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第172节

  牛四红着脸摆手:“别着急别着急。”

  “先回去吧。”吴昊赶车往前走,必须留时间让牛四再考虑考虑。

  马车到木刻楞前面,吴昊指着熊皮说道:“两皮子给你,上面带的肉有一百斤。”

  “皮子我要。”牛四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这不缺肉吃,你帮我送给张寡妇吧。”

  他掏出刀就往下割,那肉都冻了还弄不下来。

  吴昊拿起斧子砍掉三四十斤说道:“皮上剩下的你留着,我这些肉不卖,要过年了,都分给屯子里的困难户。”

  “仁义!”牛四听了竖起大拇指说道:“套子和黄鼠狼狐狸留下,兔子野鸡帮我送给那几家吧。”

  他拿起小熊皮进屋,又放车上五只飞鸭说道:“这是给你的。”

  人家分给的钱太多,他也没啥好东西表示,只有鸭子勉强能拿得出手。

  “我先回家了。”吴昊等他拿下去大熊皮和套子才赶车往北绕圈回家。

  这个圈还不小,需要走两三个小时,如果吴昊早回家一个小时会看见屯子里几个大人吵架。

  还有两个小孩显摆,而这俩小孩显摆的意思还不一样。

  小豆包蹲在小卖店东北角和张婶家二丫玩哥哥教的十狼一虎,就是在地上画个格子。

  一个人十根小木棍摆上,另一个人只有一根木棍,一家走一步的。

  踢毽子打沙包玩累了,其他孩子分帮玩十狼一虎,有的孩子蹲在旁边看热闹。

  路东面墙边有个火堆,老孙太太,老刘头,二媳妇和张婶坐在那烤火唠嗑。

  小卖店北面还坐着个快八十岁的老太太。

  她和家里老头都姓公,他俩并不是亲戚,就是一个姓。

  这两口子可不是一般人,家里四世同堂,四代单传,一儿子,一孙子,一个十岁重孙女一个八岁重孙。

  东北管四世同堂的称呼,老老公头,老老公太太,或者叫老公家的老老太太。

  他们儿子五十多岁,叫老公头。

  这老老公头是地主家长工,老伴是地主家佣人,这老太太长的不咋地没被地主家傻儿子忙乎了。

  斗“地主”时,他俩藏起来一些金银。

  现在分家开放了,老太太敢拿出来金银,让儿子偷偷去问价格,一打听居然能卖两千多,她在地主家养成个习惯。

  跋扈,还能显摆。

  老孙太太是刁,但是她也讲道理。

  而老公家这个老太太不讲理,儿子在林场干活,儿媳在那做饭,孙子还是瓦匠,三口人一年赚了五百块钱。

  昨天回来买三十多块钱吃的。

  家里孩子少就能攒下钱,老太太手里还有金银呢,去年他家就有一千块钱出头,今年更富裕了。

  老老公头,人不错,踏实能干,老太太跋扈不讲理,在地主家就羡慕那地主家的傻儿子。

  以前不敢显摆,现在拿重孙当地主家儿子养,捧手里怕吓到,含嘴里怕化了。

  俗话说妈虎虎一窝。

  妈妈不正经,每天臭美,姑娘不带好滴!

  但是也有例外,他家往下三代都随老公头,儿子孙子人都不错,那重孙最近两年只是爱显摆,其他方面还行。

  她家不算金银就是上等户,三口人干一年赚五百多,张婶家老爷们自己赚六百。

  林场还分片区的,片区也叫楞厂,不可能把所有木头往一个地方运,楞厂可以单独存放和单独检查。

  张婶家老爷们不仅负责楞厂后勤买东西,还单独赚一份工资,他又把检尺的安排明白了,不扣尺寸不扣钱。

  大家乐乐呵呵赚钱能拿回家,苦点累点都没事,后世打工的也希望这样。

  工人也明白事,没人掏点钱给他安排检尺的。

  后勤加工资加这笔钱,他才能赚那么多。

  吴卫国养一家人还供个高中生才攒下二三百,他是最能干的。

  正常一年打工也就赚二百块,不可能总打工,家里需要种地秋收,平时有活需要老爷们干。

  林场干活就是放树,那树要用人往车上抬,这活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身体差的干活少,一年赚一百多,有的人赚更少,这些就是下等户,而下等户也有三六九等。

  赚钱最少的勉强够家里一年花销,不能去林场干活的人家就是漏斗户,也就是后世的贫困户。

  靠种一晌地过日子,如果孩子多还会挨饿。

  如果没人分猎物,他们吃不起肉,平时窝窝头能吃饱就不错了。

  破落户就是老爷们死的或者残废的,她们的日子也不至于挨饿,有救济粮。

  但是逢年过节别想买东西,根本没有钱,屯子里人给送点肉就是过年了。

第193章 有人挤兑财主

  没老爷们的女人要看孩子,她种地都费劲哪来的钱?

  吴昊富裕了就是想把熊肉分给这几家。

  最穷的就是张寡妇家,盖房子拉点饥荒,加上之后铁柱死了发丧,一共借了十多块钱。

  那时候十多块钱不少了,是村里凑的,她要养三个孩子,一块钱都赚不到咋还?

  如今大家不要那钱了,她要强,平时分肉就给人家送去,人家不要她就挂大门上。

  那三个孩子面黄肌瘦的,今年就留二斤肉过年吃,还是于占峰急眼把她骂了才留的。

  她还不能种地,拉不动犁。

  如今包一千亩地可以赚一万二千多块钱。

  需要亲朋好友起早贪黑干,还是包的好地,平均一亩才赚十二块钱。

  种一晌地还不够吃。

  屯子里漏斗户和破落户过年买不起东西,老老公太太最清楚别人家啥样,明白自己家多富裕。

  最近两年就是惯着重孙,这八岁小公昨晚忍一夜了,今天早上用网兜开始装零食,花生,糖果,还有冻梨冻柿子。

  早上还特意留半碗麦乳精,他要出门显摆,又拎起一个罐头瓶子做的灯笼才出门。

  他家就在卖店后面,拐弯往东就能看见小豆包在那玩,他拎着东西到老公太太身边把灯笼放下。

  老太太一脸慈祥的看着他,还夸一顿重孙,用眼神示意让他去显摆。

  这小子八岁了也不傻,老太太平时说他家最有钱,有些人家过年买不起东西。

  他就挑那买不起冻梨和零食的孩子显摆,左手拿网兜,右手端着碗。

  走路就像古代那些纨绔子弟,就差左手拿鸟笼,右手一把扇子了,那两条腿往前踢得差点甩飞鞋。

  他知道惹不起小豆包,二丫家也有钱,旁边两个小丫头家里穷,他晃荡网兜笑道:“想吃吗?”

  两个小丫头才四岁,馋,但是穷人家孩子有骨气,一扭头不理他。

  二丫撇撇嘴:“有啥了不起?”

  哎!小豆包上次说大哥有啥了不起就是跟她学的。

  这小子没搭理二丫,转身跟别人显摆,路过俩孩子身边,网兜轮起来差点打到其中一个的头。

  李二坏蹲在地上躲开网兜,一歪脖昂头怒道:“离小爷远点,别让我盖你!”

  他总让大孩子揍,练出来了,八岁以下无敌手,最近非常老实不惹祸。

  老老公太太年纪大了耳背,但是距离远她也能听见坏话,站起来怒道:“小犊子你动我重孙一下试试!”

  “卧槽!”李二坏乐的一下蹦起来:“老帮菜,这是你让我揍的!”

  二媳妇怒斥:“老实滴!”

  李二坏怂了,他又蹲下了,谁也不知道他为啥老实这么多。

  二媳妇看向老太太冷笑:“再嘚瑟,你就削他!”

  她这是对儿子说的,早就看老太太不顺眼了,那孩子都是被老太太惯的。

  她家孩子总挨揍,那孩子爹不在家没人能管了。

  老太太坐下撇撇嘴:“我看谁敢打一下!”

  二媳妇没搭理老太太,自己儿子啥样她心里清楚,再嘚瑟肯定揍他。

  小公知道李二坏家爱吃,不跟他显摆也怕挨揍,溜达一圈还是感觉那两个小丫头好欺负。

  走到跟前端起碗喝一口美滋滋显摆:“麦乳精三块多钱吶!你们闻过味么?”

  小豆包低头摆楞小棍,连头都没抬,说句狂商的话,她喝够了!

  有个小丫头扭头就要掉眼泪。

  老孙太太敲敲拐棍:“管管孩子,这不是熊人吗!”

  老公太太冷笑:“我家有,你还不让拿出来吃了?”

  那老太太快八十了,老孙太太也不乐意搭理她,急眼就削她。

  人越熊越挨欺负,小公蹲在要哭的小丫头旁边递过去碗:“喝一口啊?”

  小丫头回头瞪他,小公笑嘻嘻道:“逗你玩!”

  小豆包哄小丫头说道:“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家的麦乳精都喂小狗狗了。”

  “唉呀妈呀!”老公太太离她近,听的清楚,嘲讽道:“啥家庭啊?三块多钱的东西喂狗,小孩真能吹,嘴里没把门的!”

  小豆包没回头也没说话,她都显摆够了,不想理她。

  张婶憋不住笑,心里暗道:“这小祖宗你也敢惹,一会急眼了有你好看。”

  老公太太见她不说话,撇撇嘴:“哼!小孩牙子以后别吹!”

  老刘头最近对小豆包非常好,他见不得有人欺负她,又拿老太太没招,急忙说道:“大孙女过来别搭理她。”

首节 上一节 172/3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