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第218节

  鹌鹑看见西边远处有人会下意识往东越垄,等看见人去南边了,它们就往北跑,轻易不起飞。

  吴昊在南边站一会,看见鹌鹑到夹子前方几米就不管了,数量有七八只,至少能打到一半。

  如果他想,可以全灭,但他不愿意背妹妹绕圈跑,小丫头挺沉了,太累。

  地头和林子里不止小根蒜多,还有婆婆丁,学名:蒲公英,味甘微苦,可生吃、炒食、做汤。

  刺嫩芽,又名:刺龙芽、被称为“山野菜之王”,“树上人参”。

  可以炒鸡蛋,或者炒肉,腌制,包饺子。

  大叶芹,也可以包饺子。可以蘸酱,炒食。

  在东北,所有野菜都能蘸酱吃。

  有句玩笑话,东北人拿一袋大酱可以吃二亩地林子,其实没有那么夸张...

  吴昊看见小根蒜,用小镐子直接在它前方几厘米处往下刨,这玩意有的长的深,有的长的浅。

  遇到野菜用镰刀割,这附近的山野菜有好几种,过几天会有很多人来挖菜。

  小豆包只拿个小土篮子,她等大哥刨出小根蒜就拿起来看,去年吃过忘了。

  吃货本能的把外皮扒掉,把蒜根处用手指甲抠下去,看见干净了,咬掉蒜头就开始嚼。

  吴昊听见声音回头问:“好吃吗?”

  小豆包皱眉憋着嘴:“有点辣。”

  然后她又拿起来一根继续吃。

  确实除了苦啥都能吃。

  吃俩个,吴昊就不让她吃了,小根蒜不怎么辣,但是小孩不能空嘴一直吃,其它菜需要回家洗洗再吃。

  挖两个小时野菜,筐已经装满了,他领着妹妹带着狗顺地头往回走到夹子处一看。

  打到五只鹌鹑,还有三只小鸟,将夹子从土里取出来直接拎着回家。

  第二天领吴猛带好枪和手榴弹开车,从乡里拉野猪开出的山路,进去找荒山打猎。

  荒山里杂草灌木丛都少,能尽量避免危险,这条路前方有条小河,冬季可以过去。

  如今只能走四十多里,也就是说,赶马车采集山货只能到这里,步行才能走的更远。

  一头野猪拉回来可以吃一个月,大吃大喝几天以后,剩下的肉可以放冰箱里偶尔拿出来炖一次。

  有些林子密集,他不想进去打其它动物,冬天打猎才是相对安全的季节,平时在家挖野菜打鸟养动物,看瓜地。

  进两次山以后,家里新房子的家具都做的差不多了,过些天就可以搬进去住。

  这时不仅瓜能卖了,等过了八月,他不得不进林子里采山货抬人参还饥荒。

第233章 动物都长大了

  临近八月,中午天气炎热,下午三点多,吴昊才和妈妈出门去新房子。

  今天要安装玻璃,过两天就能住了,房子并没有紧挨着路边,离大喇叭家有二十多米远。

  以后肯定要修路,他要留出足够宽的地方,房子外墙刷的白色油漆,下面是一米高的绿色油漆墙围子。

  板夹泥最暖和,为了好看只能刷油漆,就算如今有瓷砖他也贴不起了。

  现在院墙还没垒,他嫌空间小,加大以后东西长三十多米,南北长五十多米,绝对是个大院。

  目前还有不到十个瓦匠干活,有三个是屯子里的,剩下的是亲戚。

  不是他把人赶走了,乡里有两个单位建房缺人,那里能干到冬天,正好让多余的人去乡里赚钱。

  二十多个大棚加院墙,够十个瓦匠干到入冬,正好大家都有钱赚,两全其美。

  大棚数量听着多,其实就十多亩地,正常一亩地扣两个或者三个大棚,空间越小越暖和。

  吴昊打开门进屋溜达一圈看看缺不缺啥,水泥地面水泥墙,棚顶就是木头。

  上面是三层草帘子,再上面是土,三角尖里塞满树叶,防不防火不重要,暖和就行。

  如今都是三开门衣柜,吴昊虽然不懂木匠,但是他能画出来脑中衣柜外表的大概样子。

  吴刚手艺好,做四开门衣柜没用一个钉,全是实木的,木头虽然一般,但是这个两米高的柜子在如今也值一百块钱。

  守着林区木头便宜,还可以自己放树,但是手工费也不少,哥几个给他打下手,目前都算半个木匠了。

  吴昊暗地里给他们一百块钱一个月,不仅是几个柜子钱,将来家里和草场都要靠哥几个帮忙守着。

  毕竟实在亲戚更值得信赖,目前家里没多少钱了,工资先欠着,冬天卖菜才能给。

  高丽娟站在院子中间看着上完玻璃的一间瓦房感叹:“真亮堂啊!”

  国人对房子有种执念,她也不例外。

  见到儿子出来问:“全乡只有咱家盖这么大房子吧?”

  吴昊笑道:“今年有盖五间大瓦房的,但是说到盖这么多房子的,不是你儿子吹牛逼。”

  “除了公家,h省没有几家能盖这么多。”

  年底会有一些万元户盖房,比如和赵晶晶类似干采购的,还有做一些大点买卖的人,二道贩子也有钱。

  有些猎户家里同样有万八千块钱,他们绝对不会盖这么多房子,因为国人爱存钱。

  父母为儿女活,他也为家人活,妈妈开心就行,钱没了再赚。

  走到东面往南是两间桑拿房,他让木匠做个木头水槽子放在房顶。

  里面铺上塑料布存水,下方用塑料管连到屋里,管子的尽头安个花洒和阀门。

  房子就像两间分男女的小浴室,能洗澡,冬天还能蒸桑拿。

  那些专家来到这会发现,他们京城的家也不如这里,这年头就算住楼也就是四五十平。

  吴昊打开第三间仓房走进去关上门,掏出药瓶往手心倒六条虫子。

  没等他有所动作,六只小肥啾落在手上就吃,有两只吃完了还飞到他头上薅头发。

  四个蛋里孵化出来的小鸟都活了,这俩月,他每天都会和妹妹喂小肥啾。

  从小养大的,现在放出去都未必会飞走,但是为了稳妥,还是要养几个月再说,毕竟它们“爹妈”有野性。

  这间仓房专门养鸟,下一间仓房养山驴子,这玩意现在让人摸,但是它们对同类凶残,放出去容易跑。

  梅花鹿不一样,它们有灵性,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必须吃盐,在这里不缺盐吃还不用担心危险。

  吴昊摸摸大雄鹿的脑袋,现在它们和人挺亲,被抽血的时候也不乱动。

  一公两母隔开养,一头雄鹿有二十个“媳妇”,抽完血就不会那么猛了,更不会要求那么多。

  四只小鹿和傻狍子玩去了,从小养大的,“爹妈”在家就不会逃跑。

  吴昊打算等院墙垒起来再让大梅花鹿和山驴子到院子里溜达,不会总圈养它们。

  往南还有牛圈马圈和养鸡鸭鹅的仓房,这俩月买了一百多只鸡鸭鹅。

  现在都在东面草地里吃虫子和草,晚上自己知道回家吃苞米面。

  去东面看眼大棚,刚垒起来三四间,塑料布并没有扣,他要养地。

  所有大棚的土地都被翻一遍,还扬里一些草木灰和农家肥。

  地里面几乎没有几根草,孩子放假的时候会来他这赚两毛钱,放长假就干两天玩两天。

  包括东面荒地的草都会用锄头铲一遍,草也不扔,拿回家喂动物。

  吴昊看向南边绿油油的瓜地。

  如果把瓜地变成草原,十一条狗趴成一排,旁边还有傻狍子四只小鹿和两只貂在溜达。

  中间坐个小屁孩,那会是一副美丽的风景画。

  这是他想的,实际上差距大了。

  一把小伞插在西瓜地里,狗貂鹿傻狍子都在啃西瓜皮。

  伞下的小屁孩低头捧着一块西瓜就是吃,吃完以后抬起头,脸上有不少西瓜水。

  小豆包直起腰打个饱嗝,看着地上好几块西瓜皮说道:“吃不动了。”

  随手把西瓜皮扔给傻狍子,她往后面的大白狗身上一趟,翘起二郎腿。

  光着的小脚丫不停晃悠,还拍拍自己圆滚滚的小肚皮,摆出一副“地主老财”很悠闲的做派。

  张婶走过来拿起小丫头身前切好的西瓜吃一口问:“其他孩子都在东面除草,你咋不去呢?”

  小豆包拍下肚皮,看都没看她,好像吃累了,有气无力的问:“你见过哪个地主干活?”

  “嗯?”张婶咬西瓜的动作停了,说的好像是这么个理啊!

  小豆包这才歪头看向她问:“你是长工,次地主的喝地主的,还有长工指使地主干活的?”

  确实是这么个理。

  “得得得~当我啥也没说。”张婶转身就往地里走,她帮小丫头家做饭干点零活。

  一天五毛钱工资,都干俩月了,估计要干到年底,确实是人家长工。

  以前就惹不起人家,现在说话更没底气了,而且小丫头随着年纪大了,她越发不是对手。

  小豆包没在意她的话,躺在那打个饱嗝感叹:“还是地主的生活好哇!”

  领狗领貂领小鹿,偶尔还提个鸟笼,坐着小马车溜达,比那些纨绔子弟还潇洒。

  吴昊往南去地里,刚走出不远,屯子里跑出来两个动物,一只老母鸡在前面飞奔。

  后面那家伙咋形容呢,就像战斗机起飞前的样子,它脖子往前伸,贴地面追老母鸡。

  模样漆黑,个头接近两个乌鸦大,往前冲的速度却并不快。

  老母鸡从身前跑过,吴昊挡住后者去路骂道:“你是金雕,别跑的跟二逼似的行不行?”

  这正是长大不少的金雕幼崽,还有两个月左右就能飞了,正常金雕在飞行之前都不离开窝。

  走的步数都有限,吴昊就纳闷了,他养的什么玩应,没见过金雕能跑着追老母鸡的。

  都是被傻狍子带坏的,它最近一个月都是往前伸直脖子跑,四只小鹿也跟着它学,小金雕同样跟着学。

  他本来打算给金雕起名叫小金的,感觉这名起的太多,叫傻雕又太欺负它,后来起名叫黑黑。

首节 上一节 218/3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