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183节

  “小方啊,刚才接到国家作协的电话,派你参加今年的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为期三个月,正式通知随后寄到。”

  方明华听说过这个项目。

  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简称IWP)是一个蜚声全球的国际文学交流项目,它的创办人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夫妇曾因为创办和运营该项目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创建于60年代,有许多国家作家前去访问学习。

  前年王安依随她母亲茹志鹃参加的就是这个,后来北岛、阿城、莫岩、苏同、余桦等人陆续都参加过。

  “这次参加“国际写作计划”的作家一共三人,你,宁夏的张先亮还有浙省的女作家张玲,出国手续你不用操心,自然有人给你办理。“

  “什么时候去?”方明华问道。

  “具体出发日期定在6月25日左右,但你得前要去燕京作协报道,进行20天的出国前培训,所以6月3日前要赶到燕京。”

  还要培训?

  “黄社长主要培训什么内容?”方明华问道。

  “出国期间的纪律、安全,美国的人情风俗和一些法律制度,出国后如何交往,注意礼仪,简单的口语等等等等……”

  “那也不至于要20天吧?”

  “这件事特事特办,按照有关上面有关文件规定,必须培训两个月才能出国!。”

  额的神呐

  方明华顿时无语。

  “你回去,把工作和家里事都安排下,去燕京报道!”黄社长说道。

  方明华要出国了!

  这可是《延河》杂志社出国第一人啊。

  大家都纷纷羡慕,当然方明华少不了请客。

  家里人也非常高兴。

  老爸方长河倒是很淡定说既然出去学习,那就好好学习,学习人家国家的先进经验,大家相互交流,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千万别给国家丢脸云云

  老妈张凤兰可是兴奋的不得了,在客厅里走圈圈。

  “小华,你真有出息!竟然能出国了,哈哈!我昨天专门去了咱们筒子楼找刘婶他们说了,都纷纷夸你呢,明天我还要回伱外婆外爷家给他们说!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妈,你开心就好。”方明华笑着说道。

  “我当然很开心。”老妈回了句,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昨天刘婶说,你们出国的可以带“八大件”回来,什么彩电啊、洗衣机、冰箱啊

  “你帮刘婶家带一台彩电回来,啊?”

  “还有啊,我明天回老家,看你舅舅他们要什么你也帮忙买回来!”

  “哎呀!我差点忘了件重要的事!”老妈一拍脑袋:“你和棠棠明年就要结婚,趁这次赶紧买些电器回来!这次我就不拦你了,彩电、冰箱、洗衣机需要啥就买啥!便宜啊,哈哈哈.”

  看到老妈兴奋的样子。方明华嘴角抽了抽,不过没说什么。

  在这年头,公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在国外工作学习期间不仅可以领取固定的生活补助,回国时还能够购买免税商品。

  所谓的"八大件",就是彩电、冰箱、洗衣机,音箱、四喇叭收录机,手表等等,都是全进口,光就是这个免税额的额度就可以赚个几千块钱!

  据听说有人买"八大件",是在国外订货、付款;回国后,在燕京友谊商店专门柜台取货。

  谨慎一些的人会悄悄地将“八大件”直接地运回家中;个别张扬性格的人,则会将“八大件”先运到单位里,然后一件一件地往家里搬。

  看着别人羡慕的眼神,心里别提多得意。

  看来自己也不能免俗。

  既然要出一趟远门,当然要见自己的女朋友宋棠棠。

  晚上,凉风习习,两人手拉着手在新城广场散步。

  “棠棠,你需要什么?我到时候从美国给你捎回来。”方明华边走边问。

  “我什么都不需要。”姑娘紧紧的握住他的手,很温柔说道“明华,你这次去美国,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听说美国很乱的。”

  “很乱?”

  “我们文工团曾经集体学习过一本书,书上讲一个叫王钺的人和他父亲到美国投靠爷爷,结果在纽约住了六个月就被劫三次,每次不是忍气地自认倒霉,就是被迫搏斗一番。平时,王钺根本不敢一个人上街……每次被劫,都在王钺纯洁的心灵上蒙上一层阴影。”

  哎呦,还有这样的书?

  “这书叫什么名字?”他好奇问道。

  “《我爱你中国》。”

  是这本啊

  方明华笑起来。

  他听说过这本书。

  是群众出版社出了一本小书,编者是“公安部政治部”。全书收录了30多篇有关中国人海外见闻的报道,这些报道的主题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看过西方,看过世界,才知道祖国有多好。

  国门初开,普通人到境外主要是出差办事或投靠亲属。他们以为西方财富遍地,享受无尽,到了才发现,真实情况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于是纷纷回国。

  书中举了好多例子,都是有名有姓的,什么海外亲属没有人情味,竟然让自己累死累活地到餐馆打工。海外治安极差,经常遇到劫匪。海外工作累、税额高,实际工资不敷使用…….

  除以上内容,在《我爱你中国》这本书的最后,还收录了一些外国友人对中国的赞美。

  方明华现在看来,这本书写了国人去海外特别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只不过有点太夸张,当然是为了配合宣传的需要。

  只不过,在这年头汹涌的出国大潮中,这样的书究竟能起多大作用?

  听宋棠棠说完,方明华笑道:“放心吧,我会注意安全的,其实,棠棠,我想,美国也没说的那么不堪,但也不像有的人说的是天堂。”方明华笑道。

  “曾经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宋棠棠静静的听着,没有说话。

  过了下她才说道:“明华,你这次既然参加“国际写作计划”,我建议你把你前不久《光明日报》上刊登你写的那本书的精华内容,让丽丽翻译成英译本带上,没准去了用的上。”

  “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老是麻烦她,我有点过意不去,给她翻译费她又不要。”方明华感叹道。

  宋棠棠听了,看了他一眼,也没说什么,只是微微叹息了声。

第236章 出国前的准备工作

  三天后,方明华提着旅行背包,带着老妈的重托踏上出国的旅程。

  第一站先到燕京作协报到,进行20天的集中学习培训。

  依旧住在上次来燕京领奖的西城国信宾馆,这次方明华刚报到就遇到老熟人,一个戴着金边眼镜风度翩翩的中年男人。

  “张主席,张大哥!”方明华笑着招呼。

  原来是和银川作协副主席张先亮,正提着一个旅行包和问前台服务员说着什么。

  听到有人叫他,张先亮转头就看到进来的是方明华,脸上露出笑容。

  “明华,我们可很有缘分呐,刚在西京见了,现在又在燕京见面,再一起去美利坚!”

  两人都笑了起来。

  安排好住宿后,两人就去作协那边报到,张玲也来了,一个看上去有些羞涩的姑娘,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年龄和方明华相仿,不过他不熟。

  后来才知道她就是写《余震》,冯小刚改拍成《唐山大地震》的那位女作家。

  最后好像出国了,旅居在美国。

  作协副主席冯木进来,进行简短的讲话,随后外交部派来一位工作人员姓姜,叫姜雪,一个三十出头的女人,留着短发很干练的少妇,燕京外语学院毕业,专门负责他们的培训工作。

  “各位作家,大家首先报上自己的穿衣裤以及鞋子的尺码,我们将给大家去红都店制作统一服装。”

  “出国服装还要统一?”张先亮听了感到很惊讶。

  “那当然。”姜雪抿嘴一笑:“大家出国,不仅仅代表个人,而且还代表国家形象,服装尤其重要,要不去年国家奥运会代表团还要统一制服?”

  管他的,反正不要自己掏腰包.

  等过几天服装发下来。

  呵,张玲是一身白色束腰连衣裙,黑皮鞋,两位男士是灰蓝色薄西服,红色领带,黑色三接头皮鞋,竟然还有一顶前进帽!

  大家各自回房间试穿,相互看了看,挺精神的。

  特别是方明华,人年轻,身材又好,一身西装那叫玉树临风,看着镜子心自己心里也很满意。

  何况一个“帅”字了得?

  等后面出国以后,才知道自己这什么打扮.国内公派出国来美国的标准打扮。

  土得掉渣。

  在去芝加哥的火车上,一位华裔女孩,一眼就认出他:“你是大陆来的吧?”

  20天的学习内容很多,大到国家法律,小到如何乘坐地铁、逛超市、吃西餐用刀叉.事无巨细。

  虽然有些繁琐,但大家都感到新鲜,还是很认真听着。

  方明华对这些不感兴趣,好歹是从21世纪过来的,什么没见过?何况还去过一次美国。

  对他来说是重点学英语口语,总不能老找人做翻译吧?还有,李丽的导师许愿冲教授曾经翻译过唐诗,出版了一本书叫《唐诗一百五十首》也带上,到美国没准用的上。

  培训的日子还是过的比较轻松的,张玲是个姑娘家,喜欢一个人猫在房间看书,方明华和张先亮两人住一个房间,经常出去闲逛。

  这天下午吃完饭,方明华和张先亮没事出去溜达,张先亮突然小声问道:“明华,你出国钱准备的怎么样了?”

  “钱?不是这次是公费出国吗?还要自己花钱?”方明华听了有些惊讶。

  按照文件上通知,这次去爱荷华学习交流三个月时间,机票以及每天的住宿、生活费全部都由项目交流资助。

  每天的费用大约是24美元。

  这要是在中国,折合下来相当于普通职工差不多一个人月的工资,但在美国稀松平常,不过只要别大手大脚,生活是没问题的。

  看到方明华这样子,张先亮忍不住又问道:”难道你不打算自己买点东西带回来?”

  哦,这个啊.

  “张大哥,伱说的是八大件?”方明华笑道。

  “哪有八大件?我私下问过姜雪,咱们这是短期出国,回来的时候每人有2大件2小件指标,大件是冰箱彩电,小件是电子琴,石英钟,石英表什么的但这都需要自己掏腰包吧?”

  卧槽!

  只有这点?

首节 上一节 183/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