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第155节

  在印泥里咕噜一下然后再往纸上咕噜。

  老刘头喜欢写写画画,字写的不咋地,但是写春联认真,而且这东西都是老辈人写。

  挂钱是少数民族风俗,后来东北几乎家家过年之前都会贴,再后来不提也罢。

  高丽娟打量这个破旧老房子的墙壁和棚顶:“用不用买报纸糊墙啊?”

  “不糊,明年盖房子。”吴昊蹲在地上说道。

  他妈仔细过日子半辈子了,这房子必须给她盖起来。

  穷人家几年甚至十几年才糊一次棚,为啥呢?因为花钱也不少。

  需要买很多报纸,还不能是太旧的,用浆糊糊棚顶,这浆糊就是白面。

  也就是和东北的嘎达汤差不多,穷人家还吃窝窝头大饼子呢,谁舍得用白面做浆糊?

  高丽娟马上高兴了,不停点头:“盖房子好,盖五间大瓦房!”

  她舍不得往自己身上花钱,但儿子娶媳妇盖房子要她命都行,这真不是开玩笑。

  她们这个年代的人舍得出来!

  “最少盖五间!”吴昊点头:“过几天我赶车拉你们去乡里,罐头冻梨冻柿子都给老太太多买点。”

  “那边亲戚也送点,别像咱家有钱了抠似的,鞭炮烟花灯笼都买,过年就热热闹闹的。”

  如今烟花数量少,但是乡里肯定有一些,他可以拖关系买,过年不差那点钱。

  三口人唠嗑买啥,小豆包刚开始面壁墙角还掉眼泪呢,听见妈妈要去乡里。

  小孩子就算被妈妈打骂也是跟妈妈最亲,妈妈出门肯定要跟着,哪个小孩子不愿意去城里商店溜达?

  她只记得姥姥这俩字,把老太太都忘了,妈妈要买东西去姥姥家,她就想跟着去。

  听见麻花,反应还不大,听见罐头和冻梨时,那眼睛逐渐睁大,眼泪仿佛被吸干了。

  大哥没买过这些东西,但是她知道是好吃的。

  小嘴张着,“眼泪”从那里掉出来了,“滴答滴答”就掉在裤腿上,半天才想起来擦一下。

  听见鞭炮烟花和灯笼,她不记得前两个是啥,但是屯子里有小孩拿出来灯笼玩过。

  她羡慕挺久的,那是用玻璃瓶子做的,里面点的蜡烛,以前家里条件不好没敢张嘴要。

  后来把这事忘了,现在她忍不住了,城里好吃的好玩的多,四岁小孩能不想去吗!

  她顶墙往下出溜脑袋偷瞄,爹妈看见她哭都不哄哄,本来还生气呢。

  现在啥都忘了,能进城就行,她兜里还有钱,知道这钱还不少,想去又不好意思开口。

  因为刚才作人了,她偷瞄爸妈不敢看大哥,见三人唠嗑都不理自己,她抬起脑瓜回头看。

  只要有一个人看过来她就会说,结果三人都没搭理自己,好像把她忘了。

  实在忍不住了,真把她忘了把她扔家里就遭了,怯声声开口:“妈,我也想去。”

  有点害怕的样子,怕人家不领她,睁大眼睛全是期盼,但是一点委屈都没有。

  她也不敢有。

  吴昊惯着妹妹就是富养女,将来进城上学不会被好东西诱惑,现在就不看向她,让她长记性,免得一句都不让说。

  小豆包见三人还是不理自己,她不敢找大哥,又说一遍:“妈,我也想去。”

  高丽娟回头撇撇嘴:“呦!换我就在那哭我可不去!”

  小豆包真害怕他们不领自己,急忙摇头:“我去我不哭。”

  “妈不赶车,妈说了也不算。”高丽娟说完回过头。

  她才四岁,这会真的分不出真假了,怕把自己扔家里,看向爸爸见人家不回头,大哥在地上玩小狗也不抬头。

  大哥赶车啊,她也不傻,挪动到炕沿边小心翼翼的说:“大锅我也想去乡里。”

  那两只小手纠结在一起,眼里怯怯的,就怕人家说不领她。

  见人家不抬头急忙摇晃脑瓜说:“我不作人了。”

  她啥都明白。

  吴昊仍然没抬头:“有那脸!前两天也这么说了!”

  “有脸有脸!”小豆包伸出小手往自己脸上拍,她还挺使劲,都拍响了。

  “去去去!”吴卫国心疼闺女,看着她说道:“领你去。”

  小豆包看看他又看眼大哥,大哥赶车,大哥说话好像比她爹好使。

  吴卫国心塞,怒道:“他不领你,爸赶车领你去!”

  “得一起去。”小丫头都愿意跟着妈妈,就算爸爸领着她也不高兴,坐那仿佛脊椎不好使一样往下一堆,眼睛发直盯着炕沿。

  全家人不一起去,她就不乐呵,但她不敢哭,知道再作人肯定会被扔家里。

  “以后不许再作人了!”

  别看大哥是瞪着她说的,但是她马上“嘿嘿”一笑,这会眼圈又起雾了。

  心里不舒服没哭完,但是小嘴一直在笑,脸上全是高兴,还有点不好意思。

  摇着脑瓜晃荡小身子在那低头喜滋滋的乐。

  作人了不好意思,不敢看大人,慢慢退回窗台边盯着电视,偶尔还“嘿嘿”一声。

  哪是看电视啊,要去乡里溜达了,心里臭美呢,别提多高兴了。

  但她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不管多高兴,晚上都按时睡觉,偶尔还嘀咕一句:“去买好次的。”

  吴昊把旧棉袄放纸壳箱里,又把四条小狗放进去,这四个小家伙睡觉挺老实。

  他在纸壳箱前面留个门,有些小狗天生就不往窝里拉尿,怕它们半夜想尿尿会哽叽,留门让它们自己出来。

  又怕它们跑灶坑里去,用木头挡上灶坑门才进屋,正听见小丫头念叨。

  伸手给她盖好被子又摸摸头,就这一个妹妹,能不心疼吗。

  早上起来吃完饭,拿枪出门,七条狗以为进山呢,急忙跟着往出跑。

  吴昊把狗赶回去关上大门,狗跑好几天都累了,今天不会领它们,把狗哄回去。

  他往西去草场,本想贴着林子往北找呢,结果刚走出不远便看见雪地上有新鲜脚印。

  形状跟小牛蹄子很像,可能是离屯子太近的原因,奔跑跳跃赶路,后蹄在前,前蹄在后。

  正是山驴子的脚印,吴昊蹲下用枪托砸下粪蛋蛋,那粪蛋蛋碎了。

  山驴子离开的时间不长,他仔细检查脚印,应该是八只香獐子。

  吴昊眼里有些疑惑,山驴子很少群居,雌性产崽时会将附近雌性赶走。

  雄性不在繁殖季节很少跟着雌性,它们都是早晚两个时间断出来觅食。

  和紫貂习惯有些像,山驴子有固定居所,就是趴在隐蔽的山沟或者栖息于大面积的针阔混交林内。

  爱吃地衣、苔醉、杂草及树木的嫩枝叶等。

  别看它们胆小,却喜欢单独活动,有固定活动路线,没有意外的话,它们经常走那几条路。

  因此这些路也叫山驴道,想捉它们堵这几条路就行,除非把附近食物都吃光了,不然不会换路。

  山驴子体重只有二三十斤,跟小狗差不多,跑起来和傻狍子差不多,它们的天敌不少。

  黄喉貂比它们小多了,但是拿捏山驴子。

  香獐子这种动物胆小谨慎却比傻狍子精,但是这玩意窝里横!

  不光母的赶走其他雌性,雄性打架跟老娘们打架差不多。

  它们用獠牙挠脸和脖子,那獠牙有五公分长,被刮到哪里都不好受。

  跟同类打架猛也残忍,遇到危险就跑,黄喉貂比它小多了它也不敢打,更打不过。

  黄喉貂这东西咬合力不是多高,它靠爪子吃饭,但是有个绝招,它能找到动脉,咬破放血。

  吴昊想把山驴子繁育起来,雄性多了还不好,需要隔离养着,不然就是打架。

  最好一公和十多个母的养在一起,如今这么多聚集在一起,他认为有俩原因。

  山驴子是从东面很远处的山里来,那边也有林场和屯子,它们栖息地被破坏。

  或者有大型捕食者追捕,它们记忆里应该有西方的林区,山驴子选择搬家往西迁徙。

  几只母的领幼崽聚集在一起赶路,正好是寻找“伴侣”的季节,有些雄性会跟着它们。

  吴昊想抓活的不能用狗和貂,怕雄山驴子被追急眼时会自残,这玩意窝里横对自己也狠。

  这次不卖钱要掏钱抓,他回到屯子先去卖店拿四把枪和四十发子弹。

  别人借枪费劲,他来拿,于占峰马上给准备。

  吴昊背起枪开始找人,赚钱肯定选亲戚,前院哥们五个,吴猛不在家就让二叔套车跟着。

  让于老七也套车,这老头对他不错,带他赚点钱,于老七为了陪送自行车经常去乡里拉脚。

  好不容易攒点钱又没了,还有二先生,这家伙上次提起过山驴子,真去抓,不带他不好。

第181章 抓山驴子

  吴昊把枪分给他们,让几人穿羊皮袄带白灰色狗皮帽子再带上行礼,他回到家又找点白色塑料布给他们剪个围裙。

  “你要干啥?”吴卫国不知道这小子一早上折腾啥,跟狗撵兔子似的到处跑。

  “跟我进山抓山驴子。”吴昊手上不停,嘴里自顾自说着。

  吴卫国问:“几只啊?冬天不好抓,开枪就是打死。”

  吴昊回:“最少八只,用人抓。”

  “那不得掏钱吗?”吴卫国有点不乐意,乡里二道贩子出价二百买公山驴子,他家想养就得给进山帮忙的钱。

  吴昊反问:“那不能赚回来吗?麝香贵还是那二百贵?”

  “八只全公的一千六!”吴卫国嘀咕:“这钱一天就没了?”

  “几个菜喝这样?”吴昊撇嘴:“不喝多都不能唠这嗑!”

首节 上一节 155/3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