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我在娱乐圈立山头

我在娱乐圈立山头 第1944节

第二千九百九十二章:证券漏洞

  这个理由,许友治没法拒绝,新的大股东绝不会花2000万来做损人利己的事情;退一万步来说,许友治怎么都不会亏,公司本来就是濒临清盘的现状。

  “好,我什么时候能见你们老板,我需要确定你们有足够的实力!”

  方俊笑着说道:“买方和卖方当然要坐下来商讨,然后才会签订正式合同,这一点肯定是要合规的。不过在这之前,我们第三方机构需要进驻贵公司,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贵公司的没有其它问题。”

  总经理高毅这时候说道:“合情合理!”

  他是怕老板不懂规矩,反而给搞得做贼心虚一样.

  许友治笑着说道:“可以,你们安排时间吧!我们公司没有什么违法的,你们放心的审计。”

  双方就此告辞!

  李齐和方俊走后,许友治皱眉说道:“他们这个搞法,我怎么没有听说过?不会是耍我们吧,老高,我可对你不薄,你不要帮外人来欺负我不懂。”

  高毅一脸无奈,说道:“老板,说实话我也没见过这种操作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可以比正常收购得到的更多!你想想看,我们公司本来就没有人来收购,再这样下去,银行都快要逼我们清盘了。而你现在只需平价卖出20%股份,这里也就损失了溢价两成的钱吧。照他们的说法,他们会拉高股价,我猜测百乐门的股价可能上几港币,就是5港币都有可能,到时候你就多赚几千万。”

  许友治也反应过来,一拍大腿的说道:“是了,他们肯定也是想捞一笔说不定!不过他们怎么拉股价呢?”

  高毅说道:“公司增发股票的钱可以清偿部分债务,再资产重组,发布利好消息这些,有能力的人还是可以拉高股票的。当然了,我更觉得他们可能是在替人买壳上市,后续还会注入资产,股价自然就上涨了。”

  许友治最终说道:“管他呢!到时候再看,确实我怎么都不会亏!若是他们喊溢价三成收购,我说不定都有些舍不得。反而是现在这个办法,让我说不定可以得到更多。”

  ...

  走出百乐门公司,李齐笑着说道:“这样的人也能发财,我们俩要是不发,世界都没有天理了。”

  方俊苦笑道:“要是没有大佬,我还远远不如他呢!”

  “这就错了,我当初一眼就看中你是个成功者,脸皮厚、嘴皮厉害,这种人运气只要不差,以后也会发财的。当然,我们俩是合作关系,没必要一直提那些。”

  “是,大佬!对了,接下来,我们该去找买家了吧!我们已经整理好了五家没有上市,但是运转良好的公司资料。”

  选择多不一定是好事,就算是只有一家地产公司,他李齐也能凭借嘴皮推销出去,前提是对方有钱有实力。

  “几家地产公司?”

  “四家!”

  “那好,找一家口碑最好,资产最多的威水佬吧!”

  ……

  此时的香江证券有很多明显的漏洞,李齐轻轻松松的找了出来,并打算稍微利用一下。

  这次收购案中,李齐之所以让定向增发新股为总股本的19.9%,那是因为只要不超过20%的增发,就不需要召开股东大会。这算一个证券漏洞,可以让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只需让大部分董事同意就行。

  连续增发两次19.9%的股票,都可以这样操作而不会被人找出毛病,若是超过了全面收购线,还能换成认证股(优先股),以保证新东家的绝对利益和掌控。

  而且,本来按照后世的证券法,大股东出售股权必须向社会公布,以防止有人故意操纵股价。但是,据李齐所知,这条法律在九十年代初期都没有实行,更不要说现在了。

  前世。

  ‘魔术手’李明制就擅长这一招,将自己旗下公司的股票左手倒右手,最终全部变没了(套现);就连澳洲的证监会都没有办法,还追到香江(当时同属英联邦,官员可以互相调动),调查费都花了几亿,结果都没有办法找出犯罪证据。

  魔术手在香江又利用这一条灰色地带,先是成为一家公司的大股东,然后炒高股票价格,再疯狂套现,结果自然是盲目跟进的小股东买单。

  ‘狙击手’刘峦雄则擅长狙击那些控股不稳的大股东,一旦发现大股东持股过低,便动不动要发起全面收购,大股东没办法只能高价回购市场上的股票,自然也拉高了股价,狙击手要趁高套现;甚至,大股东还会花高价买回狙击手上的股票。

  ‘狂人王’詹佩忠一开始擅长做庄家,但由于被‘陈松青案’连累,只得远遁加拿大;结果又因为水土不服,1985年回港变成了‘壳王’。和李齐的操作手段不同,詹培根有钱可以直接买壳,然后养壳,再卖壳,一笔生意就是几千万的利润。

  ‘鳄鱼’罗绪瑞收购、狙击,样样炉火纯青,但他更擅长收购后的消化,将猎物重组为聚宝盆。

  以上是香江股市的其中四名成功者,同样,在股市翻船的也有不少。

  最让人悉知的当然是‘漫画大王’黄玉郎,好大喜功,喜欢生吞活剥式的收购,一个市道不好(八七股灾),立马翻的人仰马翻,连玉郎集团都丢了,还把自己送进去了。

  其余还有英皇老板杨受诚,炒股也失败过,沦为汇丰的打工人。

  ...

  高升地产是香江一家小型地产商,这里所谓的小型地产商,资产也是几亿到十几亿规模的;这毕竟不是六七十年代,这种规模只能算小型地产商。

  现在大型地产商的资产都是上百亿规模了,中型地产商也得是几十亿规模。

  一幢大厦几亿到十几亿,一处物业几千万到上亿,正是因为地产如此发达,所以香江的地产商得有几百家吧。有的地产公司就几幢物业,但偏偏价值就是几亿规模.

第二千九百九十三章:独一无二

  高升地产在小型地产商中,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有独立开发楼盘的经验,资产也有十来亿的样子。

  作为高升地产的老板王启林自然也渴望公司能更进一步,将公司上市也是有这个想法的,但地产公司上市已经越加困难了。特别是政府对地产公司的上市,持有一种谨慎的态度。

  王启林热情的接待了方俊和李齐两人,丝毫没有摆架子。

  当然,如果你敢小窥这种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种人也是精明的很,不可小窥。

  “听我的助手说,你们公司可以帮我们快速上市?”

  一上来就进入主题,王启林的想法也很简单,若是骗子公司,尽早的打发出去,省得浪费自己时间.

  方俊点点头,说道:“一个月内就可以让王生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

  “借壳上市?”

  这老板还算个样子,不是个什么都不懂的草包。

  方俊正了正身子,将方案大概说了一遍:“我们给贵公司选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干净壳,市值大概在五千万左右,王生只需先花1000万平价购入大股东20%的股份,然后这家公司再向王生低价增发20%的股份...这样一番操作后,王生相当于只花不到2000万就控股了一家上市公司。”

  “等等!我有2个问题:第一,原来的大股东为什么会同意?第二,我要一家5000万市值的问题上市公司干什么?”

  王启林也是懂证券的,想不通原来老板这轻轻松松的就交出大股东地位?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原来的大股东还有剩一部分股份,他希望新的公司股票能大涨,然后他趁高出货。第二个问题就很复杂,涉及到后面的一系列操作——大概可以理解为:资产剥离和重组,这叫先养‘壳’,养出一个干干净净的地产壳给你,再注入资产,拉升股价。”

  王启林连忙问道:“我的资产怎么注入进去?”

  方俊笑着说道:“我们有完整的方案,保证让客户满意,而且可以向你承诺,你想注入多少资产都行,而且我们能保证新公司市值高于净资产不少,成为市场上的热门股。”

  王启林皱起眉头,思考着两个年轻人可不可靠。

  “你们不给我大概方案,我们怎么相信你们!”

  这个时候,李齐站出来了,说道:“告诉王生一些也无妨,简单来说就是再次定向增股,即你注入一笔地产资产,这样公司的业务也变成了地产公司。你的股份就会超过49%的全面收购线,期间由我们公司辅助你拉高股价,你再将股份套现一部分。”

  “这样一来,你获得了一笔现金,股份又可以高达49%。后面我们还有很多策略,但我想前面的已经足够可以打动你了。退一步来说,如果我们公司自己来操作,光养一个干净的壳,转手都可以赚几千万港币...王生,你觉得呢?”

  李齐和方俊都经过了提前沟通,具体方案两人都熟悉,但李齐偶尔也出来亮相一下。

  王启林知道遇到了行家了,而且可能还是香江真正的证券高手了,果然不能光看人年轻。至少这些操作,香江证券史上,还未有过同样的案例。

  养壳卖钱?这不就是香江新的生意嘛!

  “你们怎么收费的?”

  方俊说道:“签合约后,顾客先付100万元的信息咨询费,我们拿出具体方案,大家一起商讨;接下来,客户入主上市公司后,再立即付100万;协助客户将‘壳’养好,即重组资产、剥离资产后,又付100万。最后就是注入资产、拉高股价、套现部分等,你可以选择支付100万到200万,视你的满意度。”

  最低400万,最高500万,收费不算贵!

  王启林听完过后,笑着说道:“你们公司就刚成立的吧,应该人员都不超过10个吧?”

  方俊自信的说道:“不是人多就有用,我们公司就是只有我们兄弟俩,手上的壳也能很快的卖出去。因为我们精通香江证券法规,能充分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机会,而且我们的操作手法,在香江独一无二。”

  他坚信李齐所说的,这个生意不愁没有买家!

  王启林不得不承认,光这两个人这份自信,以及前面所透露的信息,他们确实有实力;太多的手段,仅听个表面,都知道很了不得了。

  比如:增发新股不到20%这些手段,连股东大会都不用召开,省下了很多麻烦。

  还有一个,这两个人将买家卖家的利益都照顾到了,大家还不乖乖的配合。

  “我觉得我们应该一起先吃个饭,再签合同!”

  很显然,这笔生意成功了!

  李齐稍稍松口气,他其实还有一个杀手锏,给这个地产佬分析分析以后的地产形势,早点上市好早点大展拳脚。

  不过据他观察,这个王启林人品还是不错的,说不定自己以后还能从他身上取取经,学习一下地产生意怎么做?

  自己肯定要组成一个财团系上市公司,其中核心就是地产上市公司了,毕竟在香江做地产最有前途了。

  “两位老弟,来干一杯!”

  一家豪华酒店里,王启林做东请客,请李齐和方俊吃饭。

  席间,王启林十分的豪爽,对两人也是很是看重。

  放下酒杯,王启林说道:“两位老弟,你们知道我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地产行业的嘛?”

  说完,他脸上有淡淡的失落,想必曾经错过了机会。

  李齐笑着说道:“六十年代初期?”

  他的年龄应该在45岁到50岁左右,据调查父辈就已经发财了,家族兄弟几个都有事业;这样的人露出遗憾表情,那就说明起码错过了两次上市的机会。

  王启林竖起大拇指,说道:“李老弟眼光不错,我是1962年进入这一行的,一直也是兢兢业业。七十年代初期,我就已经打算利用上市来扩大经营,没想到股灾来了。”.

第二千九百九十四章:如数家珍

  “等到八十年代初期,我又准备趁着股市高涨上市,结果上市手续迟迟不批,然后遇上了暴跌,也就不了了之。两次上市没成,我也就熄了这个念头了,没想到又遇上你们。”王启林道。

  李齐心里瘪瘪嘴,王启林精于算计,总是想在最高点上市,这样对自己最有利;但他运气不佳,这也是事实。

  李兆基的恒基是1981年8月上市的,时机把握非常准确,正是股市牛气冲天的时候,一下子就集资高达10亿元。这笔钱哪怕就算在最高点买地,那也是不亏,因为反正是股民的钱,又不需要付利息。更何况,这笔钱大部分被李兆基用来在暴跌后抄底了。

  “王生也才不到50岁的年龄,正是气势如虹的年龄!若是现在借壳上市,很快就可以集资泵水,在这一波地产涨势中大赚特赚,跻身大地产公司也未必不能!”

  李齐拍了一个马屁,顺便激发一下王启林的雄心壮志。

  王启林老练,很快抓住了李齐的话,说道:“李生年纪轻轻,居然也能分析出地产形势,不简单!”

  这倒不是他高看李齐,而是纯粹找个人聊聊自己喜欢的事业.

  李齐笑着说道:“前几年移民那么多,总得找个地方住,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咯!”

  他也喜欢和王启林交流一下地产,一是看王启林人品可能还行,二是希望能从他身上吸取一些地产经验。

  就这样,两人就聊起了地产,让方俊一时插不进嘴。

  王启林越聊越惊讶,眼前的小兄弟对以前的香江地产业发展如数家珍不说,对以后的地产发展也是相当的乐观;特别是对四大家族的公司,更是分析的十分到位。

  “新鸿基地产,那可是一个好地产公司,土地储备全香江第一,而且地价成本平均很低,赚发了,长江实业要是没有和记黄埔,差新鸿基一条街!”

首节 上一节 1944/26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从当大幂幂经纪人开始

下一篇:亡灵召唤师:开局十亿属性点

推荐阅读