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第271节

  “纯利润一成,低到家了。”吴卫国说完又骂道:“可是,老子上哪给你们弄那么多钱去?”

  大公见老吴是要不同意的,心里也理解,谁整那么多钱都费劲。

  根本就是天文数字,但他依然想问问。

  看向吴昊说道:“我也不和你整虚头巴脑的,我家能贷出来钱,可是我不敢自己干,也想入股。”

  真遇到一场灾害,一家老小都得干好几年才能还上饥荒,如果多扣二亩地大棚。

  那就上吊吧,真还不起。

  吴昊自然明白这些,看向他们提醒道:“一亩地大棚,就算产两千五百斤菜,明年冬天能卖两块钱一斤,那就是五千块,拿一成才五百块钱。”

  “扣十亩地大棚能赚五万块,只拿一成,少赚四万五呢!”

  于老七苦笑道:“谁家也扣不起十亩地,能扣起,也干不过来啊!”

  一家人伺候不起十亩地大棚,但是十家人伺候一百亩地就能干过来。

  可以分批种,入股有坏处也有好处。

  村民议论纷纷,最后都明白,第一年最多扣一亩地大棚,第二年菜又便宜了,赚钱少一半,第三年可能还少一半。

  这样一来,想扣十亩地大棚就费劲了,入股的话,如果遇到灾害,不可能把所有大棚里的菜都冻死。

  能赚出来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也够活了。

  吴昊能看出有些人眼里的贪婪,经过这么多天商议,很多人就算贪,现在也非常克制。

  让他没想到的是,全屯子意见统一,没有一家单干的,全想入股。

  因为入股能扣十亩地大棚,一年能赚五千块钱,和自己家扣一亩地没啥区别,风险还低。

  吴卫国见儿子在思考,他张开半个嘴,嘴唇不动也能发出声音:“别他妈扯犊子奥!把你爹卖了也不值二百万。”

  吴昊笑道:“说多了,你打工一年就能赚三百多块钱,卖了也不值四百,心真大,居然想卖两百万!”

  吴卫国没生气,又提醒一句:“这可不是小事!”

  “咱家那一千亩地差四百万,我也不差那两百万了。”吴昊跟他爹嘀咕完,不管老吴如何瞪眼。

  看向众人说道:“如果都跟着我干,第一年分一成,第二年分两成,长到三成为止。”

  “我吴昊说让你们明年都能买起四轮子,那就说到做到,但是我提醒你们啊。”

  “明年我赚四万多块,你们赚一万块,咱们签合同,到时候眼红想反悔……”

  “你们也知道,我如今可不好惹啊!”

  大伙本来也是想每年涨一些钱的,到三成也就是极限了,就怕吴昊不同意。

  如今按他们想法来了,纷纷点头答应这事,更知道全镇子没几个人敢惹吴昊。

  他们更惹不起,人家带着赚钱就行,大部分人都非常感激,纷纷保证不反悔。

  吴昊告诉他爹回家再解释,不顾老吴生气,现场草拟合同,和大家又说明,还得拿乡里找领导作证。

  就是避免以后闹矛盾。

  等大伙同意就签字,其实他早就准备这一天了,肯定带乡亲们赚钱。

  至于成本从哪来,报社催促他再多写一些诗,尽量把小说多写一些字。

  不是每首诗都收录的,但是他写的多,马上能出一本诗集。

  知道北河这个笔名的人有很多,他去哈市和县里,路过学校的时候听见过不少人议论。

  报纸上也经常出现他的诗,买报纸的人还不少。

  人家诗集出售上亿册,他的诗集出售八百万册行不,就算一册只分他三毛钱。

  那就是二百四十万。

  当诗人赚钱,不当不是虎吗?

  他会尽量在过完年的时候就出诗集,销售到明年七八月份,就算总收入二百万。

  他挖人参,卖君子兰,再卖山里的野果,赚到钱加上那二百万,可以再贷款三百多万。

  问题解决了。

  最关键的是,不带乡亲们一起干不行啊,屯部急眼了,肯定能贷出来五十亩地的钱。

  到时候所有人都去为这五十亩地忙活,他家那一千多亩地咋办?

  靠家里这三个小半人累死也干不过来,雇外地人,得给人家盖房子住吧,不能让人家来回跑吧。

  关键是,能有现在放心吗?

  就算诗集赚的少,他急眼也能弄到这六百万,明年必须把大棚全扣起来。

第282章 帮亲戚

  吴昊跟村民签完合同,回家开车拉着于占峰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乡里找领导确定一下合同。

  回来把于占峰他们送到家,又开车去南边村部,找到大舅高强说扣大棚的事。

  人活着,不管是打猎赚钱还是种地赚钱,只自己发财不管亲戚,甚至就像没有亲戚似的。

  那就太假了,特别是亲戚对他不错,如果不管,那就是人品问题。

  和姥姥家不在一个屯子住,土地离的太远没法经管。

  亲戚又太多,四周屯子加起来有几千亩地,他也没那么多钱让亲戚都入股。

  如果入股的时候漏掉一部分人还会挨骂,其实做人挺难的。

  他只能给大舅提些意见,用村部家底贷款,再让有钱人家入股,多入多得。

  尽量让每家都能扣上一亩地大棚。

  这只是往好的方面想,一个屯子里的人肯定不会都和气。

  有些人就是不想一起干,有些人不敢尝试扣大棚,等人家赚钱了又眼红想入股。

  正常一个屯子,也就十家八家会去贷款扣大棚,不是每个村都能搞入股的事。

  就算南边屯子都是亲戚,也会有一部分人不参与入股,那么他们就去林场干活,或者给别人家大棚干活。

  这种人劝也没用,越富裕的越富,越穷的越穷。

  吴昊知道未来几年没啥大灾害,h省雨水多,病虫害之类的只能全靠专家解决。

  等有些事商量差不多了,对大舅提醒道:“老毛子那边有销路,种菜肯定赚钱,明年我拿三万块钱借给实在亲戚家,让他们把这些钱全入股。”

  实在亲戚这几家算是多入股一亩地大棚的钱,将来分成要远远比他们屯子人赚的多。

  他这也算够意思了。

  “我今天就通知附近屯子的队长来开会。”高强马上点头,这外甥是有本事赚钱的人。

  能帮实在亲戚一把,又能给远亲指条财路,做到这份已经不错了。

  其他人不敢赚这比钱,那也怪不得谁。

  吴昊又跟大舅说一些该注意的地方,又帮他写了一份合同,嘱咐大舅找郭建军给证明。

  剩下的事他就管不了了,全商量完以后开车到大姨家,进屋看见两口子在唠嗑,孟小毛不在家。

  孟臣迎下地笑道:“大外快进屋坐。”

  如今这大外甥不是一般人了,他的态度也变不少。

  高丽华就不一样了,大姨就是大姨,孩子就是孩子,撇撇嘴说:“哎呀!大忙人来了。”

  吴昊确实有段日子没来了,以前总来,现在有车顺路都不到这,大姨挑理也正常。

  没接大姨的话头,走进屋坐在炕沿边说:“我在这屯子没啥亲戚,他们搞不搞入股啥的也不归我管。”

  “大姨是亲大姨,我明年借你五千块钱,你再贷些款就能扣二亩多地大棚。”

  “销售这方面不用担心,乡里会统一收的,外甥也能给你解决。”

  说到正事,高丽华也不跟他开玩笑了,点点头说:“在家正商量这事呢,你能来就好办了。”

  “还是大外甥讲究。”孟臣脸上布满喜色,两口子正犯愁缺钱呢,又不好意思跟大外甥借。

  没想到大外甥会主动来送钱,五千块可不是小数。

  以前吴昊上高中住在这,他家好吃好喝供着,真没白疼这个外甥。

  吴昊也不跟大姨两口子客气,直接劝说别入股,让他们过完年去学习怎么扣大棚。

  年前家里经常有人来,等过完年应该消停了,和大姨说完这些事,拒绝她俩挽留开车直接回家。

  连续几天除了在大棚里干活就是写诗和小说,去乡里邮寄时接到通知。

  农业大学的学生不来了,上面考虑到路太远,到这里吃喝开支都需要不少花费。

  为了他家着想,决定让所有学生轮流在学校的大棚里实践,等明年七月份的时候,学生们也基本能下去帮农民扣大棚了。

  这也算省了一笔钱,吴昊也算省心了,开车到家进屋找妈妈要一千块钱。

  将这些钱都给吴猛,上次进山打的熊胆分他三百,驯鹿肉加上熊肉值将近两千块。

  去掉分出去的肉,给吴猛七百块钱,这些钱没法细算,只能给兄弟凑个整数。

  一月中旬的早上,两辆卡车停在大棚旁边,吴猛统计完重量说道:“瓜和蔬菜加起来有一万七千三百斤。”

  吴昊点头,十二亩地大棚,这些菜是最后一批,下次要等过完年,三月左右才能卖。

  徐教授背着小包走过来说道:“我也回哈市一趟,给你挑些好种子,顺便看看家里。”

  哈市优良种子有很多,还可以从南边运过来一些,足够北面这些省分扣大棚的人家用。

  老头主要是想家了,有些不好意思说,他回去还会回来,另外两个男学生在这里吃的好喝的好,他们不愿意回家折腾一趟。

  吴昊也理解他们,招呼徐教授和兄弟们上车,这次还是带上枪和手榴弹。

  一路平安到达哈市,先送徐教授回家,然后开车到繁华地段,如今就差半个多月过年了,这时候的菜比上次好卖。

  两辆卡车分开隔着一条街,不到一天就把所有菜卖完。

  还是卖十块钱一斤,装钱的麻袋用好几个,一共收入十七万,剩下那三千块钱抹零了。

  一斤两斤的卖,抹零的钱比整体抹零要多多了。

首节 上一节 271/3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