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42节

  找个人触一下看看效果?

  但估计没人愿意走试验。

  最好来个小毛贼,尝尝警棍的厉害,嘿嘿.

  正摆弄着,外面传来敲门声,方明华赶紧收拾好东西,打开门竟然是吴天民。

  头上,衣服上全是雪。

  来了几次也都熟了,吴天民走进房间赶紧拍身上的雪花,还自顾自说道:“今天第一场雪就这么大,看来今年又是个寒冬了。”

  “吴导,这么冷的天,你准备开拍?”方明华问道。

  “对,都准备好了,剧本是要拍一年四季,这冬天当然不能错过。”吴天民回了句,又看着方明华:“小方,我今天来找你,是想让你跟我一起去甘省拍戏。”

第53章 女儿国国王也来了(求收藏票票追读)

  方明华大吃一惊。

  天寒地冻的去甘省拍戏?

  这不是活受罪嘛。

  “吴导,我可不懂拍电影。”方明华立刻婉拒。

  “可你是作者又是编剧,我想在拍摄过程中和你现场交流,对于故事情节和场面的把控更有信心。”吴天民的态度很诚恳。

  “可是,我们领导刚给我安排了活,让我每天晚上巡逻值班。”方明华又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警棍。

  “这个你不用操心,我会找我们领导和伱们社长协调。”吴天民立刻回答。

  “你放心,这次去拍摄,你所有费用都由我们剧组来出,每天还有出差补助,怎么样?

  人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自己再不答应似乎就说不过去,于是就点点头。

  “那好,你先做准备,我去和你们领导协调.对了,多带点衣服,我听说甘省那边比咱们这还冷。”

  吴天民兴冲冲走了,留下方明华一个人在房间发呆。

  哎.这刚刚把炉子支起来还没烤就要走了,还有这警棍。

  看来只能等回来以后值班找机会试用了。

  吴天民的剧组借调方明华去甘省拍戏请求,经过两家单位领导协商后很快批准。

  方明华回家告诉父母之后,老妈张凤兰又是一阵唠叨。

  “在那鬼地方呆了三年还没呆够?还要你去?黄社长真是咋想的?现在小华是作家又不是知青,还要去吃这苦。”

  不过老爸方长河一句话就呛回去:“是作家又咋哪?看看已经去世的柳青,为了写小说连县委副书记都不当了,在农村一呆就是14年!他才去几个月?”

  “那是那个时代。”老妈忍不住嘀咕了句。

  “那时代又怎么了?作家整天坐在房间里就能写出好作品?那叫胡编乱造!写农村的分不清麦苗和韭菜,写城里人不知道一斤面粉多钱,纯粹是瞎胡闹!”

  方明华赶紧躲到另一个房间,害怕伤及无辜。

  老妈虽然唠叨,但儿子出差还是尽心准备,火急火燎给方明华准备了一身新棉袄棉裤,用的是新棉花,光棉裤里的棉花足足用了一斤。

  12月1日,方明华穿着军大衣,提着旅行包跟吴天民的剧组踏上西去的列车。

  这年头的剧组远没有后世阵容那么豪华,也就二十多个人,摄影、美工、灯光、服装.和必要的后勤人员,至于什么制片主任、监制等全部都是兼职,连吴天民自己也身兼数职,同时还客串一个角色。

  这次男女主角吴天民没用素人而是专业演员,已经坐火车直奔拍摄地。

  方明华和吴天明坐的是硬卧,方明华年轻就睡上铺,他趴在床上伸出脑袋问睡下铺的吴天民:“吴导,这次男女主角分别是谁演?”

  “都是两个刚毕业的演员,男的叫李保田,鲁省人,今年央戏刚毕业,女演员叫朱琳,今年也刚毕业,是燕电表演培训班的,刚分配峨眉电影厂的演员,估计你都不认识。”

  什么?!

  李保田?

  《宰相刘罗锅》?《神医喜来乐》?

  朱霖?

  女儿国国王?!

  额的神啊,都大大的有名啊。

  方明华吃惊的瞪大眼睛。

  还好坐在下铺的吴天民没注意到方明华的表情,继续说道:“李保田是我一个朋友推荐的,我看了看他的形象气质和马友铁很相似,而朱霖呢,去年在我们厂拍的《叛国者》,她出演一名技术员,我感觉可塑性很大,就叫她来了。”

  哎.你叫这么漂亮美丽的女儿国王扮演丑病怏怏脏兮兮的曹桂英,实在是太委屈人家了吧?

  还有,李保田不是演喜剧的吗,怎么能演老实憨厚的马有铁?

  方明华心里嘀咕。

  其实他不知道的李保田年轻的时候并不是演喜剧,而是大屏幕上的正剧!

  李保田属于大器晚成,30多岁才从央戏毕业。

  和老谋子合作,出演《菊豆》里一个饱受压抑与婶子偷情的男人杨天青,

  曾经领衔主演剧情电影《凤凰琴》,在片中饰演山区民办教师余校长一角,表演生动感人,获得当年的政府奖、百花奖、金鸡奖三个奖项的最佳男主角奖。

  后来又和老谋子合作,出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饰演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黑社会头目唐老大这个大反派。同年又出演了《宰相刘罗锅》!

  绝对是个演啥像啥的老戏骨。

  当然现在还年轻,青涩。

  估计也是吴天明还没资源,请不起一个大牌。

  这次《隐入尘烟》的拍摄地在甘省武威民勤靠近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子,剧组一行人乘坐火车到武威下车住了一晚后,又改成中巴赶到民勤,最后又换成几辆驴车才赶到位于沙漠边缘一个叫李家村的地方。

  李家村不大,不到百户人家,村子向北大约六七里地,穿过一片栽满红柳树的戈壁,就是一片沙海。

  村支书叫李德福,快六十岁的老汉,还专门带着村委会班子到村口迎接,一阵问寒问暖后,就带着众人进了村子。

  驴车进了村子,平时冷清的村庄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外乡人,村子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好多村民出来看。

  一路上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方明华穿着棉衣棉裤又裹着大衣依然冻得像条狗一样蜷缩在驴车上。

  到了目的地从驴车上下来一看。

  卧槽!

  这还用搭布景用道具房吗?

  随便找处房子都比小说中描写的还破烂。

  剧组被安排在大队部,现在已经改名叫村委会大院的一处平房里,条件在村里是最好的,但剧组人多根本住不下,后来就出钱在村里又腾了几家农户的空房,这才安顿下来。

  剧组来到李家村是中午,到了下午时候,当地县上、乡上领导专门还来李家村看望了剧组人员。

  西影厂的人能跑到这么偏僻的地方拍戏,当地领导也很重视,下午还专门请剧组人员吃了一顿当地特色饭——“三套车”,就是由凉州行面,卤肉和冰糖圆枣茯茶组成,简直和过年一样。

  剧组一行人来的比较早,第二天中午李保田和朱霖坐车陆续赶到李家村。

  感谢相聚一刻、每天不看书不舒服斯基、书友20230727022044970、夜空下那颗最亮的星一荣、军事历史现代、诸天独游、书友20201225071256676、秦川天龙、书友20230308123914867、书友202204030134611398、风云侯爷投的月票

第54章 李支书家的驴(求收藏票票追读)

  第54章 054李支书家的驴(求收藏票票追读)

  此时的方明华和吴天民正在拍摄地查看道具布置。

  12月份的甘省特别冷,而且爱刮西北风,风还很大,尤其是今天,寒风凛冽。

  这么冷的天连村民都不出门窝在家里炕上取暖。但方明华却被吴天民拉到村东头,说明天就正式开拍,你作为小说的作者又是编剧,看看这现场布置是不是和你书中描写的一样?

  这房子比书中描写的还要破烂啊。

  是生活制片用20元钱从一户村民家租来的,据说这20元好多村民抢着愿意租,最后制片主任挑了这家。

  当然,院子里和房间有些道具还得布置,比如正在院子里悠闲吃草的那条驴,就是从支书李德福家租来的。

  驴养的不错,膘肥体壮。

  李德福也在现场,看着自己家那条驴,突然想起什么跑了出去,没过多久拿着一块草帘又匆匆返回,搭到院子边上那头驴身上。

  嘴里还念叨着:“这么冷的天,别把我家的这头驴冻坏了。”

  “李支书,你把这条驴看的金贵啊。”方明华笑道。

  “那当然,我们这一带,这驴可是家里的宝贝,耕田、拉车、拉磨.哪项能少得了它?”

  “果然人家说,比生产队的驴还忙。”方明华感慨道。

  没想到李支书摇摇头:“这伱说错了,驴虽然能干,但也不能太累着,一般只让干6到8个小时,而且还要管理好,喂好料。

  ”为了保证驴不生病,当年我当生产队长的时候,经常用草木灰来清洗驴身上的污垢和杀菌消毒,而且这草木灰不能直接用,还得浸泡两个多小时。”

  方明华听了愕然

  额滴神呐,这待遇。

  后世的社畜们,待遇还真不如生产队的驴呢。

  提到驴,李德福的话多起来,最后笑着说在生产队的时候,如果给驴工分,绝对比一个男劳力的工分还要高。

  给驴工分?

  方明华一听顿时来了兴趣,问道“李支书,生产队有没有给驴记工分的?”

  “那怎么可能?前两年生产队管理很严格的,给驴记了工分,它怎么用?!”李德福说道:“不过嘛,在旧社会,就在我们县,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啥故事?”

  “你知道我们这个地方干旱缺水,有个学校养了一头驴挑水,但这养驴钱就成了问题,上头是不会给学校拨这钱的,于是校长便将这头驴当成一名教师,问上面要钱,这不就是驴领工资了吗?”

  “还真有这事?!”方明华听了感到惊讶。

  “我也是听别人说,后来听说被上面的人发现了,校长也被撤职,你别说年轻的时候我见过那个校长,是个好人呐,大地方的人,专门跑到我们这穷地方教书。”

  这么说电影《驴得水》讲的是真事?

  不过有句话说的,影视中再荒诞的事,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么?

  李德福看到他那头宝贝驴没事,也悠悠哉哉回家去了,方明华又呆了会实在太冷,和吴天民打了个招呼,就双手抄在袖筒里向村委会方向走去。

首节 上一节 42/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