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70节

  于是,她这段时间,就疯狂收集有关各种意识流小说的资料。

  一个想法渐渐浮上心头。

  自己是否也写一篇意识流小说?

  对,就写音乐学院的!

  自己最熟悉的生活。

  她叫刘索拉,后来的国内著名音乐家、作曲家。

  还有一个身份:被视为中国真正的“现代派”的作家,先锋类小说杰出代表。

  西京的天气逐热起变得燥热起来。

  方明华穿白色背心,蓝裤子凉鞋,坐在自己的宿舍里看书。

  这段时间,文坛上关于意识流写作手法的争论还在继续,不过已经没有开始那么火爆。

  自己的那篇类似科普性的作品在《朔方》发表后,又经过多家报刊杂志转载,广大读者还有一部分作者对这种写作手法也逐步了解,有的人甚至开始尝试写作。

  《太阳照常升起》也不显得如当初发表时候那么突兀刺眼,给予正面评价的文章也多起来。

  好事嘛.

  不写东西的方明华顿时陷入无所事事的状态。

  说真的,有时候也想得慌。

  要不,继续写?

  手头还有一本《驴得水》还没发表呢。

  方明华决定再改一改。

  精益求精

  嗯.就这样,不过也不急。

  方明华泡了杯凉茶,翘着二郎腿,微微闭着眼睛,想着想着不由的哼起歌来。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自从在春天在燕京又看到宋棠棠独舞之后,方明华就觉得这歌特别上头。

  没事就哼两句。

  “哎呦.小方,你这日子过的悠闲啊。”

  门外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

  方明华睁开眼睛,就看到一个留着偏分手里拿着烟的男人走进来。

  是贾平娃。

  “贾哥,如果我们保卫科的忙,那说明单位就有问题喽,和你们编辑部刚好相反。”方明华笑着回了句。

  “哎,浪费人才啊,干脆跟我去《长安》,我向社长推荐你当编辑干脆给你个副主编,让你也忙起来!”

  “别,千万别!”方明华闻言大惊:“我有何德何能干副主编?编辑这这活我干不了,我觉得在保卫科干挺好。”

  “你呀就是偷懒!”

  方明华嘿嘿笑两声没说什么,站起来贾平娃倒了杯凉茶。

  “贾哥,你可是大忙人,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吧?”

  “是有点事。”贾平娃喝了口茶继续说道:“你听过咱们西京城的笔耕社’和‘破土’诗社吗?”

  方明华未穿越前自然没听过,但来到这个时代,听说过西京城内颇有名气的两家民间文学社。

  于是笑着说道:“听过,笔耕社是一帮搞文艺评论的,破土社是几个诗人搞的,怎么了?”

  “既然这些文艺评论、诗人能搞,咱们写小说的为啥不搞个文学社?大伙相互交流切磋,免得让这帮人小瞧咱们。”

  啊?

  有这个必要吗?

  平时不是也切磋吗?

  不过看到贾平娃热切的样子,就点头答应。

  “行,我没意见。”

  “那好,我去找陆遥。”贾平娃兴冲冲走了。

  方明华摇摇头,又拿起茶缸,他实在想不通贾平娃咋来这一处?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历史上贾平娃真的成立了一个民间文学社,召集了西京一批小有名气的作家,谈古论今,相互切磋。

  方明华答应了,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反正自己就是一个参与者。

  仅仅过了一周,贾平娃打电话打到杂志社找方明华,告诉他要找的人都召集齐,明天晚上开始文学社第一次活动,地点就在他的家。

  “都有谁?”方明华好奇问道。

  “中时、陆遥,还有周矢,张敏,郭培杰,也不多,七八个人。”

  “行,我准时到。”

  贾平娃说的这几个人,方明华都听过名字,只不过有几个不太熟而已,反正都是搞文学的。

  明天是周日,方明华照样去函授班上课,赵红军在,不过很少再见到那个留着短发,一天风风火火的李丽。

  晚上吃完饭,方明华骑车向贾平娃的住处——南院门方向骑去。

  感谢恒o我呸、书友20191013081256047、海边看雨的情怀投的月票

第89章 文学社宣布成立然后搓麻。

  第89章 089文学社宣布成立.然后搓麻。

  南院门在碑林广济街附近,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西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而现在,西京市委还在那里办公,贾平娃现在住的就是市委家属楼的一套房子。

  从杂志社到南院门不远,骑车也就二十多分钟的样子,方明华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沿着东木头市向西,最后来到南门附近。

  别看市委办公室在这个地方,但环境实在不咋地。街道坑洼不平,街道两旁的四合院的墙破破烂烂的,一般住着十几户人,每个街道只有一个水龙头。

  更糟糕的是,四合院没有厕所!

  每天早上起来排队上公厕的情景蔚为壮观。

  想想,且不说后世四合院如何如何值钱,就现在的居住环境和体验而言,还不如自家住的筒子楼好。

  当然,贾平娃是比较幸运的,他刚从方新村老党家的一间民房里搬迁过来,据听说那里环境比这还差。

  现在他住的市委家属楼。

  方明华骑着自行车拐进家属院,按照贾平凹说的地址上了六楼敲开他的家。

  “小方来了?快进?”贾平娃热情招呼。

  “一个人在家?嫂子呢?”方明华随口问道。

  “带着丫头回娘家了。”

  方明华只知道贾平娃的媳妇叫韩珺芳,西京城里人,现在省文联工作。

  “贾哥,是不是嫂子回娘家了,你才敢叫我们过来?”方明华开起玩笑来。

  “那是.房子小嘛,你嫂子又不爱热闹。”贾平娃笑道。

  房子的确不大,两室一厅顶多有五十个平米,不过有了单独的卫生间和厨房,自来水也通到家,这在当时条件算比较好的。

  “来,小方,嗑瓜子。”坐在客厅的旧沙发上,贾平娃招呼着方明华:“你又不抽烟,我这里的茶可不比上伱的。”

  方明华也不客气,抓起一把瓜子边嗑边问道:“陆大哥他们呢?”

  “估计马上就到。”

  果然,陆遥、李天芳、张敏.最后赶到的是陈中时。

  人一多,房间里就热闹起来。

  不过大热天的没电风扇可真难受,还好贾平娃给大家准备了蒲扇。

  看人到齐,贾平凹端了个小凳子坐在边上,清清嗓子说道:“各位,成立文学社的初衷我已经给大家都说了,这里就不再赘述,我现在说的是文学社社旨:“互相拥挤,志在天空。”

  “意思就是说互相拥挤就是互相促进互相竞争,不是互相倾轧互相吐唾沫。咱秦省当代文学的天空也够广的了,能容得下所有有才气、有志向的青年作家,要把眼光放开到天空去!”

  “天空是既能容纳杨树柳树吸收阳光造成自己的风景,也能容纳槐树椿树吸收阳光造成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致!”

  “啪啪啪”客厅里响起掌声。

  贾平娃的口才在众作家中可是一流的。

  紧接着又宣布文学社名称叫群木文学社,还宣布了章程以及会费收缴办法。

  “我说啊,咱们也要收一定的活动经费,也不多。”贾平娃笑道:“每月发一篇稿子,交会费五毛,叫‘荣誉费,不发一篇就罚五毛,叫‘耻辱费。”

  卧槽!

  每月一篇?

  坐在边上的方明华吃了一惊。

  贾平娃可是高产作家,小说散文评论每月都能拿出那么一篇,但别的人就不行了。

  首先叫苦的是李天芳:“平娃,你这不是坑我吗?你知道我写东西不快,那不是经常受罚?!”

  “就是,平娃,不能拿你和我们相比!”

  看到群情激奋,最后贾平娃妥协:“那就改成每季度一篇怎么样?但金额增大,最起码八毛!”

  “干脆一块得了,省的麻烦。”方明华插话进来。

  ‘“哎呦.小方财大气粗。”李天芳立刻开起玩笑。

首节 上一节 70/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