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39节

  除了请客,剩下的钱方明华就开始购物。

  先给自己买了一块蝴蝶牌手表价值168元。现在也算有身份的人了,没有手表怎么行?

  这年头,在人多处经常挽起袖子假装看表这感觉就和九十年代初拿着大哥大,千禧年后拿手机在人多广众之处旁若无人打电话是一样爽。

  当然方明华是个很内敛的人,不会去显摆。

  只是确实需要块手表,走到路上不知道时间真痛苦。

  本来方明华给妹妹也买一块女式蝴蝶表,但妹妹坚决不要,自己一个学生,咋能戴这种奢侈品?

  最后方明华给妹妹买了一块电子表价值也不菲——15元,而且是从香江那边过来的水货。

  给老妈买了一台飞跃牌缝纫机,抬回去以后被老妈大骂他是败家子,硬是不要。结果第二天就跑到隔壁张大婶家去显摆说,有什么缝缝补补的,尽管过来使用。

  “是我家小华用稿费买的,148块!”得意之情,无以言表。

  当然不能落下老爸,方明华觉得他钓鱼一天呆在水边太寂寞,就给他买了一台红灯牌三波段半导体收音机价值80元。

  不过老爸只用了几天就扔给方明华,还埋怨他有了他买的这玩意,光顾听广播了,好几条大鱼都失误了!

  方明华只好送给妹妹让他好好跟着学英语。

  “BBC、mei国之音的什么坚决不能听哦。”方明华提前给妹妹打预防针,别被洗脑了。

  哈哈

  咱家三转一响都齐了!

  下一步就是八十年代四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录音机!

  黑白电视想办法买个,别的什么都没处放——筒子楼太小了。

  其实现在方明华最想解决的是房子,那种筒子楼他实在受够了!

  但现在你有钱也没有,安西第一批商品房还没出现,职工住房全靠单位解决。

  杂志社本来就不是个富裕单位,哪有钱盖楼?

  慢慢来吧

  《芳华》在《十月》杂志社全文刊登,立刻引起较大的反响,读者来信突然又多了起来,而且好多都是战士们的来信,相当一部分来自南疆。

  方明华决定一一回复,长短不说,但必须回。

  人家冒着生命危险打仗,你不至于连封信都懒得回吧?

  最起码的尊重。

  这天早上,方明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张宝福就拿着一大摞信封过来。

  “明华哥,这都寄给你的!”

  “行,放桌子上吧。”方明华说着,自己正在泡茶。

  “明华哥,你这茶叶不错呀,新买的?好香啊。”张宝福看了问道。

  方明华听了呵呵一笑:“是啊,在民生买的,也给你倒点?”

  “那多不好意思,老喝你的茶。”张宝福说着,却从口袋里掏出早已经准备好的空信封。

  方明华给他倒了些,张宝福拿着信封开开心心走了。

  看着对方消失在院子边上的背影,方明华微微笑了。

  这小子.表面上看上去憨厚,其实脑瓜挺好使。

  泡好茶,方明华一封信一封信开始看起来。

  一般人的不回,军人写的都要回,特别是南疆那边的,回信要写的长些。

  其实翻来覆去就是那些话,最主要是起个心理疏导作用。

  但一封信引起方明华的兴趣,竟然是来自济南军区的!

  看这字体像李存宝啊。

  打开信封一看落款,果然是李存宝写的。

  在信中,李存宝对方明华表示祝贺,还说他通读了这部小说很受感动。

  “一代人的芳华,每代人的故事,不知道若干年后,有人再读到这段故事,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在信中,李存宝这样说道。

  最后,他还透露自己创作情况,说小说初稿已经完成,名字叫《高山下的花环》,正在修改阶段。”

  终于要问世了。

  八十年代军旅小说中现象级的作品啊。

  当然还需要谢晋拍成电影。

  方明华摊开信纸回信,在信中先是谦虚了一番,说自己这是初次写军旅小说,而且本身不是军人,在部队上呆的时间很短。

  “但在南疆那六十多个日日夜夜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

  最后还说你的大作一旦发表,我一定第一时间拜读。

  其实

  不用看了。

  电影、小说我都看过。

  方明华微笑着将写好的信装入信封。

  “不知道,宋棠棠是否看到这部小说了吗?”方明华看着外面盛开的菊花,突然想到这件事。

  感谢JJMJ、书友2023051470_de、天闲子、书友202010132127586投的月票

第50章 读者来信(求收藏票票追读)

  第50章 050读者来信(求收藏票票追读)

  桂省,宁明。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十月,但南疆还是很热,宋棠棠训练结束后,已经是汗流浃背,回到女兵宿舍洗澡后,换了身干净衣服。

  她没有像别的女兵那样在一起嬉笑打闹,而是习惯性拿起书静静坐在宿舍里看。

  文工团里女兵私下里都说她很高冷,她不在乎。

  女孩子多的地方是非比较多,文工团也不例外,不过也没人说她的什么闲话,因为在团里呆的时间长点的人,都知道她家庭背景特殊。

  没人敢乱嚼舌头,这是她在文工团里享受的唯一特权,她也喜欢这个特权。

  最近几天没有看诗歌文学名著,而是看《十月》上刊登一篇小说。

  《芳华》作者:明华。

  十几万字不算短,她认真看着。

  有笑,有泪。

  有阳光也有阴暗。

  这样挺好这次是真正的生活吧。

  她很喜欢书中几个人物形象、刘峰、苗苗、穗子。

  小说中每个人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坚强软弱,但都经过这场残酷的战争洗礼。

  死去的、活着的人,都无愧于自己的青春和芳华岁月。

  是否给他回封信?

  谈谈自己看这部小说的感受?

  宋棠棠铺开信纸,拿起笔那一刹那又犹豫了。

  算了。

  给他写信的人肯定很多,就不打扰他了。

  我想,他也知道我要说什么吧?

  同样,想写信却没写信的还有个男青年。

  浙省海盐。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余桦坐在自己房间里看书,这是他感到最快乐的时光。

  他是小镇卫生院一名牙医,每天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在患者口腔涂抹碘酒,然后给对方注射一针普鲁卡因,做完这些,余华就躲到一旁抽支烟。返回后他问患者:舌头大了吗?只要对方一点头,他就手起钳落,将活动的残牙拔下来。

  日子单调而乏味。

  “患者的口腔里没有风景。”这是他常唠叨的一句话。

  他很羡慕在文化馆上班那些人的工作来,上班时间就可以上街买菜,还经常出去采风。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也想写作,也想进入进文化馆。

  上高中本来就没学到多少东西,加上工作几年基本上就全忘了。于是看书成了他业余时间主要任务,先从各种标点符号怎么运用学起,也开始练习习作投稿,当然是屡投不中。

  今天看的是《十月》杂志刊登的一篇军旅小说,年轻人喜欢看军队上的故事,他也不例外。

  但这部小说和别的军旅题材小说不一样,另类而又惊艳。

  他已经注意到这叫明华的作者,两年来发表了两篇小说,还写了诗歌,让他非常佩服。

  写封信和对方交流交流,学习学习人家的写作经验?做个笔友?

  我也想当作家啊。

  反正这年头流行这个。

  他从抽屉里找到信纸和笔,刚准备动笔,就听到院子里传来“扑通”的一声,紧接着是老爸的声音,“小桦,你的稿子又被退回来了。”

  哎.

  余桦不由自主放下手中的笔。

  这是第几次被退稿了?

  他已经记不清楚,但次数很多,多的连邮递员也懒得敲门送,直接从院子外面扔进来。

  余华总觉得这种行为似乎带有某种嘲笑和藐视。

首节 上一节 39/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