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17节

  一摸裤兜,竟然没带火柴。

  “小方,伱有没有火柴?”

  “宝福那有,不过屋里炉子里火没灭,不嫌弃你可以点。”方明华说道。

  “我不讲究。”陆遥说完钻进门卫室,拿开煤炉上的烧水壶,凑到跟前将烟点燃美美吸了一口。

  突然桌子上一个精美的茶叶盒引起他的注意,走过去一看,里面装着半盒茶叶,拿起来闻了闻。

  好茶!

  绝对不是自己喝的劳保茶相媲美的。

  “小方,你这是什么茶?好香。”陆遥冲着外面喊了声。

  方明华闻声进来。

  “是龙井,我一个朋友送的。”

  “真香啊给我倒点?也让我尝尝这高级茶。”陆遥笑道。

  “没问题。”方明华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陆遥也不客气,倒了些茶叶然后装进自己公文包里。

  “去燕京路上,好好品尝。”

  两人闲聊着,就看到职工陆续来上班,陆遥和方明华打了个招呼出了房间。

  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看着陆遥的背影,觉得他走路都轻快很多。

  方明华哪里知道,陆遥的这篇小说投稿也是费尽周折。

  稿子写好两年间,接连投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型刊物,在“周游列国”后,都被一一客气地退回。

  陆遥甚至有点绝望,最后他将稿子通过朋友转给最后两家大刊物中的一家,结果稿子仍没有通过,原因仍是与当时流行的观点和潮流不合。

  朋友写信问陆遥怎么办?陆遥写信告诉他转交最后一家大型杂志——《当代》,如果《当代》不刊用,稿子就不必寄回,一烧了之。让自己彻底忘掉这件事,从此自己不再拿笔写小说。

  但《当代》刊登了。

  还获得获得了1980年全国首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和《当代》年度文学荣誉奖!

  从此奠定了陆遥在秦省文坛的地位。

  一周后,陆遥从燕京回来了,意气风发。

  “走,小方,今晚我请客!羊肉泡!”在门卫室里,陆遥对方明华说道。

  “好啊.还叫谁?”

  “这次谁都不叫,就请你!”陆遥呵呵一笑:“你的龙井茶,可是让燕京好多同行羡慕啊。”

  “是吗?你喜欢干脆都给你得了。”方明华笑着说道。

  “诶,君子不能夺人之所爱,你那点也不多。走,这不快下班了吗?吃饭!”

  张宝福来换班,方明华叮嘱了几句,就推着自己自行车和陆遥说说笑笑离开单位,向北走去。

  依旧是原来吃的老孙家羊肉泡,一人一碗外带两个馍,开吃起来,当然忘不了开一瓶西凤酒。

  两人边吃边聊,陆遥喝的有点微醉,说道:“小方,你知道我为啥单独请你吗?”

  “不是我送给你了一点茶叶吗?”方明华给对方倒的杯子倒满酒说道。

  “那只是一方面,我觉得你的写作理念和我相似。”

  “怎么说?”

  陆遥又掏出一包烟,取出一根点上,抽了口缓缓说道:“其实我这部《惊心动魄的一幕》能刊登也是相当坎坷,我投了许多杂志是都被拒稿,你知道是什么原因?”

  “什么原因?”方明华问道。

  “好多编辑说我写的这本小说,不是纯粹的伤痕文学。”

  “我明白了。”方明华呵呵一笑:“因为你这篇小说虽然是伤痕文学,但并不是一味发泄,批判社会,而是塑造了马延雄这个在特殊年代非正常时期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人。”

  “对,就是这个!”陆遥一脸赞赏:“所以好多杂志社拒收,还好《当代》编辑部最后要刊登了。”

  “我想起你写的那部《隐入尘烟》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你虽然写的那些人生活的很苦,但并没有过多控诉社会,反而着力发掘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亲情,让人感到很温暖。作家嘛总要在绝望困苦中给人一些希望是不?“

  “陆大哥,你理解的深刻!”方明华翘起大拇指。

  “呵呵,我比你大几岁,吃的苦也比你多,好多东西都看开了。”陆遥感慨了句,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小方,我准备暂时离开西京一阵,去甘泉搞写作!”陆遥突然说道。

  方明华知道,陆遥是准备写他的代表作之一《人生》了。

  “陆大哥,你为什么要去甘泉写?”这一点方明华很是好奇。

  “在西京杂事太多,老有人打扰,得找个安静地方,他们县的主要领导是我朋友,可以给我提供方便。”

  原来如此。

  “陆大哥,那我祝你笔下生花,写出自己的满意的作品,早日发表。”方明华恭维道。

  “我也希望如此,希望这次顺利一点。”

  “一定会的!来,陆大哥,敬你一杯!”方明华说着端起酒杯,两人一饮而尽。

  “对来,陆大哥,你要少抽点烟,还有,酒也少喝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方明华想起什么,突然提醒道。

  “哎呦.小方,你怎么变得跟我婆姨一样,婆婆妈妈的.我身体好着呢。”

  感谢冬暖夏凉、书友140601072801540、书友20201024154450840、书友20220405204406412投的月票

第22章 《当代》诗歌征文

  第22章 022《当代》诗歌征文

  陆遥走了。

  提着一个旧旅行包,手里夹着烟踏上前往秦北的长途汽车,他要在那座黄土高原深处的小城蛰伏,等到再次破壳而出,将震惊整个文坛。

  方明华依旧悠闲过着日子。

  不过让他感到烦恼的一件事,赵红军送他的那盒高级龙井茶喝完了!

  本来一个人也喝不了这么快,结果送给陆遥了一些,张宝福有时候也眼馋偷偷喝他的。

  再问赵红军要?

  那不好意思。

  现只好喝劳保茶了,但越喝越不是个味。

  果然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这天中午,看单位的人都下班来往人少,他忍不住骑车飞快跑到民生百货卖高档茶叶的柜台问了问,茶叶倒不需要什么票证,高档龙井价格是30元半斤!

  卧槽!

  自己一个月工资买不了半斤茶叶!

  小说的稿费,买了辆自行车,又给妹妹买了一身衣服,自己也添好多东西,连请客吃饭七七八八也花了差不多。

  皮夹里的钱连同毛币数了数,也就23块6角五分钱。

  “同志,我们可以二两的卖。”售货员看他是真心想要,就说道。

  “那就来二两!”方明华实在忍不住了。

  最后,用信封装着二两龙井兴冲冲赶回单位门卫室,先给自己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

  嗯.

  味道和赵红军送的差不多。

  一杯进肚,方明华觉得心旷神怡。

  坐在椅子上眯着眼睛看着墙角怒放的迎春花,方明华在思考一个问题。

  得写点东西赚钱了。

  写什么呢?最快就是诗歌。

  但自己能记住的都是一些短诗,超不过十句,一行一元钱的稿费价格也赚不了几个钱啊。

  这是谁规定的?

  难怪逼得古大侠为了多挣稿费好端端把一大段文字拆成一句一句的写。

  但诗歌没法啊

  你又不能注水。

  写小说?

  暂时还没想到什么好题材。

  方明华漫无目的翻着一本《当代》杂志,突然被其中一则诗歌征文大赛所吸引,题目就叫:“新时代的呼唤——诗歌征文大赛”。

  征文采取初选和复选两种方式,先有《当代》编辑部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初选,隐去作者姓名之后进行逐一编号,刊登在《当代》的诗歌专栏上。

  由读者剪下增刊上专门投票页,投票之后寄回《当代》编辑部,采取评委打分和读者投票各占50%的形式,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

  奖金也颇为丰厚,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200元,优秀奖100元…..

  评委一个个更是如雷贯耳:艾青、冯至、卞之琳…..这都是活跃在当今诗坛上的大佬,而在后来文青们所推崇的北岛、顾城、舒婷等现在只能算是小字辈。

  哇.

  方明华有点动心。

  一等奖咋就不说了,能获得优秀奖,那也是100块啊,自己五个月的工资。

  最起码可以拿出30元买上半斤茶叶够自己喝上一阵了!

  再一看征稿截止日子,哎呦,还有四天时间,得赶紧动笔。

  写什么呢?

  征文没强调诗歌长短,那么短诗就沾光啦

  方明华拿出信纸,看着外面街道边的柳树吐露出新芽,迎春花开的正热烈,想了想,稿纸上写下几行字。

首节 上一节 17/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