是有这个想法,但是很难。”

  他就把前几天和《当代》编辑秦兆洋电话内容讲了一遍。

  陆遥听了也是紧皱眉头。

  他也没想到,竞争竟然如此激烈。就按照第一届茅盾奖获奖6本书这个比例,那也是15本里选一本!

  “作品的文学水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看这部作品的影响力,知道的人越多,喜欢的人越多自然越好。”

  方明华继续说道:“这里面有个办法就是最好能在央广电台这样的媒体上连播,可惜我不认识央广电台的人。”

  陆遥听了沉思了下说道:“我倒认识个央广电台的编辑,她叫叶永梅,不知道能不能帮上这个忙。”

  “叶永梅?!你认识叶永梅?!”方明华感到很惊讶。

  他依稀记得,好像陆遥就是靠这个人,在央广电台播音了《平凡的世界》迅速爆火,但那是八十年代后期的事,没想到现在他们都认识。

  看到方明华奇怪的表情,陆遥一愣:“你也认识?”

  “不,不,我不认识。”方明华赶紧说道。

  “叶永梅我认识的很早,大概75年吧,那时候她在秦北插队我们就认识,后来他又在《延河》—那时候还叫《秦省文艺》实习过,我恰好调回来,关系还不错。”陆遥解释道。

  原来如此!

  “但79年她调到燕京之后就没来往,也不知道她具体在干什么,我可以把伱的书寄给她看行不行,不过我也没把握。”陆遥又说道。

  “行不行我都要谢谢你!”方明华闻言大喜:“刚好你也回来了,我把陈老师、贾哥他们叫上,今晚我请客西京饭庄!做当过新年!”

  “哈哈,明华,你请客可是出了名的行!好久没和你喝了,那就今天聚聚多喝两杯!”

  还喝啊.

  1985年的元旦放假第一天,方明华是躺在自己床上度过的,因为前天晚上和陆遥、贾平凹他们喝多了。

  方明华人年轻酒量也不错,无奈招架不住这帮人的“群殴”。没办法,谁让你是这帮作家里最有钱而且风头最盛的呢。

  看着躺在床上的儿子,张凤兰很是心疼,直叹气,嘴里也不停数落:“小华,你看你!本来说好和棠棠一块出去玩的,人家姑娘都来了,你却躺在床上起不来!”

  宋棠棠站在一边默默看着。

  老妈走后,宋棠棠这才用责怪的口吻问道:“明华,怎么喝这多么酒?”

  “没办法这么多人轮番要和我碰杯。”方明华有气无力回答了句,突然又变得兴奋起来:“其实还有件高兴的事。”

  “什么事?”

  “陆大哥答应联系他在央广的一个朋友,看能不能播音我这本书。”方明华就把昨天下午见到方陆遥的经过告诉给姑娘。

  “陆大哥这个朋友这么管用?”宋棠棠听了有些怀疑。

  “管用!这本书质量并不差,又有陆大哥写信引荐,我想能播出的。”这一点方明华很有信心。

  宋棠棠听了点点头,突然又撅撅嘴:“明华,还是你的不对,让阿姨这么担心。”

  “我知道,下次少喝点。”

  “不是,下次你把我带上,你看我咋喝倒他们!”

  我@#¥%……

  其实,方明华和陆遥都想错了,叶永梅已经注意到这本书。

  此时叶咏梅正在燕京自己家里看着这本小说。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看书是她最喜欢的事,但同时又是央广长篇小说连播节目的编辑,发现好书然后录制成音频,向全国人民播音,这是她的工作职责。

  从79年底,她调入央广,就开始担任长篇小说连播节目的编辑,一干就是5年。

  这期间,她作为编辑,录制过《夜幕下的哈尔滨》《将军吟》.都受到听众的好评。

  最近电台正在火热播音柯云路写的《新星》,作为编辑的她要寻找下一部长篇。

  前段时间同事推荐在新华书店卖的火热的《闯关东》,她买了一本趁放假,猫在家里看。

  写的果然不错,朱开山一家闯关东三十年跌宕起伏的人生,大背景是泱泱大国受尽日本侵略的苦难年月….家国情怀,民族大义,表达的淋漓尽致。

  作者是近两年风头很盛的年轻作家方明华。

  《延河》杂志出版社的副主编!

  这让她想起曾经在《延河》那时候还叫《秦省文艺》实习过的日日夜夜。

  自己的青春几乎都在秦省度过,这让她看到这个名字很有一种亲切感,虽然从来没见过方明华。

  还有陆遥、陈中时呢?

  陆遥写了一本《人生》这两年似乎沉寂了,很少听到他的音讯,是不是有猫在什么地方写书了?

  合上书,取下眼镜,揉了揉有些发困的眼眶,叶咏梅决定准备录制这本书。

  “妈,我回来啦。”家门被打开,一个男孩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本杂志,正是自己上初三的儿子。

  她看到儿子手里拿着一本杂志,忍不住嗔道:“小军,还有半年就要中考了,不好好复习,还看课外读物!”

  没想到儿子很有自信:

  “妈,你放心,就我现在这学习成绩,人大附中我不敢说能考上,但清华附中应该没问题!”

  儿子学习非常好,这也是她做妈妈很自豪的事情。

  看儿子这样子,叶咏梅自然还得说两句:“不能骄傲!再说了,为什么不好好努力下,考上人大附中?!”

  “妈,我知道我不是在努力嘛。”儿子笑嘻嘻的,突然看到她放在一边的那本《闯关东》。

  “妈,你在看这本书?”

  “是啊,怎么了?你也看过?”

  “我看过,这本书我觉得不行,很一般。”

  “呵?你懂什么?”

  “真的,我们班同学说了,明华最好看的书不是这本,而是这!”说着小军将那本杂志放在老妈面前。

  “《科学文艺》上正在连载他写的《我的征途叫星辰大海》那才叫写的棒!”

第203章 “八五新潮”

  科幻小说?

  “妈,你看看。”小军很热情将杂志递给老妈。

  叶永梅看了一段,感觉怪怪的。

  似乎是历史与科幻的结合?

  “妈,我建议你在广播台播音这本书,效果肯定比你看的那本好!”

  “瞎胡闹!央广怎么会播音科幻小说?太荒唐了!”叶永梅斥道。

  “为什么不能?伱们广播台播放评书《隋唐演义》,老师说根本不符合历史,为什么不能播音科幻?!”

  这.

  叶永梅没词了,只好摆出长辈的姿态:“大人的事你少管!好好学习去!”

  “你们做家长的,说不过就会来这一套!”儿子嘟囔了句,但还是乖乖走进自己的房间。

  叶永梅无奈摇摇头,看到儿子放在桌子上的那本杂志,心里想着,这科幻到底有多大的魔力,把这帮孩子迷的神魂颠倒?

  于是又拿起那本杂志,找到刚才看的一页又仔细看起来。

  看着看着,叶永梅也觉得有点意思。

  写的太热血了!

  语言也幽默风趣,难怪这帮孩子们爱看。

  其实,科幻小说似乎也没别人说的那么不堪,如果在央广播出也不失一种创新。

  但这种想法只是在叶永梅脑海中一闪而过。

  现在社会上反对科幻小说的人大有人在,有些还是专家级人物。

  或许过几年情况就好些吧。

  叶永梅把那本杂志放在桌子上,又拿起《闯关东》小说看起来。

  方明华自然不知道自己的这本小说已经被叶永梅看中,元旦两天假过后,按时来上班。

  今天1985年的上班第一天。

  1985年,思想爆发的一年,从文学到美术、音乐、电影等。几乎所有的艺术类型都呈现出新奇而灿烂的面容,后来被称为“八五新潮”。

  文坛上,首先是“寻根文学”崛起,迅速替代了“伤痕文学。

  以阿城的《棋王》为标志,年轻作家们创作了《爸爸爸》《小鲍庄》、《老棒子酒馆》、《古船》等一批力作显示实绩的同时,批评家们把根性的求索系统的推向“文化”这一更为广大、更为深远的视野。

  另一方面先锋类小说开始在文坛上大行其道,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主流,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墨言的《透明的红萝卜》陆续问世,成了文坛上靓丽的风景,由于方明华几篇意识流小说的出现,这股风刮得更加猛烈些。

  不同的是,现在才是85年刚刚开始,阿城的《棋王》已经在去年12月在《申城文学》发表,但先锋类小说的标志,刘琐拉的《你别无选择》还待字闺中。

  但让方明华没想到的是,这篇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才女的小说竟然会寄给他。

  一手端着搪瓷缸,一手拿着稿件,方明华认真看着。

  厚厚的大信笺里是投稿,同时还有一封简短的来信,刘琐拉的亲笔信。

  信中写着说很喜欢你写的《太阳照常升起》《路边野餐》等这种崭新的意识流写法,也非常赞同包括意识流小说在内的现代主义小说的评价和看法,我写了一篇小说你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麻烦你寄回来我没留底稿”

  就是这篇《你别无选择》。

  《你别无选择》是个中篇小说,讲的是音乐学院各种性格类型的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图景,真实记录了以这些顶尖音乐青年为代表的中国青年最初始的懵懂、反叛、挣扎与追寻。

  没有来到这个时代之前,方明华是出于好奇在网上读过这篇小说,说实在并没有看出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不就是一群有点神经质的音乐学院学生日常生活吗?

  搞艺术的,基本都不太正经,网上此类故事看多了也就习以为常。

  但是来到这个时代,方明华这才发现这篇小说写的真先锋大胆。

  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天之骄子,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材,身上自带光环。

首节 上一节 160/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