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204节

  “现在武侠书这么能赚钱,肯定会有许多出版社加入其中,到那时候竞争就激烈,赚钱就没那么容易。”

  “我也是这么想的,和红军哥谈过此事,他说将来可以出版别的类型的书,台湾琼瑶写的书就不错,女孩子喜欢看,而且还可以销售磁带什么的。”宋棠棠说道。

  “这一点,红军脑子活不用担心,你只要注意别干违法的事就行了,还有该交的税一定要交,千万别偷税漏税!”方明华说道。

  “咱们不给人家金大侠版税,给国家的税就别漏了吧。”

  “嗯嗯.”宋棠棠赶紧点头,固然惊叫了声:“哎呀光顾说话,船都跑到北岸码头了。”

  方明华一听,赶紧抄起船桨划起船。

  在宋棠棠姥爷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中午,两人就高高兴兴坐火车返回西京。

第266章 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

  第二天中午两人才回到西京的家,老妈张凤兰看到儿子回来,高兴的不得了,问寒问暖,还说晚上给他做一大堆好吃的。

  “别,什么都别忙活,就给我做油泼面,明天早上我和棠棠一块去吃老孙家的胡辣汤。”

  方明华在家呆了三天才去上班,将时差倒了过来。

  上班以后,方明华自然要先到领导办公室转转,汇报汇报自己出去访学心得,顺便送自己从美国带回来的西洋参。

  当然一般同事也要过去聊聊,只不过送的是水果条纹口香糖,这玩意在国内也是稀奇货,大伙们吃的都很新鲜,方明华只是得不停嘱咐这玩意这是为了清新口腔,不能咽下去

  一早上就这么说说笑笑度过,下午上班方明华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诗歌组的工作,自己走后一直由赵暮春临时负责,回来问了问干的都不错。

  现在自己泡杯茶,考虑一件事,就是当初在旧旧金山的城市之光书店,劳伦斯·费林盖蒂愿意出版中国的先锋类小说的事。

  就在这个时候,门被敲开,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贾平娃。

  “我刚才找你们黄社长有点事,听说你出国回来了,就过来坐坐。”贾平娃说道。

  “刚好,贾哥,你喜欢喝酒,我从美国回来给伱带了瓶洋酒。”方明华说着,笑嘻嘻从办公桌柜子里取出一瓶金黄色的酒。

  “这叫波旁威士忌,是美国人喜欢喝的白酒,玉米谷物发酵蒸馏而成据说是在新的内壁经烘炙的白橡木桶中陈酿4~8年才能出售,这玩意不能多带,在机场的免税店里最多不能带两升,贾哥你尝尝,这洋酒和咱们西凤酒相比,味道咋样?”

  “谢了啊,我早就知道你回国来肯定会带好东西。”贾平娃也不客气接了过来,左看右看很是新鲜。

  “明华,等哪天空闲,我请客,让大家都尝尝你带回来的这瓶洋酒!”贾平娃说道。

  “陆遥还在铜川吧?”方明华又问道。

  “还在,不过估计也快回来了,他那部大长篇第一部已经写完,正在修改。”

  方明华听了点点头,又说道:“我给他带回来一桶速溶咖啡,不是雀巢而是蓝山咖啡,据说咖啡豆是牙买加一个蓝山山脉产的,味道比雀巢咖啡好喝多了。”

  “哈!陆遥喝你了你蓝山咖啡,估计又嫌弃他现在喝的雀巢咖啡了,他这嘴都是你这么惯的。”贾平娃开起玩笑来。

  方明华也跟着笑起来。

  那还是80年冬天,赵红军给他送了一盒他老爸出国带回来的雀巢咖啡,方明华不太爱喝这个就送给了陆遥,没想到他还喝上瘾。

  现在不喝茶了,专门喝这个。

  还好,随着改革开放,咖啡这玩意也不算什么稀奇货,燕京、申城等大城市都买到,他就让朋友帮忙捎些回来。

  “喂,你给我和陆遥都带礼品了,不会拉掉中时吧?”贾平娃笑道。

  “当然不会,陈老师的礼品好带,就一盒古巴雪茄!这玩意丘吉尔、卡斯特罗、美国作家海明威都是他们的最爱!”

  “哦,是吗?让我也抽一根尝尝.算了,等你送给中时,我问他要!”

  两人说笑了一会,又聊天到文学上:“明华,你出去了几个月,对于美国文坛有什么看法?”

  方明华知道贾平娃没出过国,所以很好奇外面的世界。

  方明华沉思了下说道:“美国小说整体上很原始、蛮荒的,缺少历史感,虽然我们经常说英美小说,其实英国和美国但从文学上区别还是很大的。”

  “英国小说更有劲些,像石黑一雄或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里有浓浓的阶级意味,带来冲突和困境,以及如影随行的偏见。但正是有了偏见,故事也就跟着来,这一点和咱们中国文学有些相似。”

  贾平娃点上一支烟,听了点点头,说道:“不难理解,美国历史短嘛,英国嘛,号称日不落帝国,历史长许多。”

  “还有,咱们非常喜欢看欧美翻译过来的作品,但我在和本地大学生交谈中,发现他们几乎对中国作品特别是近现代小说几乎一无所知。”方明华说道。

  “这也没办法的事,现在国内的翻译界都是将英文作品翻译成中文,很少将中文作品翻译成英文给外国人看——哦,除了你那本科幻小说,那个叫李丽的燕大学生水平不错。”

  “他主要是师承燕大的许渊冲教授,许教授喜欢对翻译咱们古诗词非常厉害。”方明华笑道。

  “许渊冲我听说过,他好像在咱们秦省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唐诗的英译本,不过我英语水平不行,看不出好坏。”

  “翻译好的很呐,这次我去美国,讲的就是中国古诗词,还参加了朗诵会,很受当地大学生的喜欢。”

  “那说明许教书翻译的不错,你也知道中国古诗词美是美,但是很难翻译。”

  方明华说道:“是的,我在旧金山遇到一位劳伦斯·费林盖蒂的诗人,他也是旧金山城市之光出版社的负责人,对先锋类作品非常感兴趣,和我交谈之后,让我推荐一些咱们国内的先锋类小说,他可以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我回来以后就着手准备这个。”

  “这是好事啊不过先锋类作品,我的小说就算了,谈不上先锋类。”贾平娃说道。

  “哎,贾哥,你不是写了那本《浮躁》吗?也可以在美国出版啊。”方明华笑道。

  “你觉得可行?”贾平娃精神一振。

  自己这本《浮躁》已经完稿,交给燕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准备出版,当然现在还在和编辑沟通修改之中,预计最迟明年就会出版。

  能够到美国出版那最好不过了。

  方明华笑道:“可以试试嘛等你的中文版正式出版之后,我就联系美国的聂华苓教授,就是她组织的国际作家交流项目。她非常热衷介绍咱们国家的作家业作品到美国,到时候把中文版寄给她,听听她的建议如何?”

  “成!就听你的!”贾平娃大喜:“明华,你这出去一趟收获不小啊。”

  “算是吧我觉得,我们东西,不仅仅是文学必须要走出去,你不喜欢,总有人喜欢吧?”

  “你说的对!有机会我也想出去看看!”

  贾平娃兴冲冲走了。

  方明华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微笑。

  他并不是故意恭维什么。

  人家贾平娃这部小说,就是获得了美国的美孚飞马文学奖!

第267章 先锋作家们和娘子关的大刘

  贾平娃走后,方明华就着手收集这两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先锋类小说。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莫岩的《透明的红萝卜》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这几篇先锋类作品可以入选。

  方明华翻着桌子上摆着的一大堆期刊杂志。

  这些都是这两年全国各大主要杂志社出版的杂志,方明华让人从单位的图书室借阅出来,一本本浏览。

  苏童已经发表了《1934年的逃亡》?

  方明华看着最新的《收获》上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家族的逃亡,表达了溃败的农村向新兴的都市逃亡的历史背景。是一篇颇有新意的作品,不同凡响的叙述中流动着的关于枫杨树故乡的记忆、幻想、传说与所有神秘的气息。

  可以算的上是苏同早期代表作,可以选上。

  余桦的呢?

  方明华翻着今年出版的杂志,余桦最初在《延河》上发表的《星星》只能算是他的处女作,但文笔还比较稚嫩,后期连续发表的《竹女》《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文学性也不够强。

  既然要选,就要选作者比较好的。

  咦?

  《十八岁的远行》这篇小说竟然也发表了?

  方明华看着最新一期的《燕京文学》,一个十八岁的男孩初次出门远行所经历的生活片段,写了成长中的挫折与收获。

  好像是进入《燕京文学》的改稿班以后发表的吧?

  比历史上提前了?

  反正自己的到来,这些作家们发表作品的时间线有点乱。

  不管这么多,只要是好的,就选中!

  余桦、苏同这两位先锋类作家的小说都有了,还有一位格非的呢?

  83年底,在申城召开的《华东—西北地区中青年座谈会》上,方明华曾经见过一面,那时候他还是华东师大的学生。

  翻遍了所有杂志,没见到格非的发表的小说。

  方明华有点失望,估计还没写出来吧?

  三人之中,格非年龄最小。

  王蒙写的《蝴蝶》也不错,意识流小说,当然方明华不会忘记自己写的。

  《太阳照常升起》和《路边野餐》两本。

  算一算,大大小小将近十个中短篇小说,完全可以出一本书。

  当然,这些作家们愿不愿意将自己的小说出版到国外必须征得对方同意,毕竟版权都在人家手里。

  像王濛、刘索拉、余桦有过书信来往也知道地址,直接写信给本人,而莫岩、苏童等没有交往,不过不要紧,直接写信给所发表的刊物编辑部,说明来意转交给作者本人即可。

  整个下午方明华都在写信中,都是大同小异,先是自报家门,然后简单介绍自己去美国爱荷华大学参加国际作家计划,在洛杉矶遇到城市之光出版社的负责人,又将作为“垮掉的一代”代表诗人劳伦斯·费林盖蒂简单介绍了番。

  对方愿意出版关于中国作家先锋类作品的书籍,我选中你写的XXX篇,如果同意我将邮寄到美国,对方负责出版,所获得的版税经过核算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将返还给作家本人,具体由美国芝加哥的万国图文电脑出版公司代理。

  信中方明华还强调,由于先锋类小说在美国也属于小众文学,至于就能卖出多少本,获得多少版税未知,请伱慎重考虑。

  一句话,能不能赚钱,我也不清楚,我只是作为一名编辑,想把国内好的先锋作品介绍给美国人而已,你放心,我不收你半毛钱。

  用了一天时间,方明华才把这些信写好,寄了出去,静等回音。

  现在他要考虑的是另一件事,就是刘词欣已经在《科学文艺》上发表的那篇科幻小说《流浪地球》

  这么好的小说既然已经提前发表,为何不介绍到国外?

  不过美国的《奇幻与科幻杂志》只收英文版的,还要找人翻译成英文。

  别人方明华不熟悉,只好再麻烦已经在英国上学的李丽。

  另外,还得给刘词欣写封信,征得人家本人同意。

  在办公室里,方明华拿出信纸,又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寄给远在英国的李丽,说明缘由连同已经发表在《科学文艺》上的《流浪地球》小说一块寄过去。

首节 上一节 204/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