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红旗招展的岁月

红旗招展的岁月 第414节

  传奇公司也加入了进去,而且成为这个联盟的老大,但是慷慨的将过往的一些技术与众人分享。

  江华就看着在会议桌上纵横百阖的老柳,这位在前世喊出扛起民族计算机大旗的人物,真心的希望他不要再行差踏错,种花家的应该永远都是种花家的。

  会议结束以后,其他人都走了,老柳还坐在座位上,所有人都走光了以后,老柳就看着江华,想了想说道:“我没有想到你今天会把这件事开诚布公的说出来。”

  “因为最近这几年,我对你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

  “我能知道你为什么一开始对我有偏见吗?”

  江华笑了笑:“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一种刻板印象,其他人跟我签署协议的时候都很爽快,而你可能是到你父律师父亲的影响,跟我交谈的时候计较颇多,和别人形成了落差,从而让我对你另眼相看。”

  老柳点点头,他认为这是最合理的解释。

  江华站起来,拍拍老柳的肩膀:“未来你要遭遇的挑战很多,即将进入互联网磁带的计算机必将全球化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是选择有好有坏,希望你不会让我失望。”

第935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

  江华这警告有点没头没尾,显得相当莫名其妙,老柳愣住了,尽管他也是相当聪明,但是明显没有弄明白江华说的什么。

  原本在报纸上经常出现的这些中冠村的精英企业一下子偃旗息鼓了,在被江华训斥了以后,他们知道苦修内功才是他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

  一亿元、两年的时间,对于科研来说,这些钱算不上多,江华对于科研一向大方,这次之所以这么局促,就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教训。

  晚上回家之后,江华看见蓝洁莹在床上数东西,不像是钞票,因为小了一点。

  “老婆,你干嘛呢?”

  蓝洁莹拿着手中到东西扬了扬:“数粮票啊,粮票已经作废了,我数一下家里有多少粮票。”

  蓝洁莹要是不说,江华都几乎忘了现在还属于粮票时代,今年开大会的时候,所有的代表吃饭就不用给粮票了,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会结束以后,4月1号,也就是愚人节这一天,国家宣布粮票结束使命。

  也就是这一天,不知道有多少普通老百姓拿着粮票泣不成声,倒不是因为他们怀念粮票的时代,而是因为他们家里跟江华一样,都存了好多粮票,都是从他们牙缝里面省下来的,这粮票一下子作废了,不就代表他们以前省吃俭用挨得饿全是无用功吗?

  江华笑着说:“我感觉我已经很久没用过粮票了。”

  蓝洁莹笑着说:“我一直在用啊,我们人艺食堂里面吃饭是要给粮票的,前两天我习惯性的把粮票递给打饭的阿姨,阿姨告诉我说这玩意儿没用啊,我才知道粮票作废了,以后只能当做纪念,留个念想了。”

  “不知道多少人要哭喽。”

  蓝洁莹不解的问:“为什么要哭啊?粮票不用了,就代表国家粮食够吃了,以后可以敞开肚子吃饱饭的还要哭?”

  “以前忍饥挨饿的省粮票儿,结果省了个寂寞,你说该哭不该哭?”

  蓝洁莹从小没尝试过饿肚子的滋味,所以他无法想象这些人省粮票到底是为了什么。

  江华也无法给蓝洁莹去形容那种感觉,他虽然是亲身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可是那时候他年纪还小,再加上还有钟山岳的爱护,其实他也没有挨过什么饿。

  随着粮票的落幕,其他各种票据也一一落幕,真是代表着我们国家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曾经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计划经济将会彻彻底底从人们生活当中消失了。

  “要不是我媳妇说,我都不知道粮票作废了。”江华现在跟郑桐说道:“我感觉我有好多年没有用过粮票了,我以为它早就作废了。”

  “你在这幅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真让人恨的慌。”郑桐没好气的说:“我媳妇还一直用粮票吃饭呢。”

  “我媳妇儿也是啊,问题是咱们研究所不是啊,我现在上街吃饭,现在基本上都在私营饭店,很少去国营的小饭馆儿,也没人跟我要粮票啊。”

  “所以我说,你不食人间烟火呀,我们家还经常用粮票儿买粮食。”

  江华皱着眉头说:“我们家粮食好像都是钟跃民安排的,粮票作废了,你媳妇儿什么感觉?”

  “高兴啊,以后粮食够吃,为自己高兴,也为国家高兴。”

  江华竖起大拇指:“你媳妇儿格局真好,不过,有不少人得哭了。”

  郑桐点点头:“据我所知,马学武的媳妇儿就哭过。”

  江华惊讶的说:“我靠,马学武现在可是咱物流公司的负责人,不说家大业大,他的身家基本上能在京城秒杀一片人,他媳妇儿还能为了点粮票哭,有点过于小气了吧?”

  江华记得你是我兄弟这部电视剧中,马学武的媳妇儿确实为粮票哭了,但是那时候他们家家并不算太好,只有老二在做买卖,还一度被他哥哥瞧不起,可是现在不同了,马学武已经是整个物流是公司的负责人,一年工资、奖金加分红起码上百万,为了这么几斤粮食,不至于吧?

  “他媳妇儿也是从五八年过来的,为了家里人不挨饿,省下好多粮票,能买不要票的粮就买,就怕什么时候粮食又紧张,粮票就能派上用场,结果白省了,还浪费了不少钱去买粮食。”

  江华嘿嘿的笑起来:“这是个宜家宜室的好媳妇儿啊。”

  郑桐也点点头:“谁说不是呢?学军他们兄弟三个就把这大嫂当妈妈看待,最后还是学军想了个主意,把他大嫂婶的粮票拿过来,说是拿到偏远地区换粮食。”

  “甭问,最后肯定是自己贴钱买的粮食送给他大嫂的。”

  郑桐笑着说:“是啊,买了五十多斤粮食,然后又买了一些不锈钢盆啊之类家里能用得到的日用品,说是全换成粮食,太多了,怕家里吃不完坏了。”

  “学军这小子真不错。”江华赞叹道:“除了不爱学习,其他的哪哪儿挑不出毛病来。”

  郑桐摇着头说:“这话我可不敢苟同,学军不是不爱学习,是不爱在学校里学习,在新发地,他可一直在学习呢,现在是老三的左膀右臂,他那办公室里面有一面墙的书,他基本上都看过。”

  “还得是学武,教的弟弟都不差。”

  郑桐笑着说:“那肯定的,他们家的老三学文,现在在警校呢,老四学天的学习成绩也贼好。”

  “马学武这辈子值了,胡同出生,三个弟弟都培养成材了,一般的父母都没这么厉害。”

  郑桐赞同的点点头:“可不是吗,唯一可惜的就是他媳妇不能生,人生不得圆满。”

  “话也不能这么说,当初学武娶这个媳妇儿的时候,人家就做好心理准备,这仨弟弟跟儿子一样,有什么不圆生的。”

  “那倒是,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父母。”郑桐笑着说:“说起国家,我怎么感觉今年的经济形势有点紧张啊。”

  江华扒着手指头说:“三角债问题那是老调重弹,还有国企问题,好像还要改革金融,任务艰巨啊。”

第936章 救世主

  江华靠着椅背上没有接郑桐的下茬,不是他不会回答这个问题,他在思考自己如果斩钉截铁的说这是一件好事的话,会不会对于郑桐是一种极大的震撼。

  处于这个时代,用这个当前局限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一定不会觉得乐观,可惜这恰恰体现了我国的大魄力、大决心,全世界也只有我国能够如此。

  虽然我们的牺牲很大,但正是有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才导致我国经济之后的突飞猛进。

  “哎,回神儿了。”郑桐催促道:“你详细给我说说呗,究竟是好是坏,反正我到现在没看透。”

  “我说是好事,但我怕你不信啊。”

  郑桐皱着眉头:“好事,三角债这么严重,国企也是问题多多,怎么解决?怎么可能是好事?”

  “是疖子总会出头。”江华笑了笑:“现在国家下决心去改善这些问题,难道还不是好事吗,从去年开始。咱们的开放算是真正卸下包袱,开始大踏步前行,为了能让咱们跑起来,把身体上的一些病灶切除,好好的恢复身体,那不是更好吗?”

  “能恢复自然是好的,但这些问题没有一个不是千头万绪的,一个处理不好,那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江华摇摇头:“这你就多虑了,你也不看看咱们组织的宗旨,永远是为了人民在谋福利,虽然目前有一些困难,但是最基本的原则永远不会变。”

  郑桐赞同的点点头:“你这句话一点儿毛病都没有,这是我们国家能够发展到今天最根本的原因,而且是永远不会变的根本原因。”

  郑桐笑着问:“如果是你针对这些问题。你该怎么解决?”

  “你也太高看我了,我哪有这么高的道行?”江华笑着说:“三角债前年就开始整顿了,已经接近尾声了,就不予置评了。”

  “那国企问题呢?金融问题呢?”

  “国企问题,就得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江华很严肃的说:“现在全国国有企业那么多。那就相当于一个老子养一千个儿子,太难了,按照我想的,索性放弃一些没什么前途的企业,重点抓一些国民经济必须的大型企业。”

  “等你陷入困顿的企业,如果没有扶持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郑桐惊恐的说:“必须要一个妥善的办法照顾好那些工人。”

  “所以我才说,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啊,长痛不如短痛,甩开这些包袱,国家经济才能大踏步的向前走。”

  “那些甩掉的企业该怎么处理?”

  江华点着头说:“自谋生路吧。企业可以由私人承包,由私企收购,如果实在救不过来了,那就只能工人下岗,国家出一笔钱买断他们的工龄,以后让他们自谋出路吧。”

  “话是轻飘飘的,但是对这些工人来说,太残忍了。”

  “范仲淹曾经说过,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可是你这么操作的话,那就是一路哭了。”

  江华耸耸肩膀,手一摊:“一路哭,何如一国哭啊。”

  “你也是铁石心肠,那金融怎么改革呀?”

  江华想了想:“让咱们的人民币贬值吧。”

  郑桐愣住了:“这是个什么操作?”

  “人民币贬值,会对将来我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更有利,我们将以更低廉的成本,更低廉的价格打入国际市场,那真是一路嘎嘎乱杀呀。”

  郑桐点点头:“虽然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我希望国家不要这么操作,太残忍了。”

  “你这就是妇人之仁。”

  六月份的时候,整顿对序幕开始拉开,为了以后经济能够健康的发展,国家运用大智慧和大毅力,对一些个不良的因素开始刮骨疗毒,虽然眼前感到疼痛,但是对后续的发展善莫大焉。

  随着时间推移,郑桐发现人民币真的在贬值,所以他看江华的眼神就有些崇拜了。

  “金融改革基本上符合你的预期,但我真的不希望国企改革和你讲的一样,一定有更好的主意。”

  江华笑了笑:“肯定有更好的主意,只需要有足够的金钱投入,这些企业再进行改革,还是有救的。”

  郑桐笑着拍拍手:“我就说,肯定有更好的办法。”

  江华两手一摊:“问题是,国家现在没有钱,企业去银行贷款都贷不出来,现在涌现出很多不合法的高利贷,利率高的离谱,依然有大把的人尝试,年初那个长城电机非法集资,给的利率是百分之二十四,后来更是翻一倍,就这些和高利贷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疯了吗?这么高的利息都敢借?”

  “饮鸩止渴罢了。”江华不以为意的说:“他们也有赌的成分,万一借钱能够盘活企业,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这些利息就不放在眼里了。”

  郑桐点点头:“可惜呀,十赌九输。”

  “这话你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结束了这段谈话没有多久,报纸上就开始连篇了读关于下岗问题的报道,郑桐拿着报纸,摇着头对江华说:“不幸让你言中了,为什么工农阶级总是这么多灾多难?”

  “万事有因必有果,反之亦然。如果没有人觉得当了工人是大锅饭、铁饭碗,他们也就不会混日子,很多企业就是生生耗干的。”

  郑桐摇摇头说:“国家为了工业化,这是必走的流程,只是有些人的素质没有跟上,我总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

  江华笑了:“怎么着,我们的郑大所长想做救世主吗?”

  “救世主,我肯定没有这个能耐,但是能救一个是一个吧,你帮我想想,我能做点什么,帮一帮这些下岗工人。”

  江华托着下巴:“我能有什么办法,很多人这一辈子在工厂里面学的技能,突然出了社会没有一点用处,他们无法谋生。”

  “那就让他们再拥有一门技能。”郑桐一拍巴掌说道:“对呀,再让他们拥有一门技能,你们能吃饱饭,养活一家老小的技能。”

  “所以你想办一个培训中心?”

第937章 兼济天下

首节 上一节 414/5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