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77节

  方明华挂掉电话。

  不禁摇摇头,这算什么事嘛。

  小说还没发表,想改编的人已经找上门了。

  一抬头,看到王娟正看着他。

  “小方,伱又新写本小说?”王娟问道。

  “是啊,怎么了?”

  “你准备发表到哪里?”

  “暂时还没想好。”

  “就投咱们自己杂志社吧?”姑娘说道。

  咦?

  王娟作为杂志社办公室的一般干事,基本上都是打杂的,很少干涉这些作家创作或者投稿的事情。

  今天怎么突然说这话?

  看到办公室现在就她一人,王娟悄声说道:“最近《延河》杂志销量有所下降,黄社长很着急呢。”

  “是吗?”

  方明华并不清楚。

  不过改革开放后,各地杂志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竞争自然激烈。

  “上个月吧,我路过黄社长的办公室,听到他在里面又发脾气,说咱们杂志上刊登的那些小说内容、题材、写作手法都已经老旧过时,也不知道张主编、何主编他们是怎么想的。”王娟悄声说道。

  哦.

  不过说实在,自己穿越已经两年,明显感到《延河》杂志刊登的小说质量不如前两年。

  这当然和主编的眼光有很大的关系。

  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刊登的小说质量不高,杂志看的人少,一些有名气的作家选择那些更加有名气的杂志社。

  名气下降的杂志社得不到好的作品,会导致订阅减少,名气进一步下降。

  《延河》似乎就面临着问题。

  别的不说,就陆遥,从81年以后,就很少在《延河》上发表小说,基本上都是《当代》《收获》之类。

  陈忠实和贾平娃也是!

  这已经很能说明情况了。

  编辑部出了问题!

  不过方明华面对眼前这个姑娘,这些话自然不能乱说,于是笑道:“放心,我想黄社长、张主编他们会想办法的在,至于我写的这篇小说,看情况?”

  方明华回答的模棱两可,王娟也没再说什么。

  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小干事,能干涉这些作家的投稿吗?只不过方明华平时关系还不错,所以才说起这事。

  方明华并没有立即去找黄社长,而是快到下班的时候才上了二楼,敲开黄社长的办公室。

  “是小方啊,坐,坐。”

  黄社长招呼:“你不来我还叫人去找你,你是不是写了一本小说?”

  “是的,你接到人艺的电话了?”方明华问道。

  “对,人艺方面提出让你去燕京和他们谈改编话剧的事,我没意见,作品能改编成话剧电影本身就是对作品的一种肯定,而且你人年轻,出去走走对你个人也有好处。”

  “谢谢。”

  方明华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看上去和蔼可亲的社长了。

  “小方,你那部小说能不能让我看看?”黄社长突然说道。

  “没问题,我去取。”

  方明华匆匆出了办公室回到自己宿舍,将锁在抽屉里的稿子拿出来,又到黄社长办公室交给他。

  “我晚上回去看看至于你什么时候去燕京,你和人艺方面联系。”

  “好的。”

  方明华也没迟疑,第二天早上上班以后,就到黄社长办公室,准备给人艺打个长途,顺便取回自己的稿子。

  “小方,你这部小说写的不错,通俗易懂,喜剧的壳子却是悲剧的内核,文艺性也比较高。”黄社长给给予高的评价。

  “你准备投稿哪里?”

  “暂时还没想好。”

  “就投咱们杂志吧,现在杂志社需要像你写的这样的小说。”

  投《延河》?

  这可不是第一目标,但黄社长语气恳切,对自己又不错,于是方明华点头答应了。

  “好的,过我得修改下,最后定稿。”

  “不急,你先去燕京,回来以后再打磨。”

  一大早,方明华提着旅行包背上黄挎包告别家人,就踏上去燕京的火车,手里还提着三斤狗头枣,第二天早上到达燕京。

  看着这座忙忙碌碌的城市,想到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两年时间已经来过三次了。

  估计以后来次数会更多。

  干脆在燕京买套房子得了,像四合院什么的,省的每次来住招待所。

  当然方明华知道不合适,至少现在不合适。

  现在房子还没商品化,城市里都是单位分房,那些私人四合院也不会出售,想变卖祖宗家产的人少之又少。

  而且都坐落在破旧的胡同里,院子门外只有公共厕所,空中电线交织在一起,屋内光线昏暗。居住环境还真不如商品楼。

  再等几年吧。

  燕京人艺地址在王府井大街,方明华先是在车站附近找了一家小吃店吃了碗豆浆油条,然后坐公交车直奔王府井大街,在附近胡同找了一家国营旅店住下来,然后才去人艺。

  人艺大剧院坐落在王府井大街22号,剧团办公也在这个地方,方明华进了大门拿出工作证以及杂志社开的介绍信,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找到林兆华。

  此时的林兆华当然还不是后世的大名鼎鼎的院长,现在四十出头,在人艺算是风华正茂。

  “小方同志,请坐,一路辛苦吧?”林兆华热情招待,给他倒了一杯开水,顺便递过一个蒲扇。

  “不好意思,条件有些艰苦。”

  确实很艰苦,连个电风扇都没有。

  不过八十年代初期这些文艺团体都这样,包括整个国家都很穷,但干活的热情很高。

  两人见面闲聊几句,方明华就把自己的底稿交给林兆华。

  “你歇息下,我先看看。”

  林兆华看的很快,半个多小时就将小说看完,抬起头看着方明华:“小方同志,你这小说写的比保田讲的更精彩,我愿意购买你这部小说的改编权!走,跟我见见我们的院长。”

  现在人艺的院长可是话剧界的泰山北斗——曹禺!

  方明华赶忙站起来。

  他跟着林兆华下了二楼敲开院长办公室。

  曹禺今年已经七十岁,头发花白,看到两人进来,林兆华先介绍了方明华,然后就把写的小说递给对方。

  曹禺并没有细看,只是翻了翻又还给林兆华。

  “小林,你既然你想改编这部小说,那就大胆去做!你前段时间编导的《绝对信号》反响就不错嘛。”

  “多谢曹院长,我会更加努力的。”林兆华赶忙说道。

  曹禺点点头,目光又投向方明华。

  “小方同志,很年轻嘛,能写出《太阳照常升起》这样的小说,了不起!”

  感谢想明宇好难等投的月票

第97章 《芳华》剧组去南疆拍摄

  “曹院长,您也看过?”

  曹俞听了笑起来:“前段时间争论得那么热,我不看看怎么行?其实那部小说也是可以改编成话剧的,不过非常考验编剧的水平,就看以后谁愿意试试喽。”

  “小方写的那部《太阳照常升起》我也看了,我没那能力能改编成话剧。”林兆华插话进来:“但这本《驴得水》我还是有信心的。”

  几人闲聊了几句,林兆华和方明华就告辞离开,现在林兆华要按照程序进行剧本立项什么的,包括最后改编,都需要这底稿。

  “小方,我知道你也急着发表,这样吧,我立刻找人将你这份底稿誊写一遍,原稿还给你怎么样?伱放心,绝对不会向别人泄露你的底稿。”

  别的剧团方明华不一定信得过,但人艺这金字招牌在这摆着呢,于是就同意了。

  林兆华招呼方明华中午吃饭,被对方婉拒。

  说实在,人艺现在可不是总政话剧团,也是穷单位一个,再加上林兆华只是一般导演,就不要给人家添麻烦了。

  “李保田现在还在央戏吗?我想中午找他去聊聊。”方明华笑着问道。

  “真不巧,保田昨天打完电话跟着一个剧组离京,拍电影叫什么《闯江湖》,要不是我赶得紧,给你的电话他都打不出去。”

  电影《闯江湖》?

  方明华没听说过。

  是不是跟风年初那部李连杰主演的那部《少林寺》?

  这部简直火爆半边天。

  后面的跟风之作也不少《少林寺弟子》《少林俗家弟子》《少林小子》.有的是李连杰主演,有的根本不是。

  但影响力都没有《少林寺》大。

  其实,方明华想错了,李宝田主演的这部《闯江湖》写的是民国时期一个戏班子的遭遇,和武打片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不出名而已。

  既然李保田不在央戏,方明华就没有去央戏的必要,别的人他也不认识,总不能主动去找姜雯、吕丽萍、丛珊他们吧?

  哦,还有“赵政委”“楚云飞”、倪大红.

首节 上一节 77/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