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227节

  两位在后世可都是讲故事,不,讲段子的高手啊。

  方明华顿时来了兴趣。

  “你们讲的是什么?能让我听听吗?”

  于是两人各自把讲的故事重复了一遍。

  卧槽!

  这不就是两人的文学观吗?

  不过方明华并没多说什么,现在两人都还年轻,属于创作的早期阶段,自己没必要给人家盖棺定论。

  他来找两人当然是有目的,而且主要是找莫岩。

  “莫岩,你去年在《中国作家》上面发表的《透明的红萝卜》写的非常震撼,外界评价很高啊,最近有没有写新的小说?”

  “暂时还没有。”莫岩很谨慎回答。

  “方主编,我揭发啊。”旁边的余桦突然笑着说道:“莫岩他说他正在酝酿一个中篇小说。”

  “只是酝酿,我没动笔。”莫岩急忙解释:“刚才,方主编问的是写没写!”

  “哦,能说说大致构思吗?”方明华问道。

  “是写我们老家高密当地百姓抗日的故事,根据历史资料改编。”莫岩说道。

  这不就是《红高粱》嘛。

  “莫言,等你写好之后,能不能投稿给我们《延河》让我看看?”方明华问道。

  莫言有些犹豫。

  “方主编,不是我不愿意投《延河》,只是《人民文学》的编辑朱伟前段时间曾经找过我,说如果有写好的东西可以给他看看。”

  “你们签订什么协议没有?”

  “这倒没有。”

  朱伟,对不起了.

  王濛大佬,您现在已经是部长,不再是《人民文学》主编,也不会管这些小事。

  方明华心里嘀咕了两句,笑着说道。

  “莫言,最近我们编辑部推出了针对中青年优秀作家的合作协议,我称之为大神约.”

  方明华又将自己对格非说了说一遍。

  莫岩听有点心动,不过还在犹豫。

  “那长篇小说呢?”莫岩又想到一个问题。

  “我们《延河》和《人民文学》一样,只刊登中短篇小说,所以协议里不包括长篇小说。”方明华耐心解释:“不过我们可以节选你小说中精彩部分进行刊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宣传嘛。”

  这倒也是.

  莫岩点点头。

  “还有,如果你签订大神约,我可以将你的小说向国外推荐!免费提供翻译!美国城市之光出版社出版的那本《中国优秀先锋小说作家作品选集》你收到了吧?”方明华又祭出一个大杀器。

  “收到了。”莫岩赶忙说道。

  去年方明华和美国洛杉矶和城市之光出版社诗人兼社长劳伦斯·费林盖蒂达成出版国内优秀先锋作家小说的协议,已经执行,首次印刷3万册,每本定价10美金。

  当然,这没法和畅销书相比、劳伦斯·费林盖蒂按照协议支付了收入8%的版税收入,合计共2.4万美金。

  平均到每位作家2400元,不是人民币,是美金!

  按照现在一美元兑换3.4元人民币,可以获得8160元!再扣除个人所得税也能6500元左右。

  这放在国内相当于一部长篇小说的稿费啊。

  所以现在方明华提这个,两人脸上都露出感激之情。

  名利双收啊!

  “莫岩,你还犹豫什么?你看看方主编说的条件多好?再说了《延河》也不比《人民文学》差多少吧?你就签吧。”旁边的余桦说道:“我都签了。”

  “你也签了?”

  “骗你干嘛?方主编,是不是?”

  “对,余桦是第一个签的。”方明华嘴上说道,心里暗赞。

  不错,这助攻的不错滴。

  于是,莫岩高高兴兴答应。

第302章 改版后的《延河》发行

  方明华心里也高兴。

  签约莫岩、余桦、苏童、格非四人,即便别人都无功而返,国内八九十年代几个主要新锐作家就囊括到手。

  还有那个王硕呢?

  不知道白苗搞定没有?

  此时的白苗正在和王硕在宾馆外一家饭店喝酒。

  虽然这次开会饭菜都很好,但是对于酒类是限制的,除了第一天晚上欢迎晚宴和最后一天告别晚宴,平时吃饭都没酒,免得第二天开会一个个精神萎靡不振。

  王硕喜欢喝酒,所以白苗就邀请他去外面找了个小饭店,要了一瓶西凤特曲,几样下酒的小菜,两人都喝起来。

  酒喝到酣处,白苗就提出自己的想法,让王硕签署“大神约”。

  王硕听了眯着眼睛抽了口烟,才说道:“白主编,你们方主编为什么不来和我说?”

  “你也知道,我们方主编刚结婚不久,准备要孩子,所以他媳妇不让他喝酒。”白苗解释道:“要不,我找方主编过来?他现在估计还在宾馆。”

  “不,不用.”王硕摇摇头:“他媳妇宋棠棠,是个好姑娘,我也和你们方主编的大舅哥熟,行,我和你们签,不过我只签五年!”

  “我们方主编说了,签约是遵循个人自愿,双赢为原则好,五年就五年。”白苗立刻决定。

  “来,为,我们的合作而干杯!”白苗举起酒杯。

  第二天在宾馆,白苗和王硕签约的事情告诉方明华。

  “签了五年?截止到91年?”方明华回忆了下,王硕的写作黄金时期也就是这几年,后面基本上都是玩编剧拍电视剧去了。

  “五年也好,辛苦你了,以后你就多多关注他。”方明华说道。

  会议在进行,后面几天去兵马俑、大雁塔乱逛那也是开会,方明华的“大神约”计划也在进行中。

  最后经过统计,有11名作家和《延河》杂志签署了合作协议,除了余桦他们,铁拧和迟子建竟然也签约了协议,这让方明华很高兴。

  忘记了,迟子建曾经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算是和张艳倩是校友嘛。

  嗯,也算是和自己是校友,虽然函授大专含金量比较低。

  但大部分人还是没签,包括方明华的朋友王安依、李保存,这些绝大部分都是文坛上成名人物,和各大杂志社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熟人、朋友什么的,不可能自己的作品全部都给《延河》。

  为此,王安依和李保存还专门找到方明华说明情况表示歉意,说有合适作品一定也会来投稿。

  方明华很是理解,人家这次接受邀请,主要因为是私交,并不是冲着你是《延河》主编来的,像陈中时、贾平娃也是如此。

  中青年作家创作座谈会终于圆满结束,众作家也踏上回家的旅途,方明华总算松了口气。

  这一个月多时间忙忙碌碌,又陪着众人去逛了一遍兵马俑,爬大雁塔,现在谁提到这几个景点他就想吐。

  今天,他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最新一期的《延河》杂志。

  新一期的杂志和老版相比,时尚了许多,原来封面是普通的亚光纸换成胶版纸,光泽度和光滑度都提高许多,《延河》两个字显得更加清楚。

  扉页结束,就是广告页,用了比较好的铜版纸,这样虽然增加了杂志成本,但人家出了广告费,就要有好的效果。

  目录页过后第一页名为“主编推荐”栏目,隆重推出了格非的那篇《追忆乌攸先生》,为此方明华专门给他写了“主编推荐语”:

  作品借鉴侦探故事的艺术形式,叙述了知识分子乌攸先生被下放山村之后,虽满怀启蒙志愿,却最终死于非命的悲剧。在1980年代“新启蒙“语境下,格非接续鲁迅等“五四“先驱者开创的优秀传统,对启蒙文化面对“前现代“文化的弱势处境进行了反思。

  每期杂志能隆重推出一到两篇重磅小说就足矣。

  方明华还是比较满意。

  想了想,他又给白苗打了个电话,让他过来一趟。

  “白苗,读者们对咱们这改版杂志有什么反应?”方明华问道。

  “读者来信里基本上表扬,说咱们的杂志高级时尚了许多,再不像以前土里土气的模样。”

  “内容呢?”

  “读者们非常喜欢那篇《追忆乌攸先生》,说是《延河》杂志今年来少有的佳作,那个叫格非的青年真是厉害,21岁竟然就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前途不可估量。”

  白苗啧啧称赞。

  废话,要不人家是国内先锋作家代表之一,和余桦苏同其齐名

  “下一期主编推荐的作品你想好没有?”方明华又问道。

  “秦北那个高建群来稿了,我想把他作为主编推荐作品,我去拿来伱看看怎么样?”

  “行,你拿来我看看。”方明华顿时来了兴趣。

  高建群是陆遥推荐的,虽然现在还没有什么小说发表,但和格非一样,《延河》杂志社和他签署了大神约,没想到返回延安以后就就将自己写的小说邮寄过来。

  没过几分钟,白苗就拿出一沓稿件返回办公室。

  “行,你放在这里,我仔细看看。”

  这是一个短篇小说,名字叫《遥远的白房子》。

  小说以“白房子”边防战士“我”的口吻,讲述了一段极富有传奇性的故事。

  白房子边防站站长马镰刀是一个传奇性人物。他做过走私生意,当过绿林头目,后来被清政府招安当上了边防站站长。由于一张牛皮的失误,导致了一场外交风波。最后,主人公马镰刀因自责而自杀。女主人公萨丽哈在马镰刀死后,掩埋了行义的士兵,成为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果然是陆遥推荐的人物,后面能写出《最后一个匈奴》这样的长篇巨著。

  方明华心里感叹。

  让白苗再好好审核修改,下一期主编推荐就是这篇了!

  方明华又拿起新版杂志,认真看起来。

  如果将来作者投稿多了,稿件质量上升,是不是增加杂志篇幅?

首节 上一节 227/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